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区商业计划书 第一章:项目依据 第二章:旅游项目实施背景与环境分析 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五章:市场分析及预测-一-一- -20 第六章:项目总体构思及布局 第七章:项目的组织管理- -28 第八章:项目形象设计及市场营销 29 第九章:环境卫生建议 -33 第十章:投资估算 -34 第十一章:项目效益分析- 37 第十二章:结论一 -39 第一章项目依据 L.旅游开发规划的依据 1.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技术标准监督局,1999年) 1.2.《风景名胜区管理暂条例》(国务院,1985年6月) 1.3.《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国家城乡建设部,1987年8 月) 1.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999.6. 1.5.《玉溪市旅游总体规划》 1.6.《玉溪市红河谷一一哀牢山旅游带开发规划》 1.7.《元江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基本思路》
云南景区商业计划书 第一章:项目依据-3 第二章:旅游项目实施背景与环境分析-3 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14 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18 第五章:市场分析及预测-20 第六章:项目总体构思及布局-24 第七章:项目的组织管理-28 第八章:项目形象设计及市场营销-29 第九章:环境卫生建议-33 第十章:投资估算-34 第十一章:项目效益分析-37 第十二章:结论-39 第一章 项目依据 1.旅游开发规划的依据 1.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国家技术标准监督局,1999 年) 1.2.《风景名胜区管理暂条例》(国务院,1985 年 6 月) 1.3.《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国家城乡建设部,1987 年 8 月) 1.4.《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999.6. 1.5.《玉溪市旅游总体规划》 1.6.《玉溪市红河谷--哀牢山旅游带开发规划》 1.7.《元江县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0 年长远规划基本思路》
1.8.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章项目实施背景与环境分析 1.“红河谷一一世界第一高桥旅游风景区”区位条件分析 “红河谷一一世界第一高桥旅游风景区”(以下简称“红河谷”)位于元江县境 内的元江河畔,距离县城约3.8公里。 元江县位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西南部、云南省中部的哀牢山区,红河穿境而 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尤以山体森林、河谷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最为 突出。全县总面积为2858平方公里,人口19万,213国道穿境而过,其中昆玉、 玉元、元磨段为高速公路,是通往元江、思茅、西双版纳、东南亚、南亚必经的 大动脉,也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南大门”。 红河穿越元江县域而过紧靠本旅游开发项目,河谷两岸是典型的热带生态田园 风光和云南省独有的花腰傣聚居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213国道是全省乃至是 全国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陆上必经之道,紧临项目区面过,将为项目区带来众多的 国内外过境游客:新建的从213国道至元江县城的联络线(属高等级公路)也紧 靠项目区而过,交通条件极为便利:元江是距离省城昆明最近的干热河谷,为 200公里,由昆玉和玉元高速公路相连接,约2个小时车程:楚雄至河口的楚河 经济干线在元江与213国道交汇。 在旅游区位上看,红河谷一哀牢山旅游带介于淇中、淇南两个云南省旅游大区的 辐射边缘区域,元江恰处于昆明、景洪两个旅游热点城市的陆路连接线上:元江 作为滇中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昆明一一泰国曼谷(云南段)开放 经济带与元江流域经济区中的元江经济带的交汇地,具有潜在的商品集散地功能 优势;通过国际河流元江的连接,使元江将成为未来红河国际旅游走廊中的重要 景区,本项目相应也就成为这条走廊上的重要景点。 综上所述,“红河谷”旅游项目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构成了旅游项目在今后持 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2.“红河谷”项目自然环境分析 元江由于第四纪喜玛拉雅运动的差异性升降结果,形成了东西哀牢山与六诏山相 对,中间为带状底山丘陵河谷盆地的地貌格局:江面海拔最低327米,山地最高 海拔2580.2米,地形相对高差为2253.2米。西南哀牢山余脉受断裂构造控制, 自北向南走向,由中山和小型断陷盆的组成,由于基岩风化层深厚,保水性能好
1.8.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 第二章项目实施背景与环境分析 1. “红河谷——世界第一高桥旅游风景区”区位条件分析 “红河谷——世界第一高桥旅游风景区”(以下简称“红河谷”)位于元江县境 内的元江河畔,距离县城约 3.8 公里。 元江县位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西南部、云南省中部的哀牢山区,红河穿境而 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尤以山体森林、河谷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最为 突出。全县总面积为 2858 平方公里,人口 19 万,213 国道穿境而过,其中昆玉、 玉元、元磨段为高速公路,是通往元江、思茅、西双版纳、东南亚、南亚必经的 大动脉,也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国家的“南大门”。 红河穿越元江县域而过 紧靠本旅游开发项目,河谷两岸是典型的热带生态田园 风光和云南省独有的花腰傣聚居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213 国道是全省乃至是 全国通往东南亚各国的陆上必经之道,紧临项目区面过,将为项目区带来众多的 国内外过境游客;新建的从 213 国道至元江县城的联络线(属高等级公路)也紧 靠项目区而过,交通条件极为便利;元江是距离省城昆明最近的干热河谷,为 200 公里,由昆玉和玉元高速公路相连接,约 2 个小时车程;楚雄至河口的楚河 经济干线在元江与 213 国道交汇。 在旅游区位上看,红河谷一哀牢山旅游带介于滇中、滇南两个云南省旅游大区的 辐射边缘区域,元江恰处于昆明、景洪两个旅游热点城市的陆路连接线上;元江 作为滇中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昆明——泰国曼谷(云南段)开放 经济带与元江流域经济区中的元江经济带的交汇地,具有潜在的商品集散地功能 优势;通过国际河流元江的连接,使元江将成为未来红河国际旅游走廊中的重要 景区,本项目相应也就成为这条走廊上的重要景点。 综上所述,“红河谷”旅游项目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构成了旅游项目在今后持 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2. “红河谷”项目自然环境分析 元江由于第四纪喜玛拉雅运动的差异性升降结果,形成了东西哀牢山与六诏山相 对,中间为带状底山丘陵河谷盆地的地貌格局;江面海拔最低 327 米,山地最高 海拔 2580.2 米,地形相对高差为 2253.2 米。西南哀牢山余脉受断裂构造控制, 自北向南走向,由中山和小型断陷盆的组成,由于基岩风化层深厚,保水性能好
所以森林覆盖度高、山地民族农耕梯田分布广。总体来看,项目区及其附近范围 地质基础稳定,地貌景观类型多样。 元江位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互影响的地带、属于高型季风气候具有冬暖夏 热、冬春干旱多风,夏秋多雨湿润,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而且气 候垂直变化显著,发育了干热气候一一冷湿气候的立体气候梯度和垂直景观变 化。元江坝区日照充足,年日照总时数平均为2991.7h,一年内季节日照时数以 春季最多占30%,其次是冬季为26.3%,夏、秋季最少为21.3%和22.4%。冬春 日照充足,弥补了冬春太阳位置偏南,太阳辐射弱的情况,冬季白天温度常在 15一25℃之间,为得天独厚的旅游避寒气候。 由于地形深陷,海拔相对高差大,热量垂直变化显著,形成北热带、南亚热带、 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五个气候类型,气候旅游景观类型多样。年极端最 低气温0.1℃,年极端最高气温42.3℃,千湿季节明显,湿季月平均气温15.3℃, 干季平均气温29.4℃,因为长夏无冬,有“天然温室”之称。年降水量平均在 774-2200mm之间,这一独特的立体式气候特征也是旅游吸引力所在。 元江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31.483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10.34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6175立方米,大大高于全因的2673立方米/人,也高于全省 的5023立方米/人和玉溪市2801立方米/人的水平,水资源比较丰富。该景区项 目位于元江河畔,水资源更为丰富,完全能够满足发展旅游业所需要的水资源。 另外,项目区及其周围地处多种气候和生态环境类型的区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具有从热带-一温带特征的自然和人工生物群落。优良农作物、名贵木材、珍稀动 植物等生物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可以为本项目区的旅游开发所利用。 3.“红河谷”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元江是云南省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 情。元江是“边纵”滇南游击武装斗争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曾对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做出过较大的贡献,全县19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78%,多居住在元江 两岸的哀牢山区之中。其中彝族占21%,有聂苏、山苏、卜拉等支系,多居住在 元江东岸的六诏山区:傣族,占12%,有傣雅、傣洒、傣卡、傣仲等支系,多居 住在元江两岸及其支流的河谷坝子里,这些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姿多彩 的民族风情
所以森林覆盖度高、山地民族农耕梯田分布广。总体来看,项目区及其附近范围 地质基础稳定,地貌景观类型多样。 元江位于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交互影响的地带、属于高型季风气候具有冬暖夏 热、冬春干旱多风,夏秋多雨湿润,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而且气 候垂直变化显著,发育了干热气候——冷湿气候的立体气候梯度和垂直景观变 化。元江坝区日照充足,年日照总时数平均为 2991.7h,一年内季节日照时数以 春季最多占 30%,其次是冬季为 26.3%,夏、秋季最少为 21.3%和 22.4%。冬春 日照充足,弥补了冬春太阳位置偏南,太阳辐射弱的情况,冬季白天温度常在 15 一 25℃之间,为得天独厚的旅游避寒气候。 由于地形深陷,海拔相对高差大,热量垂直变化显著,形成北热带、南亚热带、 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五个气候类型,气候旅游景观类型多样。年极端最 低气温 0.1℃,年极端最高气温 42.3℃,干湿季节明显,湿季月平均气温 15.3℃, 干季平均气温 29.4℃,因为长夏无冬,有“天然温室”之称。年降水量平均在 774-2200mm 之间,这一独特的立体式气候特征也是旅游吸引力所在。 元江县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 31.483 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 110.34 亿立方米, 人均占有水资源量 6175 立方米,大大高于全国的 2673 立方米/人,也高于全省 的 5023 立方米/人和玉溪市 2801 立方米/人的水平,水资源比较丰富。该景区项 目位于元江河畔,水资源更为丰富,完全能够满足发展旅游业所需要的水资源。 另外,项目区及其周围地处多种气候和生态环境类型的区域,生物资源种类繁多, 具有从热带-温带特征的自然和人工生物群落。优良农作物、名贵木材、珍稀动 植物等生物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可以为本项目区的旅游开发所利用。 3. “红河谷”项目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元江是云南省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 情。元江是“边纵”滇南游击武装斗争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曾对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胜利做出过较大的贡献,全县 19 万人口中,少数民族占 78%,多居住在元江 两岸的哀牢山区之中。其中彝族占 21%,有聂苏、山苏、卜拉等支系,多居住在 元江东岸的六诏山区;傣族,占 12%,有傣雅、傣洒、傣卡、傣仲等支系,多居 住在元江两岸及其支流的河谷坝子里,这些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姿多彩 的民族风情
元江县社会经济结构合理、发展迅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 济基础。元江“九五”期间GDP累计达34.88亿元,比“八五”增加22.24亿元 年均递增7%,提前五年实现了翻两翻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 较好的发展态势,整体经济实力又上一个新的台阶。“九五”期间是全县固定资 产投资总量最大的时期,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步伐快,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 增长,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2.47万亩,西拉河水库建设全面启动,农村电网改 造进展顺利,元江县是全国首批100个电气化县之一,玉元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全县境内的元磨高速公路及其元江联络线完成征地拆迁并己全线开工建设,城镇 化进程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了2.1个百分点。经过“九五”其间的努力, 第一、二产业比重所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国,粮经作物比例趋于合理,效益明显提高,以制糖业和水 电业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得到巩固和提升:以茉莉花、芦荟、热带花卉为主的特 色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发展形势喜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上升,成为全县经济 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4.旅游发展宏观环境 4.1.良好的国内外环境 世界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进 步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业己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发展成为人们 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出游率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因 而为元江县的旅游业包括“红河谷”旅游项目的发展营造着良好的大环境。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迈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 策。国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把旅游业确定为新 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地区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和政策机遇,“十五”期间,国 家将进一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投入巨资推动,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投资重点将从中受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实施,为旅游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红河谷 旅游项目作为通向东南亚各国陆上“必经之道”一一213国道上重要的景点之一, “红河谷一一哀牢山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吸引国内外的注意。 4.2.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元江县社会经济结构合理、发展迅速,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 济基础。元江“九五”期间 GDP 累计达 34.88 亿元,比“八五”增加 22.24 亿元, 年均递增 7%,提前五年实现了翻两翻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 较好的发展态势,整体经济实力又上一个新的台阶。“九五”期间是全县固定资 产投资总量最大的时期,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步伐快,有力地拉动了全县经济 增长,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 2.47 万亩,西拉河水库建设全面启动,农村电网改 造进展顺利,元江县是全国首批 100 个电气化县之一,玉元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全县境内的元磨高速公路及其元江联络线完成征地拆迁并己全线开工建设,城镇 化进程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了 2.1 个百分点。经过“九五”其间的努力, 第一、二产业比重所有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 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国,粮经作物比例趋于合理,效益明显提高,以制糖业和水 电业为主的传统支柱产业得到巩固和提升;以茉莉花、芦荟、热带花卉为主的特 色生物资源创新产业发展形势喜人;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上升,成为全县经济 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4. 旅游发展宏观环境 4.1.良好的国内外环境 世界旅游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随着世界社会经济的进一 步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业已成为一种时尚,并逐步发展成为人们 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们出游率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因 而为元江县的旅游业包括“红河谷”旅游项目的发展营造着良好的大环境。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迈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 策。国家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把旅游业确定为新 的经济增长点,西部地区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机遇和政策机遇,“十五”期间,国 家将进一步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投入巨资推动,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投资重点将从中受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实施,为旅游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好的发展机遇。“红河谷” 旅游项目作为通向东南亚各国陆上“必经之道”——213 国道上重要的景点之一, “红河谷――哀牢山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吸引国内外的注意。 4.2.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云南省把建设旅游大省、民族文化大省战略作为未来发展有重点,加大这方面的 投资。“红河谷”旅游项目作为“红河谷一一哀牢山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将会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应的建设资金投入和相应的优惠政策。 元江县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初 步的开发。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提 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的思路。“红河谷”项目作为“红河谷 哀牢山旅游带”的重要景点之一,其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将会促进元江县 旅游业的发展。 5.旅游发展现状 元江是云南省较为典型的山区民族县和干热河谷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境内高山 盆地相间,河流纵横,生物资源富饶,常年无霜,冬季不寒,交通便利,人民热 情好客。元江因“治水办电”的功绩和“中国芦荟之乡”、“民族歌舞之乡”的 名气,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红河谷”项目区地处哀牢山之中、红河之畔, 有着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品位也较高,加之213国道紧靠景区,及附近的元江 特大桥一一世界第一高桥,因面旅游开发潜力很大。 景区内景点建设刚刚起步,目前尚无任何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但是在省市、县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元江阿米尼商贸有限公司正准备投资开发该景区。 6.旅游项目发展的SOT分析 6.1.优势 “红河谷”旅游项目的发展有着众多有利的因素,如能加以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 则能不断开拓旅游币场。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 元江坝属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千热河谷气候地区之一,全年平均气温23.7℃,炎 热时间222天,是全国闻名的“天然温室”在营造冬季避寒和热区生态景观旅游 方面是其他任何地方和任何条件无可替代的。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地形造就了独特 的生态旅游资源,元江热区河谷的开发,使热区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化进程加快, 元江干热河谷将成为“绿色经济园”。因而该处可以考虑建设成为一个避寒及休 闲度假的旅游地。 ●良好的区位优势
云南省把建设旅游大省、民族文化大省战略作为未来发展有重点,加大这方面的 投资。“红河谷”旅游项目作为“红河谷-哀牢山旅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将会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应的建设资金投入和相应的优惠政策。 元江县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对旅游资源进行了初 步的开发。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明确提 出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之一来发展的思路。“红河谷”项目作为“红河谷―― 哀牢山旅游带”的重要景点之一,其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将会促进元江县 旅游业的发展。 5. 旅游发展现状 元江是云南省较为典型的山区民族县和干热河谷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境内高山 盆地相间,河流纵横,生物资源富饶,常年无霜,冬季不寒,交通便利,人民热 情好客。元江因“治水办电”的功绩和“中国芦荟之乡”、“民族歌舞之乡”的 名气,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红河谷”项目区地处哀牢山之中、红河之畔, 有着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品位也较高,加之 213 国道紧靠景区,及附近的元江 特大桥――世界第一高桥,因面旅游开发潜力很大。 景区内景点建设刚刚起步,目前尚无任何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但是在省市、县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下元江阿米尼商贸有限公司正准备投资开发该景区。 6. 旅游项目发展的 SWOT 分析 6.1. 优势 “红河谷”旅游项目的发展有着众多有利的因素,如能加以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 则能不断开拓旅游币场。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 元江坝属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地区之一,全年平均气温 23.7℃,炎 热时间 222 天,是全国闻名的“天然温室”在营造冬季避寒和热区生态景观旅游 方面是其他任何地方和任何条件无可替代的。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地形造就了独特 的生态旅游资源,元江热区河谷的开发,使热区特色经济作物产业化进程加快, 元江干热河谷将成为“绿色经济园”。因而该处可以考虑建设成为一个避寒及休 闲度假的旅游地。 ●良好的区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