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9年新高考重点中学联考调研试题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选做题) 、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吃出来的血缘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似乎只有通过请客吃饭,才能建立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很看重人际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可靠的,又是“血缘”。所以,中国人在处 理人际关系时,总是要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比如“父母官”子弟兵”兄弟单 位”等等。 血缘关系中,最亲的是母子。母子关系,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兄弟、 乡亲,则是“同吃”的关系。“乡”这个字,繁体作“鄉”,甲骨文的字形是:当中一个饭桶(簋), 一边一个跪坐的人。所以,乡,也就似乎“同吃一锅饭”的意思。实际上,只要是“同吃一锅饭” 的人,比如部队里的战友,单位上的同事,也都多多少少有些兄弟般的情分。 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食物是生命之源。吃了同一食物,就有 了同一生命来源,岂能不是兄弟?所以,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这样的习俗:如果你能和他们一 起共餐,哪怕是只吃一口食物或只喝一口牛奶,便不必害怕被视为敌人。 当然,进餐的方式,也决不能是西方那种“分餐制”。尽管不少现代中国人也承认,分餐制 科学、卫生、不浪费,但同时也认为,那种进餐方式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简直就是怠慢客 人,好像怀疑人家有传染病。所以,越是大家都懂科学卫生,反倒不好意思分餐。相反,为了 表示大家是“铁哥儿们”,最好是连别人的病也一并传染过来。要知道,“食人之食”是要“死人之 事”的,那么无妨先“病人之病”。作为主人,无妨看作酒菜之外的又一“投资”;作为客人,则无 妨看作接受情谊的一种“表态”。总之,共餐的目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血缘的认同 共餐的目的,在于人情,在于血缘,而亲与疏、敌与友,竟在于“共食”与否
浙江省2009年新高考重点中学联考调研试题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选做题) 一、现代文阅读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内的小 题。(18分) 甲、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吃出来的血缘 中国人喜欢请客吃饭,似乎只有通过请客吃饭,才能建立起一种非同寻常的人际关系。 中国人很看重人际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中,最可靠的,又是“血缘”。所以,中国人在处 理人际关系时,总是要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为血缘关系,比如“父母官”“子弟兵”“兄弟单 位”等等。 血缘关系中,最亲的是母子。母子关系,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兄弟、 乡亲,则是“同吃”的关系。“乡”这个字,繁体作“鄉”,甲骨文的字形是:当中一个饭桶(簋), 一边一个跪坐的人。所以,乡,也就似乎“同吃一锅饭”的意思。实际上,只要是“同吃一锅饭” 的人,比如部队里的战友,单位上的同事,也都多多少少有些兄弟般的情分。 吃同一食物的人可以被看作是有血缘关系的,因为食物是生命之源。吃了同一食物,就有 了同一生命来源,岂能不是兄弟?所以,世界上不少民族都有这样的习俗:如果你能和他们一 起共餐,哪怕是只吃一口食物或只喝一口牛奶,便不必害怕被视为敌人。 当然,进餐的方式,也决不能是西方那种“分餐制”。尽管不少现代中国人也承认,分餐制 科学、卫生、不浪费,但同时也认为,那种进餐方式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简直就是怠慢客 人,好像怀疑人家有传染病。所以,越是大家都懂科学卫生,反倒不好意思分餐。相反,为了 表示大家是“铁哥儿们”,最好是连别人的病也一并传染过来。要知道,“食人之食”是要“死人之 事”的,那么无妨先“病人之病”。作为主人,无妨看作酒菜之外的又一“投资”;作为客人,则无 妨看作接受情谊的一种“表态”。总之,共餐的目的,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血缘的认同; 共餐的目的,在于人情,在于血缘,而亲与疏、敌与友,竟在于“共食”与否
甚至真正的兄弟,也不能长期不共食。所以,在中国,分出去的儿子,嫁出去的女儿,总 要寻找机会回“娘家”,回到母亲的身边共食。至少,年三十的“年夜饭”,是不可不吃的。这 回的家宴之所以尤为重要,在于它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对前一年已然存在的血缘关系,是肯 定和确认:对后一年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则是预约与重申。不难想象,在那万家灯火的岁除 之夜,一家人团团围坐,举筷共食,母亲重温自己“食物和生命的提供者”角色,兄弟姐妹重申 自己是“吃同一奶水长大的人”,那可真是其情也切切,其乐也融融! 1.下列对文中“共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共食是世界不少民族共同的习俗,因为吃同一种食物而具有了血缘关系 B、共食是与冷漠而缺乏人情味的西方分餐制相对的中国人特有的进餐方式。 C、共食是为了肯定和确认现存的血缘关系,预约与重申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 D、共食是主人酒菜之外的一种感情投资,是客人接受情谊的一种认同表态。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请客吃饭,无非是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成为血缘关系 B、卫生而节约的分餐制在中国实在难以推广,因为中国人只讲义气而不注重科学。 C、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在一起共餐,在中国常常可以用来判别亲与疏、区分敌和友 D、作者以吃年夜饭为例,进一步证明:即使真正的兄弟,长期不共食则情谊不存 3.“吃出来的血缘”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6分) 4.请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五院院士”张立纲 2008年8月12日,一位华人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悄然离去,在家人的陪伴下,72岁的老 人走得安详 刚逝去的张立纲头顶5个院士头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 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硏究院ˆ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在华人科学家中,能有如此骄人
甚至真正的兄弟,也不能长期不共食。所以,在中国,分出去的儿子,嫁出去的女儿,总 要寻找机会回“娘家”,回到母亲的身边共食。至少,年三十的“年夜饭”,是不可不吃的。这一 回的家宴之所以尤为重要,在于它有着承前启后的意义:对前一年已然存在的血缘关系,是肯 定和确认;对后一年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则是预约与重申。不难想象,在那万家灯火的岁除 之夜,一家人团团围坐,举筷共食,母亲重温自己“食物和生命的提供者”角色,兄弟姐妹重申 自己是“吃同一奶水长大的人”,那可真是其情也切切,其乐也融融! 1.下列对文中“共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共食是世界不少民族共同的习俗,因为吃同一种食物而具有了血缘关系。 B、共食是与冷漠而缺乏人情味的西方分餐制相对的中国人特有的进餐方式。 C、共食是为了肯定和确认现存的血缘关系,预约与重申将要延续的血缘关系。 D、共食是主人酒菜之外的一种感情投资,是客人接受情谊的一种认同表态。 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请客吃饭,无非是想方设法把非血缘关系转化成为血缘关系。 B、卫生而节约的分餐制在中国实在难以推广,因为中国人只讲义气而不注重科学。 C、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在一起共餐,在中国常常可以用来判别亲与疏、区分敌和友。 D、作者以吃年夜饭为例,进一步证明:即使真正的兄弟,长期不共食则情谊不存。 3.“吃出来的血缘”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6分) 答: 4.请结合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五院院士”张立纲 2008年8月12日,一位华人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医院悄然离去,在家人的陪伴下,72岁的老 人走得安详。 刚逝去的张立纲头顶5个院士头衔: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 院外籍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在华人科学家中,能有如此骄人
荣誉者,屈指可数 按逝者遗愿,悼念者将原本用于买花的钱捐给美国圣迭戈 POWAY消防局。去年加州大火 差点吞没了逝者的家,多亏消防人员冒死救火。张立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1963年,从斯坦福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张立纲到了IBM,一干就是30年。 作为知名科学家,呆在IBM是很舒适的,然而,张立纲还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 他曾说,虽然在美国几十年了,总觉得是一个暂时的状态,该为中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1993年2月13日,张立纲来港,随即应聘担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成为胼手胝足、同创科 大的干将之一。时任香港科大副校长的孔宪铎对此不吝欣赏,“他有战略眼光。” 现在香港人选择移民国外,你却从国外来到香港,这是为什么?”香港一记者向张立纲提 问。 “我就是冲着‘九七(香港回归)回来的。”张立纲回答,“香港回归祖国大局已定,到时候 到香港也就相当于到了内地,这才是我选择去香港的最根本的原因。 一流之人吸引一流之善。随着杰出学者的联翩而来,不出数年,影响乍起,国际上视之为 学界奇迹。这背后,张立纲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之 科大创建初期,香港政治、社会变动不息,人员也来往不息,很多事情不好处理。吴家玮 深知治校之中的艰难,“当年科大内部好多争论,张立纲都能超脱个人恩怨之上,讲公道话,这 很不容易 张立纲出身科研,在科研上颇有建树,但出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和副校长之后,他又决 然放弃科研,全力为香港科大缔造优良的学术环境 张立纲还放弃了带硕士、博士研究生。丁学良记得,张立纲曾告诉他,“我现在常听人家说 已经做了校长了,还带了十几个研究生。我对这种不忠实本职的人一点都不佩服,在大陆也好 美国也好,有很多校长是这样子,因为一个人很难同时做好两件事,我敢肯定他不可能做好现 在的工作 张立纲的理想中,研究型的大学和教授治校,成为学术自由的一种方向。“研究型”,意味 着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让实验室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产地。张立纲认为,既然学校不大、 经费不多,就该集中资源,做能做得最好的事。这一点,吴家玮与他不谋而合。“我们一齐组织 了一个小而精的委员会,请各学院收集最强的科研建议,然后严格挑选几个,拨给种子经费
荣誉者,屈指可数。 按逝者遗愿,悼念者将原本用于买花的钱捐给美国圣迭戈POWAY消防局。去年加州大火, 差点吞没了逝者的家,多亏消防人员冒死救火。张立纲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1963年,从斯坦福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的张立纲到了IBM,一干就是30年。 作为知名科学家,呆在IBM是很舒适的,然而,张立纲还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 他曾说,虽然在美国几十年了,总觉得是一个暂时的状态,该为中国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1993年2月13日,张立纲来港,随即应聘担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成为胼手胝足、同创科 大的干将之一。时任香港科大副校长的孔宪铎对此不吝欣赏,“他有战略眼光。” “现在香港人选择移民国外,你却从国外来到香港,这是为什么?”香港一记者向张立纲提 问。 “我就是冲着‘九七’(香港回归)回来的。”张立纲回答,“香港回归祖国大局已定,到时候 到香港也就相当于到了内地,这才是我选择去香港的最根本的原因。” 一流之人吸引一流之善。随着杰出学者的联翩而来,不出数年,影响乍起,国际上视之为 学界奇迹。这背后,张立纲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之一。 科大创建初期,香港政治、社会变动不息,人员也来往不息,很多事情不好处理。吴家玮 深知治校之中的艰难,“当年科大内部好多争论,张立纲都能超脱个人恩怨之上,讲公道话,这 很不容易。” 张立纲出身科研,在科研上颇有建树,但出任香港科大理学院院长和副校长之后,他又决 然放弃科研,全力为香港科大缔造优良的学术环境。 张立纲还放弃了带硕士、博士研究生。丁学良记得,张立纲曾告诉他,“我现在常听人家说, 已经做了校长了,还带了十几个研究生。我对这种不忠实本职的人一点都不佩服,在大陆也好, 美国也好,有很多校长是这样子,因为一个人很难同时做好两件事,我敢肯定他不可能做好现 在的工作。” 张立纲的理想中,研究型的大学和教授治校,成为学术自由的一种方向。“研究型”,意味 着除了传授知识以外,还要让实验室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产地。张立纲认为,既然学校不大、 经费不多,就该集中资源,做能做得最好的事。这一点,吴家玮与他不谋而合。“我们一齐组织 了一个小而精的委员会,请各学院收集最强的科研建议,然后严格挑选几个,拨给种子经费
让有关人员积极发挥。”事实证明,好几个精选出来的项目都做得十分出色,毫无疑问属于世界 级,这些专业项目至今还都是科大的重点。 与张立纲相交二十多年的香港科大朱经武校长专程赴美吊唁,张教授是一位广受爱戴的人 物。他精力充沛,幽默隽智,魅力过人。”他是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员,他的为 人也是我们的典范。” (选自2008年9月8日《南方周末》,有删节) 1.下列关于张立纲到香港任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立纲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为创立之初的香港科大渡过难关立下了很大功劳。 B、张立纲应吴家玮之邀到港,实现了他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的愿望 C、张立纲到香港后,吸引了更多学者到香港科大,很快扩大了香港科大的国际影响。 D、张立纲呆在美国很不如意,总觉得是一个暂时状态,认为应该为中国做点有意义的事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张立纲认为一个人的精力事有限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因而反对身兼数职 B、张立纲认为研究型大学应该教授治校,具有学术自由,还要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天地。 C、张立纲一心为校,毫无私心,功绩卓著,广受爱戴,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 D、张立纲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学术争论,贏得了大家的信赖,北推举为科大理学院长 3作者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张立纲是一位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员”?(6分) 4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张立纲的人格特点。(6分) 答: 第Ⅱ卷(必做题) 、语言文字运用(18分)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角色/矫枉过正沏茶/休戚相关创伤/悲怆欲绝 B、枯燥/怙恶不悛儒教相濡以沫惆怅/风流倜傥 C、否决/餍极泰来拾掇/拾级而上扛枪/力能扛鼎 D、间距/间不容发数字数见不鲜下载/仟千载难逢
让有关人员积极发挥。”事实证明,好几个精选出来的项目都做得十分出色,毫无疑问属于世界 级,这些专业项目至今还都是科大的重点。 与张立纲相交二十多年的香港科大朱经武校长专程赴美吊唁,“张教授是一位广受爱戴的人 物。他精力充沛,幽默隽智,魅力过人。”“他是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员,他的为 人也是我们的典范。” (选自2008年9月8日《南方周末》,有删节) 1.下列关于张立纲到香港任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立纲站在公正的立场上为创立之初的香港科大渡过难关立下了很大功劳。 B、张立纲应吴家玮之邀到港,实现了他想换一下岗位做一点不同的事情的愿望。 C、张立纲到香港后,吸引了更多学者到香港科大,很快扩大了香港科大的国际影响。 D、张立纲呆在美国很不如意,总觉得是一个暂时状态,认为应该为中国做点有意义的事。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张立纲认为一个人的精力事有限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因而反对身兼数职。 B、张立纲认为研究型大学应该教授治校,具有学术自由,还要成为人类新知的重要天地。 C、张立纲一心为校,毫无私心,功绩卓著,广受爱戴,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 D、张立纲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处理学术争论,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北推举为科大理学院长。 3.作者通过哪几件事表现张立纲是一位“一流的科学家和一流的大学行政人员”?(6分) 答: 4.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张立纲的人格特点。(6分) 答: 第Ⅱ卷 (必做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角色/矫枉过正 沏茶/休戚相关 创伤/悲怆欲绝 B、枯燥/怙恶不悛 儒教/相濡以沫 惆怅/风流倜傥 C、否决/否极泰来 拾掇/拾级而上 扛枪/力能扛鼎 D、间距/间不容发 数字/数见不鲜 下载/千载难逢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 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B、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 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 倍受感动和鼓舞。 D、很多隐士把归隐当作终南捷径,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渊明,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 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美国总统布什在10月3日晚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依 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 C、“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将于10月26日正式启动,从10月26日起全国中小 学生每天要求长跑,将记入中小学生成长记录、素质报告书或档案。 D、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们认识到乳制品质量的提髙将取决于企业是否规范 生产和国家监管是否得力 8.在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和谐。(4分) 你应该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你应该有操守,但是不要轻率抨击 那些得过且过的人 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权力; 道德适合拿来约束自己,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 9.阅读下列文段,概述“韩流”出现的几个方面的因素。(5分) 世界上的民族文化,在各个民族处于自为自在的状态时,原本是各自独立、多姿多彩的。 随着人类文化的增多,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世界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大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置 身事外。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其文化能够向外传播,得益于全球化这个时代。其次,单纯的文 化,如果没有政治经济的支撑,无论它如何绚丽多姿,也不具有传播力。它可以客观存在,可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 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B、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 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 倍受感动和鼓舞。 D、很多隐士把归隐当作终南捷径,被称为“隐君子”的陶渊明,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实践家。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 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美国总统布什在10月3日晚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依 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 C、“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将于10月26日正式启动,从10月26日起全国中小 学生每天要求长跑,将记入中小学生成长记录、素质报告书或档案。 D、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们认识到乳制品质量的提高将取决于企业是否规范 生产和国家监管是否得力。 8.在下面这段话中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话语意连贯,句式和谐。(4分) 你应该有理想,但是不要公然鄙视那些目光短浅的人;你应该有操守,但是不要轻率抨击 那些得过且过的人;_______ ,_______ 。道德是一种修养,不是一种权力;_______ , _______ ;道德适合拿来约束自己,不适合拿来压制别人。 答: 9.阅读下列文段,概述“韩流”出现的几个方面的因素。(5分) 世界上的民族文化,在各个民族处于自为自在的状态时,原本是各自独立、多姿多彩的。 随着人类文化的增多,文化交流成为可能。世界的交流和融合是历史大势,任何国家都不能置 身事外。韩国作为一个小国,其文化能够向外传播,得益于全球化这个时代。其次,单纯的文 化,如果没有政治经济的支撑,无论它如何绚丽多姿,也不具有传播力。它可以客观存在,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