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喇头桂降父多六毒 管理信息系统 第六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五 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2 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的主要特点,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到各类人员及其在信息系统 的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系统规划:系统规划是所有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在系统开发的规划阶段,其目 的是在组织的战略方向与信息系统计划之间建立一种重要的结合。规划信息系统主要任 务。 【主要内容】 6.1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6.1.1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6.12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人员 6.1.3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6.1.4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式 6.2系统规划 6.2.1系统规划的目标 6.2.2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6.2.3 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项目管理 小结 习题五 案例 【电子教案】 参见:第六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重点与难点】 1.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五个阶段 的主要任务: 2.在系统开发的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 【教材和参考读物】 《管理信息系统一一理论与实践》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甘仞初第六章 【教学时数】2 第1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第六讲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掌握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五 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2. 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的主要特点,信息系统的建设涉及到各类人员及其在信息系统 的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3. 系统规划:系统规划是所有系统开发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在系统开发的规划阶段,其目 的是在组织的战略方向与信息系统计划之间建立一种重要的结合。规划信息系统主要任 务。 【主要内容】 6.1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6.1.1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6.1.2 信息系统建设的相关人员 6.1.3 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6.1.4 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式 6.2 系统规划 6.2.1 系统规划的目标 6.2.2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6.2.3 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项目管理 小结 习题五 案例 【电子教案】 参见:第六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重点与难点】 1.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包括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五个阶段 的主要任务; 2. 在系统开发的规划阶段的主要任务。 【教材和参考读物】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第五章 《管理信息系统》甘仞初 第六章 【教学时数】 2 第 1 页 共 21 页
莲喇外哈贫多大居 管理信息系统 第6讲 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到系统目标的确定、开发方法的选择、开发进度 和费用的控制,而且关系到企业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体制和过程的重组。总之,管理信息系统的 建设是综合利用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 方法。 6.1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6.1.1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企业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信息系统也是如此。往往是业务需求导致对信息系统的需求, 业务的变化引发对信息系统功能需求的变化。而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一个从初步接触到成熟 成长的过程。诺兰(Nolan,Richard L,)在1973年提出信息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在1980年总结成企 业信息系统发展的6个阶段:初始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 段。 (1)初始阶段 在初始阶段,企业购买了第一台计算机,开发了单一功能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财务或统计部 门,企业初步认识到计算机应用的作用。 (2)蔓延阶段 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企业的计算机应用进入蔓延阶段,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展到多个 部门,开发了多个应用程序,使企业事务处理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此时这些应用程序相互独立,缺 乏综合系统,出现了信息冗余、代码不一致、信息难以共享的局面。 (3)控制阶段 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信息系统的优越性,使得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投资急剧增长,而 投资的回报率却不理想。同时,随着应用项目的增加和应用经验的积累,客观上要求加强组织协调, 使得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进入控制阶段。于是出现了由企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对 整个企业的信息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共享,解决在蔓延阶段遇到的问题。 (4)集成阶段 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产生了从全局出发,建立一个支持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的需求,这标志 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进入集成阶段。在集成阶段,信息系统的开发从全局考虑,对各子系统的硬件 进行重新连接,信息系统面向数据库,建立了稳定的全局数据模型,满足各子系统对信息的需求。 (5)数据管理阶段 在数据管理阶段,数据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在集中式数据库管理下,可以充分支持企业 不同应用对数据的需求。 第2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第 6 讲 信息系统建设的管理 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涉及到系统目标的确定、开发方法的选择、开发进度 和费用的控制,而且关系到企业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体制和过程的重组。总之,管理信息系统的 建设是综合利用系统工程、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科学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 方法。 6.1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6.1.1 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 企业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事物的发展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的,信息系统也是如此。往往是业务需求导致对信息系统的需求, 业务的变化引发对信息系统功能需求的变化。而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一个从初步接触到成熟 成长的过程。诺兰(Nolan, Richard L.,)在 1973 年提出信息发展的阶段理论,并在 1980 年总结成企 业信息系统发展的 6 个阶段:初始阶段、蔓延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 段。 (1)初始阶段 在初始阶段,企业购买了第一台计算机,开发了单一功能的信息系统,主要用于财务或统计部 门,企业初步认识到计算机应用的作用。 (2)蔓延阶段 随着计算机应用初见成效,企业的计算机应用进入蔓延阶段,信息系统从少数部门扩展到多个 部门,开发了多个应用程序,使企业事务处理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此时这些应用程序相互独立,缺 乏综合系统,出现了信息冗余、代码不一致、信息难以共享的局面。 (3)控制阶段 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信息系统的优越性,使得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投资急剧增长,而 投资的回报率却不理想。同时,随着应用项目的增加和应用经验的积累,客观上要求加强组织协调, 使得企业的信息系统应用进入控制阶段。于是出现了由企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对 整个企业的信息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共享,解决在蔓延阶段遇到的问题。 (4)集成阶段 在控制的基础上,企业产生了从全局出发,建立一个支持整个企业的信息系统的需求,这标志 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进入集成阶段。在集成阶段,信息系统的开发从全局考虑,对各子系统的硬件 进行重新连接,信息系统面向数据库,建立了稳定的全局数据模型,满足各子系统对信息的需求。 (5)数据管理阶段 在数据管理阶段,数据真正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在集中式数据库管理下,可以充分支持企业 不同应用对数据的需求。 第 2 页 共 21 页
肖好经份餐多本是 管理信息系统 (6)成熟阶段 在成熟阶段,信息系统可以满足企业各管理层次的要求,包括操作层的事务处理系统,中级管 理层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支持高级管理层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等,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企业的信息系统发展会经历上述各阶段,一般不能跳越发展。企业在各阶段的信息系统是不同 的,新系统可能是来自改造过旧系统,或者是重新开发的信息系统。 除此而外,管理系统或组织规模的变化,企业经营战略或策略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人员 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原有信息系统对各方面发展的不适应,甚至制约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对新 的信息系统的需求便提到日程上来。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就形成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2.传统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对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的认识大体上有两种,但其实质基本相同。 传统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如图5-1所示的几个阶段: 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系统运行维 图5-1传统的系统生命周期 (1)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使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发展战略。对新的信息系统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 提供决策依据。如果存在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制定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开发规模和开发方法,提 出开发计划。 (2)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 找出问题。同时充分了解和理解对新系统的功能需求,以“系统需求说明书”的形式提出新系统的 逻辑模型,并以此与将要使用新系统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对需求的理解达成基本的共识。 这将成为设计阶段的主要依据,因此该阶段也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是依据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提出将系统需求转化为系统功能的具体物理 解决方案,因此,该阶段也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如果说系统分析阶段主要涉及的是管理问题的话, 那么系统设计阶段则主要是与实施技术相关的问题。 (4)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的主要工作包括系统采购,硬件安装,软件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等环节。采用项目 管理的基本方法是:建立相应的项目组织,制定项目实施的目标、范围和进度计划,控制项目实施 成本,评价项目实施效果。 (⑤)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系统运行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管理和业务系统的需求,使信息系统成为管理和业务系统的一部分。 使企业或组织的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通过信息系统的运行得以贯彻实行。 系统维护伴随整个系统运行过程。维护的主要工作有硬件维护,如设备的检查、更新等,也有 软件维护,如系统恢复,数据备份,人员培训等。特别要指出的是人员培训是系统维护的重中之重。 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肯定会发生变化,内部业务流程和外部业务环境也肯定会发生变化,忽视人员 第3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6)成熟阶段 在成熟阶段,信息系统可以满足企业各管理层次的要求,包括操作层的事务处理系统,中级管 理层的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支持高级管理层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等,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管理。 企业的信息系统发展会经历上述各阶段,一般不能跳越发展。企业在各阶段的信息系统是不同 的,新系统可能是来自改造过旧系统,或者是重新开发的信息系统。 除此而外,管理系统或组织规模的变化,企业经营战略或策略的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人员 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导致原有信息系统对各方面发展的不适应,甚至制约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样对新 的信息系统的需求便提到日程上来。新旧系统的交替过程就形成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2. 传统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对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的认识大体上有两种,但其实质基本相同。 传统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分为如图 5-1 所示的几个阶段: 图 5-1 传统的系统生命周期 (1)系统规划阶段 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使信息系统支持企业发展战略。对新的信息系统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 提供决策依据。如果存在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制定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开发规模和开发方法,提 出开发计划。 (2)系统分析阶段 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系统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 找出问题。同时充分了解和理解对新系统的功能需求,以“系统需求说明书”的形式提出新系统的 逻辑模型,并以此与将要使用新系统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业务人员对需求的理解达成基本的共识。 这将成为设计阶段的主要依据,因此该阶段也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3)系统设计阶段 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是依据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提出将系统需求转化为系统功能的具体物理 解决方案,因此,该阶段也称为物理设计阶段。如果说系统分析阶段主要涉及的是管理问题的话, 那么系统设计阶段则主要是与实施技术相关的问题。 (4) 系统实施阶段 系统实施的主要工作包括系统采购,硬件安装,软件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等环节。采用项目 管理的基本方法是:建立相应的项目组织,制定项目实施的目标、范围和进度计划,控制项目实施 成本,评价项目实施效果。 (5) 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 系统运行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管理和业务系统的需求,使信息系统成为管理和业务系统的一部分。 使企业或组织的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通过信息系统的运行得以贯彻实行。 系统维护伴随整个系统运行过程。维护的主要工作有硬件维护,如设备的检查、更新等,也有 软件维护,如系统恢复,数据备份,人员培训等。特别要指出的是人员培训是系统维护的重中之重。 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肯定会发生变化,内部业务流程和外部业务环境也肯定会发生变化,忽视人员 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 系统实施 系统运行维护 第 3 页 共 21 页
渊好煙舍贺多大景 管理信息系统 培训就是无视变化,维护的目的就是使信息系统在变化和发展中运行。 3.系统技术应用框架 系统技术应用框架(Framework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s Techniques,.FAST)将信息系统的生 命周期主要分为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两个阶段(图5-2)。前者关注系统如何从立项到形成的过程, 采用系统开发方法,由各类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后者关注如何依靠信息技术,让系统充分发 挥作用,主要靠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合作。企业首先建造系统,然后使用系统。当系统从 开发阶段循环到运行维护阶段,需要进行转换:当旧系统报废时,系统从运行阶段循环到开发阶段。 转换 系统 系统运行 开发阶段 维护阶段 系统的生命期 弊稷秀鑫 使用信 息技术 报废 图5-2系统生命周期 图5-3所示为FAST的系统开发阶段的主要步骤和任务。 企业群体 系的所有者和用户 问题会和指导 企业解决方案 现有系统 初步调查 反馈 项目计划书 阶段 2 范围、约束条件 运行和维护 参与者、预算、 问题分析 进度表等 不 系统改进目标 运行系统 反馈、问题、教训 事实、原因、影响 2 文件处理培训一之 项目团队 需求、忧先 实现 考的事 需求分析 示范、反馈、测试 观念、 体系结构展示企剑业需求 观念、意见、标准 描述 实用系统 6 4 构建 决策分析 5 通的系统 设计规格 设计 建议 图5-3FAST的系统开发阶段 第4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培训就是无视变化,维护的目的就是使信息系统在变化和发展中运行。 3. 系统技术应用框架 系统技术应用框架(Framework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s Techniques, FAST)将信息系统的生 命周期主要分为系统开发和运行维护两个阶段(图 5-2)。前者关注系统如何从立项到形成的过程, 采用系统开发方法,由各类人员组成的团队共同完成;后者关注如何依靠信息技术,让系统充分发 挥作用,主要靠企业的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合作。企业首先建造系统,然后使用系统。当系统从 开发阶段循环到运行维护阶段,需要进行转换;当旧系统报废时,系统从运行阶段循环到开发阶段。 图 5-2 系统生命周期 图 5-3 所示为 FAST 的系统开发阶段的主要步骤和任务。 图 5-3 FAST 的系统开发阶段 第 4 页 共 21 页
肖好经份餐多大景 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开发阶段 ①初步调查 主要任务:首先,评价新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是否值得去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要对现行系 统做初步调查,寻找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分析研究有无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解决这些问题 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风险:其次,如果新的信息系统项目值得开发,那么,在初步调查阶段要进 一步调查系统范围或称系统边界,围绕系统的范围,调查对新系统的系统需求即系统功能和系统约 束条件,调查与系统相关的人员,或称利益关系人,对建立新系统的费用及进度的期望等。 提交结果:将以上调查内容形成书面的“项目计划书”,作为本阶段的里程碑,提交給决策层决 策。如果不能得到批复,系统开发就需要暂时挂起。否则,对于信息系统开发的范围、预算、进度 三个要素一般决策层都会提出意见,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直到得到批复。 系统的初步调查一般由决策层建议相关部门组成临时调查小组实施。 ②问题分析 主要任务:研究分析现行系统。任何地方都存在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以计算机网络 环境辅助实施的管理系统。从这点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立,不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 发和建立,而是管理模式的开发和建立。简言之,它不是计算机项目,而是管理项目。因此,问题 分析阶段的主要参与者是决策层,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岗位的用户,项目小组起组织、协调和服 务作用。决策层提供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调整的思路,中高级管理层提供业务流程和业务 环境方面的问题分析和调整的思路,终端用户提供业务功能实现方面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此阶段 也称为详细调查阶段。 提交结果:将上述分析和建议形成书面的“系统改进目标”,这将是以后评价系统设计和实施的 基本标准。 ③需求分析 主要任务:确定新系统的功能。在这个阶段要解决的是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将问题分析 阶段的“系统改进目标”转换为能够满足这些目标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就是系统必 须提供的服务,非功能需求是对系统的约束条件。了解决策层对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方便辅助决 策的需求,了解中高层管理人员对系统提供的信息汇总和实施监控能力的需求,了解基层用户对系 统操作性能和效率的需求。这个阶段的需求分析必须明确要控制在管理层面和业务层面上。需求分 析的挑战在于“需求是模糊的,需求是变化的”。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采用“原型法”进行需求 分析。原型法有利于使模糊的东西清晰起来,主动适应并且引导变化的发展,原型法是需求分析各 方沟通的工具。重要的需求分析工具还有“实体关系图(ER图)”和“数据流程图DFD图)”,此阶 段也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提交结果:“需求分析报告”。 ④决策分析 主要任务:识别候选方案,对候选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推荐一个“适合”的方案。对于 满足相同的需求,存在不同的实施方案。对候选的方案可以从社会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 性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分析论证。社会可行性主要涉及管理问题,是决策分析的重点。因此,常常听 到这样的评价“资金不是问题,技术不是问题,管理才是真正的问题”。推荐方案的原则是“不一定 是最好的,应该是最适合的”。决策分析还包括选择开发策略如“是选择‘购买’的策略?还是选择 “自建的策略?”等。 提交结果:经过批复的“系统建议”。这个建议的内容可能包括“核准候选方案之一”、“拒绝所 有候选方案,重新审理”、批复一个“缩减范围”的建议等。 ⑤系统设计 第5页共21页
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开发阶段 ① 初步调查 主要任务:首先,评价新的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是否值得去做。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要对现行系 统做初步调查,寻找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分析研究有无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解决这些问题 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风险;其次,如果新的信息系统项目值得开发,那么,在初步调查阶段要进 一步调查系统范围或称系统边界,围绕系统的范围,调查对新系统的系统需求即系统功能和系统约 束条件,调查与系统相关的人员,或称利益关系人,对建立新系统的费用及进度的期望等。 提交结果:将以上调查内容形成书面的“项目计划书”,作为本阶段的里程碑,提交給决策层决 策。如果不能得到批复,系统开发就需要暂时挂起。否则,对于信息系统开发的范围、预算、进度 三个要素一般决策层都会提出意见,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直到得到批复。 系统的初步调查一般由决策层建议相关部门组成临时调查小组实施。 ② 问题分析 主要任务:研究分析现行系统。任何地方都存在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则是以计算机网络 环境辅助实施的管理系统。从这点上看“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立,不是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 发和建立,而是管理模式的开发和建立。简言之,它不是计算机项目,而是管理项目。因此,问题 分析阶段的主要参与者是决策层,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岗位的用户,项目小组起组织、协调和服 务作用。决策层提供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调整的思路,中高级管理层提供业务流程和业务 环境方面的问题分析和调整的思路,终端用户提供业务功能实现方面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此阶段 也称为详细调查阶段。 提交结果:将上述分析和建议形成书面的“系统改进目标”,这将是以后评价系统设计和实施的 基本标准。 ③ 需求分析 主要任务:确定新系统的功能。在这个阶段要解决的是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将问题分析 阶段的“系统改进目标”转换为能够满足这些目标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功能需求就是系统必 须提供的服务,非功能需求是对系统的约束条件。了解决策层对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方便辅助决 策的需求,了解中高层管理人员对系统提供的信息汇总和实施监控能力的需求,了解基层用户对系 统操作性能和效率的需求。这个阶段的需求分析必须明确要控制在管理层面和业务层面上。需求分 析的挑战在于“需求是模糊的,需求是变化的”。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采用“原型法”进行需求 分析。原型法有利于使模糊的东西清晰起来,主动适应并且引导变化的发展,原型法是需求分析各 方沟通的工具。重要的需求分析工具还有“实体关系图(E-R 图)”和“数据流程图(DFD 图)”,此阶 段也称为逻辑设计阶段。 提交结果:“需求分析报告”。 ④ 决策分析 主要任务:识别候选方案,对候选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推荐一个“适合”的方案。对于 满足相同的需求,存在不同的实施方案。对候选的方案可以从社会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 性三个主要方面展开分析论证。社会可行性主要涉及管理问题,是决策分析的重点。因此,常常听 到这样的评价“资金不是问题,技术不是问题,管理才是真正的问题”。推荐方案的原则是“不一定 是最好的,应该是最适合的”。决策分析还包括选择开发策略如“是选择‘购买’的策略?还是选择 ‘自建’的策略?”等。 提交结果:经过批复的“系统建议”。这个建议的内容可能包括“核准候选方案之一”、“拒绝所 有候选方案,重新审理”、批复一个“缩减范围”的建议等。 ⑤ 系统设计 第 5 页 共 2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