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直接故意犯罪并非都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四、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其具备了修正的犯罪构成的诸要件。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特征。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结果犯的概念及其表现;行为犯的概念及其表现;危险犯的概念及其表现;举动犯的概念及其表现。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既遂犯的处罚原则;适用既遂犯处罚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犯罪预备形态的特征。二、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犯罪预备行为的概念;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刑法关于预备犯处罚原则的规定;理解和适用预备犯处罚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刑法关于未遂犯处罚原则的规定;理解和适用未遂犯处罚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预备中止、实行未终了的中止与实行终了的中止;消极中止与积极中止。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刑法关于中止犯处罚原则的规定;理解和适用中止犯处罚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一、重点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类型;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诸形态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处罚原则。二、难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界限。1教学手段多媒体讲授与案例讨论
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间接故意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直接故意犯罪并非都存 在犯罪的停止形态。 四、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 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其具备了修正的犯罪构成的诸要件。 第二节 犯罪既遂形态 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既遂形态的特征。 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 结果犯的概念及其表现;行为犯的概念及其表现;危险犯的概念及其表现;举动犯的概念及其 表现。 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既遂犯的处罚原则;适用既遂犯处罚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 犯罪预备形态 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犯罪预备形态的特征。 二、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 犯罪预备行为的概念;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 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关于预备犯处罚原则的规定;理解和适用预备犯处罚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四节 犯罪未遂形态 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 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 实行终了的未遂与未实行终了的未遂;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 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关于未遂犯处罚原则的规定;理解和适用未遂犯处罚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五节 犯罪中止形态 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 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 预备中止、实行未终了的中止与实行终了的中止;消极中止与积极中止。 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关于中止犯处罚原则的规定;理解和适用中止犯处罚原则应当注意的问题。 重点、难点提示和教学手段 一、重点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类型;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诸形态的概念、 特征、类型和处罚原则。 二、难点 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界限。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讲授与案例讨论
思考与练习1、简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类型2、对放弃可能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的处理,3、案例分析(1)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霜混在药中交给主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主家欲取回霜,而主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霜而死亡。问题:本案中,如何认定李某行为的性质?(2)某甲,男,23岁。某日夜凌晨2时许,某甲携带改制的螺丝刀窜入某市聋哑学校,意图强奸女学生。撬并一简房后无人,又撬开一间房,见床上睡着一人,便上前掐住其脖子,对方反抗,仍不松手,直到对方停止挣扎,抱到床上,才发现原来为一男性公民,便将被子盖在他的身上离去。该男孩(12岁)因室息死亡。问题:本案件的三种处理意见:一是认为某甲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二是认为某甲属于间接故意杀人;三是认为某甲属于强奸未遂。你同意哪种观点?(3)张三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张三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问题:张三的行为能否成立犯罪中止?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成立条件和形式以及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本章计划学时6学时。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一、共同犯罪概念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概念的规定。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三、共同犯罪的认定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片面共犯问题。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一、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及其划分的意义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共同犯罪形式划分的意义。二、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任意的共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中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和特别的共同犯罪。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各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二、主犯、从犯、胁从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主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从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
思考与练习 1、简述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类型。 2、对放弃可能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的处理。 3、案例分析 (1)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 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王某没有什 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问题:本案中,如 何认定李某行为的性质? (2)某甲,男,23岁。某日夜凌晨2时许,某甲携带改制的螺丝刀窜入某市聋哑学校,意图强 奸女学生。撬开一间房后无人,又撬开一间房,见床上睡着一人,便上前掐住其脖子,对方反抗, 仍不松手,直到对方停止挣扎,抱到床上,才发现原来为一男性公民,便将被子盖在他的身上离 去。该男孩(12岁)因窒息死亡。问题:本案件的三种处理意见:一是认为某甲构成故意伤害致人 死亡;二是认为某甲属于间接故意杀人;三是认为某甲属于强奸未遂。你同意哪种观点? (3)张三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张三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 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0%,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问题:张三的行为能否 成立犯罪中止? 第十一章 共同犯罪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共同犯罪的概念、成立条件和形式以及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本章计划学时6学时。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共同犯罪概念 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概念的规定。 二、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 三、共同犯罪的认定 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片面共犯问题。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一、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及其划分的意义 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共同犯罪形式划分的意义。 二、共同犯罪形式的划分 任意的共共同犯罪和必要的共同犯罪;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中通谋的共同犯罪;简单的共 同犯罪和复杂的共同犯罪;一般的共同犯罪和特别的共同犯罪。 第三节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一、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各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我国刑法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标准。 二、主犯、从犯、胁从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 主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从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胁从犯的特征及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