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18年高三适应性训练卷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从孔子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 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孟子重“义”轻“利”, 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 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 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的利 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 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 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 “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 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 于当世己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 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孟子大 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 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 “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这些 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 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浩然正气。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 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 道义的危险信号。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 讲,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义”与“利”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两者的 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毕竟“好义”和“欲利”是两种人性,其 中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于个人而言,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 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不可陷于个人的利欲之中,为人处事应见利思义,应在 道德与利益的抉择中站到“义”的一方。 正如《礼记纂言序》讲“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对于此处之“义”,我认 为,截然者,乃界限分明之意:裁制者,乃束缚之意。“义”于我们,更多的应 是一种道德的准则与精神上追求的目标,有了“义”的准则约束,我们在“利” 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朱子《大学章句序》中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 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 知者已鲜矣。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具深意。或许我们着实需要 铭记《大学》的结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由是则使国人以义为先 见利思义;由是则得以国泰民安而天下平;由是才可以实现“明明德于天下” 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
云南省玉溪市 2018 年高三适应性训练卷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从孔子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 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孟子重“义”轻“利”, 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 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 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因此,关于人的利 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 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 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 “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虽然有 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 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 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孟子大 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 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 “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这些 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 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 浩然正气。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 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此类以利为上的功利主义,是一种缺乏诚信、 道义的危险信号。对于生活在和平时期的我们,我们的“义利观”应该与时俱进,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应该欣赏、钦佩并推崇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行为。退一步 讲,我们在生活中面对“义”与“利”的冲突时,我们应该合理地平衡这两者的 关系,把“义”放在首位,以义统利。毕竟“好义”和“欲利”是两种人性,其 中虽有交集但并不是不可共存。于个人而言,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义和利的关系是 做人、立身的大事,我们不可陷于个人的利欲之中,为人处事应见利思义,应在 道德与利益的抉择中站到“义”的一方。 正如《礼记纂言序》讲“其截然而裁制也,谓之义”。对于此处之“义”,我认 为,截然者,乃界限分明之意;裁制者,乃束缚之意。“义”于我们,更多的应 是一种道德的准则与精神上追求的目标,有了“义”的准则约束,我们在“利” 的道路上才不会迷失自我。朱子《大学章句序》中说“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 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或许也是在表达后世的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浅薄, 知者已鲜矣。而《大学》的结语又重在义利之辨,颇具深意。或许我们着实需要 铭记《大学》的结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由是则使国人以义为先、 见利思义;由是则得以国泰民安而天下平;由是才可以实现“明明德于天下”。 我们当今需要传承与发展儒家文化“义”中以仁义为先、利益在后的精华思想
让“义”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社会稳步发展,这无 疑对当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选自杨喆《义者,宜也一一对孟子义利观的思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孔子看来,追求富有和高贵的地位,厌恶贫穷和低贱的地位,是由人的本 性决定的,合情 合理,不主张“重义轻利” B.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是否定人求“利” 认为“义”与“利” 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利” C.董仲舒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的“必以仁义为先”都阐明了 只要先讲求了“义”,就可追求大利的道理 D.儒家强调的义利观,可以引导人们在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 国家的关系时找到一个平衡义与利的支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提及孔子关于“富贵”与“贫贱”的言论,旨在阐明儒家并不是杜 绝求利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 B.文中先贤们有关“义”“利”的观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论证了在利欲问 题上,儒家倡导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C.文章论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为阐述儒家义利观对我们的民族思想 性格、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了例证 D.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从儒家义利观对各时期人们的不同影响的角度, 论述了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淡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 体现了儒家的义利观。 B.现代的人们应该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义利观,从而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 是图,践行以义为先 C.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 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 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儒家的义利观,鄙视那些追求正当物质财富 和社会地位的人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4分) 瓦下听风 彭家河 瓦是乡村的外衣。 当再次提起瓦的时候,我已远在他乡,多年没有回老家那个小山村。想起故乡, 眼前还是当年离开时的景象。绿水青山不见苍老,而我却早生华发 在延而舒缓的群山中,村落就像灌木丛,一簇一簇地分布其间。远远望去,几面 灰白的墙壁和青黑的瓦顶在墨绿的草木间若隐若现,仿佛被弯曲山路串起的萌芦 挂在重峦之中。看到了瓦,也就看到了家,心里就踏实了。 早年乡下没有通电,在漆黑的房顶上,只有几片亮瓦可以透些光亮进来,不过瓦 上的落叶和瓦下的蛛网已让光线更加昏暗.亮瓦是玻璃制成的,能透光,但看不
让“义”成为我们的行为准则,用“义”这种价值观来引导社会稳步发展,这无 疑对当世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选自杨喆《义者,宜也——对孟子义利观的思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孔子看来,追求富有和高贵的地位,厌恶贫穷和低贱的地位,是由人的本 性决定的,合情 合理,不主张“重义轻利”。 B.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是否定人求“利”, 认为“义”与“利” 发生矛盾时,应该舍“利”。 C.董仲舒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的“必以仁义为先”都阐明了 只要先讲求了“义”,就可追求大利的道理。 D.儒家强调的义利观,可以引导人们在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 国家的关系时找到一个平衡义与利的支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 段提及孔子关于“富贵”与“贫贱”的言论,旨在阐明儒家并不是杜 绝求利的欲望,一味追求义的。 B.文中先贤们有关“ 义”“利”的观点,内容不尽相同,但都论证了在利欲问 题上,儒家倡导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C.文章论述近代革命人士舍生取义之举,为阐述儒家义利观对我们的民族思想 性格、行为方式的深远影响提供了例证。 D.文章运用例证法、引证法,从儒家义利观对各时期人们的不同影响的角度, 论述了人们对经典的理解越来越淡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名句, 体现了儒家的义利观。 B.现代的人们应该理解、继承和发扬儒家义利观,从而在思想行为中避免唯利 是图,践行以义为先。 C.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在日常生活 中都会自觉地遵守它。 D.当今社会,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儒家的义利观,鄙视那些追求正当物质财富 和社会地位的人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4 分) 瓦下听风 彭家河 瓦是乡村的外衣。 当再次提起瓦的时候,我已远在他乡,多年没有回老家那个小山村。想起故乡, 眼前还是当年离开时的景象。绿水青山不见苍老,而我却早生华发。 在延而舒缓的群山中,村落就像灌木丛,一簇一簇地分布其间。远远望去,几面 灰白的墙壁和青黑的瓦顶在墨绿的草木间若隐若现,仿佛被弯曲山路串起的萌芦 挂在重峦之中。看到了瓦,也就看到了家,心里就踏实了。 早年乡下没有通电,在漆黑的房顶上,只有几片亮瓦可以透些光亮进来,不过瓦 上的落叶和瓦下的蛛网已让光线更加昏暗.亮瓦是玻璃制成的,能透光,但看不
到瓦外的天空以及树木,要凭借瓦上的声响,才知道房顶上的过客。如果声音是 一路“嘀、嘀、跨”地传过来,那一定是一只无聊的猫:如果是急促的沙沙声, 肯定是心慌的老鼠在顺着瓦沟跑。更多的时候,只是听听瓦上难以理喻的风,听 风在房顶与瓦说些悄悄话。 瓦与风总有说不完的话,人听到的,只是极少极少,瓦与风一般都是轻轻冢语。 我想,他们谈论的,无非是坎上庄稼的长势啊、西河里的鱼啊、二帽岭上的花啊, 因为每年春节前,我爹都要上房扫瓦,扫下的就是麦子、鱼骨头、小树枝这些 瓦仿佛是从不喜欢外出的主妇,风就是一年四季在外面闯荡的男人,一回来就带 些外面的小玩意,讲讲外面的小故事,把瓦哄得服服帖帖。当然,有时候瓦与风 也会吵嘴甚至打架,夜里总有些瓦从瓦楞间翻起来,与风纠缠,有的还从房顶上 落下,摔得粉身碎骨。听到“啪”的一声刺耳脆响,瓦下的主人都会心头一紧, 然后不问青红皂白,对着房顶就大骂风,肯定是风的不对,瓦成天默默不语任劳 任怨,风过来一会儿,房顶就不得安宁,瓦还要跳楼寻短,难道不是风的错吗? 这些,风能说得清吗?风可能受了委屈,一路呜呜着跑了。落下房顶的瓦摔得四 分五裂,抛弃在路边。别的瓦仍然低眉信首,与属于自己的那一绺风继续私语 或许他们对风对瓦的性格早已习惯,总有几片瓦会与风一起私奔,也总有几片瓦 会宁如玉碎。乡下的故事,不就是这样的吗? 瓦只要上了房,盖在檩椽上,往往就是一辈子。要么是仰瓦,要么是扣瓦,仰瓦 要上大下小,扣瓦要上小下大。有时,房脊梁上还会垒一排立瓦。每一片仰瓦的 大头都要压在上一片仰瓦的小头下,每一片扣瓦的小头都要压在上一片扣瓦的大 头下,而且所有的扣瓦都要压住仰瓦的边沿,这样严严实实,一丝不苟,才能遮 风挡雨,营造一个温暖的家。瓦有瓦的命运,瓦也有瓦的规矩,乡下人肯定早就 读懂了这些。 我在乡下教书时,有年在南充人民中路一旧书摊上买回了所有的《十月》等文学 期刊。有一天,我合上杂志,听着瓦上风声, 突然明白,每一个人都在羡慕别人的人生,其实每一个人只能经历一种人生,通 过小说,可以品味别人的酸甜苦辣,可以经历各种人生。一个人过好自己的人生, 此生才有意义,重复或者模仿别人的人生既不可能也毫无意义。从此,无论是出 入瓦屋豪庭、身居陋巷还是穿行都市,我都内心恬淡自信,对世间奢华,心如 止水 瓦下的孩子都一辈一辈长大,离开了瓦屋,走出了大山。估计都没有多少闲暇回 一次老家,更没有多少机会再在瓦下静坐。我相信,每一片青瓦下,都沉睡着 粒怀乡的种子,总有一天,他们会在风中醒来,听听风中的故事。我相信,每 条都市大街上,都有来自乡下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们会怀念瓦下听风的日子。 (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01月10日24版,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写故乡绿水青山不见苍老与自己早生华发对比衬托,抒发了故乡依旧 在、年华易消逝的感叹。 B.“看到了瓦,也就看到了家,心里就踏实了”表现了一个长久远居于他乡之 人对瓦的亲切感,回到故乡的欣喜。 C.本文描写具体细致,表明作者对故乡生活十分熟悉,如凭借瓦上的不同声响 就知道房顶上的过客是无聊的猫还是心慌的老鼠 D.结尾与开头呼应,写一辈一辈的孩子长大后走出大山、没有多少闲暇回老家 表明瓦下的孩子对大山外世界的向往,对山外美好生活的渴望
到瓦外的天空以及树木,要凭借瓦上的声响,才知道房顶上的过客。如果声音是 一路“嘀、嘀、跨”地传过来,那一定是一只无聊的猫;如果是急促的沙沙声, 肯定是心慌的老鼠在顺着瓦沟跑。更多的时候,只是听听瓦上难以理喻的风,听 风在房顶与瓦说些悄悄话。 瓦与风总有说不完的话,人听到的,只是极少极少,瓦与风一般都是轻轻冢语。 我想,他们谈论的,无非是坎上庄稼的长势啊、西河里的鱼啊、二帽岭上的花啊, 因为每年春节前,我爹都要上房扫瓦,扫下的就是麦子、鱼骨头、小树枝这些。 瓦仿佛是从不喜欢外出的主妇,风就是一年四季在外面闯荡的男人,一回来就带 些外面的小玩意,讲讲外面的小故事,把瓦哄得服服帖帖。当然,有时候瓦与风 也会吵嘴甚至打架,夜里总有些瓦从瓦楞间翻起来,与风纠缠,有的还从房顶上 落下,摔得粉身碎骨。听到“啪”的一声刺耳脆响,瓦下的主人都会心头一紧, 然后不问青红皂白,对着房顶就大骂风,肯定是风的不对,瓦成天默默不语任劳 任怨,风过来一会儿,房顶就不得安宁,瓦还要跳楼寻短,难道不是风的错吗? 这些,风能说得清吗?风可能受了委屈,一路呜呜着跑了。落下房顶的瓦摔得四 分五裂,拋弃在路边。别的瓦仍然低眉信首,与属于自己的那一绺风继续私语, 或许他们对风对瓦的性格早已习惯,总有几片瓦会与风一起私奔,也总有几片瓦 会宁如玉碎。乡下的故事,不就是这样的吗? 瓦只要上了房,盖在檩椽上,往往就是一辈子。要么是仰瓦,要么是扣瓦,仰瓦 要上大下小,扣瓦要上小下大。有时,房脊梁上还会垒一排立瓦。每一片仰瓦的 大头都要压在上一片仰瓦的小头下,每一片扣瓦的小头都要压在上一片扣瓦的大 头下,而且所有的扣瓦都要压住仰瓦的边沿,这样严严实实,一丝不苟,才能遮 风挡雨,营造一个温暖的家。瓦有瓦的命运,瓦也有瓦的规矩,乡下人肯定早就 读懂了这些。 我在乡下教书时,有年在南充人民中路一旧书摊上买回了所有的《十月》等文学 期刊。有一天,我合上杂志,听着瓦上风声, 突然明白,每一个人都在羡慕别人的人生,其实每一个人只能经历一种人生,通 过小说,可以品味别人的酸甜苦辣,可以经历各种人生。一个人过好自己的人生, 此生才有意义,重复或者模仿别人的人生既不可能也毫无意义。从此,无论是出 入瓦屋豪庭、身居陋巷还是穿行都市,我都内心恬 淡自信,对世间奢华,心如 止水。 瓦下的孩子都一辈一辈长大,离开了瓦屋,走出了大山。估计都没有多少闲暇回 一次老家,更没有多少机会再在瓦下静坐。我相信,每一片青瓦下,都沉睡着一 粒怀乡的种子,总有一天,他们会在风中醒来,听听风中的故事。我相信,每一 条都市大街上,都有来自乡下的孩子,总有一天,他们会怀念瓦下听风的日子。 (摘 自《人民日报》2018 年 01 月 10 日 24 版,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二段写故乡绿水青山不见苍老与自己早生华发对比衬托,抒发了故乡依旧 在、年华易消逝的感叹。 B.“看到了瓦,也就看到了家,心里就踏实了”表现了一个长久远居于他乡之 人对瓦的亲切感,回到故乡的欣喜。 C.本文描写具体细致,表明作者对故乡生活十分熟悉,如凭借瓦上的不同声响 就知道房顶上的过客是无聊的猫还是心慌的老鼠。 D.结尾与开头呼应,写一辈一辈的孩子长大后走出大山、没有多少闲暇回老家, 表明瓦下的孩子对大山外世界的向往,对山外美好生活的渴望
5.文章结尾处“我相信,每一片青瓦下,都沉睡着一粒怀乡的种子,总有一天, 他们会在风中醒来,听听风中的故事”,你如何理解?(5分) 6.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瓦”在文中的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2分) 材料 2017年9月21日,7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线以350公里的时速 运营,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铁路事业的巨变让国人为之振奋,更让 世界为之惊叹。截至2016年底,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达12.4万公里,其中高速 铁路2.2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中国 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网络。 中国高铁凭借自身研发、创新、建设的综合实力有底气、有自信成为世界的“宠 儿”,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 家名片”,成为来自20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青年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 (摘编自《中国高铁缔造强国复兴之路》) 材料二: 图12:我国动车组与非动车组客流情况 动车组客运量(万人次) 非动车组的铁路客述量(万人次) 一动车组客流增长率 非动车组客流增长率 200000 40% 180000 35% 160000 30% 25% 20000 20% 100000 15% 80.000 60000 5% 40.000 20,000 5% 10% 201220132014201520162017E 材料三 十几年来,中国铁路人将高铁修遍了大江南北,惠及大半个中国。但谁能想到高 铁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受地形影响,广东深圳到茂名 的髙铁选线必须通过小鸟天堂。深茂髙铁绝不能惊扰快乐的小鸟!工程涉及桥梁、 接触网、结构、环评、材料、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难度 极大。硏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动力学试验及实测等实验手段,最终推荐了金 属吸声板与改性ECC混凝土两种材料,构成三段圆弧状外形,研究设计出的拱形 全封闭声屏障,对小鸟天堂核心区的声级仅增加0.2分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5.文章结尾处“我相信,每一片青瓦下,都沉睡着一粒怀乡的种子,总有一天, 他们会在风中醒来,听听风中的故事”,你如何理解?(5 分) 6.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瓦”在文中的作用。(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2 分) 材料一: 2017 年 9 月 21 日,7 对“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线以 350 公里的时速 运营,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中国铁路事业的巨变让国人为之振奋,更让 世界为之惊叹。截至 2016 年底,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达 12.4 万公里,其中高速 铁路 2.2 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中国 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网络。 中国高铁凭借自身研发、创新、建设的综合实力有底气、有自信成为世界的“宠 儿”,用独特的方式成为印证“中国速度”,成为中国制造走向海外的一张“国 家名片”,成为来自 20 个“一带一路”参与国的青年们最想带回家的“中国特 产”。 (摘编自《中国高铁缔造强国复兴之路》) 材料二: 材料三: 十几年来,中国铁路人将高铁修遍了大江南北,惠及大半个中国。但谁能想到高 铁在发展过程中也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受地形影响,广东深圳到茂名 的高铁选线必须通过小鸟天堂。深茂高铁绝不能惊扰快乐的小鸟!工程涉及桥梁、 接触网、结构、环评、材料、运营管理等多个领域,设计、施工及养护维修难度 极大。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动力学试验及实测等实验手段,最终推荐了金 属吸声板与改性 ECC 混凝土两种材料,构成三段圆弧状外形,研究设计出的拱形 全封闭声屏障,对小鸟天堂核心区的声级仅增加 0.2 分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2月16日,经环评部门专家严格检验,认为“能基本达到不增加环境噪音的效 果,为高铁或城际铁路在城区及邻近环境敏感点的建设扫清了障碍”。 严寒地区的高铁就像是修在了冰淇淋上,开化了就会四处翻浆,发生变形。上冻 时,土壤中的水结冰膨胀,会进一步将高铁的路基胀裂。这样的反复称为“冻融 循环”。在髙铁桥跨过洼地时,冻融循环会破坏桥墩基础,使桥墩胀裂,强度受 损。高铁穿山时,冻融循环又会使隧道发生裂缝,使隧道在夏天雨季变成“水帘 洞”,冬天又变成“冰窟”。因为冻融循环的存在,高寒地区的工程对设计、材 料、工艺以及工程精细度的要求都远髙于一般地区。科研人员运用创新的无砟轨 道、高性能混凝土等,东北高铁在“冰火两重天”里越走越远。 材料四: 些批评人士说,中国修建庞大的高速客运网没有实际用处,只会使中国背上沉 重的债务负担。事实上,修建高铁是对急需升级的中国铁路系统进行的一项长远 规划。髙铁修建成本溢价不髙使得票价较为适宜:比普通火车票价髙,但比机票 价格低。合理的票价有助于提升客运量。更重要的是,将大部分客运从现存普通 铁路线上分流,有助于释放更多的货运空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运 输方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 但这些好处需要多年以后方能逐渐显现。而我们眼下看到的却是,中国高铁项目 的成本每天都在增加,而且主要是以大幅增加的巨额债务形式呈现的。这种财务 风险是否过高呢?事实并非如此。首先,现在开建高速铁路,中国仍可以维持较 低的劳动力成本,这比再等一二十年待薪资上涨推高其他成本之时再建要明智得 多。再者,为了长远的经济效益,短期内采用借债的方式进行工程融资,也是值 得的。五十多年前美国正是靠修建公路让现代商业在全国变得更加可行,现在中 国正在通过高铁技术让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经济一体化来提升综合国力,并且中 国的速度要快得多。 (摘编自美国华尔街日报《高铁助中国经济走上快行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受地开 通过研究实验 A.茂深高铁 穿过小鸟天堂 噪声几乎忽略不计 因冰融循环 运用创新 B.东北高铁 工程远超一般 运营里程增加 是走向海外的 C中国高铁 以独特方式证明 中国速度4 中国特产4 D.中国高铁 正通过技术实现经济一体化 从长远经济效益上 加快中国发展速度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截至2016年底,中国髙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拥有规模最大、运营速度 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营网络。 B.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动车运营将成为中国铁路运营 的主力,非动车运营将逐渐退出市场 C.根据材料二可知,2012年一2017年,非动车组的客运量逐年下降,2017年 达到历史最低谷,运营增长率同步下滑
12 月 16 日,经环评部门专家严格检验,认为“能基本达到不增加环境噪音的效 果,为高铁或城际铁路在城区及邻近环境敏感点的建设扫清了障碍”。 严寒地区的高铁就像是修在了冰淇淋上,开化了就会四处翻浆,发生变形。上冻 时,土壤中的水结冰膨胀,会进一步将高铁的路基胀裂。这样的反复称为“冻融 循环”。在高铁桥跨过洼地时,冻融循环会破坏桥墩基础,使桥墩胀裂,强度受 损。高铁穿山时,冻融循环又会使隧道发生裂缝,使隧道在夏天雨季变成“水帘 洞”,冬天又变成“冰窟”。因为冻融循环的存在,高寒地区的工程对设计、材 料、工艺以及工程精细度的要求都远高于一般地区。科研人员运用创新的无砟轨 道、高性能混凝土等,东北高铁在“冰火两重天”里越走越远。 材料四: 一些批评人士说,中国修建庞大的高速客运网没有实际用处,只会使中国背上沉 重的债务负担。事实上,修建高铁是对急需升级的中国铁路系统进行的一项长远 规划。高铁修建成本溢价不高使得票价较为适宜:比普通火车票价高,但比机票 价格低。合理的票价有助于提升客运量。更重要的是,将大部分客运从现存普通 铁路线上分流,有助于释放更多的货运空间。火车运力增加将改变这些企业的运 输方式,从而节省大量成本。 但这些好处需要多年以后方能逐渐显现。而我们眼下看到的却是,中国高铁项目 的成本每天都在增加,而且主要是以大幅增加的巨额债务形式呈现的。这种财务 风险是否过高呢?事实并非如此。首先,现在开建高速铁路,中国仍可以维持较 低的劳动力成本,这比再等一二十年待薪资上涨推高其他成本之时再建要明智得 多。再者,为了长远的经济效益,短期内采用借债的方式进行工程融资,也是值 得的。五十多年前美国正是靠修建公路让现代商业在全国变得更加可行,现在中 国正在通过高铁技术让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经济一体化来提升综合国力,并且中 国的速度要快得多。 (摘编自美国华尔街日报《高铁助中国经济走上快行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截至 2016 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位居世界前列,拥有规模最大、运营速度 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运营网络。 B.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动车运营将成为中国铁路运营 的主力,非动车运营将逐渐退出市场。 C.根据材料二可知,2012 年—2017 年,非动车组的客运量逐年下降,2017 年 达到历史最低谷,运营增长率同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