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水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7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荷笠带斜阳,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3)小荷才露尖尖角, (杨万里《小池》) (4)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7)《爱莲说》中的“ ”这句话,与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 者黑”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表现了周敦颐这位封建士大夫对洁身自爱高尚人格的追求与坚守, 在价值多元的当今社会,依然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8)当我们每每读到《行路难》中的诗句 ▲”时候,内心总能体 会到伟大诗人李白乐观豪迈的人生气概,仿佛我们自己也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了实现 理想的信念、强烈了大展宏图的渴望。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并行不悖(▲)慰藉(▲)冰雪rong(▲)化敷ydn(▲) 3.在米字格中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韶华虽青涩,逐梦正当时”这句临别赠言。(3分) 4.对下 面两幅 书法作 品的赏析,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颜真卿行书粗重凝涩,有力大气沉之势:王羲之行书遒劲稳健,又不乏娟秀精巧。 B.颜真卿作品有许多飞白笔画,隐含悲愤;王羲之作品各种笔画尽显神采,乃即兴之作 C.颜字结构有简化倾向,很多字雄浑饱满:王字的结构体式变化多端,个个别具情态 D.颜真卿作品章法上布局天然,率性而为;王羲之作品章法上则严整规矩,追求工巧 1利选 于 坐瑛看會和 少花
溧水区 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调研测试 九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分值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7 分) 1. 用诗文原句填空。(10 分)[来源: Z xx k.C om] (1)荷笠带斜阳, ▲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2)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破阵子》) (3)小荷才露尖尖角, ▲ 。 (杨万里《小池》) (4) ▲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5) ▲ ,再而衰,三而竭。 (《左传》《曹刿论战》) (6) ▲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7)《爱莲说》中的“ ▲ , ▲ ”这句话,与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 者黑”表达的意思恰好相反,表现了周敦颐这位封建士大夫对洁身自爱高尚人格的追求与坚守, 在价值多元的当今社会,依然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8)当我们每每读到《行路难》中的诗句“ ▲ , ▲ ”时候,内心总能体 会到伟大诗人李白乐观豪迈的人生气概,仿佛我们自己也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坚定了实现 理想的信念、强烈了大展宏图的渴望。[来源:学§科§网] 2. 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并行不悖.( ▲ ) 慰藉.( ▲ ) 冰雪 róng( ▲ )化 敷 yǎn( ▲ ) 3. 在米字格中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韶华虽青涩,逐梦正当时”这句临别赠言。(3 分) 4. 对 下 面两幅 书法作 品的赏析,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颜真卿行书粗重凝涩,有力大气沉之势;王羲之行书遒劲稳健,又不乏娟秀精巧。 B.颜真卿作品有许多飞白笔画,隐含悲愤;王羲之作品各种笔画尽显神采,乃即兴之作。 C.颜字结构有简化倾向,很多字雄浑饱满;王字的结构体式变化多端,个个别具情态。 D.颜真卿作品章法上布局天然,率性而为;王羲之作品章法上则严整规矩,追求工巧
(1)颜真卿《祭侄文稿》 (2)王羲之《兰亭集序》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细嚼慢咽,才能逐步领悟。一遍不行,再来一遍 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B.无论是嫦娥探测器还是玉兔月球车,都是颇有诗意的名称,既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味, 又契合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意愿 C.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有的话不能直接说,又憋不住,于是就想办法找个空子,羞羞答答地说出 来。智慧的火花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D.央视专题晚会上出现了不少包括安与骑兵、《中国好声音》学员等在内的“草根”明星,戏曲、 武术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元素也都出现在了舞台上 6.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6分) 【甲】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 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 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 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乙】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 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 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 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 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 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来源: Z x xk. Com ] ⑴颜真卿《祭侄文稿》 ⑵王羲之《兰亭集序》 5.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与深刻的哲理,细嚼慢咽,才能逐步领悟。一遍不行,再来一遍; 每次重读,都有新得。如此读书,才会受益无穷。 B.无论是嫦娥探测器还是玉兔月球车,都是颇有诗意的名称,既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意味, 又契合..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意愿。 C.幽默是智慧的火花。有的话不能直接说,又憋不住,于是就想办法找个空子,羞羞答答 ....地说出 来。智慧的火花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D.央视专题晚会上出现了不少包括安与骑兵、《中国好声音》学员等在内的“草根”明星,戏曲、 武术等百姓喜闻乐见 ....的元素也都出现在了舞台上。 6. 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6 分) 【甲】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 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 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 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保尔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的队伍中去。 【乙】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 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 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 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 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力气捺 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 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 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 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1)根据【甲】【乙】两段所写事件和人物特点,完成下面的对联。(1分) 上联:保尔乐观豁达抗病魔 (2)【甲】段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 应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2分) (3)《水浒传》在各国的译名非常有趣:美国的译名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德国的译名是《强盗 与士兵》,法国的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国的译名是《沼泽里的歹徒》。你认为哪国的 译名比较好?请结合武松的其他事迹说明理由。(3分) 二(39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4分) 【古诗阅读】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 宋·方回 蕨拳°欲动苕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①方回:元朝诗论家。今安徽歙(she)县人。诗题“入歙”即指进入诗人家乡歙县。 ②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③苕tido:凌霄花的古称, 7.诗的结尾句“夹溪随处有桃花”虽然明白如话,意蕴却很丰富:它通过①▲手法的运 用,不仅让我们欣赏到清溪两岸随处可见的灼灼桃花,也让我们自然联想起陶渊明所描绘的 (填一个成语);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陶醉于美景的喜悦心情,更让我们 品味出作者对家乡的那份 (3分) 【古文阅读】 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爬起两堆黄泥做了一 个土坑。武松把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 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 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 (1)根据【甲】【乙】两段所写事件和人物特点,完成下面的对联。(1 分) 上联: 保尔乐观豁达抗病魔 下联: ▲ (2)【甲】段中说保尔“选择了一条道路”,这条道路指什么?从他的人生经历和影响来看,我们 应该学习保尔的什么精神?(2 分) ▲ (3)《水浒传》在各国的译名非常有趣:美国的译名是《四海之内皆兄弟》,德国的译名是《强盗 与士兵》,法国的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国的译名是《沼泽里的歹徒》。你认为哪国的 译名比较好?请结合武松的其他事迹 .......说明理由。(3 分) ▲ 二(39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7-11 题。(14 分) 【古诗阅读】 舟行青溪道中入歙① 宋·方回 蕨拳②欲动苕③抽芽,节近清明路近家。 五日缓行三百里,夹溪随处有桃花。 【注】①方回:元朝诗论家。今安徽歙(shè)县人。诗题“入歙”即指进入诗人家乡歙县。 ②蕨拳:指蕨芽,其端卷曲,状如小儿拳头。 ③苕 tiáo:凌霄花的古称。 7. 诗的结尾句“夹溪随处有桃花”虽然明白如话,意蕴却很丰富:它通过 ①▲ 手法的运 用,不仅让我们欣赏到清溪两岸随处可见的灼灼桃花,也让我们自然联想起陶渊明所描绘的 “ ②▲ ”(填一个成语);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作者陶醉于美景的喜悦心情,更让我们 品味出作者对家乡的那份 ③▲ 。(3 分) 【古文阅读】 湖之鱼 清·林纾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其下
余戏嚼豆脯°唾之,群鱼争喋°;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之上, 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 则名利之薮,独无钩乎?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u)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③喋:成群的 鱼儿吃东西。④葑(feng)草:水生植物。⑤寻:长度单位,八尺。⑥薮(sb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 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⑦盛:多,频频。 8.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1分) 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 9.解释加点的词。(4分) 湖滨之肆(▲)来会其下(▲)投食以引之(▲)久乃知(▲)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11.本文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都写了“鱼”,但目的并不相同,请你简要品析(4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2-15题。(10分)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 做人比什么都更重要,不管你在其它方面多么春风得意,如果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 败了。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 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 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 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二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 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 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
余戏嚼豆脯②唾之,群鱼争喋③;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④之上, 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⑤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 则名利之薮⑥,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⑦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③喋:成群的 鱼儿吃东西。④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⑤寻:长度单位,八尺。⑥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 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⑦盛:多,频频。 8. 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1 分) 凡 下 食 者 皆 将 有 钩 矣。 9. 解释加点的词。(4 分) 湖滨之肆.( ▲ ) 来会.其下( ▲ ) 投食以.引之( ▲ ) 久乃.知( ▲ ) 10. 翻译下列句子。(2 分) 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 11. 本文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都写了“鱼”,但目的并不相同,请你简要品析(4 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 忽。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2—15 题。(10 分)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 做人比什么都更重要,不管你在其它方面多么春风得意,如果做人失败了,你的人生就在总体上失 败了。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 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 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唯一的一次人 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 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 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
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 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 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 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①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 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 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的人②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2.通读全文,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2分) 13.将第二段划线句改为陈述句,然后说说它们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3分)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 陈述句 表达效果: 14.选文第三段中“这样的人”指代 ,第四段中“这样的人”指代 (2分) 15.文章开头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 人的正直和尊严。”下列事例中最切合句意的一项是(▲)(3分) A.威灵顿元帅失败而不气馁,一次他从蜘蛛坚持补结不断被风雨破坏的蛛网中得到启发,于是重 整旗鼓,终在滑铁卢一举打垮拿破仑。 B.第一流的物理学家霍金患有严重的大脑疾病,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研究,在病情发展到只有 个手指能动时,他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 C.明主战士朱自淸晩年虽然贫病交加,却“不食嗟来之食”,依旧一身铮铮铁骨,宁可饿死,也 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大文豪鲁迅曾有条裤子补了好几个补丁,母亲交代鲁迅的朋友孙伏园给换条新的,鲁迅执意不 肯,仍然坚持穿用。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6-19题。(15分) 一个叫英子的姑娘 鲁先圣 我收到了一封来自故乡的信,写信的人是一个17岁的残疾姑娘,她叫英子。她在信中说,虽然 她因为残疾没有进过校门,可是她通过自学可以读书,她很爱好文学,很希望我在回老家的时候能 够去她的家里做客,当面看看她的习作… 她的信写了两个页码,在信的末尾,她说:“老师,如果您能够接受我的邀请,就在我的生日
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 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 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 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 ....①把尽责不是看作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 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 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的人 ....②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2. 通读全文,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2 分) ▲ 13. 将第二段划线句改为陈述句,然后说说它们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3 分)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 陈述句: ▲ 表达效果: ▲ 14. 选文第三段中“这样的人 ....”指代 ①▲ ,第四段中“这样的人 ....”指代 ②▲ (2 分) 15. 文章开头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 人的正直和尊严。”下列事例中最切合句意的一项是( ▲ )(3 分) A.威灵顿元帅失败而不气馁,一次他从蜘蛛坚持补结不断被风雨破坏的蛛网中得到启发,于是重 整旗鼓,终在滑铁卢一举打垮拿破仑。 B.第一流的物理学家霍金患有严重的大脑疾病,可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研究,在病情发展到只有一 个手指能动时,他依然没有向命运屈服。 C.明主战士朱自清晚年虽然贫病交加,却“不食嗟来之食”,依旧一 身铮铮铁骨,宁可饿死,也 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D.大文豪鲁迅曾有条裤子补了好几个补丁,母亲交代鲁迅的朋友孙伏园给换条新的,鲁迅执意不 肯,仍然坚持穿用。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6—19 题。(15 分) 一个叫英子的姑娘 鲁先圣 我收到了一封来自故乡的信,写信的人是一个 17 岁的残疾姑娘,她叫英子。她在信中说,虽然 她因为残疾没有进过校门,可是她通过自学可以读书,她很爱好文学,很希望我在回老家的时候能 够去她的家里做客,当面看看她的习作…… 她的信写了两个页码,在信的末尾,她说:“老师,如果您能够接受我的邀请,就在我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