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高考权威模拟试题诗歌鉴赏汇编 一)2009年2月浙江六校联考 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双调]清江引 秋怀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22.这两首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共同情感?(2分) 23.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4分) (二)2009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三、古代诗文阅读(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禾熟①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淸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 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 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2分) 23.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 分) (三)杭高2009年月考6语文试题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22-23题(6分)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宋·张先 【时为嘉禾小悴,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 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 1 - 2009 年浙江高考权威模拟试题诗歌鉴赏汇编 (一)2009 年 2 月浙 江 六 校 联 考 语 文 试 卷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双调]清江引 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22.这两首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共同情感?(2 分) 23.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作简要分析。(4 分) (二)2009 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三、古代诗文阅读(3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22-23 题。(6 分) 禾 熟① 宋·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②谷登场。 老牛粗了③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注]①此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清初画家曾借此题画。诗人做过地方官吏,熟悉农村 情况。他多遭贬谪,厌倦官场,正好借这乡村的野朴淘洗心情,抒发胸中的积郁。②窦:水 道,水沟。③粗了:刚了结。 22.一、二两句,勾勒出了农村 的景象。(2 分) 23.三、四两句取象老牛,诗家评说“用意很深”。对诗人的“用意”,你是怎样理解的?(4 分) (三)杭高 2009 年月考 6 语文试题 三 、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二)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22—23 题(6 分)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宋·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 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22.“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看一‘弄’字而 境界全出矣。”请你就一“弄”字,谈谈它所显现的“境界 答 23.“沙上并禽池上暝”描写了什么景色?作者写这一句的用意是什么? (四)浙江省杭州二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 语文试卷2009.03 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书边事 [唐]张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流水,长愿向南流。 【注】断:占尽。 22.尾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2分) 23.首联“征人倚戍楼”中“倚”字,有人建议改为“守”字更为确切。你认为“倚”与“守” 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 (五)杭州二中200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6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舂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21.简要说说本诗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 22.有人说这首诗的颔联在篇中如石韫(蕴藏之意)玉,似水怀珠,是全诗精妙之所在。你同 意这一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六)学军中学2008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二)古诗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8-9题。 长相思李煜 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8.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 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为什么?(5分)
- 2 - 22.“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看一‘弄’字而 境界全出矣。”请你就一“弄”字,谈谈它所显现的“境界”。 答:________________ ____ 23.“沙上并禽池上暝”描写了什么景色?作者写这一句的用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四)浙江省杭州二中 2009 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 语文试卷 2009.03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 题 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22—23 题。(6 分) 书 边 事 [唐]张乔 调角断①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流水,长愿向南流。 【注】断:占尽。 22.尾联运用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 思想感情。(2 分) 23.首联“征人倚戍楼”中“倚”字,有人建议改为“守”字更为确切。你认为“倚”与“守” 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4 分) (五)杭州二中 2009 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文试卷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21—22 题。(6 分)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21.简要说说本诗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2 分) 22.有人说这首诗的颔联在篇中如石韫.(蕴藏之意)玉,似水怀珠,是全诗精妙之所在。你同 意这一看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4 分) (六)学军中学 2008 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二)古诗阅读(8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 8—9 题。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8.词中“相思枫叶丹”与杜牧的《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都写了枫叶, 两者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为什么?(5 分) 答:
9.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3分) 答 (七)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第7次月考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2.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 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 同的襟怀,那是一种 的心态。(2分) 23.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八)浙江省嘉兴一中2009届高三一模(20093)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醉花间 唐)冯廷巳 睛雪小国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 道。少年看却老。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22.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2分) 2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正中(冯延巳)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睻赫外, 如《醉花间》之‘髙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 雨滴梧桐’不能过也。”有人认为“斜月明寒草”句读来不顺,如将之改为“明月斜寒草”似 乎更上口,意境也不为差。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4分) (九)金华一中2009年2月高三年级测试题 语文2009.2.28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2-23题。(6分) 从军行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凊。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22.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分) 23.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 3 - 9.词的下片“菊花开,菊花残”两句对表现主题有哪些作用?(3 分) 答: (七)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 2009 届高三语文第 7 次月考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22——23 题。(6 分)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22.从题材的角度来看,这是一首 诗,与其他同类作品相比,我们看到了诗人与众不 同的襟怀,那是一种 的心态。(2 分) 23.后人评价王昌龄的这首诗“道是无情却有情”,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4 分) (八)浙江省嘉兴一中 2009 届高三一模 (2009.3)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22—23 题。(6 分) 醉花间 (唐)冯廷巳 睛雪小国春未到,池边梅自早。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风景好,自古金陵 道。少年看却老。相篷莫厌醉金杯,别离多,欢会少。 22.作者通过“晴雪”“池”“梅”等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析。(2 分) 23.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到:“正中(冯延巳)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暄赫外, 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 雨滴梧桐’不能过也。”有人认为“斜月明寒草”句读来不顺,如将之改为“明月斜寒草”似 乎更上口,意境也不为差。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4 分) (九)金华一中 2009 年 2 月高三年级测试题 语 文 2009.2.28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 22—23 题。(6 分)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22.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2 分) 23.两首诗在抒发感情上采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请联系诗句内容作简要分析。(4 分)
(十)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09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20~21题(7分) 干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20.请分析首句“竞的表达效果。(3分) 2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十一)浙江省宁波市08-09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统考试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6分) 答张十一0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③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 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22.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分) 23.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分) (十二)浙江省上虞市2009学年高三第二学期期初教学质量调测语文卷(2009.02.04)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2-23题。(6分) 玉楼春 宋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意长翻恨游丝短
- 4 - (十)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 2009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20~21 题(7 分) 云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20.请分析首句“竟”的表达效果。(3 分) 21.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十一)浙江省宁波市 08-09 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统考试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22-23 题。(6 分)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韩愈被贬到 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22.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3 分) 23.前人评价尾联写得婉转含蓄,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3 分) (十二)浙江省上虞市 2009 学年高三第二学期期初教学质量调测语文卷 (2009.02.04)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22—23 题。(6 分) 玉 楼 春 宋 严仁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
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注释】晴绿:指池水。奁:镜匣。 22.词中“落红”是诗歌常见意象,请另写出两个含有“落红”意象的古诗词句。(2分) 23.《白雨斋词话》评论该词“深情委婉”,结合词句就“深情委婉”进行赏析。(4分) (十三)台州市2009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试题 语文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22-23题。(6分) 2009.3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夭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22.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 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3.两首词主题相同,但风格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十四)州中季2008学年高三第一季期语文期水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0题。(6分) 北陂杏花①(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废止,后又被迫闲居江宁。陂: bei,池塘,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 20、评论家说此诗末二句“艺术地写出了悲壮之情”,请作出赏析。 (1)简析“悲壮” (2)评赏“艺术”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20、21题。(6分)
- 5 - 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明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注释】 晴绿:指池水。奁:镜匣。 22.词中“落红”是诗歌常见意象,请另写出两个含有“落红”意象的古诗词句。(2 分) 23.《白雨斋词话》评论该词“深情委婉”,结合词句就“深情委婉”进行赏析。(4 分) (十三)台州市 2009 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调考试题 语 文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 22—23 题。(6 分)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沉水: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 22.这两首词的上阕都有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风柔日 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分) 23.两首词主题相同,但风格却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 分) (十四)温州中学 2008 学年高三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 20 题。(6 分) 北陂杏花①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作尘。 [注]:①此诗系王安石晚年所作,此前诗人亲手创立的新法被废止,后又被迫闲居江宁。陂: bēi,池塘,这里指的是池边或池中小洲。 20、评论家说此诗末二句“艺术地写出了悲壮之情”,请作出赏析。 (1)简析“悲壮”: (2)评赏“艺术”: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20、21 题。(6 分)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