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之实。但其对欧洲列强干涉拉美革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5.东方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东方问题的缘起 所谓“东方问题”就是对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奥斯曼土耳其的 衰落以及由此产生的西方列强对其“遗产”的争夺斗争是“东方问题 产生的根源。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沙俄彼得一世时期对土耳其的战争。 3.东方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大国矛盾 列强在争夺土耳其遗产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如俄英矛 盾、俄法矛盾、英法矛盾、列强与土耳其的矛盾、土耳其与其附属国 的矛盾。列强争夺的重点集中在黑海两海峡和巴尔干半岛,它是东方 问题的核心。为解决东方问题、列强们曾提出三种方案:一是维持士 耳其现状;二是在列强之间瓜分土耳其;三是在土耳其境内建立民族 独立国家。这些方案都在不同时期试行过,但未解决任何实质问题。 4.希腊起义与俄土战争 1821~1829年希腊革命是19世纪20年代欧洲革命运动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19世纪20年代东方问题的起点。1827年英、俄、法 三国《伦敦条约》建议希腊自治。但土耳其在奥地利支持下联合埃及 镇压希腊革命。同年,英、俄、法三国联合歼灭了土、埃联合舰队 英、法担心俄国在黑海势力加强,主张与土耳其谈判,遭土拒绝。 1828~1829年爆发了俄土战争。1829年俄土签订《亚得里亚那堡和 约》,该条约加强了俄国在巴尔干的地位,并标志着东方问题由外交 斗争转向军事斗争的新阶段。 5两次土埃战争 1831~1833年爆发了第一次土埃战争,俄国应土耳其的求援乘机 出兵海峡。1833年5月土埃签订《屈塔希亚条约》。俄国则于7月与 土耳其签订《安吉阿尔—一斯凯莱西条约》,这是俄国势力在土耳其 达到顶峰的标志 1839--1841年爆发了第二次土埃战争。英、俄、普、奥诸强纷纷 插手其间。1840年7月,法国被邀参加伦敦会议,出现了第二次伦 敦协定。该协定包含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又称《海峡公约》,保证黑 海中立化,这是英国联法反俄的胜利,俄国在黑海势力大为衰落,却 加强了英国在埃及和土耳其的势力 319世纪30-50年代欧洲的国际斗争 1.30年代的欧洲民族民主运动 法国七月革命。1815年,路易十八在法国恢复了波旁王朝的统治。 1824年即位的查理十世的统治更为变本加厉。“七月法令”引起了社 会强烈不满。1830年7月27日,“七月革命”爆发并取得了胜利。 路易·腓力普被拥上王位,建立了“七月王朝”,这是一个大资产阶
洲”之实。但其对欧洲列强干涉拉美革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5. 东方问题的由来和发展 一、东方问题的缘起 所谓“东方问题”就是对土耳其怎么办的问题。奥斯曼土耳其的 衰落以及由此产生的西方列强对其“遗产”的争夺斗争是“东方问题” 产生的根源。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沙俄彼得一世时期对土耳其的战争。 3. 东方问题的解决方案与大国矛盾 列强在争夺土耳其遗产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矛盾,如俄英矛 盾、俄法矛盾、英法矛盾、列强与土耳其的矛盾、土耳其与其附属国 的矛盾。列强争夺的重点集中在黑海两海峡和巴尔干半岛,它是东方 问题的核心。为解决东方问题、列强们曾提出三种方案:一是维持土 耳其现状;二是在列强之间瓜分土耳其;三是在土耳其境内建立民族 独立国家。这些方案都在不同时期试行过,但未解决任何实质问题。 4. 希腊起义与俄土战争 1821~1829 年希腊革命是 19 世纪 20 年代欧洲革命运动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 19 世纪 20 年代东方问题的起点。1827 年英、俄、法 三国《伦敦条约》建议希腊自治。但土耳其在奥地利支持下联合埃及 镇压希腊革命。同年,英、俄、法三国联合歼灭了土、埃联合舰队。 英、法担心俄国在黑海势力加强,主张与土耳其谈判,遭土拒绝。 1828~1829 年爆发了俄土战争。1829 年俄土签订《亚得里亚那堡和 约》,该条约加强了俄国在巴尔干的地位,并标志着东方问题由外交 斗争转向军事斗争的新阶段。 5. 两次土埃战争 1831~1833 年爆发了第一次土埃战争,俄国应土耳其的求援乘机 出兵海峡。1833 年 5 月土埃签订《屈塔希亚条约》。俄国则于 7 月与 土耳其签订《安吉阿尔——斯凯莱西条约》,这是俄国势力在土耳其 达到顶峰的标志。 1839—1841 年爆发了第二次土埃战争。英、俄、普、奥诸强纷纷 插手其间。1840 年 7 月,法国被邀参加伦敦会议,出现了第二次伦 敦协定。该协定包含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又称《海峡公约》,保证黑 海中立化,这是英国联法反俄的胜利,俄国在黑海势力大为衰落,却 加强了英国在埃及和土耳其的势力。 3. 19 世纪 30~50 年代欧洲的国际斗争 1. 30 年代的欧洲民族民主运动 法国七月革命。1815 年,路易十八在法国恢复了波旁王朝的统治。 1824 年即位的查理十世的统治更为变本加厉。“七月法令”引起了社 会强烈不满。1830 年 7 月 27 日,“七月革命”爆发并取得了胜利。 路易·腓力普被拥上王位,建立了“七月王朝”,这是一个大资产阶
级和金融贵族统治的政权。七月革命是对维也纳体系和神圣同盟的 次巨大冲击,促成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列强都从各自利益出发, 对革命采取了不同态度,但最后都承认了“七月王朝”。 比利时的独立运动。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下,1830年8月,布 鲁塞尔也发生反对荷兰统治的独立革命。1830年11月,列强在伦敦 召开会议,讨论比利时问题。12月,列强同意比利时独立,强令荷 兰与比利时于次年1月停战。1831年1月,英、法、俄、奥、普五 国伦敦会议,签订了“永久中立”的议定书。波兰起义。法国七月革 命和比利时1830年革命加速了波兰起义的爆发,1830年11月 批贵族出身的青年军官和青年学生开始发动起义。1831年1月,波 兰议会通过决议,成立波兰民族政府。沙皇俄国十分仇恨而又惧怕波 革命,而英、法虽表示对革命同情却又袖手旁观。起义遭到沙俄的 残酷镇压。1831年9月8日,华沙陷落,起义失败。19世纪30年代 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不断地对维也纳体系发动 冲击,沉重打击了神圣同盟。此后,神圣同盟更加支离破碎,维也纳 体系也在逐步土崩瓦解 2.1848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欧洲诸国革命。1848年意大利革命揭开欧洲革命的序幕。1848 年2月,法国发生二月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月革命胜 利的消息传到维也纳,那里发生了三月革命,维也纳体系建立的中心 人物之一梅特涅垮台。3月18日,柏林也爆发革命。奥属意大利的 伦巴底和威尼斯地区革命形势也日趋高涨并与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 汇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潮流。匈牙利、捷克,革命运动也如火如茶 波兰民族解放运动。1830-1831年波兰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但不 屈的波兰人把民族解放斗争仍向前推进。1848年春,在波兹南首先 爆发起义,3月20日,起义者建立了“民族委员会”。但由于俄、普、 奥诸国的镇压,起义终归失败。 欧洲大国外交。1848年大革命来势汹涌,欧洲诸国的当权者纷纷 下台。对这场革命,欧洲列强的态度不尽相同,其外交策略故亦有差 别。作为神圣同盟和维也纳体系的维护者俄、普、奥三国对这场革命 极为仇视,并力图镇压。但因革命未冲击俄国,故其外交态度似乎更 为强硬。而普、奥已被本国革命弄得焦头烂额,故对非自己所属地区 的革命有心无力。英国自19世纪20年代即已与神圣同盟分道扬镳, 只要能维护欧陆的势力均衡、符合英国利益即可,故对革命基本上是 观看甚至是承认。法国革命的胜利本身就是对维也纳体系的挑战,对 欧陆革命亦是袖手旁观,但法国对意大利革命的干涉则是出于维护本 国在意大利的巨大利益的目的。 L1848年欧洲大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维也纳体系
级和金融贵族统治的政权。七月革命是对维也纳体系和神圣同盟的一 次巨大冲击,促成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列强都从各自利益出发, 对革命采取了不同态度,但最后都承认了“七月王朝”。 比利时的独立运动。在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下,1830 年 8 月,布 鲁塞尔也发生反对荷兰统治的独立革命。1830 年 11 月,列强在伦敦 召开会议,讨论比利时问题。12 月,列强同意比利时独立,强令荷 兰与比利时于次年 1 月停战。1831 年 1 月,英、法、俄、奥、普五 国伦敦会议,签订了“永久中立”的议定书。波兰起义。法国七月革 命和比利时 1830 年革命加速了波兰起义的爆发,1830 年 11 月,一 批贵族出身的青年军官和青年学生开始发动起义。1831 年 1 月,波 兰议会通过决议,成立波兰民族政府。沙皇俄国十分仇恨而又惧怕波 兰革命,而英、法虽表示对革命同情却又袖手旁观。起义遭到沙俄的 残酷镇压。1831 年 9 月 8 日,华沙陷落,起义失败。19 世纪 30 年代 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不断地对维也纳体系发动 冲击,沉重打击了神圣同盟。此后,神圣同盟更加支离破碎,维也纳 体系也在逐步土崩瓦解。 2. 1848 年欧洲革命时期的国际关系 欧洲诸国革命。1848 年意大利革命揭开欧洲革命的序幕。1848 年 2 月,法国发生二月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月革命胜 利的消息传到维也纳,那里发生了三月革命,维也纳体系建立的中心 人物之一梅特涅垮台。3 月 18 日,柏林也爆发革命。奥属意大利的 伦巴底和威尼斯地区革命形势也日趋高涨并与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 汇成一股巨大的革命潮流。匈牙利、捷克,革命运动也如火如荼。 波兰民族解放运动。1830—1831 年波兰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但不 屈的波兰人把民族解放斗争仍向前推进。1848 年春,在波兹南首先 爆发起义,3 月 20 日,起义者建立了“民族委员会”。但由于俄、普、 奥诸国的镇压,起义终归失败。 欧洲大国外交。1848 年大革命来势汹涌,欧洲诸国的当权者纷纷 下台。对这场革命,欧洲列强的态度不尽相同,其外交策略故亦有差 别。作为神圣同盟和维也纳体系的维护者俄、普、奥三国对这场革命 极为仇视,并力图镇压。但因革命未冲击俄国,故其外交态度似乎更 为强硬。而普、奥已被本国革命弄得焦头烂额,故对非自己所属地区 的革命有心无力。英国自 19 世纪 20 年代即已与神圣同盟分道扬镳, 只要能维护欧陆的势力均衡、符合英国利益即可,故对革命基本上是 观看甚至是承认。法国革命的胜利本身就是对维也纳体系的挑战,对 欧陆革命亦是袖手旁观,但法国对意大利革命的干涉则是出于维护本 国在意大利的巨大利益的目的。 1848 年欧洲大革命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维也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