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模拟试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26 分 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不亦说乎? 《论语》 (2)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 (3)▲,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 (4)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7)等闲识得东风面, 朱熹《春日》 (8)面对月亮,人们常常有不同的心情。李煜在《相见欢》中有“▲,▲” 的离愁;而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却用“ 云生结海楼”表现洒脱的 豪气: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有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悠然赏月的欣喜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 可以悠然xia()想。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 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yan() 着的台城… 侵蚀(▲)xia(▲)想 酝酿(▲) 蜿yan(▲ 3.请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句子。(3分) 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 4.对下列名家书法作品鉴赏恰当的一项是(▲)(2分)
2015 年中考模拟试卷(二) 语 文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定要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26 分 )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 分) (1) ▲ ,不亦说乎? 《论语》 (2)晨兴理荒秽, ▲ 。 陶渊明《归园田居》 (3) ▲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 (4) ▲ ,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斯是陋室, ▲ 。 刘禹锡《陋室铭》 (6)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7)等闲识得东风面, ▲ 。 朱熹《春日》 (8)面对月亮,人们常常有不同的心情。李煜在《相见欢》中有“ ▲ , ▲ ” 的离愁;而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却用“ ▲ ,云生结海楼”表现洒脱的 豪气;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也有“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悠然赏月的欣喜。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 分) 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 )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 可以悠然 xiá( )想。上鸡鸣寺去,最好选一个微雨天或月夜,在朦胧里,才酝酿.( ) 着那一缕幽幽的古味。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 yán( ) 着的台城…… 侵蚀.( ▲ ) xiá( ▲ )想 酝酿.( ▲ ) 蜿 yán( ▲ ) 3.请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句子。(3 分)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4.对下列名家书法作品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 非 宁 ▲ ▲ ▲ ▲ ▲ ▲ ▲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 非 宁 ▲ ▲ ▲ ▲ ▲ ▲
b 1念轧 5 象与虽引罐少蔺 清要 帖 情文水激也 《祭侄文稿》 《兰亭集序》 A.第一幅作品是颜真卿的作品,秉承了颜楷的阔大方正、结构端正的特点。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中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个“之”字,各具风韵 皆无雷同 C.颜真卿在著“天下第一行书”《祭侄文稿》时,书法尤为率意,但率意显真情,无刻意 之迹,实为妙绝。 D.第二幅作品为草书法帖,后人评价“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 古今以为师法。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重读南京寻访团”是一群热爱南京的80、90后发起的民间文化团体。起初, 他们在“西祠胡同”、“豆瓣网”等网络媒体上进行交流,现已得到南京市委宣传部的认可 与支持,《环球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晩报》均给予专栏报道。他们通过寻访历史遗迹、 阅读传世名著、拍摄微电影、聚会畅谈感悟等方式抒发对金陵古都的热爱之情。 材料二:在这群年轻人的眼中,与南京相关的“传世名著”种类庞杂,有南京王爷写 的微博体《世说新语》,有世人皆知的《西游记》,有把吃喝当成雅事的《随园食单》,还有 民国“最小说”《丹凤街》,当代南京籍作家毕飞宇的《推拿》、薛冰《家住六朝烟水间》等 材料三:网友对“重读南京”有不同观点 小颖:比起陪朋友去逛南京4A景区,我更愿意带他们去一些具有南京本土文化风韵的 地方,感受属于南京的文化魅力,而这些在书中都有相关介绍 小童:95年出生的我,看文言文也会睡着,没必要阅读那些所谓的传世名著 5.结合材料,为寻访团完成一则宣传标语。(2分) 寻一处历史遗迹, 抒发热爱之情 6.《西游记》中有一处写到孙悟空在五庄观犯了错,急于去蓬莱仙境、方丈仙山、瀛洲海 岛三岛求方,请问他为何要求方?后来是谁解决了这一难题?(2分) 7.针对材料三网友的争论,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赞同以上哪种说法以及理由。(3分)
《祭侄文稿》 《兰亭集序》 A. 第一幅作品是颜真卿的作品,秉承了颜楷的阔大方正、结构端正的特点。 B.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中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 21 个“之”字,各具风韵, 皆无雷同。 C.颜真卿在著“天下第一行书”《祭侄文稿》时,书法尤为率意,但率意显真情,无刻意 之迹,实为妙绝。 D.第二幅作品为草书法帖,后人评价“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 古今以为师法。”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重读南京寻访团”是一群热爱南京的 80、90 后发起的民间文化团体。起初, 他们在“西祠胡同”、“豆瓣网”等网络媒体上进行交流,现已得到南京市委宣传部的认可 与支持,《环球日报》、《扬子晚报》、《金陵晚报》均给予专栏报道。他们通过寻访历史遗迹、 阅读传世名著、拍摄微电影、聚会畅谈感悟等方式抒发对金陵古都的热爱之情。 材料二:在这群年轻人的眼中,与南京相关的“传世名著”种类庞杂,有南京王爷写 的微博体《世说新语》,有世人皆知的《西游记》,有把吃喝当成雅事的《随园食单》,还有 民国“最小说”《丹凤街》,当代南京籍作家毕飞宇的《推拿》、薛冰《家住六朝烟水间》等。 材料三:网友对“重读南京”有不同观点: 小颖:比起陪朋友去逛南京 4A 景区,我更愿意带他们去一些具有南京本土文化风韵的 地方,感受属于南京的文化魅力,而这些在书中都有相关介绍。 小童:95 年出生的我,看文言文也会睡着,没必要阅读那些所谓的传世名著。 5.结合材料,为寻访团完成一则宣传标语。 (2 分) 寻一处历史遗迹, ▲ 。 ▲ ,抒发热爱之情。 6.《西游记》中有一处写到孙悟空在五庄观犯了错,急于去蓬莱仙境、方丈仙山、瀛洲海 岛三岛求方,请问他为何要求方?后来是谁解决了这一难题?(2 分) ▲ 7.针对材料三网友的争论,结合以上材料,说说你赞同以上哪种说法以及理由。(3 分) ▲
二(39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3分) 胡服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勒靴、有蹀躞带,皆胡 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勒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寢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 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裤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 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粉蜕°、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 衔蹀躞,如马之鞘根,即今之带錡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开元之 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故事一,北宋沈括著 【注释】①胡服: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服装。②长勒ydo)靴:长筒靴。③蹀躞( die xie) 种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装饰物。④荐:兽所食草。此泛指草。⑤吩幌( fen shui):佩 巾,手巾。⑥鞘(qi)根:套车时拴在牛马大腿后面的一种环。⑦褒博:宽大 缭绫 白居易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节选自乐府《缭绫》 【注释】①昭阳舞人:原指赵飞燕,此处借指唐宫中能歌善舞、得到皇帝宠幸的妃嫔, 8.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予使北时皆见之 B.虽千里不敢易也/虽王庭亦在深荐中 C.虽败犹荣/而犹存其环 D.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环所以衔蹀躞 9.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2分) 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 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 11.《缭绫》 ”一句从侧面生动反映了唐代丝织品所达到的惊 人水平,又用 一句突出了缭绫的价值。(2分) 12.说说上面两篇诗文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赞美了胡服和缭绫的什么特点?(4分
二(39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8 —12 题。(13 分) 胡服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①。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②、有蹀躞③带,皆胡 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靿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 之。虽.王庭亦在深荐④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裤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 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⑤、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 衔蹀躞,如马之鞧根⑥,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贞观时犹尔。开元之 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⑦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故事一,北宋沈括著) 【注释】①胡服: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服装。②长靿 yào)靴:长筒靴。③蹀躞(dié xiè): 一种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装饰物。④荐:兽所食草。此泛指草。⑤帉帨(fēn shuì):佩 巾,手巾。⑥鞧(qiū)根:套车时拴在牛马大腿后面的一种环。⑦褒博:宽大。 缭绫 白居易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广裁衫袖长制裙, 金斗熨波刀剪纹。 异彩奇文相隐映, 转侧看花花不定。 昭阳舞人①恩正深,春衣一对直千金。 ——节选自乐府《缭绫》 【注释】①昭阳舞人:原指赵飞燕,此处借指唐宫中能歌善舞、得到皇帝宠幸的妃嫔。 8.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 )(3 分) A.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予使.北时皆见之 B. 虽.千里不敢易也/虽.王庭亦在深荐中 C. 虽败犹.荣/而犹.存其环 D.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环所以..衔蹀躞 9.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画两处。(2 分) 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 分) 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 ▲ 11.《缭绫》“ ▲ ”一句从侧面生动反映了唐代丝织品所达到的惊 人水平,又用 “ ▲ ” 一句突出了缭绫的价值。(2 分) 12.说说上面两篇诗文作者分别从哪些角度赞美了胡服和缭绫的什么特点?(4 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7题。(13分)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着急 之前有过一篇文章,风靡各大社交网络一一中国人,你急什么?让许多人恍然大悟 原来,速成往往伴随速朽,我们的生活,也需要慢的艺术。其实,在“着急”的中国人中, 最“着急”的恰恰是今天的中国青年们!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去怀旧。年方二三十岁,已经在追忆似水年华,这似乎成了 当代中国年轻人的一个“通病”。或是回忆小时候的青山绿水,或是追忆中学时代的青葱岁 月,仿佛当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文艺范”。青年人正值最美好的年纪,却沉溺于故人往事 中不可自拔,止不住地追忆过往,感慨曾经的似水年华。仿佛只有怀旧才能彰显自己的成 熟和阅历,但是青年时期的怀旧,未免都有一丝“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 意味,因为真正成熟的人“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经 过了岁月的沉淀,早已不再把哀愁挂在嘴上,而是消化在心里。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成熟”。有些人看到明星们的恋爱分分合合,于是宣称“不 再相信爱情”;看到社会纷争喧嚣,于是不再相信公平公正,是真的目空一切看破红尘了 还是消极面对、逃避现实呢?未来还很长,充满了机会和可能,你若不放弃生活,生活也 定然不会放弃你。另一些人则恰好相反,刚刚初入社会,迅速掌握了官场、商场的“厚黑 学”,学会了社会的“潜规则”,变得投机取巧、圆滑世故,以为这就是成熟干练,就可以 无往不利,殊不知这恰恰是一种不成熟。青年人应该有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怀揣梦想 充满激情,敢于突破陈规,勇于挑战难题,努力突破自我,犯错才能进步,失败才能成长 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心态,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品格。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愤怒”。年轻人容易愤怒,呼之欲出的情绪随着荷尔蒙而暴 走,对国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统统化作了愤怒,仿佛只有这样激烈昂扬的词 句才能将人骂醒改变现状。但是,请先收敛心中的愤怒,因为愤怒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 天庭之怒,则黑云密布,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演绎出山崩海啸,怒潮翻滚。人动怒就 会心情浮躁,面对问题,就变得東手无策,焦头烂额,可能把好好的一桩事情搞得一塌糊 涂。要知道理性和客观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要保持理智,辨别是非,不要人云亦云, 应自主思考,追求事实真相。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去成功。青年时期是充满希望却又一无所有的年纪,“出名要 趁早”、“一夜暴富”是多少年轻人的梦想,但是别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成功之路也没 有捷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辛 勤耕耘后的丰收,与其好高鹜远,不如着眼当下,先将自己锻造成一个优秀的人,而后再 去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这才是真正的捷径。否则,即使你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荣誉,你也 会被这财富和名誉毁掉 青年们,请不要着急,你想要的一切,时间都会给你,无需着急,因为你终究会成为
▲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3~17 题。(13 分)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着急 之前有过一篇文章,风靡各大社交网络——中国人,你急什么?让许多人恍然大悟: 原来,速成往往伴随速朽,我们的生活,也需要慢的艺术。其实,在“着急”的中国人中, 最“着急”的恰恰是今天的中国青年们!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去怀旧。年方二三十岁,已经在追忆似水年华,这似乎成了 当代中国年轻人的一个“通病”。或是回忆小时候的青山绿水,或是追忆中学时代的青葱岁 月,仿佛当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文艺范 ...”。青年人正值最美好的年纪,却沉溺于故人往事 中不可自拔,止不住地追忆过往,感慨曾经的似水年华。仿佛只有怀旧才能彰显自己的成 熟和阅历,但是青年时期的怀旧,未免都有一丝“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 意味,因为真正成熟的人“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经 过了岁月的沉淀,早已不再把哀愁挂在嘴上,而是消化在心里。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成熟”。有些人看到明星们的恋爱分分合合,于是宣称“不 再相信爱情”;看到社会纷争喧嚣,于是不再相信公平公正,是真的目空一切看破红尘了, 还是消极面对、逃避现实呢?未来还很长,充满了机会和可能,你若不放弃生活,生活也 定然不会放弃你。另一些人则恰好相反,刚刚初入社会,迅速掌握了官场、商场的“厚黑 学”,学会了社会的“潜规则”,变得投机取巧、圆滑世故,以为这就是成熟干练,就可以 无往不利,殊不知这恰恰是一种不成熟。青年人应该有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怀揣梦想, 充满激情,敢于突破陈规,勇于挑战难题,努力突破自我,犯错才能进步,失败才能成长, 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心态,这才是青年人应有的品格。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愤怒”。年轻人容易愤怒,呼之欲出的情绪随着荷尔蒙而暴 走,对国人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情统统化作了愤怒,仿佛只有这样激烈昂扬的词 句才能将人骂醒改变现状。但是,请先收敛心中的愤怒,因为愤怒有一种可怕的破坏力。 天庭之怒,则黑云密布,雷鸣电击;大地之怒,则演绎出山崩海啸,怒潮翻滚。人动怒就 会心情浮躁,面对问题,就变得束手无策,焦头烂额,可能把好好的一桩事情搞得一塌糊 涂。要知道理性和客观才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要保持理智,辨别是非,不要人云亦云, 应自主思考,追求事实真相。 中国青年,你们不要急着去成功。青年时期是充满希望却又一无所有的年纪,“出名要 趁早”、“一夜暴富”是多少年轻人的梦想,但是别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成功之路也没 有捷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成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辛 勤耕耘后的丰收,与其好高骛远,不如着眼当下,先将自己锻造成一个优秀的人,而后再 去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这才是真正的捷径。否则,即使你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荣誉,你也 会被这财富和名誉毁掉。 青年们,请不要着急,你想要的一切,时间都会给你,无需着急,因为你终究会成为
你所着急成为的人。请相信,只要努力,当初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都将成为你经历过的 云淡风轻 摘自《中国新闻网》 13.联系语境,解释第二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文艺范”的含义。(2分) 14.阅读第三段,简要概括青年不成熟的两种表现。(2分) 15.第四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16.仿照示例,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为第五段“成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辛勤耕耘后 的丰收”的观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示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从最 初的单词开始,日积月累,勤奋学习,最终写出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热爱生命》、《名人传》 17.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0题。(13分) 我们家的树 我时常怀念我们家的那些树,那些连同我的童年消失在岁月长河里的树 那个我土生土长的小村子,流淌着一条潺潺的小河。通往镇上的马路傍着小河 蜿蜒下去,稻田便随着河流和马路的弯曲分布两边:房屋三三两两地聚集在稻田的左右, 屋后是连绵的山。通往某座山的山脚,有一块略高的平地,我家便坐落在这块高地上。 我家的泥砖瓦房背山而建,除去房子所占的面积,门前还有一大片平地,我家 的那些树便围绕在周围。 因为是山脚的一块高地,自然是有条小路盘旋上去。在这条小路开始的地方 长着一棵修长挺拔的李子树。果实成熟时,常常一阵暴雨过后,地上便是青的、红的、半 红的李子滚落一地,躺在蓄满雨水的草地上,小模样十分可爱。这些李子个头都不大,含 在嘴里咬下去青脆可口,甜里面带着酸。长在高处向阳边的李子更加红润光滑,也更甜 只是后来,李子树被砍掉了,却在原来的位置旁新长出一棵来,依旧是挺拔修长的树干, 依旧是小小的果子,仿佛一切都没变,又什么都变了 与李子树相隔不远的地方,是两株相依的芭蕉树,长得粗壮高大,树干是一层 层脉状表皮包裏行成的,拿根小木棍便能戳个印子。芭蕉是可以入莱的,吃起来如莲藕 样会牵出丝来。巨大的芭蕉叶低垂下来,跳起来扯住,拽下能拿回家给妈妈包粑粑吃。我
你所着急成为的人。请相信,只要努力,当初看似遥不可及的未来,都将成为你经历过的 云淡风轻。 ——摘自《中国新闻网》 13.联系语境,解释第二段画线句中加点词“文艺范”的含义。(2 分) ▲ 14.阅读第三段,简要概括青年不成熟的两种表现。(2 分) ▲ 15.第四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 分) ▲ 16.仿照示例,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为第五段“成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是辛勤耕耘后 的丰收”的观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 分) 示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从最 初的单词开始,日积月累,勤奋学习,最终写出名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热爱生命》、《名人传》 ▲ 17.简要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3 分)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8~20 题。(13 分) 我们家的树 我时常怀念我们家的那些树,那些连同我的童年消失在岁月长河里的树。 那个我土生土长的小村子,流淌着一条潺潺的小河。通往镇上的马路傍着小河 蜿蜒下去,稻田便随着河流和马路的弯曲分布两边;房屋三三两两地聚集在稻田的左右, 屋后是连绵的山。通往某座山的山脚,有一块略高的平地,我家便坐落在这块高地上。 我家的泥砖瓦房背山而建,除去房子所占的面积,门前还有一大片平地,我家 的那些树便围绕在周围。 因为是山脚的一块高地,自然是有条小路盘旋上去。在这条小路开始的地方, 长着一棵修长挺拔的李子树。果实成熟时,常常一阵暴雨过后,地上便是青的、红的、半 红的李子滚落一地,躺在蓄满雨水的草地上,小模样十分可爱。这些李子个头都不大,含 在嘴里咬下去青脆可口,甜里面带着酸。长在高处向阳边的李子更加红润光滑,也更甜。 只是后来,李子树被砍掉了,却在原来的位置旁新长出一棵来,依旧是挺拔修长的树干, 依旧是小小的果子,仿佛一切都没变,又什么都变了。 与李子树相隔不远的地方,是两株相依的芭蕉树,长得粗壮高大,树干是一层 层脉状表皮包裹行成的,拿根小木棍便能戳个印子。芭蕉是可以入菜的,吃起来如莲藕一 样会牵出丝来。巨大的芭蕉叶低垂下来,跳起来扯住,拽下能拿回家给妈妈包粑粑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