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政治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政治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 吴寿彭译
汉 译 世 界 学 术 名 著 丛 书 政 治 学 〔 古 希 腊 〕 亚 里 士 多 德 著 吴 寿 彭 译
政治学 论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吴恩裕 亚里士多德( A ristotle,公元前384322)是西方学术 史上的重要人物。在许多学科中,如哲学、伦理、逻辑、心 理、物理、生物等等,他都写下了开创的或重要的著作。在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他也占极其重要的地位。政治学是关于 阶级斗争的学问:有剥削阶级的政治学,也有被剥削阶级的 政治学。用剥削阶级的观点创立政治学的体系,亚里士多德 实为第一人,他的《政治学》也是一部首创的著作。在他以 前,曾经有过奴隶主阶级的著名政治家,如梭伦、伯利克里, 但他们没有留下政治论著。曾经有过片段的政治见解,如辩 士派和苏格拉底的某些主张,但那都不成其为政治论著。也 曾经有过像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的《理想国》那样的著 作,但那部书与其说是政治论著,倒不如说是杂揉哲学、伦 理、教育以及政治的混合著作,不能说是创立了剥削阶级政 治学的独立体系。柏拉图的《政治家》和《法律篇》两书,就 其骨架的狭小和内容的单纯来说,也都不能算是建立了这种 政治学体系的著作。惟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在 下述意义上,的确可以称为剥削阶级政治学的创始之作。 第一,《政治学》是一部专门讨论政治问题和原理的著作
论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 政 治 学 》 吴 恩 裕 一 亚 里 士 多 德 ( A r i s t o t l e , 公 元 前 3 8 4 — 3 2 2 ) 是 西 方 学 术 史 上 的 重 要 人 物 。 在 许 多 学 科 中 , 如 哲 学 、 伦 理 、 逻 辑 、 心 理 、 物 理 、 生 物 等 等 , 他 都 写 下 了 开 创 的 或 重 要 的 著 作 。 在 西 方 政 治 思 想 史 上 , 他 也 占 极 其 重 要 的 地 位 。 政 治 学 是 关 于 阶 级 斗 争 的 学 问 : 有 剥 削 阶 级 的 政 治 学 , 也 有 被 剥 削 阶 级 的 政 治 学 。 用 剥 削 阶 级 的 观 点 创 立 政 治 学 的 体 系 , 亚 里 士 多 德 实 为 第 一 人 , 他 的 《 政 治 学 》 也 是 一 部 首 创 的 著 作 。 在 他 以 前 , 曾 经 有 过 奴 隶 主 阶 级 的 著 名 政 治 家 , 如 梭 伦 、 伯 利 克 里 , 但 他 们 没 有 留 下 政 治 论 著 。 曾 经 有 过 片 段 的 政 治 见 解 , 如 辩 士 派 和 苏 格 拉 底 的 某 些 主 张 , 但 那 都 不 成 其 为 政 治 论 著 。 也 曾 经 有 过 像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老 师 柏 拉 图 的 《 理 想 国 》 那 样 的 著 作 , 但 那 部 书 与 其 说 是 政 治 论 著 , 倒 不 如 说 是 杂 揉 哲 学 、 伦 理 、 教 育 以 及 政 治 的 混 合 著 作 , 不 能 说 是 创 立 了 剥 削 阶 级 政 治 学 的 独 立 体 系 。 柏 拉 图 的 《 政 治 家 》 和 《 法 律 篇 》 两 书 , 就 其 骨 架 的 狭 小 和 内 容 的 单 纯 来 说 , 也 都 不 能 算 是 建 立 了 这 种 政 治 学 体 系 的 著 作 。 惟 有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 政 治 学 》 一 书 , 在 下 述 意 义 上 , 的 确 可 以 称 为 剥 削 阶 级 政 治 学 的 创 始 之 作 。 第 一 , 《 政 治 学 》 是 一 部 专 门 讨 论 政 治 问 题 和 原 理 的 著 作 。 政 治 学 1
政治学 在亚里士多德之前,讨论政治学的问题是和伦理学的探究分 不开的。例如柏拉图便在《理想国》中,把个人的正义和国 家的正义问题,亦即伦理和政治问题,混在一起的。到了亚 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便把两者截然分开了。他对于伦理问 题的探讨,另有一部《伦理学》。伦理问题和政治问题的分家, 正是剥则阶级的政治学“独立”成为一个体系的主要条件。当 然,伦理和政治的彻底分家,还有待于马基雅弗利 aN 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的《君权论》(1513年)一书 但是政治学和伦理学相对的分家,却不能不说始自亚里士多 德的《政治学》。 第二,我们说《政治学》是剥削阶级的政治学的创始著 作,不仅由于它是一部专门讨论国家和法律的政治论著,而 且也由于《政治学》一书的体系和内容与西方资产阶级的政 治学有密切关系。我们知道,资产阶级学者对《政治学》 书的考据所得的结论是不一致的。就结构和内容而言,有人 认为《政治学》中各卷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是讨论理想中 的国家的,第二、三、七、八各卷属之。第二组是讨论实际 政制的,第四、五、六等卷属之。余下的一卷是结论。但也 有人说,《政治学》是由三种单独的论文组合而成的。第一种 论家庭,如第一卷。第二种论前人理想国的见解以及当代最 完备的宪法,如第二卷。第三种论国家、公民及宪法的分类, 如第七、八两卷。这两种考据结果似乎是不同的。可是,根 据《政治学》一书的实际内容而言,它基本上包括两种问题 的讨论:()关于政治理论的讨论;(二)关于现实政制的 讨论。这种在政治学中既包括政治理论问题又包括政治实际
在 亚 里 士 多 德 之 前 , 讨 论 政 治 学 的 问 题 是 和 伦 理 学 的 探 究 分 不 开 的 。 例 如 柏 拉 图 便 在 《 理 想 国 》 中 , 把 个 人 的 正 义 和 国 家 的 正 义 问 题 , 亦 即 伦 理 和 政 治 问 题 , 混 在 一 起 的 。 到 了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 政 治 学 》 , 便 把 两 者 截 然 分 开 了 。 他 对 于 伦 理 问 题 的 探 讨 , 另 有 一 部 《 伦 理 学 》 。 伦 理 问 题 和 政 治 问 题 的 分 家 , 正 是 剥 则 阶 级 的 政 治 学 “ 独 立 ” 成 为 一 个 体 系 的 主 要 条 件 。 当 然 , 伦 理 和 政 治 的 彻 底 分 家 , 还 有 待 于 马 基 雅 弗 利 ( N i c c o l o M a c h i a v e l i , 1 4 6 9 — 1 5 2 7 ) 的 《 君 权 论 》 ( 1 5 1 3 年 ) 一 书 ; 但 是 政 治 学 和 伦 理 学 相 对 的 分 家 , 却 不 能 不 说 始 自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 政 治 学 》 。 第 二 , 我 们 说 《 政 治 学 》 是 剥 削 阶 级 的 政 治 学 的 创 始 著 作 , 不 仅 由 于 它 是 一 部 专 门 讨 论 国 家 和 法 律 的 政 治 论 著 , 而 且 也 由 于 《 政 治 学 》 一 书 的 体 系 和 内 容 与 西 方 资 产 阶 级 的 政 治 学 有 密 切 关 系 。 我 们 知 道 , 资 产 阶 级 学 者 对 《 政 治 学 》 一 书 的 考 据 所 得 的 结 论 是 不 一 致 的 。 就 结 构 和 内 容 而 言 , 有 人 认 为 《 政 治 学 》 中 各 卷 可 以 分 成 两 组 。 第 一 组 是 讨 论 理 想 中 的 国 家 的 , 第 二 、 三 、 七 、 八 各 卷 属 之 。 第 二 组 是 讨 论 实 际 政 制 的 , 第 四 、 五 、 六 等 卷 属 之 。 余 下 的 一 卷 是 结 论 。 但 也 有 人 说 , 《 政 治 学 》 是 由 三 种 单 独 的 论 文 组 合 而 成 的 。 第 一 种 论 家 庭 , 如 第 一 卷 。 第 二 种 论 前 人 理 想 国 的 见 解 以 及 当 代 最 完 备 的 宪 法 , 如 第 二 卷 。 第 三 种 论 国 家 、 公 民 及 宪 法 的 分 类 , 如 第 七 、 八 两 卷 。 这 两 种 考 据 结 果 似 乎 是 不 同 的 。 可 是 , 根 据 《 政 治 学 》 一 书 的 实 际 内 容 而 言 , 它 基 本 上 包 括 两 种 问 题 的 讨 论 : ( 一 ) 关 于 政 治 理 论 的 讨 论 ; ( 二 ) 关 于 现 实 政 制 的 讨 论 。 这 种 在 政 治 学 中 既 包 括 政 治 理 论 问 题 又 包 括 政 治 实 际 2 政 治 学
政治学 问题的体系,大致说,一直为各个历史阶段的剥削阶级政治 学者所继承。直到帝国主义时期,在英国流行的著作如拉斯 基(.J. Laski,,1893-1950)的《政治典范》,在美国流 行的教科书如迦纳 James W il ford G arner,1871-1938) 的《政治科学与政府》,在体系上,都是先泛论国家的性质, 然后再讲政治制度的。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它们都没有摆 脱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影响。 第三,除了以上两点以外,我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 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确实是剥削阶级政治学的 部最早的著作。这个理由就是,尽管《政治学》一书中所贯 彻的观点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剥削阶级奴隶主的观点,但这 观点却是同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观点本质上有相通之处 的。这就是说,尽管奴隶主的城市国家不同于封建领主的封 建国家、也不同于资产阶级的国家,尽管后二者都各有其独 特的性质和经验,但是,它们都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或者说, 它们都是剥削阶级的压迫工具;从而,研究这些压迫工具,在 理论上便有相通之处,在实际上也有共同之点。我们主要是 在这个意义上说:亚里士多德这部《政治学》是历史上一切 剥削阶级的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在本文以下各节,我们第一,要指出《政治学》一书中 所包括的奴隶主阶级的观点。第二,要指出这一观点在哪些 方面的应用是和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相通的—亦即后来被 封建阶级学者和资产阶级的学者认为是“政治学”中的永久 不变真理。第三,要指出亚里士多德对当时实际政治的态度 和主张是什么
问 题 的 体 系 , 大 致 说 , 一 直 为 各 个 历 史 阶 段 的 剥 削 阶 级 政 治 学 者 所 继 承 。 直 到 帝 国 主 义 时 期 , 在 英 国 流 行 的 著 作 如 拉 斯 基 ( H . J . L a s k i , 1 8 9 3 — 1 9 5 0 ) 的 《 政 治 典 范 》 , 在 美 国 流 行 的 教 科 书 如 迦 纳 ( J a m e s W i l f o r d G a r n e r , 1 8 7 1 — 1 9 3 8 ) 的 《 政 治 科 学 与 政 府 》 , 在 体 系 上 , 都 是 先 泛 论 国 家 的 性 质 , 然 后 再 讲 政 治 制 度 的 。 在 这 一 点 上 , 也 可 以 说 它 们 都 没 有 摆 脱 亚 里 士 多 德 《 政 治 学 》 的 影 响 。 第 三 , 除 了 以 上 两 点 以 外 , 我 们 还 有 一 个 更 重 要 的 理 由 说 亚 里 士 多 德 的 《 政 治 学 》 一 书 确 实 是 剥 削 阶 级 政 治 学 的 一 部 最 早 的 著 作 。 这 个 理 由 就 是 , 尽 管 《 政 治 学 》 一 书 中 所 贯 彻 的 观 点 是 人 类 历 史 上 第 一 个 剥 削 阶 级 奴 隶 主 的 观 点 , 但 这 一 观 点 却 是 同 封 建 阶 级 和 资 产 阶 级 的 观 点 本 质 上 有 相 通 之 处 的 。 这 就 是 说 , 尽 管 奴 隶 主 的 城 市 国 家 不 同 于 封 建 领 主 的 封 建 国 家 、 也 不 同 于 资 产 阶 级 的 国 家 , 尽 管 后 二 者 都 各 有 其 独 特 的 性 质 和 经 验 , 但 是 , 它 们 都 是 阶 级 压 迫 的 工 具 , 或 者 说 , 它 们 都 是 剥 削 阶 级 的 压 迫 工 具 ; 从 而 , 研 究 这 些 压 迫 工 具 , 在 理 论 上 便 有 相 通 之 处 , 在 实 际 上 也 有 共 同 之 点 。 我 们 主 要 是 在 这 个 意 义 上 说 : 亚 里 士 多 德 这 部 《 政 治 学 》 是 历 史 上 一 切 剥 削 阶 级 的 政 治 学 的 开 山 之 作 。 在 本 文 以 下 各 节 , 我 们 第 一 , 要 指 出 《 政 治 学 》 一 书 中 所 包 括 的 奴 隶 主 阶 级 的 观 点 。 第 二 , 要 指 出 这 一 观 点 在 哪 些 方 面 的 应 用 是 和 封 建 阶 级 和 资 产 阶 级 相 通 的 — — 亦 即 后 来 被 封 建 阶 级 学 者 和 资 产 阶 级 的 学 者 认 为 是 “ 政 治 学 ” 中 的 永 久 不 变 真 理 。 第 三 , 要 指 出 亚 里 士 多 德 对 当 时 实 际 政 治 的 态 度 和 主 张 是 什 么 。 政 治 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