GB150.1—2011b)螺纹连接的第一个螺纹接头端面:c)法兰连接的第一个法兰密封面:d)专用连接件或管件连接的第一个密封面。1.6.2接管、人孔、手孔等的承压封头、平盖及其紧固件。1.6.3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的连接焊缝。1.6.4直接连接在容器上的非受压元件如支座、裙座等。容器的超压泄放装置(见附录B)。1.6.5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0.2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150.3一2011压力容器第3部分:设计GB150.4压力容器第4部分:制造、检验和验收GB151管壳式换热器GB567(所有部分)爆破片安全装置GB/T12241:安全阀一般要求钢制球形储罐GB12337GB/T26929压力容器术语JB/T4710钢制塔式容器JB/T4731钢制卧式容器JB4732—1995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2005年确认)JB/T 4734铝制焊接容器钛制焊接容器JB/T4745JB/T4755铜制压力容器JB/T4756镍及镍合金制压力容器NB/T47002(所有部分)压力容器用爆炸焊接复合板NB/T47011锆制压力容器TSG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术语与符号3.1术语和定义GB/T26929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 1压力pressure垂直作用在容器单位表面积上的力。在本标准中除注明者外,压力均指表压力3. 1. 2工作压力operating pressure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3. 1.3设计压力designpressure设定的容器项部的最高压力.与相应的设计温度一起作为容器的基本设计载荷条件其值不低于工2
GB 150.12011作压力。3.1.4计算压力calculationpressure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元件厚度的压力,包括液柱静压力等附加载荷。3.1.5试验压力testpressure进行耐压试验或泄漏试验时,容器顶部的压力。3.1.6最高允许工作压力maximumallowableworkingpressure(MAWP)在指定的相应温度下,容器顶部所允许承受的最大压力。该压力是根据容器各受压元件的有效厚度,考虑了该元件承受的所有载荷而计算得到的且取最小值。注:当压力容器的设计文件没有给出最高允许工作压力时,则可以认为该容器的设计压力即是最高允许工作压力。3.1.7设计温度designtemperature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设定的元件的金属温度(沿元件金属截面的温度平均值)。设计温度与设计压力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3.1.8试验温度testtemperature进行耐压试验或泄漏试验时,容器壳体的金属温度3.1.9最低设计金属温度minimum design metal temperature设计时,容器在运行过程中预期的各种可能条件下各元件金属温度的最低值。3.1.10计算厚度required thickness按本标准相应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需要时,尚应计入其他载荷(见4.3.2)所需厚度。对于外压元件,系指满足稳定性要求的最小厚度。3. 1.11设计厚度designthickness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3. 1. 12名义厚度nominalthickness设计厚度加上材料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至材料标准规格的厚度。3.1.13有效厚度effectivethickness名义厚度减去腐蚀裕量和材料厚度负偏差。3.1.14最小成形厚度minimum required fabrication thickness受压元件成形后保证设计要求的最小厚度。3.1.15低温容器low-temperaturepressurevessel设计温度低于一20℃的碳素钢、低合金钢、双相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制容器,以及设计温度低于一196℃的奥氏体不锈钢制容器。3
GB 150.1—20113.2符号c厚度附加量.mm;Ci材料厚度负偏差,按4.3.6.1,mm;C一腐蚀裕量,按4.3.6.2,mm;D,-圆筒或球壳的内直径.mm;E——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弹性模量,MPa;设计压力.MPa;ppr——试验压力最低值,MPa;R-圆筒的外半径,mm;R.材料标准抗拉强度下限值.MPa;R。.(Rpo.2、Rpl.。)——材料标准室温屈服强度(或0.2%、1.0%非比例延伸强度).MPa;R(Ro.2、Rl.)—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属服强度(或0.2%、1.0%非比例延伸强度).MPaRD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经10万小时断裂的持久强度的平均值,MPa;R,-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经10万小时蠕变率为1%的蠕变极限平均值,MPa;试验压力下受压元件的应力.MPa;OT-[a]-容器元件材料在耐压试验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o]'-容器元件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许用应力,MPa[o]i-设计温度下基层材料的许用应力.MPa;设计温度下覆层材料的许用应力,MPa;[a]?--设计温度下圆筒许用轴向压缩应力,MPa[o]er8,-基层材料的名义厚度,mm;82覆层材料的厚度,不计人腐蚀裕量,mm;8.圆筒或球壳的有效厚度,mm;焊接接头系数。d4通用要求4.1通则4.1.1钢制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除应符合本标准所有部分的规定外,还应遵守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4.1.2、特定结构容器以及铝、钛、铜、镍及镍合金、锆制容器,其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除应符合4.1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下述标准的相应要求:a)GB151《管壳式换热器》;b)GB12337《钢制球形储罐》;c)JB/T4731《卧式容器》;d)JB/T4710《塔式容器》;e)JB/T4734《铝制焊接容器》;f)JB/T4745《钛制焊接容器》:g)JB/T4755《铜制焊接容器》;h)JB/T4756《镍及镍合金焊接容器》;i)NB/T47011《锆制压力容器》。4
GB150.120114.1.3:容器的设计、制造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4.1.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管辖范围内的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应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的监察。4.1.5容器类别按《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确定。4.1.6对不能按GB150.3确定结构尺寸的容器或受压元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设计:验证性实验分析,如实验应力分析、验证性液压试验,具体要求按附录C的规定;a)b)利用可比的已投人使用的结构进行对比经验设计·具体要求按附录D的规定;c)采用包括有限元法在内的应力分析计算和评定,具体要求按附录E的规定。4.2资格与职责4.2.1资格a)《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管辖范围内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应持有相应的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b)《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管辖范围内压力容器的制造单位应持有相应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4.2.2职责4.2.2.1用户或设计委托方的职责容器的用户或设计委托方应当以正式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容器设计条件(UDS一UsersDesignSpecification),其中至少包含以下内容:a)容器设计所依据的主要标准和规范;b)操作参数(包括工作压力、工作温度范围、液位高度、接管载荷等):c)压力容器使用地及其自然条件(包括环境温度、抗震设防烈度、风和雪载荷等):d)介质组分与特性;e)预期使用年限;)几何参数和管口方位;g)设计需要的其他必要条件。4.2.2.2设计单位的职责a)设计单位应对设计文件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b)容器的设计文件至少应包括强度计算书、设计图样、制造技术条件、风险评估报告(相关法规或设计委托方要求时),必要时还应当包括安装与使用维修说明:c)《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管辖范围内压力容器的设计总图应盖有特种设备设计许可印章;设计单位向容器用户出具的风险评估报告应符合附录F的要求;d)e)设计单位应在容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存全部容器设计文件。4.2.2.3制造单位的职责制造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的要求进行制造.如需要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应当取得原设计单位同a)意修改的书面文件,并且对改动部位作出详细记载;b)制造单位在容器制造前应制定完善的质量计划,其内容至少应包括容器或元件的制造工艺控制点、检验项目和合格指标;5
GB 150.1—2011制造单位的检查部门在容器制造过程中和完工后,应按本标准、图样规定和质量计划的规定对c)容器进行各项检验和试验,出具相应报告.并对报告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负责;d)制造单位在检验合格后出具产品质量合格证;制造单位对其制造的每台容器产品应在容器设计使用年限内至少保存下列技术文件备查:e)1)质量计划;2)制造工艺图或制造工艺卡;3)产品质量证明文件:4)容器的焊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文件:5)标准中允许制造厂选择的检验、试验项目记录;6)容器制造过程中及完工后的检查、检验、试验记录;7)容器的原设计图和竣工图。4.3设计一般规定4.3.1容器设计单位(设计人员)应严格依据用户或设计委托方所提供的容器设计条件进行容器设计,应考虑容器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所有失效模式,提出防止失效的措施。容器受压元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按GB150.3或规范性引用文件的规定对于有成功使用经验的承受循环载荷的容器,经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可按本标准进行设计,并按JB4732附录C补充疲劳分析和评定,同时满足其相关制造要求。4.3.2载荷设计时应考虑以下载荷:a)内压、外压或最大压差;b)液柱静压力,当液柱静压力小于设计压力的5%时,可忽略不计:需要时,还应考虑下列载荷:c)容器的自重(包括内件和填料等),以及正常工作条件下或耐压试验状态下内装介质的重力载荷;d)附属设备及隔热材料、衬里、管道、扶梯、平台等的重力载荷;e)风载荷、地震载荷、雪载荷;f)支座、底座、支耳及其他型式支承件的反作用力;连接管道和其他部件的作用力;g)h)温度梯度或热膨胀量不同引起的作用力;i)冲击载荷,包括压力急剧波动引起的冲击载荷、流体冲击引起的反力等;j)运输或吊装时的作用力。4.3.3确定设计压力或计算压力时,应考虑:a)容器上装有超压泄放装置时,应按附录B的规定确定设计压力:b)对于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如果具有可靠的保冷设施,在规定的装量系数范围内·设计压力应根据工作条件下容器内介质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确定:否则按相关法规确定;对于外压容器(例如真空容器、液下容器和埋地容器),确定计算压力时应考虑在正常工作情况c)下可能出现的最大内外压力差;d)确定真空容器的壳体厚度时,设计压力按承受外压考虑;当装有安全控制装置(如真空泄放阀)时,设计压力取1.25倍最大内外压力差或0.1MPa两者中的低值;当无安全控制装置时.取0.1 MPa;由2个或2个以上压力室组成的容器.如夹套容器,应分别确定各压力室的设计压力:确定公e)用元件的计算压力时,应考虑相邻室之间的最大压力差。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