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向远远地围住了望。杨志 道:“这个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胜,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 人都喝采。牛二道:“喝甚么鸟采!你且说第二件是甚么?”杨志道:“吹毛过得。就把几根 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 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 飘下地来。众人喝采,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问:“第三件是甚么?”杨志道:“杀人刀上 血。”牛二道:“怎地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 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 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道:“你不买便罢, 只管缠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将来我看。”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 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没来由杀你做甚么?”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鳖鸟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 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 这口刀。”杨志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 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 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 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 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 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节选自《水浒传》第十二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 16.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样写牛二出场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17.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牛二是怎样步步紧逼,杨志又是怎样步步退让。到最后忍无可忍, 把牛二杀死的。(5分) 18.选文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面极为精彩传神,请结合文本各举一例赏析。 (6分) 16.(1)通过杨志看到“两边的人跑着躲开”。听到有人口里喊道“快躲了,大虫来了” 为牛二出场做了铺垫,然后又通过杨志的观察刻画了牛二的形貌肖像。(2分)(2)侧面烘托 的手法。(2分) 17.牛二逼杨志两试宝刀后再逼杨志杀人试刀,杨志不肯便抢宝刀,杨志不给,便与杨志 厮打,并扬言要“打杀”杨志,对杨志是步步紧逼;杨志两试宝刀后,欲杀狗试刀,牛二 不肯,揪住杨志要抢宝刀,并与杨志动手厮打,杨志央请大家前来劝阻牛二,众人惧怕牛 二,不敢相劝,牛二对杨志挥拳便打,杨志忍无可忍,杀死牛二 18.(1)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如“黑凛赛一大汉”“形貌生得粗丑
子,你若剁得开时,我还你三千贯。”那时看的人虽然不敢近前,向远远地围住了望。杨志 道:“这个直得甚么。”把衣袖卷起,拿刀在手,看的较胜,只一刀,把铜钱剁做两半。众 人都喝采。牛二道:“喝甚么鸟采!你且说第二件是甚么?”杨志道:“吹毛过得。就把几根 头发望刀口上只一吹,齐齐都断。”牛二道:“我不信。”自把头上拔下一把头发,递与杨 志:“你且吹我看。”杨志左手接过头发,照着刀口上尽气力一吹,那头发都做两段,纷纷 飘下地来。众人喝采,看的人越多了。牛二又问:“第三件是甚么?”杨志道:“杀人刀上 没血。”牛二道:“怎地杀人刀上没血?”杨志道:“把人一刀砍了,并无血痕,只是个快。” 牛二道:“我不信!你把刀来剁一个人我看。”杨志道:“禁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 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牛二道:“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杨志道:“你不买便罢, 只管缠人做甚么!”牛二道:“你将来我看。”杨志道:“你只顾没了当!洒家又不是你撩拨 的。”牛二道:“你敢杀我?”杨志道:“和你往日无冤,昔日无仇,一物不成,两物见在。 没来由杀你做甚么?”牛二紧揪住杨志说道:“我鳖鸟买你这口刀。”杨志道:“你要买, 将钱来。”牛二道:“我没钱。”杨志道:“你没钱,揪住洒家怎地?”牛二道:“我要你 这口刀。”杨志道:“俺不与你。”牛二道:“你好男子,剁我一刀。”杨志大怒,把牛二 推了一跤。牛二爬将起来,钻入杨志怀里。杨志叫道:“街坊邻舍都是证见。杨志无盘缠, 自卖这口刀。这个泼皮强夺洒家的刀,又把俺打。”街坊人都怕这牛二,谁敢向前来劝。牛 二喝道:“你说我打你,便打杀直甚么!”口里说,一面挥起右手,一拳打来。杨志霍地躲 过,拿着刀抢入来,一时性起,望牛二颡根上搠个着。扑地倒了。杨志赶入去,把牛二胸脯 上又连搠了两刀,血流满地。死在地上。 (节选自《水浒传》第十二回,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 年版) 16.第一段中作者是怎样写牛二出场的?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 分) 答: 17.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牛二是怎样步步紧逼,杨志又是怎样步步退让。到最后忍无可忍, 把牛二杀死的。(5 分) 答: 18.选文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方面极为精彩传神,请结合文本各举一例赏析。 (6 分) 答: 16.(1)通过杨志看到“两边的人跑着躲开”。听到有人口里喊道“快躲了,大虫来了”, 为牛二出场做了铺垫,然后又通过杨志的观察刻画了牛二的形貌肖像。(2 分)(2)侧面烘托 的手法。(2 分) 17.牛二逼杨志两试宝刀后再逼杨志杀人试刀,杨志不肯便抢宝刀,杨志不给,便与杨志 厮打,并扬言要“打杀”杨志,对杨志是步步紧逼;杨志两试宝刀后,欲杀狗试刀,牛二 不肯,揪住杨志要抢宝刀,并与杨志动手厮打,杨志央请大家前来劝阻牛二,众人惧怕牛 二,不敢相劝,牛二对杨志挥拳便打,杨志忍无可忍,杀死牛二。 18.(1)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如“黑凛凛一大汉”“形貌生得粗丑
(2)通过对话描写展示人物个性,如“喝甚么鸟采”“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你 好男子,剁我一刀”等语言活脱脱市井无赖的形象。“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禁 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街坊邻舍都是证见…” 表现出杨志落魄卖刀,一再退让的心态状况。 (3)动作描写渲染场面,如“躲”“乱撺” (4)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如“抢到杨志面前”,“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 (每答对一点得2分) 【思路点拔】:第①点可以抓开头一段中的“除去与他自已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 一句,以及与韩琦的相处相关叙写概括;第②点可根据“洗浴换袍”和“吃鹿肉丝”等事 例叙写作概括;第⑨点见本文最后一段作者的直接性的评议。 2008学年广东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09届高三诊断考试 (A)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古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 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腾时,我吃 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 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 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这 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 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 吕洞宾丟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
(2)通过对话描写展示人物个性,如“喝甚么鸟采”“你说杀人,不曾说杀狗”“你 好男子,剁我一刀”等语言活脱脱市井无赖的形象。“祖上留下宝刀,要卖三千贯”“禁 城之中,如何敢杀人”“你不信时,取一只狗来,杀与你看”“街坊邻舍都是证见……” 表现出杨志落魄卖刀,一再退让的心态状况。 (3)动作描写渲染场面,如“躲”“乱撺”。 (4)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如“抢到杨志面前”,“把那口宝刀扯将出来”。 (每答对一点得 2 分) 【思路点拔】:第①点可以抓开头一段中的“除去与他自已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 一句,以及与韩琦的相处相关叙写概括;第②点可根据“洗浴换袍”和“吃鹿肉丝”等事 例叙写作概括;第③点见本文最后一段作者的直接性的评议。 2008 学年广东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 09 届高三诊断考试 ( A) 文学类文本阅 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 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腾时,我吃 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 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 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白日生仙。这 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 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 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
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在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 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侵袭过它,它依附的大 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場。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 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 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变成 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 点。 因而也就想到,-位90高龄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 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 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 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 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 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 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
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在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 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侵袭过它,它依附的大 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 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 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 年的风霜雨雪,把它变成 根,变成树,变成精。 ,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 点。 因而也就想到,一位 90 高龄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 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 6 月开花如瑞雪, 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 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 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 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 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
小子呢。这个枯藤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 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 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內- 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棵树、一束花 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 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它 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2008.01.07第16版) 16.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为什么“吃惊”?(4 分) 17.文章叙述了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5分) 18.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做了怎样的“品读”?(6分) 16.作者原以为许多颗藤的相互缠绕依附会有如此繁盛的生命景象:而当主人说只是一棵藤 的生命景观时,作者难以置信,所以吃惊。(或因为一棵独立的藤没有依托“自己为自己做 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顽强地生存了上千年) 17.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 性。同时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铺垫。年老的女人与古藤相互映衬阐述了只 要生命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18.①受过无尽的苦痛,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经历1300年风霜雨雪而直立不倒 ②藤,是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有真气色,历久弥新,枯枝仍孕育新生。 ③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藤就以藤的坚强、独立、不屈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 翻腾
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 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 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 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 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 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它 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2008.01.07 第 16 版) 16.联系上下文,说说“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我”为什么“吃惊”?(4 分) 17.文章叙述了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有什么作用?(5 分) 18.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对“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做了怎样的“品读”?(6 分) 16.作者原以为许多颗藤的相互缠绕依附会有如此繁盛的生命景象;而当主人说只是一棵藤 的生命景观时,作者难以置信,所以吃惊。(或因为一棵独立的藤没有依托“自己为自己做 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顽强地生存了上千年) 17.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 性。同时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铺垫。年老的女人与古藤相互映衬阐述了只 要生命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18.①受过无尽的苦痛,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经历 1300 年风霜雨雪而直立不倒。 ②藤,是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有真气色,历久弥新,枯枝仍孕育新生。 ③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藤就以藤的坚强、独立、不屈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 翻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