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重要性的评估和考虑 1)编制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的评估 (1)对重要性的初步评估 (2)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 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层次 的重要性水平。 (3)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 平的确定
(2)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 适当的百分比乘以该基准,从而得出财务报表层次 的重要性水平。 (3)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 平的确定 3.对重要性的评估和考虑 (1)对重要性的初步评估
2)执行审计过程中对计划重要性水平的调整 根据获得的信息修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应重新评估所 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3)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审计结束阶段 比较:尚未调整错报总金额与重要性水平 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或漏报 包括 推断错报或漏报
根据获得的信息修改计划阶段确定的重要性水平。 如果注册会计师决定接受更低的重要性水平,应重新评估所 执行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审计结束阶段 比较:尚未调整错报总金额与重要性水平 ◼ 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或漏报 ◼ 包括 ◼ 推断错报或漏报
新准则中增加的概念“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实际执行的重用性(概念): 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 一个或多个金额 目的: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 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如何确定: 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 重要性的50%一75%
新准则中增加的概念“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实际执行的重用性(概念): 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 一个或多个金额 目的: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 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如何确定: 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 重要性的50%—75%
8.1.2 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 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可接受审计风险 (eg.5%、1%)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AR)=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 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AR)=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可接受审计风险 (e.g. 5%、1%)
1.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①财务报表层次重大措报风险 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以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 1.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①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