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溧水区2016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计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26分) 初三(2)班决定开展“中国诗词大会”,现邀请您参加 1.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读后按要求完成相应的题目。(6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秀丽的山川孕育出诗的灵气,朴实的人民培育出诗的魂魄。诗的 国度是五彩斑斓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生机 也可以欣賞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诗的国度是诗情洋溢的,在这 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爱国志士岳飞的豪情令人zheη撼;“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夭涯”,秋思之祖马致远的萧瑟凄清,惆怅寂寥,令人潸然泪 下。诗的国度是群星璀璨的。李白、杜甫的横空出世,让整个天宇为之一亮;苏轼,辛弃疾 的凛然正气,让后世为之抚掌。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诗的国度,去感受它的魅力。 【抄诗中名句】 (1)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綠”用正楷或行楷字抄写在田字格中。(4分) (2)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2分) 令人zhen(▲)撼潸(▲)然泪下 【忆腹中诗词】 2.用诗文原句填空。(8分) (1)蒹葭萋萋, (《诗经·蒹葭》) (2)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_▲,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这土地》) (7)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诗人常讲究意象的着色,李贺在《雁门 太 守行》中就有“ ”的诗句,黑与金的对比色, 产生了明丽鲜艳的效果。 【悟画中诗意】 3.根据右图,结合以下提示猜出诗句,并 填写在横线上。(2分) 提示:(1)清明节 (2)杜牧 (3)问路
南京市溧水区 2016 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8 页,计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6 分) 初三(2)班决定开展“中国诗词大会”,现邀请您参加。 1. 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读后按要求完成相应的题目。(6 分)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秀丽的山川孕育出诗的灵气,朴实的人民培育出诗的魂魄。诗的 国度是五彩斑斓的,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生机, 也可以欣赏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丽。诗的国度是诗情洋溢的,在这 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爱国志士岳飞的豪情令人 zhèn 撼;“古道西 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思之祖马致远的萧瑟凄清,惆怅寂寥,令人潸.然泪 下。诗的国度是群星璀璨的。李白、杜甫的横空出世,让整个天宇为之一亮;苏轼,辛弃疾 的凛然正气,让后世为之抚掌。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诗的国度,去感受它的魅力。 【抄诗中名句】 (1)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正楷或行楷字抄写在田字格中。(4 分)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2 分) 令人 zhèn( ▲ )撼 潸.( ▲ )然泪下 【忆腹中诗词】 2. 用诗文原句填空。(8 分) (1)蒹葭萋萋, ▲ 。 (《诗经·蒹葭》) (2)不畏浮云遮望眼, ▲ , (王安石《登飞来峰》) (3)了却君王天下事, ▲ 。 (辛弃疾《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 ▲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5) ▲ ,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 (艾青《我爱这土地》) (7)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诗人常讲究意象的着色,李贺在《雁门 太 守行》中就有“ ▲ , ▲ ”的诗句, 黑与金的对比色, 产生了明丽鲜艳的效果。 【悟画中诗意】 3. 根据右图,结合以下提示猜出诗句,并 填写在横线上。(2 分) 提示:(1)清明节 (2)杜牧 (3)问路 ▲ ? ▲
4.王凯是个书法高手,他决定把你猜岀的两句诗题写在右图上,他偏爱“刚健而娟秀,飘 逸 而端庄”的书风,你觉得他题写的字最有可能与下列哪幅作品的字体相似?(▲)(3分) 字孙荡于长 可直弥 花着生息面我年 举领 软精塔因無子 品静《之法 批心: 【赏绝妙好词】 谒金门 南宋·赵师侠 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蔼蔼疏烟迷远树,野航(▲)不渡 竹里疏花梅吐,照眼一川鸥鹭。家在清江江上住,水流愁不去。 5.苦吟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同学们都不陌生,可见古人进行诗歌创作时用心之苦。现 在 如果请你从“泊、横、驻”三个备用词中为赵师侠选择一个词填入上面的诗句括号中,你 选择的词是:▲,理由是: (2分) 【品诗中理趣】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刘永济在《唐代绝句精华》中称:“玩味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 其实就诗文创作而言,其寓意是十分明显的:▲。(2分) 【知作家作品 7.下列有关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土,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峨 眉 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月下独酌》都是他创作的 B.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 我们学过他的《春望》《石壕吏》《行路难》等诗作 C.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代表作品有词《水调 头·明月几时有》、散文《记承天诗夜游》等
4. 王凯是个书法高手,他决定把你猜出的两句诗题写在右图上,他偏爱“刚健而娟秀,飘 逸 而端庄”的书风,你觉得他题写的字最有可能与下列哪幅作品的字体相似?( ▲ )(3 分) 【A】 【B】 【C】 【D】 【赏绝妙好词】 谒金门 南宋·赵师侠 沙畔路,记得旧时行处。蔼蔼疏烟迷远树,野航( ▲ )不渡。 竹里疏花梅吐,照眼一川鸥鹭。家在清江江上住,水流愁不去。 5. 苦吟诗人贾岛“推敲”的故事同学们都不陌生,可见古人进行诗歌创作时用心之苦。现 在 如果请你从“泊、横、驻”三个备用词中为赵师侠选择一个词填入上面的诗句括号中,你 选择的词是: ▲ ,理由是: ▲ 。(2 分) 【品诗中理趣】 晚 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6. 刘永济在《唐代绝句精华》中称:“玩味三、四两句,诗人似有所讽,但不知究何所指。” 其实就诗文创作..而言,其寓意是十分明显的: ▲ 。(2 分) 【知作家作品】 7.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峨 眉 山月歌》《渡荆门送别》《月下独酌》都是他创作的。 B.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 诗”, 我们学过他的《春望》《石壕吏》《行路难》等诗作。 C. 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代表作品有词《水调 歌 头·明月几时有》、散文《记承天诗夜游》等
D.名霑、字芹圃的曹雪芹虽说是淸代著名的小说家,但从其作品《红楼梦》中大量很好 的 诗作来看,他也称得上是一位写诗的高手了 二(4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 邓哀王曹冲传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 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 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 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 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 鞍悬柱乎?”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 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建安十三年疾病,年十三,太祖亲为请命。及亡,甚哀。文帝宽喻太祖,太祖曰:“此 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岐嶷(qIyi):出自《诗·大雅·生民》,形容少年聪慧。②宥(you):宽容,饶恕 ③文帝:魏文帝曹丕 8.用“/”给下列两个句子正确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1)邓哀王冲字仓舒 (2)文帝宽喻太祖 9.下面加点字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及亡,甚哀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B.咸莫能出其理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C.是以忧戚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D.为鼠所啮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 11.《魏略》曰:文帝常言“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文帝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 选文文意作简要分析。(5分) (二)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12-14题。(13分) 自然缺失症”离你有多远? 【“自然缺失症”正蔓延】 “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
D. 名霑、字芹圃的曹雪芹虽说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但从其作品《红楼梦》中大量很好 的 诗作来看,他也称得上是一位写诗的高手了。 二 (40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2 题。(14 分) 邓哀王曹冲传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①,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 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 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 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 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 鞍悬柱乎?”一无所问。冲仁爱识达,皆此类也。凡应罪戳,而为冲微所辩理,赖以济宥② 者,前后数十。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 建安十三年疾病,年十三,太祖亲为请命。及亡,甚哀。文帝③宽喻太祖,太祖曰:“此 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则流涕。太和五年,加冲号曰邓哀王。 (选自《三国志》) 【注释】①岐嶷(qí yí):出自《诗·大雅·生民》,形容少年聪慧。 ②宥(yòu):宽容,饶恕。 ③ 文帝:魏文帝曹丕。 8. 用“/”给下列两个句子正确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 分) (1)邓 哀 王 冲 字 仓 舒 (2)文 帝 宽 喻 太 祖 9. 下面加点字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3 分) A. 及.亡,甚哀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B. 咸.莫能出其理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C. 是.以忧戚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D. 为.鼠所啮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核舟记》)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 ▲ (2)儿衣在侧,尚啮,况鞍悬柱乎? ▲ 11.《魏略》曰:文帝常言“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文帝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请结 合 选文文意作简要分析。(5 分) ▲ (二)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回答 12—14 题。(13 分) “自然缺失症”离你有多远? 【“自然缺失症”正蔓延】 “自然缺失症”这一概念,由美国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
小孩》一书中提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 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 理上的问题。 《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毎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3小时的 孩子则达到48.5%。 “宅”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狭小范围内,以保 证安全和卫生。另一方面,父母正试图让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城市里的孩子往往见多识广 能说会道。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不到花 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表 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 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更是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12年,厦门学 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 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研究调查中问到:“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 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 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 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 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 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 据《新闻晩报》报道,不少人开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自然缺失症”这一现象。一些环 保、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集体发出倡议:家庭和学校共同保证每个孩子每天能有1小时以上 的户外活动时间;家长不要因为省事,把孩子过度暴露在电子产品前,接触电子产品平均每 天不宜超过1小时;节假日,请家长尽可能带孩子去公园和自然地域游览体验…… 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还建议学校开设户外课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教育学者陈 建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虽对这种教育方式表示赞赏,但他却把解决问题的矛头 指向了家长。他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能。家长应该尊重孩 子的天性,重视大自然的力量。在学习抽象知识之前,首先要让孩子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 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 【健康知识勤调查】 影响家长忽视孩子走进自然、参加锻炼的因素分析 表1家长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统计表 项目非常了解很了解 不了解「没必要了解总人数 人数 12 23 23 15 「百分比十7.23%13.86%56.02%13.86%9 166 表2家长对健康三维观的认识程度调查统计表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理健康 12 7.23% 生理健康 55.42%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5.42%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18 10.84% 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0 6.02% 生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7 10.24%
小孩》一书中提出。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 会的一种危险的现象,即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 理上的问题。 《城市中的孩子与自然亲密度调研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周户外活动时间少于 3 小时的 孩子则达到 48.5%。 “宅”这种生活方式正在儿童中蔓延。一方面,一些父母把孩子圈在狭小范围内,以保 证安全和卫生。另一方面,父母正试图让孩子更早地接受教育。城市里的孩子往往见多识广、 能说会道。但由于被割裂了与自然的联系,会失去感知能力。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受不到花 鸟鱼虫的细节之美,体会不到新发现的快乐,可能无法静下心来观察某个事物,之后就会表 现出缺乏注意力等问题。 电视、电脑、手机的普及,更是给了孩子更多留在室内的“理由”。2012 年,厦门学 生张欣窈研究的课题《“自然缺失症”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获得第 27 届全国青少年科 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课题研究调查中问到:“有一项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你到哪里完 成这项作业?”对此,88%的同学回答“上网找”。眼下,孩子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知识, 看似变得“聪明”,但这只是一些“成品知识”。当孩子们习惯接受“成品”时,他们的创 造力就遭到了极大削弱。 缺乏在自然中的学习、探索和体验,不仅可能带来孩子的智力、体质上的缺陷,还可能 让孩子变得孤独、焦躁,对自然缺乏尊重。 据《新闻晚报》报道,不少人开始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自然缺失症”这一现象。一些环 保、教育专业人士和家长集体发出倡议:家庭和学校共同保证每个孩子每天能有 1 小时以上 的户外活动时间;家长不要因为省事,把孩子过度暴露在电子产品前,接触电子产品平均每 天不宜超过 1 小时;节假日,请家长尽可能带孩子去公园和自然地域游览体验…… 绿洲生态保护交流中心还建议学校开设户外课程,在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教育学者陈 建翔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虽对这种教育方式表示赞赏,但他却把解决问题的矛头 指向了家长。他指出:“每一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具有极大的潜能。家长应该尊重孩 子的天性,重视大自然的力量。在学习抽象知识之前,首先要让孩子的潜力和天性,在自然 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显现。” 【健康知识勤调查】 影响家长忽视孩子走进自然、参加锻炼的因素分析。 表 1 家长对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调查统计表 项目 非常了解 很了解 一般 不了解 没必要了解 总人数 人数 12 23 93 23 15 166 百分比 7.23% 13.86% 56.02% 13.86% 9.03% 表 2 家长对健康三维观的认识程度调查统计表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心理健康 12 7.23% 生理健康 92 55.42%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9 5.42%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 18 10.84%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0 6.02% 生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7 10.24%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工。8482% 【典型个案试剖析】 申甲是一名8岁的女孩,父亲是在长沙工作的一名会计师,一年前,申甲被父亲从邵阳 农村的老家接到了长沙。为让女儿习惯城市生活,父亲给申甲报了培训班,其余时间就是在 家看电视,户外活动很少。慢慢地,女儿的变化让父亲申先生不知所措,“以前女儿很乖, 到了城里后,幔慢地没以前听话了,她看电视的时候跟她说话,得说两遍她才会给你反应, 甚至还不耐烦冲我发脾气。”申先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他决定带女儿去长沙最好的医 院看看。 12.【“自然缺失症”正蔓延】专栏,从哪些方面对“自然缺失症”进行了说明?(4分」 13.教育学者陈建翔为什么把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家长?请结合【健康知识勤调查】中 两个统计表中的数据说说其中的原因。(4分) ▲ 14.请你根据阅读选文后获得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5分) 【典型个案试剖析】中的申先生带女儿去医院后,(1)申先生的烦恼能解决吗?为什么? (2)如果不能解决烦恼,那么申先生又该怎么办呢?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3分) 太阳雨 对太阳雨的第一印象是这样子的。 幼年随母亲到芋田里采芋梗。突然,被一阵巨大震耳的雷声所惊动,那雷声来自远方的 山上。 不久,乌云里哗哗洒下一阵大雨,雨势极大,大到数公里之外就听见噼啪之声。我站在 田里被这阵雨的气势慑住了,看着远处的雨幕发呆,因为如此巨大的雷声、如此迅速集结的 乌云、如此不可思议的澎湃之雨,是我第一次看见。 说是“雨幕”一点也不错,那阵雨就像电影散场时拉起来的厚重黑幕,整齐的拉成一列 雨水则踏着军人的正步,齐声踩过田原。 最奇异的是,雨虽是那样大,离我和母亲的位置不远,而我们站的地方阳光依然普照 母亲也没有跑的意思。 “妈妈,雨快到了,下很大呢!” “是西北雨,没要紧,不一定会下到这里。” 母亲的话说完才一瞬间,西北雨就到了,哗啦一声从我们头顶掠过,就在扫过的那一刹 我的全身已经湿透。 西北雨淹过我们,继续向前冲去。奇异的是,我们站的地方仍然阳光普照,使落下的雨 丝恍如金线,一条一条编织成金黄色的大地,溅起来的水滴像是碎金屑,真是美极了 母亲还是没有要躲雨的意思,只是对我说:“这是西北雨,如果边出太阳边下雨,叫做 日头雨,也叫做三八雨。”接着,她解释说:“我刚刚以为这阵雨不会下到芋田,没想到看 错了,因为日头雨虽然大,却下不广,也下不久。”母亲大概是看到我愣头愣脑的样子,笑 了,说:“打在头上会痛吧!”然后顺手割下一片最大的芋叶,让我撑着。 我们工作快完的时候,西北雨就停了,太阳依然照着,好像无视刚刚的一场雨,我感觉 己身上的雨水向上快速的蒸发,田地上也像冒着腾腾的白气。觉得空气里有一股甜甜的热
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 4.82% 【典型个案试剖析】 申甲是一名 8 岁的女孩,父亲是在长沙工作的一名会计师,一年前,申甲被父亲从邵阳 农村的老家接到了长沙。为让女儿习惯城市生活,父亲给申甲报了培训班,其余时间就是在 家看电视,户外活动很少。慢慢地,女儿的变化让父亲申先生不知所措,“以前女儿很乖, 到了城里后,慢慢地没以前听话了,她看电视的时候跟她说话,得说两遍她才会给你反应, 甚至还不耐烦冲我发脾气。” 申先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他决定带女儿去长沙最好的医 院看看。 12.【“自然缺失症”正蔓延】专栏,从哪些方面对“自然缺失症”进行了说明?(4 分) ▲ 13. 教育学者陈建翔为什么把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家长?请结合【健康知识勤调查】中的 两个统计表中的数据说说其中的原因。(4 分) ▲ 14. 请你根据阅读选文后获得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5 分) 【典型个案试剖析】中的申先生带女儿去医院后,(1)申先生的烦恼能解决吗?为什么? (2)如果不能解决烦恼,那么申先生又该怎么办呢?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18 题。(13 分) 太阳雨 林清玄 对太阳雨的第一印象是这样子的。 幼年随母亲到芋田里采芋梗。突然,被一阵巨大震耳的雷声所惊动,那雷声来自远方的 山上。 不久,乌云里哗哗洒下一阵大雨,雨势极大,大到数公里之外就听见噼啪之声。我站在 田里被这阵雨的气势慑住了,看着远处的雨幕发呆,因为如此巨大的雷声、如此迅速集结的 乌云、如此不可思议的澎湃之雨,是我第一次看见。 说是“雨幕”一点也不错,那阵雨就像电影散场时拉起来的厚重黑幕,整齐的拉成一列, 雨水则踏着军人的正步,齐声踩过田原。 最奇异的是,雨虽是那样大,离我和母亲的位置不远,而我们站的地方阳光依然普照, 母亲也没有跑的意思。 “妈妈,雨快到了,下很大呢!” “是西北雨,没要紧,不一定会下到这里。” 母亲的话说完才一瞬间,西北雨就到了,哗啦一声从我们头顶掠过,就在扫过的那一刹 那,我的全身已经湿透。 西北雨淹过我们,继续向前冲去。奇异的是,我们站的地方仍然阳光普照,使落下的雨 丝恍如金线,一条一条编织成金黄色的大地,溅起来的水滴像是碎金屑,真是美极了。 母亲还是没有要躲雨的意思,只是对我说:“这是西北雨,如果边出太阳边下雨,叫做 日头雨,也叫做三八雨。”接着,她解释说:“我刚刚以为这阵雨不会下到芋田,没想到看 错了,因为日头雨虽然大,却下不广,也下不久。”母亲大概是看到我愣头愣脑的样子,笑 了,说:“打在头上会痛吧!”然后顺手割下一片最大的芋叶,让我撑着。 我们工作快完的时候,西北雨就停了,太阳依然照着,好像无视刚刚的一场雨,我感觉 自己身上的雨水向上快速的蒸发,田地上也像冒着腾腾的白气。觉得空气里有一股甜甜的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