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区2013年中考一模 语文试卷 2013.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20分,其中书写分4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 写在答卷纸上。 (24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2)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酒困路长惟欲睡 (苏轼《浣溪沙》) (4)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鸡声茅店月 (温庭筠《商山早行》) 6)▲,风多杂鼓声。 (杨炯《从军行》) 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8)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 (9)人们常用“ ”,来表达自己在艰难困苦面前,对未来充 满信心与展望。(用李白《行路难(一)》中原句回答) 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绯红一一腹诽 即物起兴一一既往不咎 亵渎一一案牍 恪尽职守一一格格不入 C.诘责一一集结 深恶痛疾—一好高骛远 慰藉一一狼藉 断壁残垣——亘古不变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黝黑 无可置疑 芒刺在背 B.干瘪 格物致志 狂妄自大 C.荣膺 颔首低眉 冥思暇想 D.污秽 莫衰一是 怒不可遏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为人和善,与邻里相处和睦,是个八面玲珑的人
南京市秦淮区 2013 年中考一模 语文试卷 2013.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 6 页,共 120 分,其中书写分 4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钢笔或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 写在答卷纸上。 一(24 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10 分) (1)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2)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酒困路长惟欲睡, ▲ 。 (苏轼《浣溪沙》) (4)欲把西湖比西子, ▲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5)鸡声茅店月, ▲ 。 (温庭筠《商山早行》) (6) ▲ ,风多杂鼓声。 (杨炯《从军行》) (7) ▲ ,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8)角声满天秋色里, ▲ 。 (李贺《雁门太守行》) (9)人们常用“ ▲ , ▲ ”,来表达自己在艰难困苦面前,对未来充 满信心与展望。(用李白《行路难(一)》中原句回答) 2.下列加点字读音两两相同 ....的一项是( ▲ )(2 分) A.绯.红——腹诽. 即.物起兴——既.往不咎 B.亵渎.——案牍. 恪.尽职守——格.格不入 C.诘.责——集结. 深恶.痛疾——好高骛.远 D.慰藉.——狼藉. 断壁残垣.——亘.古不变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 分) A.黝黑 无可置疑 芒刺在背 B.干瘪 格物致志 狂妄自大 C.荣膺 颔首低眉 冥思暇想 D.污秽 莫衰一是 怒不可遏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 )(2 分) A.他为人和善,与邻里相处和睦,是个八面玲珑 ....的人
B.在这段时间里,他受到祖国人民无与伦比的热情接待。 C.宽敞而毫无遮拦的办公桌前,每个人都在众目睽睽下不停地工作着。 D.作为记者,我不能对神父的证实吹毛求疵,但是把地震比喻成对海地儿童迟来的报复显然是对上帝 的诽谤 某学校即将开展“且听书语,共品书香”的读书节活动。以下是他们的活动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善。 第一阶段:发动准备阶段 利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晨会、班会等渠道进行全面广泛的宣传和发动,确保全校每一位同学都能积 极参与校园读书节的活动,共同投入建设文化校园的热潮之中 5.以下是某同学在晨会上的宣传读书节演讲稿的片段,其中有一处标点错误,一句是病句。请你指出并改 (2分) ①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②在浩瀚的历史扉页上,“读书” 词恐怕是唯一永不褪色的时代印象,经历日月而更卓越,包罗万象而愈深邃,陶冶身心而独醇香。③那 么怎样读书?成了关键问题。④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浅尝,即浅尝辄止:有的可以吞咽,即囫囵吞枣 只有少数需仔细咀嚼,慢慢品味。⑤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⑥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能不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改正标点: (2)修改病句: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在个人准备、班级选拔的基础上,按班级、年级分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 6.以下是某同学在“名著知多少”的活动中,设计的关于名著的选择题。下列四个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主人公简·爱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任文学传 统的精神女儿。 B.《水浒》塑造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嫉恶如仇、侠肝 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是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C.《海底两万里》中捕鲸手尼德·兰在大西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在红 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D.培根随笔《谈美》写得十分精彩,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 要”的道理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
B.在这段时间里,他受到祖国人民无与伦比 ....的热情接待。 C.宽敞而毫无遮拦的办公桌前,每个人都在众目睽睽 ....下不停地工作着。 D.作为记者,我不能对神父的证实吹毛求疵 ....,但是把地震比喻成对海地儿童迟来的报复显然是对上帝 的诽谤。 某学校即将开展“且听书语,共品书香”的读书节活动。以下是他们的活动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善。 第一阶段:发动准备阶段 利用年级组长和班主任、晨会、班会等渠道进行全面广泛的宣传和发动,确保全校每一位同学都能积 极参与校园读书节的活动,共同投入建设文化校园的热潮之中。 5.以下是某同学在晨会上的宣传读书节演讲稿的片段,其中有一处标点错误,一句是病句。请你指出并改 正。(2 分) ①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②在浩瀚的历史扉页上,“读书” 一词恐怕是唯一永不褪色的时代印象,经历日月而更卓越,包罗万象而愈深邃,陶冶身心而独醇香。③那 么怎样读书?成了关键问题。④书籍好比食品,有的只需浅尝,即浅尝辄止;有的可以吞咽,即囫囵吞枣。 只有少数需仔细咀嚼,慢慢品味。⑤一个真正的读者就是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⑥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能不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改正标点: ▲ (2)修改病句: ▲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阶段 在个人准备、班级选拔的基础上,按班级、年级分层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活动。 6.以下是某同学在“名著知多少”的活动中,设计的关于名著的选择题。下列四个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3 分) A.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主人公简·爱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任文学传 统的精神女儿。 B.《水浒》塑造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嫉恶如仇、侠肝 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是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C.《海底两万里》中捕鲸手尼德•兰在大西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在红 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D.培根随笔《谈美》写得十分精彩,笔墨不多,却说理透彻,且语言优美,阐明了“美德比美貌更重 要”的道理。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
本次活动的成果将在校园橱窗中展示,对于在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班级颁发奖状和荣誉证 7.在即将颁奖的现场某书法家写了一幅字送给某位获奖的同学,指明了读书的意义 我文敏邃讀 读论文,深邃,让我们敏锐:读散文,隽永,让我们从容 們隽銳讓訟 读▲ 誊来讀我文 丰容讓散們深 (4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2题。(16分) 【古诗阅读】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末明初)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②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1)请描绘“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2分) (2)请联系“满船清梦压星河”全句的意境,赏析句中“压”的妙处。(2分) 【古文阅读】 《游西山十記》之记一 明袁中道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走带牵,小鱼尾 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相接,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 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也。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 香风芬馥,士女骈阗,临流泛觞°,最为胜处矣。 憩青龙桥,桥侧数武6,有寺,依山傍崖,古柏阴森,石路千级。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 积岚沉雾。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丛翠之中,隐见村落
本次活动的成果将在校园橱窗中展示,对于在读书活动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班级颁发奖状和荣誉证 书。 7.在即将颁奖的现场某书法家写了一幅字送给某位获奖的同学,指明了读书的意义。 该幅作品的字属于 ▲ 书,(1 分)请你根据他所写内容 仿写一句。(2 分) 读论文,深邃,让我们敏锐;读散文,隽永,让我们从容; 读 ▲ , ▲ , 让我们 ▲ 。 二(42 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 8—12 题。(16 分) 【古诗阅读】 8.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题目。(4 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 〔元末明初〕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①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②,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湘君:传说舜南巡死后为湘水男神,称湘君。②天在水:天上的银河映在水中。 (1)请描绘“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句所呈现出来的画面。(2 分) ▲ (2)请联系“满船清梦压星河”全句的意境,赏析句中“压”的妙处。(2 分) ▲ 【古文阅读】 《游西山十記》之记一 明 袁中道 出西直门,过高梁桥,杨柳夹道,带以清溪,流水澄澈,洞见沙石,蕴藻萦蔓,鬣○1 走带牵,小鱼尾 游,翕忽跳达,亘流背林,禅刹○2 相接,绿叶浓郁,下覆朱户,寂静无人,鸟鸣花落。 过响水闸,听水声汩汩。至龙潭堤,树益茂,水益阔,是为西湖○3 也。每至盛夏之月,芙蓉十里如锦, 香风芬馥,士女骈阗○4 ,临流泛觞○5 ,最为胜处矣。 憩青龙桥,桥侧数武○6 ,有寺,依山傍崖,古柏阴森,石路千级。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 积岚沉雾。前开一镜,堤柳溪流,杂以畦畛○7 ,丛翠之中,隐见村落
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 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有老僧持杖散步塍°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 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注释:Φ鬣(lie):马颈上的长毛。②禅刹:佛寺。③西湖:指颐和园内的昆明湖。⊕骈阗(tian): 络绎不绝。⑤泛觞:酒杯放在流水上,任其漂流,流到谁面前谁饮酒。◎武:古代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①畦畛( qizhen):田间小路。⑧塍( cheng):田埂。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树益茂 )(2)最为胜处矣(▲) (3)有危桥可坐(▲)(4)夜遂宿焉 10.选出和“野歌而归”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宋无罪而攻之 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C.杂然而前陈者 D.聚室而谋曰 11.翻译句子(3分) 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 12.“噫,此田家之乐也”,请结合全文,说出作者所感受到的田家之乐具体有哪些?(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3-16题。(12分) 巧克力往事 ①就在今年诺贝尔奖陆续揭晓之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颇为有趣的相关研究,研究显 示一个国家的人均巧克力消费量越高,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比例越大。先前不少研究显示,适量食用黑 巧克力可能对大脑和心脏有益,甚至还能帮助减肥。巧克力对健康和诺贝尔奖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关于它的悠长往事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②制作巧克力的原料,源于可可树结的可可果。美洲是可可树的发源地,关于它的起源与历史已经融 入到玛雅人与阿兹特克人的神话中了。在刚开始传入欧洲的时候,巧克力被认为是一种奇异的食物,因此 只在上层社会中享用。到了19世纪,则扩散到所有社会阶层,如今它已经是一种广受大众喜爱的食品了。 ③什么是可可树呢?可可树是一种热带树木,原产地是南美洲亚马孙河地区。它一般有4-6米高,生 长地最高海拔可达到600米。它需要潮湿的环境已及维持在23—28摄氏度的温度。第4年就会达到结果 期,并且可一直维持40年。可可果形状像甜瓜,重量在250克至500克之间,每颗可可果里面一般有20 50枚外包果肉的2厘米长的可可豆。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在其命名法中把可可命名为“神的食 品
降临水行,至功德寺,宽博有野致,前绕清流,有危桥可坐。寺僧多习农事,日已西,见道人执畚者、 插者、带笠者野歌而归。有老僧持杖散步塍○8 间,水田浩白,群蛙偕鸣。 噫,此田家之乐也,予不见此者三年矣,夜遂宿焉。 注释:○1 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2 禅刹:佛寺。○3 西湖:指颐和园内的昆明湖。○4 骈阗(tián): 络绎不绝。○5 泛觞:酒杯放在流水上,任其漂流,流到谁面前谁饮酒。○6 武:古代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7 畦畛(qízhěn):田间小路。○8 塍(chéng):田埂。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树益.茂 ( ▲ ) (2)最为胜.处矣( ▲ ) (3)有危.桥可坐( ▲ ) (4) 夜遂.宿焉 ( ▲ ) 10.选出和“野歌而归”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2 分)( ▲ ) A. 宋无罪而.攻之 B.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C. 杂然而.前陈者 D.聚室而.谋曰 11.翻译句子(3 分) 山腰有阁,翼以千峰,萦抱屏立,积岚沉雾。 ▲ 12.“噫,此田家之乐也”,请结合全文,说出作者所感受到的田家之乐具体有哪些?(3 分) ▲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 13-16 题。(12 分) 巧克力往事 ①就在今年诺贝尔奖陆续揭晓之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颇为有趣的相关研究,研究显 示一个国家的人均巧克力消费量越高,出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比例越大。先前不少研究显示,适量..食用黑 巧克力可能对大脑和心脏有益,甚至还能帮助减肥。巧克力对健康和诺贝尔奖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但关于它的悠长往事我们不妨一探究竟。 ②制作巧克力的原料,源于可可树结的可可果。美洲是可可树的发源地,关于它的起源与历史已经融 入到玛雅人与阿兹特克人的神话中了。在刚开始传入欧洲的时候,巧克力被认为是一种奇异的食物,因此 只在上层社会中享用。到了 19 世纪,则扩散到所有社会阶层,如今它已经是一种广受大众喜爱的食品了。 ③什么是可可树呢?可可树是一种热带树木,原产地是南美洲亚马孙河地区。它一般有 4—6 米高,生 长地最高海拔可达到 600 米。它需要潮湿的环境已及维持在 23—28 摄氏度的温度。第 4 年就会达到结果 期,并且可一直维持 40 年。可可果形状像甜瓜,重量在 250 克至 500 克之间,每颗可可果里面一般有 20 —50 枚外包果肉的 2 厘米长的可可豆。18 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在其命名法中把可可命名为“神的食 品
④可可豆是如何加工的呢?首先,要进行发酵。用香蕉树的叶子把可可豆包起来,温度达到50度,进 行发酵,这就避免了可可豆在运输和储臧的过程中发芽。果肉就抛弃掉了,可可豆变硬并浸出一些油,这 些油能去除可可的苦味。经过一段时间,可可豆棕色的外观开始出现,并且形成了它独特的味道。接下来 是干燥,可可豆内部的发酵仍在继续,这会进一步去除苦味并增加芳香。干燥的方式可以是日晒,也可以 人工风干。最后,可可豆经过清洗、挑选、分类后,经过打包就可以远销国外了。当可可豆到达工厂后 它们被放入储藏室中,这里环境干燥(最大湿度为8%),并且要避免污染 ⑤巧克力的生产有如下几个步骤:烘烤,可可豆在烘烤的过程中,外壳会膨胀与爆裂这样有利于去除 外壳。然后冷却使其保持其味道。粉碎,去掉可可豆的外壳后,把豆粒切碎成许多小块。研磨,在硏磨可 可豆的同时,温度上升,随之会释放出脂肪类物质——可可油,这就形成了可可酱。把可可酱、糖、香精、 桂皮香料、牛奶或者干果混合,以形成不同种类的巧克力。当各种原料混合的时候,可可酱要维持在29 度,然后就可以放到各种模子里形成块状了。如果把可可酱干燥并研磨将会成为可可粉,可可粉可以用来 制作糕点、冰淇淋和饼干。 ⑥世界上第一座巧克力机械生产车间诞生在177年的巴塞罗那。从那时起一直到19世纪末,巧克力 的生产一直是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技艺。19世纪末,巧克力的工业化生产才开始,特别是在法国和瑞士。 工业化生产可以更好地把粉状的可可与牛奶,黑巧克力块同牛奶或干果相混合,使巧克力成了儿童早餐和 零食的常见物,并在成人中流行起来。在19世纪末,适合收藏的用巧克力制成的礼品卡出现了。图像和 内容会因时而变,有历史、电影或者运动等主题。少年儿童是巧克力的主要消费者,他们还会与好友交换 可以收藏的巧克力卡。 ⑦从16世纪开始,巧克力就成了艺术家灵感的源泉,比如西班牙画家苏巴朗的作品《巧克力早餐》, 还有戈雅的作品《马德里集市》,画中描绘了集市上待售的巧克力锅。一些当代画家甚至使用巧克力为原 料进行创作。19世纪末,随着巧克力大规模的生产,促进了巧克力的商业广告。所有牌子的巧克力都雇用 最好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为其宣传产品、完成名作。在20世纪,收音机、电视和电影都成了巧克力广告宣 传的工具。 ⑧时至今日,关于巧克力的生产、包装、食谱已经出版了大量读物,巧克力文化从欧洲传到了更远的 东方。但欧洲依然是巧克力文化的中心,在欧洲日常的习语中还存有大量与巧克力有关的句子,诗歌、小 说和戏剧也会用巧克力作为象征,比如刻画巧克力与爱情的关系。西班牙剧作家莫拉挺和卡尔德隆等人的 作品中都不乏巧克力的“芳踪”。 ⑨可可从其最初起源地亚马孙平原到如今遍及世界,经历了很长的路。其最终产品一一巧克力从一种 宗教饮品到一种国王和贵族喜好的饮料和食品,并最终被所有的社会阶层所接受。各种形状、各种口味的 巧克力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全世界都爱上了这种历史悠久、充满传奇的浪漫美食。 13.请将文章按一定的说明顺序划分层次,并概括说明内容。(3分)
④可可豆是如何加工的呢?首先,要进行发酵。用香蕉树的叶子把可可豆包起来,温度达到 50 度,进 行发酵,这就避免了可可豆在运输和储藏的过程中发芽。果肉就抛弃掉了,可可豆变硬并浸出一些油,这 些油能去除可可的苦味。经过一段时间,可可豆棕色的外观开始出现,并且形成了它独特的味道。接下来 是干燥,可可豆内部的发酵仍在继续,这会进一步去除苦味并增加芳香。干燥的方式可以是日晒,也可以 人工风干。最后,可可豆经过清洗、挑选、分类后,经过打包就可以远销国外了。当可可豆到达工厂后, 它们被放入储藏室中,这里环境干燥 (最大湿度为 8%),并且要避免污染。 ⑤巧克力的生产有如下几个步骤:烘烤,可可豆在烘烤的过程中,外壳会膨胀与爆裂这样有利于去除 外壳。然后冷却使其保持其味道。粉碎,去掉可可豆的外壳后,把豆粒切碎成许多小块。研磨,在研磨可 可豆的同时,温度上升,随之会释放出脂肪类物质——可可油,这就形成了可可酱。把可可酱、糖、香精、 桂皮香料、牛奶或者干果混合,以形成不同种类的巧克力。当各种原料混合的时候,可可酱要维持在 29 度,然后就可以放到各种模子里形成块状了。如果把可可酱干燥并研磨将会成为可可粉,可可粉可以用来 制作糕点、冰淇淋和饼干。 ⑥世界上第一座巧克力机械生产车间诞生在 1777 年的巴塞罗那。从那时起一直到 19 世纪末,巧克力 的生产一直是手工与机械相结合的技艺。19 世纪末,巧克力的工业化生产才开始,特别是在法国和瑞士。 工业化生产可以更好地把粉状的可可与牛奶,黑巧克力块同牛奶或干果相混合,使巧克力成了儿童早餐和 零食的常见物,并在成人中流行起来。在 19 世纪末,适合收藏的用巧克力制成的礼品卡出现了。图像和 内容会因时而变,有历史、电影或者运动等主题。少年儿童是巧克力的主要消费者,他们还会与好友交换 可以收藏的巧克力卡。 ⑦从 16 世纪开始,巧克力就成了艺术家灵感的源泉,比如西班牙画家苏巴朗的作品《巧克力早餐》, 还有戈雅的作品《马德里集市》,画中描绘了集市上待售的巧克力锅。一些当代画家甚至使用巧克力为原 料进行创作。19 世纪末,随着巧克力大规模的生产,促进了巧克力的商业广告。所有牌子的巧克力都雇用 最好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为其宣传产品、完成名作。在 20 世纪,收音机、电视和电影都成了巧克力广告宣 传的工具。 ⑧时至今日,关于巧克力的生产、包装、食谱已经出版了大量读物,巧克力文化从欧洲传到了更远的 东方。但欧洲依然是巧克力文化的中心,在欧洲日常的习语中还存有大量与巧克力有关的句子,诗歌、小 说和戏剧也会用巧克力作为象征,比如刻画巧克力与爱情的关系。西班牙剧作家莫拉挺和卡尔德隆等人的 作品中都不乏巧克力的“芳踪”。 ⑨可可从其最初起源地亚马孙平原到如今遍及世界,经历了很长的路。其最终产品——巧克力从一种 宗教饮品到一种国王和贵族喜好的饮料和食品,并最终被所有的社会阶层所接受。各种形状、各种口味的 巧克力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全世界都爱上了这种历史悠久、充满传奇的浪漫美食。 13.请将文章按一定的说明顺序划分层次,并概括说明内容。(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