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一中高2013届第二次月测语文试卷(教师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9分) 丰富多彩的唐嘎艺术 在西藏寺院、宫殿、经堂里,无处不悬挂唐嘎。作为一门艺术,唐嘎在宗教界美术界具 有独特的地位。 唐嘎是一种轴画,是我国藏族地区独有的一种彩画,大都绘于布面,其历史可以上溯到 唐代吐蕃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唐嘎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被誉为藏族 人民的“百科全书”,它融历史、知识、趣味、宗教、民风民俗于一炉,展示了藏族社会的 变迁、人民的才智和艺术的追求。 唐嘎,最小的只有7厘米,最长的有几十米,用刺绣、织锦和贴花等方法制作,构图严 谨,笔力精细,细腻饱满,风格华丽,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绘形绘色,内容丰富,包罗万 象。在画法上,有工笔重彩和白描两种,按照造像量度标准起稿,面部五官及头、胸、腰、 腿等各部位比例均有严格要求,在用色上强调对比,讲究色彩富丽,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 线条粗细有致,刚柔相济,运笔讲究顿挫变化,有的线条粗犷有力,有的则圆润流畅,形象 逼真,传神动人。 唐嘎艺术经过藏族画师千百年来的不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 格,在藏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汉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绘画技艺,形成了自己的 特色,并在长期实践中出现了不同流派,其中以“门当”派和“青孜”派最为著名。“门当” 派严谨庄重,功底颇深,其代表作多见于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等寺院:“青孜”派的 风格奔放活泼,想象丰富,多见于白居寺、夏鲁寺、托林寺等寺院。 西藏最珍贵的唐嘎珍藏在山南的昌珠寺,这幅唐嘎用两万九千多颗珍珠镶嵌而成,主像 是观音菩萨,珍珠唐嘎银光闪闪,灿烂辉煌。西藏最大的唐嘎珍藏在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 共九幅,布达拉宫专门建造了一栋34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珍藏这些唐嘎,保存完好,织锦亮 丽如新,佛像容颜清晰,均为珍贵的国宝 西藏有世界上最大的唐嘎,叫“至贵殊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1996年3月3日 在拉萨布达拉宫开光,这幅唐嘎高45米,宽32米,重3吨,为世界之最。其制作历经1 年零3个月,耗资2千万元,由佛像绘画大师扎西次仁设计,领衔裁剪缝制的是多吉,经过 7道复杂的手工工序完成,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这幅唐嘎的画面塑造了藏传佛教各大 教派的创始人,是没有教派门户之见的大荟萃。在布达拉宫里,还有一组唐嘎,共一百多幅 画面,描绘萨迦法王八思巴降生、赴凉州、应召进京、返藏、二次进京、皇帝册封、圆寂等 主要生平事迹,故事性极强。在唐嘎中,不仅有这种人物传记画,还有宗教画、肖像画、故 事画、建筑画、风俗画、历史画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唐嘎是藏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节选自《华夏文化》2010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唐嘎”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嘎是我国藏族地区独有的一种彩画,悬挂于西藏寺院、宫殿、经堂之中,在宗教界美 术界具有独特的地位,是珍贵的国宝 B.唐嘎最著名的流派是“门当”派和“青孜”派,“门当”派以严谨见长,“青孜”派以奔 放活泼著称,其代表作品多见于当地不同寺院 C.唐嘎是在藏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汉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绘画技艺,展示了 西藏社会的变迁,是各族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D.唐嘎是一种绘于布面的轴画,大小不等,风格各异,它融历史、知识、趣味、宗教、民风 民俗于一炉,是藏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玉溪一中高 2013 届第二次月测语文试卷(教师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每小题 3 分,9 分) 丰富多彩的唐嘎艺术 在西藏寺院、宫殿、经堂里,无处不悬挂唐嘎。作为一门艺术,唐嘎在宗教界美术界具 有独特的地位。 唐嘎是一种轴画,是我国藏族地区独有的一种彩画,大都绘于布面,其历史可以上溯到 唐代吐蕃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唐嘎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被誉为藏族 人民的“百科全书”,它融历史、知识、趣味、宗教、民风民俗于一炉,展示了藏族社会的 变迁、人民的才智和艺术的追求。 唐嘎,最小的只有 7 厘米,最长的有几十米,用刺绣、织锦和贴花等方法制作,构图严 谨,笔力精细,细腻饱满,风格华丽,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绘形绘色,内容丰富,包罗万 象。在画法上,有工笔重彩和白描两种,按照造像量度标准起稿,面部五官及头、胸、腰、 腿等各部位比例均有严格要求,在用色上强调对比,讲究色彩富丽,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 线条粗细有致,刚柔相济,运笔讲究顿挫变化,有的线条粗犷有力,有的则圆润流畅,形象 逼真,传神动人。 唐嘎艺术经过藏族画师千百年来的不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 格,在藏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汉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绘画技艺,形成了自己的 特色,并在长期实践中出现了不同流派,其中以“门当”派和“青孜”派最为著名。“门当” 派严谨庄重,功底颇深,其代表作多见于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等寺院;“青孜”派的 风格奔放活泼,想象丰富,多见于白居寺、夏鲁寺、托林寺等寺院。 西藏最珍贵的唐嘎珍藏在山南的昌珠寺,这幅唐嘎用两万九千多颗珍珠镶嵌而成,主像 是观音菩萨,珍珠唐嘎银光闪闪,灿烂辉煌。西藏最大的唐嘎珍藏在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 共九幅,布达拉宫专门建造了一栋 340 平方米的二层楼房珍藏这些唐嘎,保存完好,织锦亮 丽如新,佛像容颜清晰,均为珍贵的国宝。 西藏有世界上最大的唐嘎,叫“至贵殊灵”,诞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1996 年 3 月 3 日 在拉萨布达拉宫开光,这幅唐嘎高 45 米,宽 32 米,重 3 吨,为世界之最。其制作历经 1 年零 3 个月,耗资 2 千万元,由佛像绘画大师扎西次仁设计,领衔裁剪缝制的是多吉,经过 7 道复杂的手工工序完成,其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这幅唐嘎的画面塑造了藏传佛教各大 教派的创始人,是没有教派门户之见的大荟萃。在布达拉宫里,还有一组唐嘎,共一百多幅 画面,描绘萨迦法王八思巴降生、赴凉州、应召进京、返藏、二次进京、皇帝册封、圆寂等 主要生平事迹,故事性极强。在唐嘎中,不仅有这种人物传记画,还有宗教画、肖像画、故 事画、建筑画、风俗画、历史画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唐嘎是藏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节选自《华夏文化》2010 年第 1 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唐嘎”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嘎是我国藏族地区独有的一种彩画,悬挂于西藏寺院、宫殿、经堂之中,在宗教界美 术界具有独特的地位,是珍贵的国宝。 B.唐嘎最著名的流派是“门当”派和“青孜”派,“门当”派以严谨见长,“青孜”派以奔 放活泼著称,其代表作品多见于当地不同寺院。 C.唐嘎是在藏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汉族地区和印度、尼泊尔等绘画技艺,展示了 西藏社会的变迁,是各族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D.唐嘎是一种绘于布面的轴画,大小不等,风格各异,它融历史、知识、趣味、宗教、民风 民俗于一炉,是藏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答案】B(A.“是珍贵的国宝”夸大。C.“各族艺术家智慧的结晶”错。D.“是一种 绘于布面的轴画”欠准确。) 2.下列对唐嘎制作工艺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嘎在色彩运用上讲究富丽,强调对比,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其最珍贵的佛像作品用 珍珠镶嵌而成,银光闪闪,灿烂辉煌。 B.唐嘎在画法上,有工笔重彩和白描两种,笔力精细饱满,强调动静结合,所画佛像身体 各部位比例要求严格,构图严谨 C.唐嘎在制作方式上丰富多彩,有刺绣、织锦和贴花等。其作品制作周期长,手工工艺复 杂,耗资多,工作量大 D.唐嘎在运笔上注重顿挫变化,刚柔相济,线条粗细有致,或粗犷有力,或圆润流畅,所 绘形象栩栩如生,传神动人 【答案】C(“作品制作周期长,手工工艺复杂,耗资多,工作量大”有误,并非所有唐嘎 的制作均如此。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唐嘎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师的不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B.西藏最珍贵的唐嘎珍藏在山南的昌珠寺,最大的唐嘎珍藏在布达拉宫,这些唐嘎均用珍 珠镶嵌而成,价值昂贵,目前保存完好。 C.世界上最大的唐嘎,描绘了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创始人形象。由佛像绘画大师扎西次仁 设计,多吉裁剪缝制,是集各教派门户之见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D.在布达拉宫珍藏的唐嘎中,既有独立的佛像,也有由一百多幅画组成的组画:既有人物 传记画,还有宗教、建筑等图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答案】A(B.“均用珍珠镶嵌而成”与原文不符。C.“是集各教派门户之见于一体的经 典之作”错。D.关于布达拉宫所藏唐嘎,原文只介绍世界上最大的唐嗎与一组描绘萨迦法 王八思巴生平事迹的唐嘎。)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 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 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译文】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 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 子一样。”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但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 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 都称他为“杨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 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
【答案】B(A.“是珍贵的国宝”夸大。C.“各族艺术家智慧的结晶”错。D.“是一种 绘于布面的轴画”欠准确。) 2.下列对唐嘎制作工艺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嘎在色彩运用上讲究富丽,强调对比,追求金碧辉煌的效果。其最珍贵的佛像作品用 珍珠镶嵌而成,银光闪闪,灿烂辉煌。 B.唐嘎在画法上,有工笔重彩和白描两种,笔力精细饱满,强调动静结合,所画佛像身体 各部位比例要求严格,构图严谨。 C.唐嘎在制作方式上丰富多彩,有刺绣、织锦和贴花等。其作品制作周期长,手工工艺复 杂,耗资多,工作量大。 D.唐嘎在运笔上注重顿挫变化,刚柔相济,线条粗细有致,或粗犷有力,或圆润流畅,所 绘形象栩栩如生,传神动人。 【答案】C(“作品制作周期长,手工工艺复杂,耗资多,工作量大”有误,并非所有唐嘎 的制作均如此。) 3.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嘎距今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经过一代又一代画师的不断创造,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B.西藏最珍贵的唐嘎珍藏在山南的昌珠寺,最大的唐嘎珍藏在布达拉宫,这些唐嘎均用珍 珠镶嵌而成,价值昂贵,目前保存完好。 C.世界上最大的唐嘎,描绘了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创始人形象。由佛像绘画大师扎西次仁 设计,多吉裁剪缝制,是集各教派门户之见于一体的经典之作。 D.在布达拉宫珍藏的唐嘎中,既有独立的佛像,也有由一百多幅画组成的组画;既有人物 传记画,还有宗教、建筑等图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答案】A(B.“均用珍珠镶嵌而成”与原文不符。C.“是集各教派门户之见于一体的经 典之作”错。D.关于布达拉宫所藏唐嘎,原文只介绍世界上最大的唐嘎与一组描绘萨迦法 王八思巴生平事迹的唐嘎。)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19 分)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 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 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译文】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 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 子一样。”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但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 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 都称他为“杨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 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
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 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 旌旗即引去 【译文】宋太宗亲征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 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隆,以保 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 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 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 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赛出发,从小路迁到雁门关 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 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 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煕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 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字、南北皮 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 “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 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译文】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 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 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 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衰州。杨业 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监军王侁说: 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 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 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 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 自寅至已,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 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 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 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 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译文】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于是,杨业指着(代 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 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
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径至雁 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 旌旗即引去。 【译文】宋太宗亲征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 城在宋军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隆,以保 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 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 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 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迁到雁门关 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发动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 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 就立即退兵逃走。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 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字、南北皮 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 “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 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译文】雍熙三年(986),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 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 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 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 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监军王侁说: “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 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 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 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 自寅至已,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 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 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 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 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译文】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于是,杨业指着(代 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 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
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 已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了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 功,马上带领军队高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 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 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悲恸。只能接着率部下 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 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 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 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道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 绝食三天而死。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张:埋伏 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 事:拜见 C.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任侠:以侠义自任 D.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大恸:极度悲伤 【答案】B“事”为“侍奉”之意 5.下列能表明杨业骁勇善战或老于边事、善用兵法的一项是()(3分) ①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⑥乃不食,三日死。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A(①说明杨业爱护百姓。④说王侁贪功。⑥说杨业有节操。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的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 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 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C.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勇 敢,决定首先出战 【答案】C(A项杨业并没有担心自己的安危;B项“用鹰犬逐雉兔”只是杨业比喻;D 项杨业出战并不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勇敢。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5分) 【译文】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
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 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了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 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 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 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悲恸。只能接着率部下 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 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 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 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 绝食三天而死。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 张:埋伏 B.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 事:拜见 C.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 任侠:以侠义自任 D.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 大恸:极度悲伤 【答案】B “事”为“侍奉”之意 5.下列能表明杨业骁勇善战或老于边事、善用兵法的一项是( )(3 分) ①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 ②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③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④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⑤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⑥乃不食,三日死。 A.②③⑤ B.①②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A(①说明杨业爱护百姓。④说王侁贪功。⑥说杨业有节操。)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的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 B.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 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C.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勇 敢,决定首先出战。 【答案】C (A 项杨业并没有担心自己的安危 ;B 项 “用鹰犬逐雉兔”只是杨业比喻;D 项杨业出战并不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勇敢。)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 分) (1)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
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累迁、屡、所向、捷、号”各1分)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5分) 【译文】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却被奸 臣逼迫出兵。(“厚期、以而、为……所、”各1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分) 答: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高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 (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 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 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分) 9.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 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η,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 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 勤。(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2分 【赏析】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锦江在四川成都 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进,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再继续东北行,便可 到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县)。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 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 念之情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髙兴、 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 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 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 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 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 时,锦江畔舂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象友人一样,对自 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 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
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累迁、屡、所向、捷、号”各 1 分)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却被奸 臣逼迫出兵。(“厚、期、以、而、为……所、”各 1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 题。(11 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 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 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 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 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8.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请作具体分析。(5 分) 答: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 (2 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 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末 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3 分) 9.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答:表现手法: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 分) 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 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 勤。(2 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2 分) 【赏析】诗题一作《魏城逢故人》。诗中提到锦江、绵州、绵谷三个地名。锦江在四川成都 市的南面;由成都向东北方向行进,首先到达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再继续东北行,便可 到达绵谷(今四川广元县)。诗题中的“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在罗隐 离开锦江,经过绵州回到绵谷以后,蔡氏兄弟还在成都。这首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 念之情。 首联以赋体叙事,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锦江是名胜之地,能去游一次,已是很高兴、 很幸福的了,何况是“一年两度”,又是在极适于游览的季节。两个“值”字,蕴含际此春 秋佳日之意。这两句所携带的感情,直灌全篇。 颔联具体写锦江游踪,极写所见之美,写景之笔濡染着浓烈的感情色彩。“芳草有情皆碍 马,好云无处不遮楼”,深得锦江美景的神韵,是全诗中最富有诗意的句子。这两句分别承 “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 景。明明是诗人多情,沉醉于大自然的迷人景色,却偏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 时,锦江畔春草芊眠,诗人为之流连忘返,诗中却说连绵不尽的芳草,好象友人一样,对自 己依依有情,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秋云舒卷,云与楼相映衬而景色 更美,故称“好云”。诗人为之目摇神移,而诗人却说,是那美丽的云彩也很富有感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