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调研卷(二) 注意事项 本试卷6页,共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卷纸上,答在本试卷 上无效。 2.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答案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28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1)关关雎鸠,_▲ (《诗经·关雎》) (2)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枫桥夜泊》)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7)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8)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 (9)2014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要求广大青年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这 种情怀让我们想起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的语句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1)纡▲细(2)锲▲而不舍(3)和x0▲(4)淋漓尽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山西省榆林市一个小小县城竞然发生了医护人员贩卖婴儿事件,这真是骇人听闻了! B.青奥盛会即将来临,江宁区多处地段进行出新改造,大街小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杭州限牌令一出,南京等地汽车销售量同比大幅度增长,那种势头让民众叹为观止 D.江宁湖熟板鸭肉质酥烂细腻,味道鲜美独特,远销市内外,成为家喻户晓的南京特产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和李逵,他们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粗中有细。 B.祥子买车经历的三起三落映射着他的命运三部曲: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分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D.《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 班级开展“说书法,赏书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书体释美】 5.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古诗句。(3分)
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调研卷(二) 2014.05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 6 页,共 120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卷纸上,答在本试卷 上无效。 2. 请仔细审题,认真答题,答案写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 28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 分) (1)关关雎鸠, ▲ 。 (《诗经·关雎》) (2)乡书何处达?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3)月落乌啼霜满天, ▲ 。 (张继《枫桥夜泊》) (4) ▲ ,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5) ▲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6) ▲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7)大漠孤烟直, ▲ 。 (王维《使至塞上》) (8)苔痕上阶绿, ▲ 。 (刘禹锡《陋室铭》) (9)2014 年 5 月,习近平主席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要求广大青年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情怀。这 种情怀让我们想起了范仲淹《岳阳楼记》中“ ▲ , ▲ ”的语句。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1)纤. ▲ 细 (2)锲. ▲ 而不舍 (3)和 xù ▲ (4)淋漓尽 zhì ▲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2 分) A.山西省榆林市一个小小县城竟然发生了医护人员贩卖婴儿事件,这真是骇人听闻 ....了! B.青奥盛会即将来临,江宁区多处地段进行出新改造,大街小巷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 C.杭州限牌令一出,南京等地汽车销售量同比大幅度增长,那种势头让民众叹为观止 ....。 D.江宁湖熟板鸭肉质酥烂细腻,味道鲜美独特,远销市内外,成为家喻户晓 ....的南京特产。 4.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恰当 ...的一项是( ▲ )(2 分) A.《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和李逵,他们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粗中有细。 B.祥子买车经历的三起三落映射着他的命运三部曲:积极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第一部分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D.《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 班级开展“说书法,赏书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书体释美】 5.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古诗句。(3 分)
君说南朝全盛日 秣陵才子更多人 【书家故事】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相传为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七岁练习书法。十 七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他毎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毎 天练完字就在池子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池水都洗成了墨色,最终成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正印证了中国的古话“宝剑锋从磨砺出。” 材料二 痛郾金说能若不想柱随知矩娱走业刊汤 越体视有冬式書的F未宝已第领管开 菜集告有核再喜析指法六省之一为 歲 国雪云 如不百死易侏其 北人是俗 悟 案三 :后温怎陳开 帖s 颗 移您是示至强数之地焊 (1)“材料一”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2)“材料一”告诉我们:要想练好书法,一定要 (1分) (3)“材料二”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对其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品中笔画的起止、转换、顿挫极其圆熟,各得其宜,各显神采。笔画显得遒劲、稳健。 B.“茂林修竹”中“茂”字,点画有轻有重,游丝连绵,行笔灵活连贯,如行云流水一般。 C.笔画或疏或密,字形或大或小,体式变化多端,流畅自然,体现了楷书的严整与规矩。D.书写顺 势而下,无刻意追求工巧,字列间有宽有窄,有些字列边有添字,显出天然之美 【口语交际】 7.关于在学校推行书法课的问题,同学们观点不一。下面是某学生与语文老师的一段对话,请根据 情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内容。(2分) 学生:老师,我们现在学习任务很重,平常作业已经很多了,如果再花时间在书法练习上,就会 增加我们的负担,我觉得没有必要开设书法课。 老师: 学生:老师,你说得真有道理!我定会认真上好书法课,努力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和自身修养
君说南朝全盛日 秣陵才子更多人 【书家故事】 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 分) 材料一: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相传为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七岁练习书法。十 七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每 天练完字就在池子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最终成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 正印证了中国的古话“宝剑锋从磨砺出。” 材料二: (1)“材料一”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2 分) ▲ (2)“材料一”告诉我们:要想练好书法,一定要 ▲ 。(1 分) (3)“材料二”是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对其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2 分) A.作品中笔画的起止、转换、顿挫极其圆熟,各得其宜,各显神采。笔画显得遒劲、稳健。 B.“茂林修竹”中“茂”字,点画有轻有重,游丝连绵,行笔灵活连贯,如行云流水一般。 C.笔画或疏或密,字形或大或小,体式变化多端,流畅自然,体现了楷书的严整与规矩。D.书写顺 势而下,无刻意追求工巧,字列间有宽有窄,有些字列边有添字,显出天然之美。 【口语交际】 7.关于在学校推行书法课的问题,同学们观点不一。下面是某学生与语文老师的一段对话,请根据 情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内容。(2 分) 学生:老师,我们现在学习任务很重,平常作业已经很多了,如果再花时间在书法练习上,就会 增加我们的负担,我觉得没有必要开设书法课。 老师: ▲ 学生:老师,你说得真有道理!我一定会认真上好书法课,努力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和自身修养
二(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7分) 【古诗阅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③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①值:遇到。②接舆: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这里以接舆比裴迪。③五柳 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8.阅读这首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3分) 诗的首联和颈联写景。首联中(1)字化静为动借颜色的变化写出了山的动态; 颈联写了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原野暮景。 诗的颔联和尾联写人。颔联中诗人倚杖柴门,临风听蝉,尽显闲适安逸;尾联中(2) 一句展现了裴迪的狂士风采,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诗人见到好友时的(3) 之情。 要求:(1)用诗中的字填空;(2)用诗中句子填空;(3)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填空 【古文阅读】 喜雨亭记(节选) [宋]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 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 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 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③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 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注释]①扶风:凤翔府。②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③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④ 商贾:做买卖的人。⑤忭(bian):欢乐、喜悦。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其喜/之大小不齐 B.既而/弥月不雨 C.民/方以为忧 D.忧者/以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以名其书 (2)是岁之春▲ (3)三日乃止 (4)病者以愈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二(42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8—12 题。(17 分) 【古诗阅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唐]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①接舆②醉,狂歌五柳③前。 [注释] ①值:遇到。②接舆:春秋时楚国人。好养性,假装疯狂,不出去做官。这里以接舆比裴迪。③五柳: 陶渊明。这里诗人以“五柳先生”自比。 8.阅读这首诗,根据要求完成赏析。(3 分) 诗的首联和颈联写景。首联中(1)“▲”字化静为动,借颜色的变化写出了山的动态; 颈联写了夕阳欲落,炊烟初升的原野暮景。 诗的颔联和尾联写人。颔联中诗人倚杖柴门,临风听蝉,尽显闲适安逸;尾联中(2) “ ▲ ”一句展现了裴迪的狂士风采,从中我们也感受到了诗人见到好友时的(3) ▲ 之情。 要求:(1)用诗中的字填空;(2)用诗中句子填空;(3)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填空。 【古文阅读】 喜雨亭记(节选) [宋]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 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 春,雨麦②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③。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 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④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 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来源:www.shulihua.net] [注释] ①扶风:凤翔府。②雨麦:麦苗返青时正好下雨。③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④ 商贾:做买卖的人。⑤忭(biàn ):欢乐、喜悦。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其喜/之大小不齐 B.既而/弥月不雨 C. 民/方以为忧 D. 忧者/以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 (1)以名.其书 ▲ (2)是.岁之春 ▲ (3)三日乃.止 ▲ (4)病者以愈.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2)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 12.阅读选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 (1)百姓因为“▲”而忧虑,而后又因为“▲”而欢欣。(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2 分) (2)此亭名为“喜雨亭”,喜在何处?(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12分) 低调 冯骥才 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高调必须强势 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干出点什么都会热销;高调不仅风 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 但高调也会使人上瘾,高调的人往往离不开高调,像吸烟饮酒愈好愈降不下来,降下来就难受 可是媒体和网络都是滚动式的,喜新厌旧的。任何人都很难总站在高音区里边,所以必须不断折腾、 炒作、造势、生事,才能持续高调。 有人以为高调是种成功,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当然,每个人都有权选 择自己的活法,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 于是,另一些人就去选择另一种活法——低调。 这种人不喜欢一举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狗 仔队”追逐,被粉丝死死纠缠与围困,被曝光曝得-丝不挂;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 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 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亨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你问他怎么 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已;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明吗?所以有人说 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文化也是一样。也有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 首先,商业文化就必需是高调的,只有高调才会热卖热销,低调谁诖知道谁去买?然而热销的东 西不可能总热销,它迟早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所以说,时尚是商业文化的宠儿。在市场 上最成功的是时尚商品。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有大量五光十色的泡沫,但商品文化不怕 泡沫,因为它只求当时的商业效应,一时的震撼与强势,不求持久的魅力。 故而,另一种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在当今时代大红大紫,可是它也不会为大红大紫 而放弃一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因为它确信这种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我很尊敬我的一些同行的作家。在市场称霸的社会中,恐怕作家是最沉得住气的一群人。他们 平日不知躲在什么地方,很少伸头探脑,有时一两年不见,看似在人间蒸发了,却忽然把一本十几 万或几十万字厚重的书拿了出来;他们笔尖触动的生活与人性之深,文字创造力之强,令人吃惊。 待到人们去品读去议论,他们又不声不响扎到什么地方去了。惟其这样才能写出真正洞悉社会人生 的作品来
(1)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 (2)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 ▲ 12.阅读选文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 分) (1)百姓因为“ ▲ ”而忧虑,而后又因为“ ▲ ”而欢欣。(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2 分) ▲ (2)此亭名为“喜雨亭”,喜在何处?(用自己的话回答)(2 分)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6 题。(12 分) 低调 冯骥才 在媒体和网络的时代,一个人只有高调才会叫人看见,叫人知道,叫人关注。高调必须强势, 不怕攻击,反过来愈被攻击愈受关注,愈成为一时舆论的主角,干出点什么都会热销;高调不仅风 光,还带来名利双赢,所以有人选择高调。 但高调也会使人上瘾,高调的人往往离不开高调,像吸烟饮酒愈好愈降不下来,降下来就难受。 可是媒体和网络都是滚动式的,喜新厌旧的。任何人都很难总站在高音区里边,所以必须不断折腾、 炒作、造势、生事,才能持续高调。 有人以为高调是一种成功,其实不然。高调只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活法。当然,每个人都有权选 择自己的活法,选择什么都无可厚非。 于是,另一些人就去选择另一种活法— —低调。 这种人不喜欢一举一动都被人关注,一言一语也被人议论,不喜欢人前显贵,更不喜欢被“狗 仔队”追逐,被粉丝死死纠缠与围困,被曝光曝得一丝不挂;他们明白在商品和消费的社会里,高 调存在的代价是被商品化和被消费。这样,心甘情愿低调的人就没人认识,不为人所知,但他们反 而能踏踏实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充分地享受和咀嚼日子,活得平心静气,安稳又踏实。你问他怎么 这么低调,他会一笑而已;就像自己爱一个人,需要对别人说明吗?所以有人说: 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文化也是一样。也有高调的文化和低调的文化。 [来源:www.shulihua.net] 首先,商业文化就必需是高调的,只有高调才会热卖热销,低调谁知道谁去买?然而热销的东 西不可能总热销,它迟早会被更新鲜更时髦的东西取代。所以说,时尚是商业文化的宠儿。在市场 上最成功的是时尚商品。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有大量五光十色的泡沫..,但 商品文化不怕 泡沫,因为它只求当时的商业效应,一时的震撼与强势,不求持久的魅力。 故而,另一种追求持久生命魅力的纯文化很难在当今时代大红大紫,可是它也不会为大红大紫 而放弃一己的追求。它甘于寂寞,因为它确信这种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我很尊敬我的一些同行的作家。在市场称霸的社会中,恐怕作家是最沉得住气的一群人。他们 平日不知躲在什么地方,很少伸头探脑,有时一两年不见,看似在人间蒸发了,却忽然把一本十几 万或几十万字厚重的书拿了出来;他们笔尖触动的生活与人性之深,文字创造力之强,令人吃惊。 待到人们去品读去议论,他们又不声不响扎到什么地方去了。惟其这样才能写出真正洞悉社会人生 的作品来
作家天生是低调的。他们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折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 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以及大地深处的疼点。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的材料,不会经营自 己只会营造笔下的人物;任何思想者都是这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 代的高调 亨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 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年18期) 13.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表达了自己什么主张。(2分) 14.本文标题为“低调”,为什么开篇先从“高调“写起?(2分) 15.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4分) (1)你是如何理解“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有大量五光十色的泡沫”中“泡沫” 词的?(2分) (2)作者为什么写同行作家的事例?(2分) 1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4分) 材料一: 上,必须 材料二 我穿越历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 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 这方面花费时间末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居里夫人 后来说:“我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节选自王清铭《生活如椅子》) (1)联系文章内容,分析“材料一”中“必须高调”的原因。(2分)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你对文中“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 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的理解。(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13分) 窗口有面镜子 孙道荣 他感到自己走到了绝境。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又丢了,老婆有病,儿子的学习让人操碎心……
作家天生是低调的。他们生活在社会深深的皱折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心灵与性情里,所以看得 见黑暗中的光线和阳光中的阴影,以及大地深处的疼点。他们天生不是做明星 的材料,不会经营自 己只会营造笔下的人物;任何思想者都是这样:把自己放在低调里,是为了让思想真正成为一种时 代的高调。 享受一下低调吧——低调的宁静、踏实、深邃与隽永。低调不是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 相反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3 年 18 期) 13.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表达了自己什么主张。(2 分) ▲ 14.本文标题为“低调”,为什么开篇先从“高调“写起?(2 分) ▲ 15.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4 分) (1)你是如何理解“人说时尚是造势造出来的,里边有大量五光十色的泡沫”中“泡沫” 一词的?(2 分) ▲ (2)作者为什么写同行作家的事例?(2 分) ▲ 1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答题。(4 分) 材料一: 我穿越历史的目光又在居里夫人的会客厅看到一张简单的餐桌和两把简朴的椅子。居里的父亲 曾经要送他们一套豪华的家具,他们拒绝了,原因很简单:有了沙发和软椅,就需要人去打扫,在 这方面花费时间未免太可惜了。为了不让闲谈的客人坐下来,他们没有添置第三把椅子。居里夫人 后来说:“我永远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 (节选自王清铭《生活如椅子》) (1)联系文章内容,分析“材料一”中“必须高调”的原因。(2 分) ▲ (2)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你对文中“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 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的理解。(2 分)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7—20 题。(13 分) 窗口有面镜子 孙道荣 他感到自己走到了绝境。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又丢了,老婆有病,儿子的学习让人操碎心…… 材料二: 快!把这个 形象加上,必须高 调,明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