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201l届高三模拟考试(一)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王国维的“阙疑”精神 王国维先生的研究领域广博,成就卓越,在学术史上早有公论。他—生学风笃实矜慎 不轻易立说,也不任意争辩,虽已多年闻名于海内外,仍然保持谦虛的态度 大家知道,王国维先生对《尚书》有深入的研究和创造性的贡献。他的论文集《观堂集 林》,开卷《生霸死霸考》、《高宗肜日说》、《洛诰解》,一直到《〈书〉顾命同瑁说》等好多 篇,都是关于《尚书》的,可说达到了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水平。尽管如此,他却再三声明《尚 书》有许多地方“不能解” 《观堂集林》卷二收有《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其中王国维先生自述说:《诗》 《书》为人人诵习之书,然于六艺中最难读。以弟之愚暗,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 于《诗》亦十之一二。此非独弟所不能解也,汉魏以来诸大师未尝不强为之说,然其说终不 可通,以是知失儒亦不能解也。”王国维坦承他对《尚书》好多文句不能解”,并且指出前 人的解释不可通”,是强为之说”,他不能与之苟同。 1924年夏,王国维先生为容庚先生的《金文编》撰序,首先引用孔子讲的多闻阙疑 和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二语,认为:阙疑之说出于孔子,盖为一切学问言。”接着
浙 江 省 2011 届高三模拟考试(一)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 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王国维的“阙疑”精神 李学勤 王国维先生的研究领域广博,成就卓越,在学术史上早有公论。他一生学风笃实矜慎, 不轻易立说,也不任意争辩,虽已多年闻名于海内外,仍然保持谦虚的态度。 大家知道,王国维先生对《尚书》有深入的研究和创造性的贡献。他的论文集《观堂集 林》,开卷《生霸死霸考》、《高宗肜日说》、《洛诰解》,一直到《〈书〉顾命同瑁说》等好多 篇,都是关于《尚书》的,可说达到了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水平。尽管如此,他却再三声明《尚 书》有许多地方“不能解”。 《观堂集林》卷二收有《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其中王国维先生自述说:“《诗》 《书》为人人诵习之书,然于六艺中最难读。以弟之愚暗,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 于《诗》亦十之一二。此非独弟所不能解也,汉魏以来诸大师未尝不强为之说,然其说终不 可通,以是知失儒亦不能解也。”王国维坦承他对《尚书》好多文句“不能解”,并且指出前 人的解释“不可通”,是“强为之说”,他不能与之苟同。 1924 年夏,王国维先生为容庚先生的《金文编》撰序,首先引用孔子讲的“多闻阙疑” 和“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二语,认为:“阙疑之说出于孔子,盖为一切学问言。”接着
他讲到《易》和《书》的难解”,并说:余尝欲撰《尚书》注,尽阙其不可解者,而但取 其可解者著之,以自附于孔氏阙疑之义。” 他于1925年到清华研究院任导师,曾专讲《尚书》,确实体现了阙疑ˆ这一点。据当时 听课的学生吴其昌先生的《王观堂先生〈尚书)讲授记》和刘盼遂先生的《观堂学〈书〉记》, 他上课先讲述历代《尚书》传流和注释的历史,其间便强调其不可通音,终不可通也”。他 讲授《尚书》各篇,于各家学说择善而从,同时结合自己甲骨金文研究的心得,提出很多新 颖见解。例如讲《高宗肜曰》,即以甲骨文肜日”为据,论证元代金履祥以该篇为祖庚时文” 的正确。类似的精彩之处,不胜枚举。 王国维指出前人注解《尚书》多“强为之说”,许多文句“终不可通”,并不是抹杀历代学 者的成就。相反的,他认为《尚书》的硏究不断前进,各时期的著作都有应当肯定之处。这 从他最后一篇有关古代研究的作品《(尚书靈诂〉序》可以看得很清楚。 《尚书竅诂》的著者杨筠如先生也是王国维在清华的学生。他听了王国维的《尚书》课, 编著《薮诂》四卷,得到王国维,还有也任导师的梁启超的奖励,经修改后,从南方寄给王 国维,王国维给他写了序。这个时候是在1927年的农历四月,离王国维的去世已经没有几 天了 这篇序文,把历代《尚书》之学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西汉伏生到欧阳、大小夏 侯章句,是今文之学;从孔安国到贾逵、马融、郑玄、王肃,是古文之学。“今古文诸家之 学并亡,然传世之伪《孔传》,殆可视为集其大成者也”。第二阶段始于北宋欧阳修、刘攽 苏轼、王安石、林之奇等ˆ皆脱注疏束缚而以己意说经”。蔡沈受朱子之命所编《书集传》,;可 谓集其大成者也¨。在这以后,王国维历数清代阎若璩以来各家成绩,一直讲到俞樾和孙诒 让,惜未有荟萃而画一之如孔、蔡二传者”,希望杨筠如异日当加研求,著为定本,使人 人闻商周人之言,如乡人之相与语,而不苦古书之难读,则孔、蔡二传又不足道矣
他讲到《易》和《书》的“难解”,并说:“余尝欲撰《尚书》注,尽阙其不可解者,而但取 其可解者著之,以自附于孔氏阙疑之义。” 他于 1925 年到清华研究院任导师,曾专讲《尚书》,确实体现了“阙疑”这一点。据当时 听课的学生吴其昌先生的《王观堂先生〈尚书〉讲授记》和刘盼遂先生的《观堂学〈书〉记》, 他上课先讲述历代《尚书》传流和注释的历史,其间便强调“其不可通音,终不可通也”。他 讲授《尚书》各篇,于各家学说择善而从,同时结合自己甲骨金文研究的心得,提出很多新 颖见解。例如讲《高宗肜日》,即以甲骨文“肜日”为据,论证元代金履祥以该篇为“祖庚时文” 的正确。类似的精彩之处,不胜枚举。 王国维指出前人注解《尚书》多“强为之说”,许多文句“终不可通”,并不是抹杀历代学 者的成就。相反的,他认为《尚书》的研究不断前进,各时期的著作都有应当肯定之处。这 从他最后一篇有关古代研究的作品《〈尚书覈诂〉序》可以看得很清楚。 《尚书覈诂》的著者杨筠如先生也是王国维在清华的学生。他听了王国维的《尚书》课, 编著《覈诂》四卷,得到王国维,还有也任导师的梁启超的奖励,经修改后,从南方寄给王 国维,王国维给他写了序。这个时候是在 1927 年的农历四月,离王国维的去世已经没有几 天了。 这篇序文,把历代《尚书》之学划分为三大阶段。第一阶段从西汉伏生到欧阳、大小夏 侯章句,是今文之学;从孔安国到贾逵、马融、郑玄、王肃,是古文之学。“今古文诸家之 学并亡,然传世之伪《孔传》,殆可视为集其大成者也”。第二阶段始于北宋欧阳修、刘攽, 苏轼、王安石、林之奇等“皆脱注疏束缚而以己意说经”。蔡沈受朱子之命所编《书集传》,“可 谓集其大成者也”。在这以后,王国维历数清代阎若璩以来各家成绩,一直讲到俞樾和孙诒 让,“惜未有荟萃而画一之如孔、蔡二传者”,希望杨筠如“异日当加研求,著为定本,使人 人闻商周人之言,如乡人之相与语,而不苦古书之难读,则孔、蔡二传又不足道矣
摘自《中华读书报》) 1.下列不能表明王国维“笃实矜慎”的一项是 A.尽管王国维先生在《尚书》研究方面达到了最高的水平,但他仍声明有许多地方“不 能解”。 B.为容庚先生的《金文编》撰序,王国维首先引用“多闻阙疑”和“君子于其所不知,盖 阙如也”二语 C.在清华研究院任导师时,王国维讲述历代《尚书》传统和注释的历史,强调“其不 可通音,终不可通也 D.在讲授《高宗肜日》时,即以甲骨文“肜日”为据,论证元代金履祥以该篇为“祖庚 时文”的正确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国维在自己严谨治学的同时,也告诫友人做学问须谨慎,不可“强为之说” B.对于《诗》《书》的难读,他也坦陈自己“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 亦十之 C.王国维以“诸大师未尝不强为之说,然其说终不可通”这样的《尚书》研究状况来劝 慰友人。 D.在为《尚书》作注时,王国维以“尽阙其不可解者,而但取其可解者著之”作为编纂 思想 下列有关《尚书诂〉序》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本篇序言是王国维应学生杨筠如的请托而写的,杨的四卷编著深受王国维治《尚书》 的影响 B.在序言中,王国维把历代《尚书》之学分为分别以西汉、北宋、近代为起始的三个 重要阶段。 C.王国维认为《孔传》和《书集传》是有关《尚书》研究的前两个阶段的集大成者。 D.王国维认为“古书之难读”是因为《尚书》本身深奥难懂,他希望杨筠如有所突破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 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 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 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 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 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 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 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 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 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 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
(摘自《中华读书报》) 1.下列不能表明王国维“笃实矜慎”的一项是 ( ) A.尽管王国维先生在《尚书》研究方面达到了最高的水平,但他仍声明有许多地方“不 能解”。 B.为容庚先生的《金文编》撰序,王国维首先引用“多闻阙疑”和“君子于其所不知,盖 阙如也”二语。 C.在清华研究院任导师时,王国维讲述历代《尚书》传统和注释的历史,强调“其不 可通音,终不可通也”。 D.在讲授《高宗肜日》时,即以甲骨文“肜日”为据,论证元代金履祥以该篇为“祖庚 时文”的正确。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王国维在自己严谨治学的同时,也告诫友人做学问须谨慎,不可“强为之说”。 B.对于《诗》《书》的难读,他也坦陈自己“于《书》所不能解者殆十之五,于《诗》 亦十之一二”。 C.王国维以“诸大师未尝不强为之说,然其说终不可通”这样的《尚书》研究状况来劝 慰友人。 D.在为《尚书》作注时,王国维以“尽阙其不可解者,而但取其可解者著之”作为编纂 思想。 3.下列有关《〈尚书覈诂〉序》的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篇序言是王国维应学生杨筠如的请托而写的,杨的四卷编著深受王国维治《尚书》 的影响。 B.在序言中,王国维把历代《尚书》之学分为分别以西汉、北宋、近代为起始的三个 重要阶段。 C.王国维认为《孔传》和《书集传》是有关《尚书》研究的前两个阶段的集大成者。 D.王国维认为“古书之难读”是因为《尚书》本身深奥难懂,他希望杨筠如有所突破。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鲔等盛兵据洛 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 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 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 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 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 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 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 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 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 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
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 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 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 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 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 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 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营犯法,率多相容率:大多 B.恂遣谷崇以状闻 状:罪状 C.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相:代指贾复 D.恂奉玺书至第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寇恂“威望素著”的一组是(3分) ①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 ②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 ③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④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 ⑤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⑥时人归其长者 B.②③⑤ C.①④⑥D.②⑤⑥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攻打高峻时,寇恂违背光武帝旨意,擅自斩杀了高峻的使者皇甫文,但事如光武所 愿,光武帝没有责罚寇恂。 B.寇恂明习经术,德行高尚。朝廷倚重,遐迩闻名:一生戎马,奋其智勇。可谓忠心 耿耿 C.他所得俸禄,往往厚施亲友、故旧和从征将士。他常说:“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 可独享之乎”。 D.他屈己为国,顾全大局,人们无不景仰他的长者之风,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4分) 译文: (2)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3分) 译文: (3)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 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 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 “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 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恂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 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 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军营犯法,率多相容 率:大多 B.恂遣谷崇以状闻 状:罪状 C.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相:代指贾复 D.恂奉玺书至第一 奉:通“捧”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寇恂“威望素著”的一组是(3 分) ( ) ①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姓 ②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 ③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④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 ⑤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⑥时人归其长者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⑤⑥ 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攻打高峻时,寇恂违背光武帝旨意,擅自斩杀了高峻的使者皇甫文,但事如光武所 愿,光武帝没有责罚寇恂。 B.寇恂明习经术,德行高尚。朝廷倚重,遐迩闻名;一生戎马,奋其智勇。可谓忠心 耿耿。 C.他所得俸禄,往往厚施亲友、故旧和从征将士。他常说:“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 可独享之乎”。 D.他屈己为国,顾全大局,人们无不景仰他的长者之风,认为他有宰相的器量和才能。 7.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11 分)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释】耒阳,即今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生平不详,为词人好友。推官,是州郡的属 官。据考,淳熙六年(1179)或七年,作者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时写了这首词。 8.“山前灯火欲黄昏”中的“欲”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简析“鹧鸪”在词中的意蕴(5分) 答 9.词的下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填写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每处1分。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若出其中;,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优哉游哉 伯尔 在欧洲西海岸的一个码头,一个衣着寒伧的人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 位穿得很时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新的彩色胶卷装进照相机准备拍下面前这美妙的景 色: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渔艇、红色的渔帽。咔嚓!再来-下, 咔嚓德国人有句俗语:好事成三。为保险起见,再来个第三下,咔嚓这清脆但又扰人的声 响,把正在闭目养神的渔夫吵醒了。他睡眼惺忪地直起身来,开始找他的烟盒。还没等找到 热情的游客已经把一盒烟递到他跟前,虽说没插到他嘴里,但已放到了他的手上。咔嚓!这 第四下咔嚓ˆ是打火机的响声。于是,殷勤的客套也就结束了。这过分的客套带来了一种尴 尬的局面。游客操着一口本地话,想与渔夫攀谈攀谈来缓和-下气氛。 您今天准能捕到不少鱼吧? 渔夫摇摇头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释】耒阳,即今湖南省耒阳县。张处父生平不详,为词人好友。推官,是州郡的属 官。据考,淳熙六年(1179)或七年,作者任湖南转运副使和安抚使时写了这首词。 8.“山前灯火欲黄昏”中的“欲”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简析“鹧鸪”在词中的意蕴 (5 分) 答: 9.词的下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填写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每处 1 分。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_____,若出其中;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 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大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优哉游哉 伯尔 在欧洲西海岸的一个码头,一个衣着寒伧的人躺在他的渔船里闭目养神。 一位穿得很时髦的游客迅速把一卷新的彩色胶卷装进照相机,准备拍下面前这美妙的景 色:蔚蓝的天空、碧绿的大海、雪白的浪花、黑色的渔艇、红色的渔帽。咔嚓!再来一下, 咔嚓!德国人有句俗语:好事成三。为保险起见,再来个第三下,咔嚓!这清脆但又扰人的声 响,把正在闭目养神的渔夫吵醒了。他睡眼惺忪地直起身来,开始找他的烟盒。还没等找到, 热情的游客已经把一盒烟递到他跟前,虽说没插到他嘴里,但已放到了他的手上。咔嚓!这 第四下“咔嚓”是打火机的响声。于是,殷勤的客套也就结束了。这过分的客套带来了一种尴 尬的局面。游客操着一口本地话,想与渔夫攀谈攀谈来缓和一下气氛。 “您今天准能捕到不少鱼吧?” 渔夫摇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