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纵横】 秦地民风质朴,强悍尚武、《诗经》中就有不少篇章反映 了这种习俗风尚,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 我戈矛,与子同仇。”《吴子·料敌》也称“秦性强,其地险, 其政严,其賞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急 公勇斗的民风士气,如有合理严格的制度作引导,就能凝聚 起统一的意志,在兼并战争中前赴后继,所向披靡。 《诗经》书影 公元前4世纪,秦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一方面,长期以来扼制秦国发展的晋国已分 裂成魏、韩、赵三国,力量大大削弱;另一方面,中原地区众多士人纷纷游说各国,追求 建功立业,为秦招揽贤能、进行变法改革创造了可能性。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①。那时,各诸侯国会盟,拒绝邀请秦国参加。秦孝公受 到很大刺激,认为这是莫大的耻辱,决心发愤图强,实现富国强兵。 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商鞅辗转来到了秦国,辅佐雄心勃勃的秦孝公进行了改变秦国 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变法运动 保探究学习③总结 、本课测评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除商鞅变法外,还有哪些国家进行的改革变法影响比较大? 二.学习延伸 探究活动 在查考历史文献与今人研究著作基础上,制作战国各国变法情况简表,标明国名、主持者姓名、大 致时间,变法内容、作用影响等要素。 ①秦国国君,公元前361年至前338年在位。其间,全力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走向富强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21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 这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书影,其中有一篇 《商君列传》,记载了商鞅一生的主要事迹。对商鞅变法,司 史 马迁说“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 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那么,商鞅 这位搅起中国历史长河巨大波澜、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 究竟如何?他轰轰烈烈运作、并为之贡献生命的变法改革又 是些什么? 【探究的主要问题】 【重要概念】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为田开阡陌封疆 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二十等爵制 O连坐法 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 商鞅原名公孙鞅,出生于卫国贵族家庭,又称卫鞅,他 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 起初,卫鞅投身于魏国丞相公叔痤的门下。公叔痤赏识 卫鞅的能力,去世前曾向魏惠王举荐卫鞅接替自己执政,并 表示魏国如果不重用此人,还不如趁早杀掉他,免得他日后 为他国所用,危及魏国。可是,魏惠王没有理睬公叔痤的建 议。 鞅(约前390-前338 正在这个时候,秦孝公求贤若渴,到处招揽人才。于是, 卫鞅离开魏国,投奔秦国。他向秦孝公提出了自己治国平天 下的主张,建议秦孝公及早下决心进行变法改革,富国强兵。 卫鞅的意见引起秦孝公的共鸣,被任命为左庶长,主持变 法。从公元前356年开始,卫鞅两次在秦国全面推行变法。他 本人也因为变法上的功勋,晋爵为大良造②,并被赐封于 商②,于是人们改称他为商君或商鞅 ①秦国二十等爵中的第十等级,地位不高,但拥有很大实权。 ②秦国官职名,二十等爵位的第十六级,位高权重 ③今陕西商县东。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学思之窗】 卫鞅到秦国时,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冕见到了孝公。开始两次,卫鞅向孝公讲学尧、舜等 帝王之道,孝公听得直打瞌睡。卫鞅走后,孝公对景监生气地说:“你的客人大言迁腐,怎能用他 呢?”景监责备卫鞅,卫鞅要求再见孝公。这一次卫鞅向孝公讲了称霸之道。孝公听了很满意,又 要求见卫鞅。孝公对卫鞅讲述的富国图强之术,听得津津有味,不自觉地移动双膝凑近卫鞅,一连 该了几天都不厌烦。 想想看,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 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 商鞅变法首先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主要措施包括: 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这一 举措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的积极性。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鼓励农 民努力耕织,生产粟帛多的,可以 G in s. F 受到奖励,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 凡从事工商业或者因懒惰而陷于贫 穷的,都要受到惩罚,全家大小都 投入官府充当奴婢。 奖励耕织(砖画) 统一度量衡。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要求秦国人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此方升是秦孝公十八年①商映统一度 量衡时制作的标准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又加刻诏书发到各地 商鞅铜方升 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在当时激烈的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 取得优势。为了实现强兵,商鞅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规定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从有军功爵的人中选 用。人们依照爵位的高低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奴婢。严厉禁止私斗,凡擅自私斗者,视 情节轻重,处以不同的刑罚。 ①公元前344年。 第2课“为秦开帝业”一商鞅变法23
【历史纵横】 战国时期,很多国家都实行了军功爵,鼓励杀敌求胜。其中 秦国的二十等爵最典型。二十等爵是按军功大小授予二十个等级 的舞位。各级都規定有相应的政治经济特权,如斩一敌国甲士, 茯舟一级,田一頃,宅九亩。军功舞高的,还赐予封邑。二十等 舟制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也为人们争取更高的社会 地位提供了一个途径。 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过去秦国贵族 世世代代亨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以至这些人只贪图享受,不 思进取报国。商鞅规定,贵族没有立军功者,要剥夺其贵族 身份。 秦国武士复原图 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规定居民要登记户 籍,五家为一伍,两伍为一什,什伍之内,各家相互纠察。奖 励告密,实行连坐法,一家犯法,其他各家都得举报,否则 要受同样的惩罚,以此强化统治。 普遍推行县制。秦国在春秋时已经设县,但并不多。商 鞅变法废除分封制,分全国为31县①,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 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燔诗书而明法令”。烧毁宣扬一些儒家思想、不符合新 商鞅戟 兴地主利益的诗书。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了秦律,用法 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 【资料回放】 此外,商鞅还在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进行了改革。禁止 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 秦行商君而富强。 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 韩非《韩非子,问田》倍征收户口税。 ①也有史书记载商鞅变法分秦全国为41县或36县 24第二单元商鞅变法
保探宽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商鞅变法的举措主要有哪些? 2,商鞅变法的特点是什么? 二、学习延伸 1.探究活动 查阅《史记·商君列传》,找一找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 2.争鸣 “为田开阡陌封疆”是商鞅变法中的重要措,对它的基本含义,史学界通常的解释是:废除井 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其主要依据是《汉书·食货志》所记载的董仲舒之言:“除 井田,民得买卖”,“坏井田,开阡陌” ●历史上也有人认为“开阡陌”实际上是“置阡陌”,《汉书·王莽传》载区博之言:“(秦)故灭庐 井而置阡陌”;《通典·食货典序》亦云:“(商鞅)隳经界,立阡陌 ●当代学者有人认为“开阡陌封疆”指的是国家向农民投田之后,“设立阡陌封疆,不许私自更动” 请比较这几种不同的观点,结合古史记载与近人意见,谈谈你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究竟赞同哪 一种观点? 第2课“为秦开帝业”一商鞅变法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