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201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测 语文 第Ⅰ卷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 袁济喜 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 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中。审美活动作 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汉魏以来,中国社会陷入空 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展开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 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 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 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 文化心理的安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 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 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 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 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 的审美蕴涵。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 体验为中介。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 越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格的自我完 善上,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 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是个体与群体 自由与功利的有机融合。中国传统的“人文”是指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教化人民,由自然形态的 人走向文明形态的人。先秦时儒家强调“六艺之教”,道家重视“行不言之教”(老子语),后 如《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兼融儒道,将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调和起来,用以 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通过这种教育思想与具体实施, 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 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看,美学人物首先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他们往往站在时代 的前列与人生的尖峰上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建构自己的美学理 论。比如春秋以来,随着宗法制度向封建制度的嬗变,儒道法墨诸家围绕对礼乐文明的评价, 以及由此而来的天道人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鸣,对真善美问题作了不同的回答。儒家的 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人文意 识与美学理论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 中国传统美学由于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因而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 它在形态上具有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提出的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所谓暂时性是 指它的历史具体性,这些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而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 比如追求人生的审美化,人与自然的统一等等,这些精神性的东西不但不会消逝,而且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之中
云南省玉溪 2015 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测 语 文 第Ⅰ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 袁济喜 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 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因此,研究传统美学,就不能不研究它与人文的内在关系。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在对于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的不懈追寻中。审美活动作 为人的个体生命意义的体认,在特定年代往往获得直接的表现。汉魏以来,中国社会陷入空 前的动乱分裂之中,在各种哲学思潮展开对于天道人事重新思考的同时,审美活动也成为人 们重铸精神人格的创造活动,以人为本的文化观念融入美学思想之中。当时虽然佛教活动开 始兴盛,然而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重构方面,审美活动显然更具有人文意蕴, 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中国传统美学人文底蕴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 文化心理的安顿。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 易”“乐天知命而不忧”,便是这种心理的表征。钱钟书先生曾在《诗可以怨》一文中指出, 六朝人认为审美具有止痛安神的作用。“长歌可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是中国传统美学看 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生的 体验,这种体验融情感与认知于一体,它不同于宗教而又有宗教那样的超越意识,具备丰厚 的审美蕴涵。中国古代美学主张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种统一又以审美 体验为中介。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 越。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文思想不仅表现为人格的自我完 善上,同时表现在运用这种成果对社会进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 审美活动不仅是个体的经验,更主要的是一种社会性的文化创造与普及活动,是个体与群体、 自由与功利的有机融合。中国传统的“人文”是指用人类的文明成果教化人民,由自然形态的 人走向文明形态的人。先秦时儒家强调“六艺之教”,道家重视“行不言之教”(老子语),后 如《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兼融儒道,将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调和起来,用以 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生品位。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通过这种教育思想与具体实施, 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 从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看,美学人物首先是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他们往往站在时代 的前列与人生的尖峰上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建构自己的美学理 论。比如春秋以来,随着宗法制度向封建制度的嬗变,儒道法墨诸家围绕对礼乐文明的评价, 以及由此而来的天道人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鸣,对真善美问题作了不同的回答。儒家的 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人文意 识与美学理论的高度统一,是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 中国传统美学由于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因而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 它在形态上具有黑格尔在《美学》中所提出的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所谓暂时性是 指它的历史具体性,这些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而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 比如追求人生的审美化,人与自然的统一等等,这些精神性的东西不但不会消逝,而且随着 时代的发展而生生不息,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之中
1.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为不懈地追寻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审美活动常在 特定年代获得直接表现。 B.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 一起,因而它赋予了中国传统美学无限的生命力 C.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体现在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 心理的安顿,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 D.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格自我完善的成果在对社会进 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答案:C【解析】(曲解原意。“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错,原文第③段所说“决定 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并无排斥宗教的 意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的儒家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 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 B.《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兼融儒道,调和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陶冶情操,提 升人生品位,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 C.中国传统美学在形态上具有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契合黑格尔的《美学》理论 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 D.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便是这种心 理的体现,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答案:D【解析】(张冠李戴。“生生之谓易”体现了中华民族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而“长歌可 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才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学人物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他们是 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 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时代变迁而变迁,而所有永恒的人文底蕴不但不会消逝,而且会随 时代发展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中 C.虽然佛教活动在汉魏开始兴盛,然而审美活动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的重构 方面,显然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D.中国古代美学主张以审美体验为中介,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就决 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 答案:B【解析】(以偏概全。在⑥段中说“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并非“所有永恒的人文底 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 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
1.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首先体现为不懈地追寻人生解放和人生意义,审美活动常在 特定年代获得直接表现。 B.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具体表现在以人为本,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 一起,因而它赋予了中国传统美学无限的生命力。 C.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还体现在能够代替宗教意义上的人文关怀,独立承载民族文化 心理的安顿,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 D.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表现在它的自我教育意识,人格自我完善的成果在对社会进 行教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答案:C 【解析】(曲解原意。“这就决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错,原文第③段所说“决定 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使人生获得审美超越”,并无排斥宗教的 意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体现着中国古代美学的重要传统的儒家中和为美与道家乘物游心的价值观念,既是伦理 价值的判断,也是审美价值的尺度。 B.《淮南子》与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兼融儒道,调和自然之教与人为之教陶冶情操,提 升人生品位,体现出特有的对人的关怀。 C.中国传统美学在形态上具有暂时性与永恒性两方面的因素,契合黑格尔的《美学》理论, 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与文化心理的突出表现。 D.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奋斗中,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生生之谓易”便是这种心 理的体现,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答案:D【解析】(张冠李戴。“生生之谓易”体现了中华民族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而“长歌可 以当哭,远望可以当归”才是中国传统美学看待人生与审美关系时的基本价值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美学人物往往站在时代的前列考察审美现象,回应文化建设中出现的严峻问题,他们是 充满人文忧患意识的思想家。 B.特定时代的观念会随时代变迁而变迁,而所有永恒的人文底蕴不但不会消逝,而且会随 时代发展融入到民族文化与精神世界中。 C.虽然佛教活动在汉魏开始兴盛,然而审美活动在现实人生痛苦的解脱、精神人格的重构 方面,显然更能契合人生需要。 D.中国古代美学主张以审美体验为中介,将人的价值建构在人与自然的统一之上,这就决 定了中国文化不需要宗教也可以解决精神寄托问题。 答案:B【解析】(以偏概全。在⑥段中说“一些永恒的人文底蕴”,并非“所有永恒的人文底 蕴”。)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母弟也,为人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从征伐, 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
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 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 忠平。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 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 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 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 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 皇太子。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 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 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 事以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 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 幸。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 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 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隐强侯。”庆卒,子琴嗣。琴 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 阴兴字君陵,光武帝阴皇后的同母兄弟。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他率领武骑,随 光武征伐,平定许多地方。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避风雨,脚踩泥涂。凡光 武亲临之处,他必先进入清宫,很受信赖。他虽然好施舍,爱交结,但门无侠客。他和同郡 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裒并不相好,但知道他们有才能,同样咱他们的优点而推荐其任官:友 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少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替他们说话。因 此世人都赞扬他的公忠平允。其住处只求完好,刚好能遮风避雨就行。 建武九年,改任侍中,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光武帝后来召请阴兴,准备封赏他,把印绶都摆 出来了,阴兴坚决不接受,说:“我并没有冲锋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都蒙恩受封,实在是 过于满溢了。我蒙皇上及贵人的深恩,富贵已经到头了,不能再加了,我诚恳地请求您不要 加封。”光武帝称许他的推让,遂了他的心愿。阴贵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您没有读过书 吗?亢龙有悔'’,越是在高位越易遭灾难,这外戚之家苦于自己不知进退,嫁女就要配侯王, 娶妇就盼着得公主,我心下实在不安。富贵总有个头,人应当知足,夸奢更为舆论所反对 阴贵人对这番话深有感触,自觉地克制自己,始终不替家族亲友求官求爵。十九年,任卫尉, 并辅导皇太子。次年夏季,光武风眩病很重,后就以阴兴为侍中,他在云台的广室里接受光
甚见亲信。虽好施接宾,然门无侠客。与同郡张宗、上谷鲜于裒不相好,知其有用,犹称所 长而达之;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是以世称其 忠平。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九年,迁侍中,赐爵关内侯。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 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土,诚为盈溢。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 至诚不愿。”帝嘉兴之让,不夺其志。贵人问其故,兴曰:“贵人不读书记邪?‘亢龙有悔’, 夫外戚家苦不知廉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妇眄睨公主,愚心实不安也。富贵有极,人当知足, 夸奢益为观听所讥。”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十九年,拜卫尉,亦辅导 皇太子。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会疾瘳,召见兴,欲以 代吴汉为大司马。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至诚发中, 感动左右,帝遂听之。 二十三年,卒,时年三十九。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然敬其威重。兴疾病,帝亲临,问以政 事以群臣能不。兴顿首曰:“臣愚不足以知之。然伏见议郎席广、谒者阴嵩,并经行明深, 逾于公卿。”兴没后,帝思其言,遂擢广为光禄勋;嵩为中郎将,监羽林十余年,以谨敕见 幸。显宗即位,拜长乐卫尉,迁执金吾。 永平元年诏曰:“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 恩泽兴皆固让安乎里巷。辅导朕躬,有周昌之直,在家仁孝,有曾、闵之行,不幸早卒,朕 甚伤之。贤者子孙,宜加优异。封兴子庆为鲷阳侯,庆弟博为隐强侯。”庆卒,子琴嗣。琴 卒,子万全嗣。万全卒,子桂嗣。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有删改) 阴兴字君陵,光武帝阴皇后的同母兄弟。有膂力。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他率领武骑,随 光武征伐,平定许多地方。阴兴每次随从出入,常亲手持伞盖,遮避风雨,脚踩泥涂。凡光 武亲临之处,他必先进入清宫,很受信赖。他虽然好施舍,爱交结,但门无侠客。他和同郡 的张宗、上谷的鲜于裒并不相好,但知道他们有才能,同样咱他们的优点而推荐其任官;友 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少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替他们说话。因 此世人都赞扬他的公忠平允。其住处只求完好,刚好能遮风避雨就行。 建武九年,改任侍中,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光武帝后来召请阴兴,准备封赏他,把印绶都摆 出来了,阴兴坚决不接受,说:“我并没有冲锋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都蒙恩受封,实在是 过于满溢了。我蒙皇上及贵人的深恩,富贵已经到头了,不能再加了,我诚恳地请求您不要 加封。”光武帝称许他的推让,遂了他的心愿。阴贵人问他什么原因,他说:“您没有读过书 吗?‘亢龙有悔’,越是在高位越易遭灾难,这外戚之家苦于自己不知进退,嫁女就要配侯王, 娶妇就盼着得公主,我心下实在不安。富贵总有个头,人应当知足,夸奢更为舆论所反对。” 阴贵人对这番话深有感触,自觉地克制自己,始终不替家族亲友求官求爵。十九年,任卫尉, 并辅导皇太子。次年夏季,光武风眩病很重,后就以阴兴为侍中,他在云台的广室里接受光
武临终嘱托。很巧的是光武病好了,召见阴兴,想让他代替吴汉任大司马。阴兴叩头流涕, 坚决辞让说:“我不敢爱惜生命,只是实在害怕损伤了圣德,不敢随便冒领高位。”至诚发自 肺腑,感动皇帝左右,皇帝就听从了他。 建武二十三年去世,时年三十九岁。阴兴和堂兄阴嵩平时不友好,不过敬重阴嵩的严肃有威 他病重了,皇帝亲自看望,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他叩头回答说:“臣下愚笨,不 足以知道这一切。不过我看议郎席广、谒者阴嵩二人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超过了公卿。” 阴兴死后,光武回想他的话,就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监领羽林军十多年,以 谨慎勤敏受器重。显宗即位,任他为长乐卫尉,后改任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韶书说:“已故侍中、卫尉、关内侯阴兴,管领禁军,随先帝平定天下,应以 军功光荣地受到封爵奖赏,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成例蒙受恩泽,都被阴兴推让了,安居于里 巷之中。他曾辅导于我,体现了周昌般的正直,在家仁孝,也具备曾、闵等人的品行,不幸 早年去世,朕十分伤悼.贤人子孙,应给予优异的待遇。现在决定:以汝南郡的鲷阳封给阴 兴之子阴庆为鲷阳侯,阴庆之弟阴博为隐强侯。”阴庆死,子阴琴继承爵位。阴琴死,子阴 万全继承爵位。万全死,子阴桂继承爵位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典:主持,掌管 B.第宅苟完,裁蔽风雨裁:修缮 C.会疾瘳,召见兴瘳:病愈 D.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能:和睦 答案:B【解析】裁:通“才” 5下列的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 固让/安乎里巷 B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 固让/安乎里巷 C.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 固让/安乎里巷 D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 固让/安乎里巷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 羽林军十多年。 B.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 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C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 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武临终嘱托。很巧的是光武病好了,召见阴兴,想让他代替吴汉任大司马。阴兴叩头流涕, 坚决辞让说:“我不敢爱惜生命,只是实在害怕损伤了圣德,不敢随便冒领高位。”至诚发自 肺腑,感动皇帝左右,皇帝就听从了他。 建武二十三年去世,时年三十九岁。阴兴和堂兄阴嵩平时不友好,不过敬重阴嵩的严肃有威。 他病重了,皇帝亲自看望,问他政治得失及群臣胜任与否,他叩头回答说:“臣下愚笨,不 足以知道这一切。不过我看议郎席广、谒者阴嵩二人都有高深的学识修养,超过了公卿。” 阴兴死后,光武回想他的话,就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监领羽林军十多年,以 谨慎勤敏受器重。显宗即位,任他为长乐卫尉,后改任执金吾。 明帝永平元年韶书说:“已故侍中、卫尉、关内侯阴兴,管领禁军,随先帝平定天下,应以 军功光荣地受到封爵奖赏,同时各位舅父也应按成例蒙受恩泽,都被阴兴推让了,安居于里 巷之中。他曾辅导于我,体现了周昌般的正直,在家仁孝,也具备曾、闵等人的品行,不幸 早年去世,朕十分伤悼.贤人子孙,应给予优异的待遇。现在决定:以汝南郡的鲷阳封给阴 兴之子阴庆为鲷阳侯,阴庆之弟阴博为隐强侯。”阴庆死,子阴琴继承爵位。阴琴死,子阴 万全继承爵位。万全死,子阴桂继承爵位。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为黄门侍郎,典将武骑 典:主持,掌管 B. 第宅苟完,裁蔽风雨 裁:修缮 C. 会疾瘳,召见兴 瘳:病愈 D. 兴素与从兄嵩不相能 能:和睦 答案:B 【解析】裁:通“才” 5.下列的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 固让/安乎里巷 B.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 固让/安乎里巷 C.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 固让/安乎里巷 D.故侍中卫尉关内侯兴/典领禁兵/从平天下/当以军功显/受封爵/又诸舅比/例应蒙恩泽/兴皆 固让/安乎里巷 答案: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光武帝答应了阴兴的请求,在阴兴去世后,提拔席广为光禄勋,阴嵩为中郎将。阴嵩监管 羽林军十多年。 B. 阴兴跟随光武帝平定天下,随从护驾恪尽职守,举荐人才不以个人好恶,得到了光武帝 的认可和世人的称赞。 C.阴兴认为自己蒙受皇上、贵人的恩宠已经非常多了,身为皇亲国戚应该知足、谦让、因此 谢绝了皇帝的封赏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 为侯数世。 答案:A【解析】“答应阴兴的要求”与原文“兴没后,帝思其言”不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5分) 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少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替他们说话。 (2)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5分) 阴贵人对这番话深有感触,自觉地克制自己,始终不替家族亲友求官求爵。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梅花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候似妇人 注:司马迁在《史记·留候世家》里赞留候张良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观其图,状 貌如妇人好女。” 8、结合全诗,赏析诗中梅花的形象特点。(5分) 参考答案:梅花的形象特点:①独处云里溪桥,寂寞幽独,孤芳自赏(傲然独立):②晓妆 乍匀,娇美风韵,别具风味:③如留候才智绝伦却不恋红尘,高蹈自守。 【解析】点出特点2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 9、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试作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①拟人,把梅花说成幽居山谷的佳人,意外遇到客人来赏,惊起匀妆,生动写出 梅花美丽可爱;②用典,用张良的典故,表现梅花既有如张良的姣好容貌,又具有其智勇绝 伦、功劳卓越却能摒却人间富贵,髙洁自守的襟怀:③衬托,“云里¨溪桥”写出梅花生长于 高山僻野、人迹罕至的环境,衬托梅花寂寞孤独、清雅高标:④托物言志,借梅花来表达诗 人对不恋富贵功名、自甘幽独、高蹈自守的大丈夫襟怀的赞美 【解析】以上四点,只需任答两点,赏析到位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0.5分。(6分) (1)《赤壁赋》中,苏子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的诗句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李白《蜀道难》中,以侧面描写来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 折萦岩峦 (3)杜甫《登高》中,把写景与抒情自然串联,融为一体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4)《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5)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山水俱美。尤其是春冬之时的水,作者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 句,从色彩、情态等方面写出了水之秀美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作答选定题目内的小题
D.明帝认为阴兴军功显著,为人正直,仁义孝顺,于是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侯。阴兴后代相继 为侯数世。 答案:A 【解析】“答应阴兴的要求”与原文“兴没后,帝思其言”不符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友人张汜、杜禽与兴厚善,以为华而少实,但私之以财,终不为言。(5 分) 友人张汜、杜禽跟他很要好,但他认为二人华而少实,只给他们钱财,始终不替他们说话。 (2)贵人感其言,深自降挹,卒不为宗亲求位。(5 分) 阴贵人对这番话深有感触,自觉地克制自己,始终不替家族亲友求官求爵。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梅花 陈焕 云里溪桥独树春,客来惊起晓妆匀。 试从意外看风味,方信留候似妇人。 注:司马迁在《史记·留候世家》里赞留候张良说:“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观其图,状 貌如妇人好女。” 8、结合全诗,赏析诗中梅花的形象特点。(5 分) 参考答案:梅花的形象特点:①独处云里溪桥,寂寞幽独,孤芳自赏(傲然独立);②晓妆 乍匀,娇美风韵,别具风味;③如留候才智绝伦却不恋红尘,高蹈自守。 【解析】点出特点 2 分,结合诗句分析 3 分 9、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试作简要赏析。(6 分) 参考答案:①拟人,把梅花说成幽居山谷的佳人,意外遇到客人来赏,惊起匀妆,生动写出 梅花美丽可爱;②用典,用张良的典故,表现梅花既有如张良的姣好容貌,又具有其智勇绝 伦、功劳卓越却能摒却人间富贵,高洁自守的襟怀;③衬托,“云里”“溪桥”写出梅花生长于 高山僻野、人迹罕至的环境,衬托梅花寂寞孤独、清雅高标;④托物言志,借梅花来表达诗 人对不恋富贵功名、自甘幽独、高蹈自守的大丈夫襟怀的赞美。 【解析】以上四点,只需任答两点,赏析到位即可。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每空 0.5 分。(6 分) (1)《赤壁赋》中,苏子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的诗句是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李白《蜀道难》中,以侧面描写来表现青泥岭曲折高险的诗句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 折萦岩峦。 (3)杜甫《登高》中,把写景与抒情自然串联,融为一体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江滚滚来。 (4)《出师表》中,诸葛亮回顾自己当初临危受任的两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 间。 (5)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山水俱美。尤其是春冬之时的水,作者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两 句,从色彩、情态等方面写出了水之秀美。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第四(12)两题中选定一题作答。注意:只能作答选定题目内的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