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15届高三8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寒暄/渲染崭新/暂时应承/呼应 B.沙砾/闪烁感喟/匮乏盛开/盛饭 C.收讫/迄今钥匙/跳跃泥牛入海/泥古不化 D.巨擘/玉璧皈依/玫瑰曲突徙薪/曲终人散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4年巴西世界杯小组赛,球星苏亚雷斯凭借精湛的射门技术,不仅把乌拉圭 队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更是让强大的英格兰队黯然神伤。但是,否极泰来,苏 亚雷斯因为在意大利与乌拉圭的比赛中咬人事件被国际足联禁赛9场,并且四个 月内禁止参加一切与足球有关的活动。苏亚雷斯的咬人之举,成为球迷、媒体诟 病的对象。 A.精湛B.黯然神伤C.否极泰来D.诟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咬文嚼字》及时指出春晚文字错误,能少让其对观众产生误导,这不光是 对全国观众负责,更是对春晚负责。 B.广东是开放的热土,保护粤语,要遵循广东的文化精神,要顺其自然,不能 硬”保护,不能随意增强学习、使用粵语的范围。 C.当前正值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期,市卫计部门要求各 区加强宣传和指导,防止手足口病不再大范围复发。 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并日渐成为主流 话语之一,成为2013年度的全民流行语。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诗虽可“观”而画却不可“听”,感官途径不同,所引起的意象和情趣自然不 能尽同 ②就作者说,媒介不同,素养不同,能作诗者不必都能作画,能作画者也不必都 能作诗。 ③话虽如此说,诗与画究竟是两种艺术,在相同之中有不同者在 ④情趣与意象相契合融化,诗从此出,画也从此出。 ⑤诗与画同是艺术,而艺术都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徒有情趣不能成 诗,徒有意象也不能成画 ⑥就读者说,画用形色是直接的,感受器官最重要的是眼;诗用形色借文字为符 号,是间接的,感受器官除眼之外耳有同等的重要 A.⑤③④⑥②①B.⑤④③②⑥①C.①⑤③④⑥②D.①③⑤④②⑥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口”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邃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梁天监初,除后军 谘议参军。邃求边境自效,以为庐江太守。 五年,征邵阳洲,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邃筑垒逼桥,每战辄克,于是密作没突 舰。会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舰径造桥侧,进击,大破之。 迁广陵太守,与乡人共入魏武庙,因论帝王功业。其妻甥王篆之密启梁武帝云 “裴邃多大言,有不臣迹。”由是左迁始安太守。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 2015 届高三 8 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8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寒暄/渲染 崭新/暂时 应承/呼应 B.沙砾/闪烁 感喟/匮乏 盛开/盛饭 C.收讫/迄今 钥匙/跳跃 泥牛入海/泥古不化 D.巨擘/玉璧 皈依/玫瑰 曲突徙薪∕曲终人散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4 年巴西世界杯小组赛,球星苏亚雷斯凭借精湛的射门技术,不仅把乌拉圭 队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更是让强大的英格兰队黯然神伤。但是,否极泰来,苏 亚雷斯因为在意大利与乌拉圭的比赛中咬人事件被国际足联禁赛 9 场,并且四个 月内禁止参加一切与足球有关的活动。苏亚雷斯的咬人之举,成为球迷、媒体诟 病的对象。 A.精湛 B.黯然神伤 C.否极泰来 D.诟病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咬文嚼字》及时指出春晚文字错误,能少让其对观众产生误导,这不光是 对全国观众负责,更是对春晚负责。 B.广东是开放的热土,保护粤语,要遵循广东的文化精神,要顺其自然,不能 “硬”保护,不能随意增强学习、使用粤语的范围。 C.当前正值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期,疫情还将持续一段时期,市卫计部门要求各 区加强宣传和指导,防止手足口病不再大范围复发。 D.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和的风格,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并日渐成为主流 话语之一,成为 2013 年度的全民流行语。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诗虽可“观”而画却不可“听”,感官途径不同,所引起的意象和情趣自然不 能尽同。 ②就作者说,媒介不同,素养不同,能作诗者不必都能作画,能作画者也不必都 能作诗。 ③话虽如此说,诗与画究竟是两种艺术,在相同之中有不同者在。 ④情趣与意象相契合融化,诗从此出,画也从此出。 ⑤诗与画同是艺术,而艺术都是情趣的意象化或意象的情趣化,徒有情趣不能成 诗,徒有意象也不能成画。 ⑥就读者说,画用形色是直接的,感受器官最重要的是眼;诗用形色借文字为符 号,是间接的,感受器官除眼之外耳有同等的重要。 A.⑤③④⑥②① B.⑤④③②⑥① C.①⑤③④⑥② D.①③⑤④②⑥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 5—9 小题。 裴邃字深明,河东闻喜人。邃十岁能属文,善《左氏春秋》。梁天监初,除后军 谘议参军。邃求边境自效,以为庐江太守。 五年,征邵阳洲,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邃筑垒逼桥,每战辄克,于是密作没突 舰。会甚雨,淮水暴溢,邃乘舰径造桥侧,进击,大破之。 迁广陵太守,与乡人共入魏武庙,因论帝王功业。其妻甥王篆之密启梁武帝云: “裴邃多大言,有不臣迹。”由是左迁始安太守。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
致书口吕僧珍曰:“昔阮咸、颜延有二始之叹,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 其愿也,将如之何!”后为竟陵太守,开置屯田,公私便之。再迁西戎校尉、北 梁秦二州刺史,复开创屯田数千顷,仓廪盈实,省息边运,人吏获安。乃相率饷 绢千余匹,邃从容曰:“汝等不应尔,吾又不可逆。”纳其二匹而已。 普通二年,义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入魏,魏军来援。邃深入魏境,出其不意。魏所 署义州刺史封寿据檀公岘,邃击破之,遂围其城。寿请降,义州平。 四年,大军北侵,以邃督征讨诸军事,先袭寿阳,攻其郛,斩门而入,一日战九 合。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援绝拔还。于是邃复整兵,收集士卒。明年, 略地至汝、颍间,□在回应。魏寿阳守将长孙承业、河间王元琛出城挑战,邃临 淮叹曰:“今日不破河间,方为谢玄所笑。”乃为四甄以待之。令直阁将军李 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承业奔走,闭门不 敢复出 在军疾笃,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邃沉深有思略,为政宽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将吏惮之,少敢犯法 及卒,淮、肥间莫不流涕。 (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二始:指晋始平太守阮咸与南朝宋始安太守颜延之,二人皆负时望而遭 忌 ②四甄:指埋伏左右的四支军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济:渡河 B.邃乘舰径造桥侧造:建造 C.吾又不可逆逆:推却 D.在军疾笃笃:严重 6.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口吕僧珍曰 ②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口援绝拔还 ③明年,略地至汝、颍间,口在回应 A.①于②则③所B.①之②以③因 C.①之②则③因D.①于②以③所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B.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C.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D.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裴邃年少会写文章,当官后自己要求到边境去效力,担任庐江太守。 B.裴邃担任二州刺史时开发屯田,粮仓充实,军民安定,于是他们送来许多匹 绢 C.魏军袭击寿阳,攻打外城,杀掉守关士兵进入内城,裴邃率众与之大战了九 个回合。 D.裴邃为人正直有威仪,将吏敬畏他,他去世后,淮肥间的人民没有不流泪涕 泣的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致书□吕僧珍曰:“昔阮咸、颜延有二始①之叹,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 其愿也,将如之何!”后为竟陵太守,开置屯田,公私便之。再迁西戎校尉、北 梁秦二州刺史,复开创屯田数千顷,仓廪盈实,省息边运,人吏获安。乃相率饷 绢千余匹,邃从容曰:“汝等不应尔,吾又不可逆。”纳其二匹而已。 普通二年,义州刺史文僧明以州入魏,魏军来援。邃深入魏境,出其不意。魏所 署义州刺史封寿据檀公岘,邃击破之,遂围其城。寿请降,义州平。 四年,大军北侵,以邃督征讨诸军事,先袭寿阳,攻其郛,斩门而入,一日战九 合。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援绝拔还。于是邃复整兵,收集士卒。明年, 略地至汝、颍间,□在回应。魏寿阳守将长孙承业、河间王元琛出城挑战,邃临 淮叹曰:“今日不破河间,方为谢玄所笑。”乃为四甄②以待之。令直阁将军李 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承业奔走,闭门不 敢复出。 在军疾笃,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邃沉深有思略,为政宽明,能得士心,居身方正,有威重。将吏惮之,少敢犯法。 及卒,淮、肥间莫不流涕。 (选自《南史·列传第四十八》,有删节) 【注】①二始:指晋始平太守阮咸与南朝宋始安太守颜延之,二人皆负时望而遭 忌。 ②四甄:指埋伏左右的四支军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魏人为长桥断淮以济 济:渡河 B.邃乘舰径造桥侧 造:建造 C.吾又不可逆 逆:推却 D.在军疾笃 笃:严重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邃志立功边陲,不愿闲远,乃致书□吕僧珍曰 ②为后军蔡秀成失道不至,邃□援绝拔还 ③明年,略地至汝、颍间,□在回应 A.①于 ②则 ③所 B.①之 ②以 ③因 C.①之 ②则 ③因 D.①于 ②以 ③所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B.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C.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D.命众军守备送丧/还合肥/寻卒/赠侍中左卫将军/进爵/为侯谥曰烈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裴邃年少会写文章,当官后自己要求到边境去效力,担任庐江太守。 B.裴邃担任二州刺史时开发屯田,粮仓充实,军民安定,于是他们送来许多匹 绢。 C.魏军袭击寿阳,攻打外城,杀掉守关士兵进入内城,裴邃率众与之大战了九 个回合。 D.裴邃为人正直有威仪,将吏敬畏他,他去世后,淮肥间的人民没有不流泪涕 泣的。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4分) ②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3 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裴邃“沉深有思略”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 可引用原文)(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惠山寺与施子羽话别 [明]华察 看山不觉暝,月出禅林幽。 夜静见空色,身闲忘去留。 疏钟隔云度,残叶映泉流。 此地欲为别,诸天生暮愁。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话别场景?(4分) (2)颈联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 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王羲之《兰亭集序》) (3)亲朋无一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4)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从图画到“念念有词” 吕叔湘 ①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 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 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语言是 没有文字的,也可以说,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还要多些。最早的文字 也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就是在有文字的地方,直到不久以前,使用文字的也 还是限于少数人。 ②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的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 意思含糊不清,应该怎么理解取决于具体环境,例如画在什么地方,是谁画的 画给谁看的,等等。这种图画一般都比较复杂,这里设想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比如画一个井,里边画三只兔子。如果是一个猎人画在一棵树上的,就可能是表 示附近的陷阱里有三只兔子,要后边来的伙伴处理。如果是画在居住的洞壁上的, 就可能表示猎人们的愿望,这种画有法术的作用,那里边的三只兔子就不是确实 数目而只是许多兔子的意思。 ③图画发展成为文字,就必须具备这样一些特点:(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 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按 照语言里的词序。比如光画一个井,再画三个直道儿或横道儿,再画一个兔子 代表“阱三兔”这样一句话。如果把三个道儿画在井的前边,就变成三个陷阱里 都有兔子的意思了。(3)有些抽象的意思,语言里有字眼,不能直接画出来 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比如画一只右手代表“有”,把它画在井的后边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 分) ①吾才不逮古人,今为三始,非其愿也,将如之何!(4 分) ②令直阁将军李祖怜伪遁以引承业,承业等悉众追之,四甄竞发,魏众大败。(3 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裴邃“沉深有思略”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 可引用原文)(3 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惠山寺与施子羽话别 [明]华察 看山不觉暝,月出禅林幽。 夜静见空色,身闲忘去留。 疏钟隔云度,残叶映泉流。 此地欲为别,诸天生暮愁。 (1)这首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话别场景?(4 分) (2)颈联描写景物的角度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 。(王羲之《兰亭集序》) (3)亲朋无一字, 。 ,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4)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从图画到“念念有词” 吕叔湘 ①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语言。世界上还没有发现过任何一个民族或者部落是没 有语言的。至于文字,那就不同了。文字是在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 才出现的,一般是在具有国家的雏形的时候。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语言是 没有文字的,也可以说,没有文字的语言比有文字的语言还要多些。最早的文字 也只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就是在有文字的地方,直到不久以前,使用文字的也 还是限于少数人。 ②文字起源于图画。最初是整幅的画,这种画虽然可以有表意的作用,可是往往 意思含糊不清,应该怎么理解取决于具体环境,例如画在什么地方,是谁画的, 画给谁看的,等等。这种图画一般都比较复杂,这里设想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比如画一个井,里边画三只兔子。如果是一个猎人画在一棵树上的,就可能是表 示附近的陷阱里有三只兔子,要后边来的伙伴处理。如果是画在居住的洞壁上的, 就可能表示猎人们的愿望,这种画有法术的作用,那里边的三只兔子就不是确实 数目而只是许多兔子的意思。 ③图画发展成为文字,就必须具备这样一些特点:(1)把整幅的画拆散成个别 的图形,一个图形跟语言里的一个词相当。(2)这些图形必得作线性排列,按 照语言里的词序。比如光画一个井,再画三个直道儿或横道儿,再画一个兔子, 代表“阱三兔”这样一句话。如果把三个道儿画在井的前边,就变成三个陷阱里 都有兔子的意思了。(3)有些抽象的意思,语言里有字眼,不能直接画出来, 得用转弯抹角的办法来表示。比如画一只右手代表“有”,把它画在井的后边
就成为“阱有三兔”。这种文字是基本上象形的文字,但是可以念,也就是说, 已经跟语言挂上钩,成为语言的视觉形式了。 ④到了这个阶段以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可以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 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汉字形体变化的历史来看,甲骨文最富于象 形的味道,小篆已经不太像,隶书、楷书就更不用说了。但是从本质上看,象形 文字和表意画有原则上的区别,而象形文字和后来的笔画化的文字则纯粹是字形 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 ⑤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上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 必然要跟一定的字音相联系;表示抽象意思的字,笔画化了的字,就更加离不开 字音了。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哪怕是象形成分最多的文字。 假如一个人的语言里的“有”和“右”不同音,他就不懂一只手夹在一个井和三 只兔子中间是什么意思。 ⑥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 字,这将来再谈。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是与语言不相 干的独立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 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文字 ⑦文字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达意义;一个形体必须同一定的语音有联系,能读出 来,才成为文字。如果一个形体能够不通过语音的联系直接表达意义,那就还是 图画,不是文字。代表语言,也就是能读出来,这是文字的本质,至于写的时候 和看的时候读出或者不读出声音来,那是不关乎文字的本质的。事实上,教儿童 认字总是要首先教给他读音;不通过语言而能够学会文字的方法是没有的。粗通 文字的人看书的时候总是要“念念有词”,哪怕声音很小,小到你听不见,你仍 然可以看见他的嘴唇在那儿一动一动。完全不念,只用眼睛看(所谓“默读”), 是要受过相当训练才能做到的。 (选自《语文漫谈》,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 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图画、文字、语言三者关系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从人类历史来看,语言先于文字而存在,至今仍有很多没有文字的语言 B.图画是文字的起源,只要有具体环境帮助理解,图画即可发展成为文字。 C.图画变成文字后,从最象形的字到表示抽象意思的字,都离不开字音。 D.图画与语言相对独立,两者相互融合之后,图画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字。 E.文字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达意义,但也存在不通过语音的联系直接表达意义 的文字。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画一个井,里边画三只兔子。这幅画在不同环境中的理解大致相同 B.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这是因为彼此文字的起源图画不同。 C.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楷书,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不损害原来的意思。 D.一般人看书必定要“念念有词”,默读是要受过相当训练才能做到的 14.从全文看,图画要经历哪些变化和过程,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字?(4分) 15.阿拉伯数字“1,2,3…”在各种语言里通用,但“1,2,3”在汉语中需 要读成“一,二,三”,在英语中需要读成“one,two, three”,这样才能被说 各自语言的人所理解。请结合文章观点分析这些数字是否能超脱语言而存在。(4 分
就成为“阱有三兔”。这种文字是基本上象形的文字,但是可以念,也就是说, 已经跟语言挂上钩,成为语言的视觉形式了。 ④到了这个阶段以后,为了便于书写,图形可以大大简化(图案化,线条化,笔 画化),丝毫不损害原来的意思。从汉字形体变化的历史来看,甲骨文最富于象 形的味道,小篆已经不太像,隶书、楷书就更不用说了。但是从本质上看,象形 文字和表意画有原则上的区别,而象形文字和后来的笔画化的文字则纯粹是字形 上的变化,实质完全相等。 ⑤图画一旦变成文字,就和语言结上不解之缘。一个字,甚至是最象形的字,也 必然要跟一定的字音相联系;表示抽象意思的字,笔画化了的字,就更加离不开 字音了。这样,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哪怕是象形成分最多的文字。 假如一个人的语言里的“有”和“右”不同音,他就不懂一只手夹在一个井和三 只兔子中间是什么意思。 ⑥文字发展到了这种“词的文字”之后,仍然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纯粹表音的文 字,这将来再谈。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尽管文字起源于图画,图画是与语言不相 干的独立的表意系统,只有在图画向语言靠拢,被语言吸收,成为语言的一种形 式(用图形或笔画代替声音)之后,才成为真正的文字。 ⑦文字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达意义;一个形体必须同一定的语音有联系,能读出 来,才成为文字。如果一个形体能够不通过语音的联系直接表达意义,那就还是 图画,不是文字。代表语言,也就是能读出来,这是文字的本质,至于写的时候 和看的时候读出或者不读出声音来,那是不关乎文字的本质的。事实上,教儿童 认字总是要首先教给他读音;不通过语言而能够学会文字的方法是没有的。粗通 文字的人看书的时候总是要“念念有词”,哪怕声音很小,小到你听不见,你仍 然可以看见他的嘴唇在那儿一动一动。完全不念,只用眼睛看(所谓“默读”), 是要受过相当训练才能做到的。 (选自《语文漫谈》,有删节)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一项给 2 分,选对两项给 5 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关于图画、文字、语言三者关系的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从人类历史来看,语言先于文字而存在,至今仍有很多没有文字的语言。 B.图画是文字的起源,只要有具体环境帮助理解,图画即可发展成为文字。 C.图画变成文字后,从最象形的字到表示抽象意思的字,都离不开字音。 D.图画与语言相对独立,两者相互融合之后,图画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字。 E.文字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达意义,但也存在不通过语音的联系直接表达意义 的文字。 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画一个井,里边画三只兔子。这幅画在不同环境中的理解大致相同。 B.语言不同的人看不懂彼此的文字,这是因为彼此文字的起源图画不同。 C.从甲骨文到小篆、隶书、楷书,这纯粹是字形上的变化,不损害原来的意思。 D.一般人看书必定要“念念有词”,默读是要受过相当训练才能做到的。 14.从全文看,图画要经历哪些变化和过程,才能成为真正的文字?(4 分) 15.阿拉伯数字“l,2,3……”在各种语言里通用,但“l,2,3”在汉语中需 要读成“一,二,三”,在英语中需要读成“one,two,three”,这样才能被说 各自语言的人所理解。请结合文章观点分析这些数字是否能超脱语言而存在。(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 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女织 王开岭 ①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女织男耕。“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 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 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 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 ②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这个朴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 务公式,逻辑解散了,使命结束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 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 ③我想说说“女织”,从人生美学的角度。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我 指的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她,我看重的是“织”的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当 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 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一一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当然不,这 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 ④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即便 在我青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她们是美丽聪慧 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 懂得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 动别人,也感动自己。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 ⑤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 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 绣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调梭辍寒夜, 鸣机罢秋日。良人在万里,谁与共成匹。”而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 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蚕、织、裁、缝、绣一一乃天下女子的技能 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纤绣之灵则不可少。 ⑥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乃女性灵魂之闪光。织 的衣、纳的袜、绣的巾,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密密麻麻 的线脚、纤巧灵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所以,以织品传情递意, 作媒介和信物,即成了女子专利,成了流传几千年的红颜技巧。直至八十年代末, 我在乡下还遇见过那种瑰丽的手绣鞋垫,按说,鞋垫这种藏匿至深、最难公开的 东西,即使绣上鸳鸯牡丹,又有何用呢?当然有用。 ⑦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她是妻子、 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 逊了一份温馨。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 ⑧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逢搬 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每次太太都赞叹:织得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l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 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小题。 女 织 王开岭 ①古人的生活图景,一语概之:女织男耕。“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当年嫁 得君,为君乘机杼。”田夫蚕妾、牛郎织女,乃最典型的人生单元,亦是最完美 的衣食组合与温饱设计,堪称天意。“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 华夏先民的栖息史,五千年的村野炊烟,就这么飘飘袅袅,在“锄禾日当午”的 挥汗和“唧唧复唧唧”的织声中,走到了二十世纪。 ②突然,它像滴空了水的漏钟一样,停了。这个朴素的生活方程、貌似永恒的家 务公式,逻辑解散了,使命结束了。城市,彻底步入男不耕女不织的“大脱产” 时代;乡村,耕虽依旧,织却消匿。这是技术飞跃和社会分工之果,无可非议。 ③我想说说“女织”,从人生美学的角度。对“女织”的蒸发,我略感惋惜。我 指的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她,我看重的是“织”的情感内容和性别审美。当 一位女性在为恋人、丈夫、孩子织一件毛衣、围巾或袜子时,她用手指和棒针、 用密密麻麻的经纬和几个月聚精会神——所完成的仅仅是一个物吗?当然不,这 更像一场无声的抒情。 ④我记得年少时,中国女人的怀里都有一团毛线,须臾不离,像抱着婴儿。即便 在我青春时,这个情景仍随处可见。那是个用手工抒情的时代。她们是美丽聪慧 的女人,多情而勤奋的女人,懂得“织”的元素和成分,懂得“亲手”的含义, 懂得用“繁琐”“辛苦”构造一件贴身之物意味着什么。她们享受这个过程,感 动别人,也感动自己。一梭一缕一寸痴,丝丝编就阳春意。 ⑤织的背后,你总隐约看到那个字:情。无论春染梢头的豆蔻、贤妻良母的人妇, 还是离愁黯景的痴妾、发婚姻牢骚的怨女,手中都有一情感道具:飞梭、织机或 绣针。“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调梭辍寒夜, 鸣机罢秋日。良人在万里,谁与共成匹。”而在《孔雀东南飞》中,有一段自白: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这是一 个普通少女的成长简历和才艺档案。蚕、织、裁、缝、绣——乃天下女子的技能 必修课。即便家境再优,凤娇名媛,顶多免去蚕纺之苦,纤绣之灵则不可少。 ⑥我觉得这是人生美学,乃女性的主动选择和天赋所赐,乃女性灵魂之闪光。织 的衣、纳的袜、绣的巾,浸的是情、是意,是对生活的憧憬和幸福感。密密麻麻 的线脚、纤巧灵盈的游走,织就的是女子的美和美德。所以,以织品传情递意, 作媒介和信物,即成了女子专利,成了流传几千年的红颜技巧。直至八十年代末, 我在乡下还遇见过那种瑰丽的手绣鞋垫,按说,鞋垫这种藏匿至深、最难公开的 东西,即使绣上鸳鸯牡丹,又有何用呢?当然有用。 ⑦我一直觉得,女子一生总该织点什么,否则有遗憾。不为别的,就因她是妻子、 是母亲,一个男人、一个孩子,身上若无一件由家中女性亲手完成的衣物,至少 逊了一份温馨。对敏感的体质来说,灵魂会觉微凉罢。 ⑧过去常用一词夸赞女子:心灵手巧。现代女性心灵绰余,手却未必巧了。逢搬 家或整理橱柜,总会翻出几件旧时的毛衣,皆母亲所为。每次太太都赞叹:织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