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喇4桂降发多六寺 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讲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信息系统影响下的各种组织战略,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如何改变企业的外部 环境和内部流程,理解企业如何运用信息系统获取竞争优势:了解信息资源的管理含义 2.组织中的信息系统:掌握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内容和作用:了解 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过程 3. 信息系统安全与信息文化:理解信息系统安全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作用,了解信息文化在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影响 【主要内容】 2.1信息系统与管理 2.1.1信息系统影响下的组织战略 2.1.2信息资源的管理 2.2组织中的信息系统 2.2.1事务处理系统 2.2.2管理信息系统 2.2.3决策支持系统 2.2.4企业管理软件 2.3信息系统安全与信息文化(阅读) 2.3.1信息系统安全 2.3.2信息系统与信息文化 小结 习题二 案例 【电子教案】 参见:第二讲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 【重点与难点】 1. 掌握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 2.掌握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内容和作用。 【教材和参考读物】 《管理信息系统一一理论与实践》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第1章~第4章 【教学时数】2 第1页共30页
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讲 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信息系统影响下的各种组织战略,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如何改变企业的外部 环境和内部流程,理解企业如何运用信息系统获取竞争优势;了解信息资源的管理含义 2. 组织中的信息系统:掌握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内容和作用;了解 企业管理软件的发展过程 3. 信息系统安全与信息文化:理解信息系统安全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作用,了解信息文化在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影响 【主要内容】 2.1 信息系统与管理 2.1.1 信息系统影响下的组织战略 2.1.2 信息资源的管理 2.2 组织中的信息系统 2.2.1 事务处理系统 2.2.2 管理信息系统 2.2.3 决策支持系统 2.2.4 企业管理软件 2.3 信息系统安全与信息文化(阅读) 2.3.1 信息系统安全 2.3.2 信息系统与信息文化 小结 习题二 案例 【电子教案】 参见:第二讲 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 【重点与难点】 1. 掌握信息系统与组织的关系 2. 掌握事务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内容和作用。 【教材和参考读物】 《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实践》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 第 1 章~第 4 章 【教学时数】 2 第 1 页 共 30 页
肖好经份餐多大景 管理信息系统 第2讲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 本讲将讨论信息和信息技术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哪些因素决定着组织的信息需求水平,信 息技术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竞争优势,以及信息系统在企业应用的历史过程和如何培养一种有利于 信息共享的企业文化。 2.1信息系统与管理 2.1.1信息系统影响下的组织战略 1.信息系统与组织规模 在自由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经济运行模式:企业和市场。 市场中的信息主要表现为单一的价格指标,参与市场活动的各种经济主体根据价格“风向标” 随时随地调节各自的经营活动。比如,小麦价格上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就会升高:汽油涨价,机 票随之浮动,人们出行旅游的活动就会减少。分散的、非结构化的、不同形态的价格信息指引着成 千上万的人参与投资、生产、流通、消费,构成经济世界的运行图。 企业中的信息有三种表现形式:价格信息、命令信息以及企业状态信息。价格在企业内部的作 用等同于价格之于市场,失去了价格信息,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都将陷入困境:命令信息自上 而下,由企业“神经中枢”经由中间管理层传达至基层一线:企业状态信息的流向自下而上,销售 额、库存、产品质量、成本、客户信息等从企业的神经末梢汇集到“大脑”。有竞争力的公司的一个 基本特征是,运用信息技术敏捷地反映企业运行状态,并实时调整企业行为。比如,公司员工只需 简单扫描产品条形码,再按下按钮,就可以显示出企业中产品的销售情况。 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有效运用,使企业响应客户时间大大缩短,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更为灵活敏捷。 同时可以降低企业采集各种有关信息的成本、寻求客户的成本以及企业之间的协调成本。此时,在 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可以使用更少的雇员,完成更多的交易。 2.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组织战略 使用“规模”描述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科学严密的方法。因为,“规模” 本身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产品销售额、市场总价值、员工数量等指标都曾经被看作是评价企业 规模的尺度之一。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许多新兴的小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比如雅 虎、e-Buy、搜狐、新浪等网络门户。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巨无霸”企业也通过兼并、重组,进 一步扩大经营范围和企业规模,例如,2002年5月,惠普公司(HP)并购康柏公司(Compaq)。这 就意味着,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的影响,最为显著的变化不是“量”的增加或减少,而是速度、灵 敏性以及差异化服务。正像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先生所言:以前的企业竞争是大鱼吃小鱼,将来是 快鱼吃慢鱼。因此,企业的组织战略应该着眼于企业微观结构的改善和调整,以满足客户更快、更 灵活的特色需求。 组织战略之一:准时制(Just-In-Time,JT)生产 准时制生产起源于丰田汽车公司的看板制,是指当顾客需要时及时提供产品和服务。准时生产 方式追求的是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客户需要某种产品或服务时,为其交付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准时制 通过信息系统、远程通讯以及高效快速的物流系统,快速响应客户,产生强大的组织速度。 第2页共30页
管理信息系统 第 2 讲 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 本讲将讨论信息和信息技术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哪些因素决定着组织的信息需求水平,信 息技术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竞争优势,以及信息系统在企业应用的历史过程和如何培养一种有利于 信息共享的企业文化。 2.1 信息系统与管理 2.1.1 信息系统影响下的组织战略 1.信息系统与组织规模 在自由开放的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经济运行模式:企业和市场。 市场中的信息主要表现为单一的价格指标,参与市场活动的各种经济主体根据价格“风向标” 随时随地调节各自的经营活动。比如,小麦价格上涨,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就会升高;汽油涨价,机 票随之浮动,人们出行旅游的活动就会减少。分散的、非结构化的、不同形态的价格信息指引着成 千上万的人参与投资、生产、流通、消费,构成经济世界的运行图。 企业中的信息有三种表现形式:价格信息、命令信息以及企业状态信息。价格在企业内部的作 用等同于价格之于市场,失去了价格信息,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活动都将陷入困境;命令信息自上 而下,由企业“神经中枢”经由中间管理层传达至基层一线;企业状态信息的流向自下而上,销售 额、库存、产品质量、成本、客户信息等从企业的神经末梢汇集到“大脑”。有竞争力的公司的一个 基本特征是,运用信息技术敏捷地反映企业运行状态,并实时调整企业行为。比如,公司员工只需 简单扫描产品条形码,再按下按钮,就可以显示出企业中产品的销售情况。 信息和信息系统的有效运用,使企业响应客户时间大大缩短,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更为灵活敏捷。 同时可以降低企业采集各种有关信息的成本、寻求客户的成本以及企业之间的协调成本。此时,在 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企业可以使用更少的雇员,完成更多的交易。 2.信息技术影响下的组织战略 使用“规模”描述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种科学严密的方法。因为,“规模” 本身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产品销售额、市场总价值、员工数量等指标都曾经被看作是评价企业 规模的尺度之一。随着 Internet 应用的普及,许多新兴的小公司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比如雅 虎、e-Buy、搜狐、新浪等网络门户。另一方面,一些传统的“巨无霸”企业也通过兼并、重组,进 一步扩大经营范围和企业规模,例如,2002 年 5 月,惠普公司(HP)并购康柏公司(Compaq)。这 就意味着,信息系统对企业组织的影响,最为显著的变化不是“量”的增加或减少,而是速度、灵 敏性以及差异化服务。正像海尔集团 CEO 张瑞敏先生所言:以前的企业竞争是大鱼吃小鱼,将来是 快鱼吃慢鱼。因此,企业的组织战略应该着眼于企业微观结构的改善和调整,以满足客户更快、更 灵活的特色需求。 组织战略之一:准时制(Just-In-Time,JIT)生产 准时制生产起源于丰田汽车公司的看板制,是指当顾客需要时及时提供产品和服务。准时生产 方式追求的是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客户需要某种产品或服务时,为其交付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准时制 通过信息系统、远程通讯以及高效快速的物流系统,快速响应客户,产生强大的组织速度。 第 2 页 共 30 页
肖好经份贸易本是 管理信息系统 组织战略之二:跨越职能部门的团队 团队是一种为适应某些特殊任务而临时组织起来的“非正规”工作组,与一般的职能部门相比, 团队是临时性的,跨越部门界限的,自愿组合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团体。比如,英特尔公司为开发 新型微处理器,召集市场、营销、研发、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家共同面对“紧急而艰巨”的挑战。 团队常常为解决组织中的难题、突发事件提供技术支持,为组织带来超过预期的成就。而组建一个 快速反应、灵敏的团队,信息系统、专家数据库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装备”。 组织战略之三:虚拟组织 虚拟组织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几个独立的组织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网络性组织。他们通过共 享技能、分摊成本以及分享市场营销渠道开发共同市场。依赖虚拟组织的网络特征,不同的企业合 作竞争,优化资源组合,形成功能全面的全能型公司,应对复杂市场环境中的客户需求。这种巨大 的速度是单一组织难以实现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市场风险。 组织战略之四:信息伙伴 信息伙伴是指在不同的组织之间通过共享信息来增强每个合作组织的实力的协议。信息伙伴通 过因特网或专用网建立信息传输通道,或通过其他媒介建立组织之间的“信息社区”,“信息社区” 的成员具有相同的远景目标和信息文化,在信息互通的基础上,为合作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 组织战略之五:超越时空限制的商务活动 人类的农耕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时空区间限制在 人力所及的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蒸汽机、高速公路、飞越太平洋上空的喷气式飞机以及各种通讯技 术,缩短了地球上各个大陆之间的时空距离。企业所面对的不再是区域性市场,而是一个超越了国 界、海洋、文化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国际化大市场。企业不限时间运作,能够迅速及时响应 客户需求,在速度上胜人一筹:随着企业不限地点开展业务,无论客户的实际地理位置在哪里,逻 辑上感觉客户就在身边。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十分辽阔的国家,从南到北,由东往西,不同省区之 间往往有不同的“作息时刻”。比如,北京早晨9:00上班,此时,乌鲁木齐天还未亮,大多数人仍 然在睡梦之中。省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时间差,造成了商务运作的时间滞后,借助网络、Wb访问、 电子邮件,跨区域不限时间的商务运作成为现实。 组织战略之六:组织学习 组织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组织伴随环境变化不断学习、改造自身、适应外在条件的过程。通过 从竞争对手、商务历史以及企业客户中学习,组织能更好更快地学会为客户服务,并产生组织速度。 这种组织战略要求组织具有很强的“记忆”功能,组建强大的基于数据仓库的知识库,从“企业历 史”中发掘、更新、学习商务经验,创造为企业客户服务的新战略。 3组织运用信息系统获取竞争优势 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来自同行业之间、供应商、同类产品、顾客等方面的压力,而网络与信息系 统像一把双刃剑,即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会危及企业的发展。 信息系统是现有企业的“行业标准”,如果企业不具备业内通行的信息系统,就会被无情淘汰。 比如,某个金融机构推行刷卡式服务,其他企业的唯一选择是跟随,刷卡也就会逐步成为“行业标 准”。在这个意义上,信息系统加剧了现有企业间竞争。 信息系统的应用,因特网等快速、廉价的信息传递工具,无疑降低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因此企 业可以降低了寻找供应商的搜寻成本,扩大了供应商的搜寻范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供应商 的侃价能力,另一方面,行业利润的透明化也增强了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两者之间的动态均衡,将 是下游企业与供应商实现“双赢”的共同选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网络和信息系统同样降低了 第3页共30页
管理信息系统 组织战略之二:跨越职能部门的团队 团队是一种为适应某些特殊任务而临时组织起来的“非正规”工作组,与一般的职能部门相比, 团队是临时性的,跨越部门界限的,自愿组合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团体。比如,英特尔公司为开发 新型微处理器,召集市场、营销、研发、投资、金融等方面的专家共同面对“紧急而艰巨”的挑战。 团队常常为解决组织中的难题、突发事件提供技术支持,为组织带来超过预期的成就。而组建一个 快速反应、灵敏的团队,信息系统、专家数据库是必不可少的“关键装备”。 组织战略之三:虚拟组织 虚拟组织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将几个独立的组织连接在一起组成的网络性组织。他们通过共 享技能、分摊成本以及分享市场营销渠道开发共同市场。依赖虚拟组织的网络特征,不同的企业合 作竞争,优化资源组合,形成功能全面的全能型公司,应对复杂市场环境中的客户需求。这种巨大 的速度是单一组织难以实现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市场风险。 组织战略之四:信息伙伴 信息伙伴是指在不同的组织之间通过共享信息来增强每个合作组织的实力的协议。信息伙伴通 过因特网或专用网建立信息传输通道,或通过其他媒介建立组织之间的“信息社区”,“信息社区” 的成员具有相同的远景目标和信息文化,在信息互通的基础上,为合作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 组织战略之五:超越时空限制的商务活动 人类的农耕时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时空区间限制在 人力所及的相对狭小的空间内。蒸汽机、高速公路、飞越太平洋上空的喷气式飞机以及各种通讯技 术,缩短了地球上各个大陆之间的时空距离。企业所面对的不再是区域性市场,而是一个超越了国 界、海洋、文化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国际化大市场。企业不限时间运作,能够迅速及时响应 客户需求,在速度上胜人一筹;随着企业不限地点开展业务,无论客户的实际地理位置在哪里,逻 辑上感觉客户就在身边。中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十分辽阔的国家,从南到北,由东往西,不同省区之 间往往有不同的“作息时刻”。比如,北京早晨 9:00 上班,此时,乌鲁木齐天还未亮,大多数人仍 然在睡梦之中。省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时间差,造成了商务运作的时间滞后,借助网络、Web 访问、 电子邮件,跨区域不限时间的商务运作成为现实。 组织战略之六:组织学习 组织成长的过程实际上是组织伴随环境变化不断学习、改造自身、适应外在条件的过程。通过 从竞争对手、商务历史以及企业客户中学习,组织能更好更快地学会为客户服务,并产生组织速度。 这种组织战略要求组织具有很强的“记忆”功能,组建强大的基于数据仓库的知识库,从“企业历 史”中发掘、更新、学习商务经验,创造为企业客户服务的新战略。 3 组织运用信息系统获取竞争优势 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来自同行业之间、供应商、同类产品、顾客等方面的压力,而网络与信息系 统像一把双刃剑,即可以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会危及企业的发展。 信息系统是现有企业的“行业标准”,如果企业不具备业内通行的信息系统,就会被无情淘汰。 比如,某个金融机构推行刷卡式服务,其他企业的唯一选择是跟随,刷卡也就会逐步成为“行业标 准”。在这个意义上,信息系统加剧了现有企业间竞争。 信息系统的应用,因特网等快速、廉价的信息传递工具,无疑降低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因此企 业可以降低了寻找供应商的搜寻成本,扩大了供应商的搜寻范围,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供应商 的侃价能力,另一方面,行业利润的透明化也增强了供应商的侃价能力。两者之间的动态均衡,将 是下游企业与供应商实现“双赢”的共同选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网络和信息系统同样降低了 第 3 页 共 30 页
链喇南贸多大是 管理信息系统 顾客搜集信息的成本,消弱了企业的信息优势。也就是说,对顾客而言信息系统是福音,对企业的 效果恰恰相反。 4.信息系统与竞争优势案例:沃尔玛连锁店的电子商务竞争策略 通过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连锁店的电子商务竞争策略,可以发现信息系统在构筑电子化 供应链,有效沟通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沃尔玛连锁店提倡“低成本、低费用结构、低价格”的经营思想,主张把更多的利益让给消费 者,“为顾客节省每一美元”。公司每星期六早上举行经理人员会议,如果有分店报告,某商品的价 格在其他商店低于沃尔玛,立即决定降价。沃尔玛不仅没有因此亏本,反而成为全美投资回报率最 高的企业之一。 沃尔玛在全球网络销售中的排名,曾一度下降到第43位,远远低于网络高涨时期迅猛成长起 来的E-BAY、BUY.COM等“暴发户”。当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迎来第1O0万个消费者时,沃尔玛的 网站只有几万人光顾。在网站经营不振时期,沃尔玛的在线销售只占总销售额的3%。沃尔玛因此被 称为电子商务领域的侏儒。但沃尔玛没有被公司网站的萧条状况所吓倒,公司认真研究网络竞争者 的特性,然后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计划,学习亚马逊的成功经验,有效利用企业自身多年以来 建立的品牌优势,快速建立了一个从牙膏牙刷到高档电器无所不包的虚拟商店,并与其实力雄厚的 配送系统相匹配,逐渐走向成功。 沃尔玛之所以能够提供“每日低价”和“最周到的服务”,得益于其从天空到海洋、从无线到 有线无所不包的信息网络。沃尔玛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把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 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功能性网络结构,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调控,大幅度节约 了成本,并把最细致完善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 基于“顾客侃价能力”的提高,沃尔玛奉行以最终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策略。零售业是直接与最 终消费者接触的行业,如果企业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这一点沃尔玛公 司理解得最为透彻。推销员出身的沃尔玛连锁店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了解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 因此,“让顾客满意”排在沃尔玛公司目标的第一位,“顾客满意是保证我们未来成功与成长的最好 投资”,是公司的基本经营理念。只要有关顾客利益,沃尔玛总是站在顾客一边,尽力维护顾客的利 益。沃尔玛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苛刻地挑选供应商,顽强地讨价还价,目的就是做到在商品齐全、 品质有保证的基础上向顾客提供价格低廉的商品。 另一方面,行业利润透明之后,供应商的侃价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当市场影响力向供应商倾 斜时,供应商的权力变大,他们会以提高供应的价格和降低产品质量来提高整个行业的利润。为此, 沃尔玛的供应商挑选策略包括:共享品牌优势、在更大甚至全球范围内采购商品。近年来,沃尔玛 不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商品采购额就是这个目的。借助信息系统的有效调配,沃尔玛实现了全球范 围的资源配置,以最低廉的价格服务于顾客,赢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2.1.2信息资源的管理 1.组织中的真实信息 企业管理者借助网络、数据库以及群件系统,处理组织中的信息,当然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但由于其中有大量的数据资料,指望技术本身能解决企业的所有信息问题是不合实际的。无论多么 复杂的信息系统,都不能完全控制其中的信息。只有当管理者停止技术至上的观念并且开始关注信 息本身时,他们才会意识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真实信息应用之间是有距离的。或者说,计算机和 数据库技术的焦点在于“精确、结构化、数字化”信息,而真实世界的信息总是有更丰富的表现。 第4页共30页
管理信息系统 顾客搜集信息的成本,消弱了企业的信息优势。也就是说,对顾客而言信息系统是福音,对企业的 效果恰恰相反。 4.信息系统与竞争优势案例:沃尔玛连锁店的电子商务竞争策略 通过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沃尔玛连锁店的电子商务竞争策略,可以发现信息系统在构筑电子化 供应链,有效沟通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沃尔玛连锁店提倡“低成本、低费用结构、低价格”的经营思想,主张把更多的利益让给消费 者,“为顾客节省每一美元”。公司每星期六早上举行经理人员会议,如果有分店报告,某商品的价 格在其他商店低于沃尔玛,立即决定降价。沃尔玛不仅没有因此亏本,反而成为全美投资回报率最 高的企业之一。 沃尔玛在全球网络销售中的排名,曾一度下降到第 43 位,远远低于网络高涨时期迅猛成长起 来的 E-BAY、BUY.COM 等“暴发户”。当美国亚马逊网上书店迎来第 100 万个消费者时,沃尔玛的 网站只有几万人光顾。在网站经营不振时期,沃尔玛的在线销售只占总销售额的 3%。沃尔玛因此被 称为电子商务领域的侏儒。但沃尔玛没有被公司网站的萧条状况所吓倒,公司认真研究网络竞争者 的特性,然后制定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计划,学习亚马逊的成功经验,有效利用企业自身多年以来 建立的品牌优势,快速建立了一个从牙膏牙刷到高档电器无所不包的虚拟商店,并与其实力雄厚的 配送系统相匹配,逐渐走向成功。 沃尔玛之所以能够提供“每日低价”和“最周到的服务”,得益于其从天空到海洋、从无线到 有线无所不包的信息网络。沃尔玛利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把供应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 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功能性网络结构,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调控,大幅度节约 了成本,并把最细致完善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 基于“顾客侃价能力”的提高,沃尔玛奉行以最终顾客为导向的经营策略。零售业是直接与最 终消费者接触的行业,如果企业不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中心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这一点沃尔玛公 司理解得最为透彻。推销员出身的沃尔玛连锁店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了解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 因此,“让顾客满意”排在沃尔玛公司目标的第一位,“顾客满意是保证我们未来成功与成长的最好 投资”,是公司的基本经营理念。只要有关顾客利益,沃尔玛总是站在顾客一边,尽力维护顾客的利 益。沃尔玛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苛刻地挑选供应商,顽强地讨价还价,目的就是做到在商品齐全、 品质有保证的基础上向顾客提供价格低廉的商品。 另一方面,行业利润透明之后,供应商的侃价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当市场影响力向供应商倾 斜时,供应商的权力变大,他们会以提高供应的价格和降低产品质量来提高整个行业的利润。为此, 沃尔玛的供应商挑选策略包括:共享品牌优势、在更大甚至全球范围内采购商品。近年来,沃尔玛 不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商品采购额就是这个目的。借助信息系统的有效调配,沃尔玛实现了全球范 围的资源配置,以最低廉的价格服务于顾客,赢得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2.1.2 信息资源的管理 1.组织中的真实信息 企业管理者借助网络、数据库以及群件系统,处理组织中的信息,当然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 但由于其中有大量的数据资料,指望技术本身能解决企业的所有信息问题是不合实际的。无论多么 复杂的信息系统,都不能完全控制其中的信息。只有当管理者停止技术至上的观念并且开始关注信 息本身时,他们才会意识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和真实信息应用之间是有距离的。或者说,计算机和 数据库技术的焦点在于“精确、结构化、数字化”信息,而真实世界的信息总是有更丰富的表现。 第 4 页 共 30 页
肖好径份贸多大景 管理信息系统 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必须具有相对完整的信息观。美国的T信息专家将组织中的真实信息表 述为: ● 绝大多数信息,包括人们真正想要的信息,并不在计算机里。 ● 经理们通常会向人们询问信息,而不是直接从计算机里取得信息,但人们在传递信息的 时候可能添枝加叶。 ·信息管理的手段越复杂,就越难改变人们的行为。 ●信息不一定都是常规的,允许一定程度的无序性和灵活性。 ·公司越关注的核心业务,员工们就越不可能对其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 员工使用一种信息模型的效率和他参与模型的深度成正比,也和相信其他人会这么做的 程度成正比。 ·。要普遍采用电子通信,员工必须学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 因为人是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传递者,所以任何信息模型都应该把人包括在内。 ● 根本没有信息过量这一说。如果信息是有用的,我们就应该不加限制地接受。 2.信息传递矩阵与商务信息流 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信息传递方式的选择,是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的。 (1)方法:推荐采用的通信方法,包括邮政、电传、电话、传真或电子商务。 (2)媒体:不同的媒体适于传输不同类别的信息,如电话适合即时传输语音信息,但不适于 传送图形和图像。 (3)模式:模式表示商务流程要求的信息传输、商务往来或文件的法律效力。 (4)发送者与接收者一表示发送者与接收者的关系和状态。发送者和接收者可以是个人、 应用系统,可以在企业内部,也可以在企业之间。考虑上述因素的信息传递矩阵如表2-1所示。 表2-1信息传递矩阵 方法 媒体 模式 接收者 文本 声音 图像 交易 与发送者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 个人与个人 电子邮件 商务形式 语音信箱 附件传真 电子分类与 复杂数据库查 个人与应用系统 电子邮件 语音应答 目录服务 询 应用系统之间 应用系统 无 技术数据交 传输与处理 (企业内) 信息传输 换 应用系统之间 电子数据 技术数据交 结构化EDI标 无 (企业之间) 交换(EDI) 换 准 信息传递矩阵说明,不同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在传送不同类型信息时通常采用的通信手段。 值得关注的是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因为不同的信息系统所关注的对象不同,采用的硬件标准、软 件系统以及网络环境均有很大差异,例如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产品设计系统。不同应用系统自成 体系、信息不能共享和自由交换的问题,导致系统内的信息集聚及系统之间的信息屏障。 第5页共30页
管理信息系统 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必须具有相对完整的信息观。美国的 IT 信息专家将组织中的真实信息表 述为: z 绝大多数信息,包括人们真正想要的信息,并不在计算机里。 z 经理们通常会向人们询问信息,而不是直接从计算机里取得信息,但人们在传递信息的 时候可能添枝加叶。 z 信息管理的手段越复杂,就越难改变人们的行为。 z 信息不一定都是常规的,允许一定程度的无序性和灵活性。 z 公司越关注的核心业务,员工们就越不可能对其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z 员工使用一种信息模型的效率和他参与模型的深度成正比,也和相信其他人会这么做的 程度成正比。 z 要普遍采用电子通信,员工必须学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z 因为人是信息的重要来源和传递者,所以任何信息模型都应该把人包括在内。 z 根本没有信息过量这一说。如果信息是有用的,我们就应该不加限制地接受。 2.信息传递矩阵与商务信息流 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信息传递方式的选择,是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的。 (1)方法:推荐采用的通信方法,包括邮政、电传、电话、传真或电子商务。 (2)媒体:不同的媒体适于传输不同类别的信息,如电话适合即时传输语音信息,但不适于 传送图形和图像。 (3)模式:模式表示商务流程要求的信息传输、商务往来或文件的法律效力。 (4)发送者与接收者——表示发送者与接收者的关系和状态。发送者和接收者可以是个人、 应用系统,可以在企业内部,也可以在企业之间。考虑上述因素的信息传递矩阵如表 2-1 所示。 表 2-1 信息传递矩阵 方法 媒体 模式 接收者 与发送者 文本 声音 图像 交易 个人与个人 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 语音信箱 电子邮件 附件传真 商务形式 个人与应用系统 电子邮件 语音应答 电子分类与 目录服务 复 杂数据库 查 询 应用系统之间 (企业内) 应用系统 信息传输 无 技术数据交 换 传输与处理 应用系统之间 (企业之间) 电子数据 交换(EDI) 无 技术数据交 换 结构化 EDI 标 准 信息传递矩阵说明,不同的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在传送不同类型信息时通常采用的通信手段。 值得关注的是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因为不同的信息系统所关注的对象不同,采用的硬件标准、软 件系统以及网络环境均有很大差异,例如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和产品设计系统。不同应用系统自成 体系、信息不能共享和自由交换的问题,导致系统内的信息集聚及系统之间的信息屏障。 第 5 页 共 3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