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 CHENGDU UNIVERSITY 2018自动化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0一八年七月
2018 自动化专业 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 O 一八年七月
目录 2018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课程 1.《高等数学A+(1)》课程教学大纲 2.《高等数学A+(2)》课程教学大纲.9 3.《大学物理A1》课程教学大纲. .17 4.《线性代数A》课程教学大纲. .25 5.《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 .32 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课程教学大纲 39 7.《电路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46 8.《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54 9.《数字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64 10.《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71 1L.《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77 12.《自动控制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85 13.《自控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92 14.《电工电子实习》课程教学大纲.98 15.《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04 16.《电机原理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10 17.《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教学大纲 .119 18.《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28 19.《过程控制系统(校企)》课程教学大纲 …36 20.《运动控制系统(校企)》课程教学大纲 .143 21.《自动控制系统工程项目设计(企业)》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48 22.《运动控制系统(校企)》课程教学大纲」 ....152 23.《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157 24.《电气制图及CAD》课程教学大纲 ..163 25.《单片机应用及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72 26.《单片机系统设计综合项目实践》教学大纲 183 27.《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大纲.… 189 28.《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02 29.《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209 30.《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18
目 录 2018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课程 1.《高等数学 A+(1)》课程教学大纲.................................................................. 1 2.《高等数学 A+(2)》课程教学大纲.................................................................. 9 3.《大学物理 A1》课程教学大纲..................................................................... 17 4.《线性代数 A》课程教学大纲....................................................................... 25 5.《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大纲.......................................................32 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C》课程教学大纲....................................................... 39 7.《电路原理 A》课程教学大纲....................................................................... 46 8.《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54 9.《数字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64 10.《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大纲.........................................................71 11.《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77 12.《自动控制原理 A》课程教学大纲............................................................. 85 13.《自控原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92 14.《电工电子实习》课程教学大纲.................................................................98 15.《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04 16.《电机原理与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10 17.《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课程教学大纲............................................... 119 18.《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28 19.《过程控制系统(校企)》课程教学大纲.................................................136 20.《运动控制系统(校企)》课程教学大纲.................................................143 21.《自动控制系统工程项目设计(企业)》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48 22.《运动控制系统(校企)》课程教学大纲.................................................152 23.《现场总线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57 24.《电气制图及 CAD》课程教学大纲..........................................................163 25.《单片机应用及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172 26.《单片机系统设计综合项目实践》教学大纲...........................................183 27.《电气控制与 PLC》课程教学大纲...........................................................189 28.《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02 29.《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209 30.《电气控制技术与 PLC》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18
31.《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225 32.《自动控制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232 (二)实验课程 33.《大学物理A1》实验教学大纲. 235 34.《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240 35.《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实验教学大纲248 36.《电路原理A》实验教学大纲 256 37.《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261 38.《过程控制系统(校企)》实验教学大纲 271 39.《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大纲..278 40.《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285 41.《电气控制与PLC》实验教学大纲. .292 (三)实践课程 42.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308 43.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313 44.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教学大纲319
31.《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教学大纲...............................................................225 32.《自动控制导论》课程教学大纲...............................................................232 (二)实验课程 33.《大学物理 A1》实验教学大纲................................................................. 235 34.《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240 35.《电气测量技术与传感器》实验教学大纲...............................................248 36.《电路原理 A》实验教学大纲................................................................... 256 37.《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261 38.《过程控制系统(校企)》实验教学大纲.................................................271 39.《运动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大纲...............................................................278 40.《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教学大纲...........................................................285 41.《电气控制与 PLC》实验教学大纲...........................................................292 (三)实践课程 42.认知实习课程教学大纲...............................................................................308 43.毕业实习课程教学大纲...............................................................................313 44.毕业设计(论文)课程教学大纲...............................................................319
《高等数学A+(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4430011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A+(I) 课程学分:4.5 课程学时:72(理论学时:7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课程(必修) 开课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初等数学 适用专业(方向):理工科类本科生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高等数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知识,既是现代科学体系的基石,也是学习 更高理化等复杂学科知识的基础学科。本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基 础理论课程,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也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之 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微积分中极限、导数、积分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运 算技巧;具有比较熟练的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 自学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在数学推理上的严密性,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修养和对实际问题具有抽象、归纳和推广的能力,能用数学语言描述 各种概念和现象,能理解其它学科中所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 助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高等数学A+(1)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学(极限、导数、不定积分、定积分、反常积分 等)、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 获取其它学科的知识莫定必要的数学基础。(指标点11) 2.救学目标2.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 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其 他领域中的一些问题。(指标点1.2)
1 《高等数学 A+(1)》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04430011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A+(1) 课程学分:4.5 课程学时:72(理论学时:72;实验(实践)学时:0)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课程(必修) 开课部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建议修读学期:1 建议先修课程:初等数学 适用专业(方向):理工科类本科生 二、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高等数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学科知识,既是现代科学体系的基石,也是学习 更高理化等复杂学科知识的基础学科。本课程是理工科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基 础理论课程,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也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之 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微积分中极限、导数、积分等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运 算技巧;具有比较熟练的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 自学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在数学推理上的严密性,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修养和对实际问题具有抽象、归纳和推广的能力,能用数学语言描述 各种概念和现象,能理解其它学科中所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 助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教学目标 高等数学 A+(1)课程具体要求达到的特定教学目标包括: 1.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学(极限、导数、不定积分、定积分、反常积分 等)、常微分方程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及进一步 获取其它学科的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指标点 1.1) 2.教学目标 2. 培养学生具有比较熟练的数学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空 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其 他领域中的一些问题。(指标点 1.2)
3教学目标3.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修养,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各种概念和现象,能理解 其它学科中所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指标点1.4) 4.教学目标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 发展的能力。(指标点2.1) (二)本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1.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1、2、12。(毕业要求见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 2.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1.1、1.2、1.4、2.1。 (1)指标点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 中。 (2)指标点1.2: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者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方式求解。 (3)指标点1.4:能用专业知识,通过模型比较和综合,优选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完成系 统的设计和计算。 (4)指标点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对应表 《高等数学A+1)》课程教学目标与半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A+(1)》 任课教师:韩天勇、陈丹等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课程(必修) 课程学分:4.5 课程支撑的半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利用高等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 指标点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 程问题的能力。 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到复杂工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常微分方程理 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论内容,训练学生综合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工程问 题。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半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高等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工 指标点1.2: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者 程问题的能力。 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 达成途径:运用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 用恰当的方式求解。 观察、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分析、综合运算演绎、归纳、 类比联想、文献研究等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 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评价依据: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半业要求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 指标点1.4:能用专业知识,通过 学的能力,并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模型比较和综合,优选工程问题 达成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多 的解决方案,完成系统的设计和 媒体工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数学 计算 修养;养成自学的能力,不断学习,适应发展。 评价依据: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2: 教学目标:培养抽象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分析工程问题 指标点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 的数学模型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 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的能力。 2
2 3.教学目标 3.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修养,能用数学语言描述各种概念和现象,能理解 其它学科中所用的数学理论和方法。(指标点 1.4) 4.教学目标 4.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 发展的能力。(指标点 2.1) (二)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1. 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毕业要求 1、2、12。(毕业要求见 2018 版人才培养方案) 2. 本课程支撑的指标点:指标点 1.1、1.2、1.4、2.1。 (1)指标点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恰当表述 中。 (2)指标点 1.2: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者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恰当的方式求解。 (3)指标点 1.4:能用专业知识,通过模型比较和综合,优选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完成系 统的设计和计算。 (4)指标点 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表 《高等数学 A+(1)》课程教学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表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 A+(1) 任课教师:韩天勇、陈丹等 课程性质:学科教育课程(必修) 课程学分:4.5 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达成途径、评价依据 毕业要求 1: 指标点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 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到复杂工 程问题的恰当表述中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利用高等数学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工 程问题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常微分方程理 论内容,训练学生综合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工程问 题。 评价依据:课堂笔记、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1: 指标点 1.2:能针对一个系统或者 过程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并利 用恰当的方式求解。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应用高等数学理论知识解决工 程问题的能力。 达成途径:运用高等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 观察、空间想象、逻辑推理分析、综合运算演绎、归纳、 类比联想、文献研究等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抓住 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评价依据: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1: 指标点 1.4:能用专业知识,通过 模型比较和综合,优选工程问题 的解决方案,完成系统的设计和 计算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自 学的能力,并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达成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多 媒体工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有一定的数学 修养;养成自学的能力,不断学习,适应发展。 评价依据:提问和作业、课外作业和考试。 毕业要求 2: 指标点 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 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参数 教学目标:培养抽象知识的应用能力,能分析工程问题 的数学模型的关键环节和参数,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 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