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14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潼 房檩(lin)落蕊(rui) 着(zhuo)装打扮混(hun)混沌沌 B.孱(can)头自诩(x)蹩(pie)进卧室 风中苇(wei)草 C.倔(jue)强刹(cho)那恹(yan)恹欲睡 不折不挠(no) D.喝(he)采迤(yi)逦果品酒馔( zhuan)神明庇(pi)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寂寥颓圮凄惋迷茫哀怨彷徨 B.飓风憩息不可遏制濒临绝望 C.缪种寒暄价廉物美连绵不断 D.踯躅和霭卷帙浩繁荣膺勋章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 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 前一站 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低下头,任你爬到它背上 ②街上的摊贩早已 去,只有一位老年农妇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候顾 客,身边放着一只编织 的半旧竹篮,手拿一杆小秤。 虽然 精准 B.也 哪怕 C.仅 不论 离散辞撤 精巧 精干 D.更 如果 精美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用户可以 通过手机或平板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 B.监利老乡王继汉“银行多给两万块,先还钱再回家”这一事件经《楚天都市 报》报道后,随即被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荆楚网等多家网站转载,一致 认为他是湖北人的骄傲。 C.在“为民办实事,荆楚新福祉”这一马年宏伟工程中,荆州市将在就业、住 房、医疗、法治、助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 及全市人民。 D.马年“春晚”节目中,由开心麻花团队精心打造的喜剧小品《扶不扶》,以 生活气息浓郁、喜剧效果明显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是毫无争议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他在《孟子》一书中提出人应该做到“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 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 B.《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这篇小说中有三次集中写祥林嫂的外貌, 这三次肖像描写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她精神崩溃、万念俱灰以 及对生活充满希望、心灵遭遇损伤的生存状态。 C.“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这是本·琼生对莎士比亚的崇 高评价。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 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湖北省荆州市 2014 届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Ⅱ)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房檩(lǐn) 落蕊(ruǐ) 着(zhuó)装打扮 混(hùn)混沌沌 B.孱(càn)头 自诩(xǔ) 蹩(pié)进卧室 风中苇(wěi)草 C.倔(juè)强 刹(chà)那 恹(yān)恹欲睡 不折不挠(náo) D.喝(hè)采 迤(yǐ)逦 果品酒馔(zhuàn) 神明庇(pì)佑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寂寥 颓圮 凄惋迷茫 哀怨彷徨 B.飓风 憩息 不可遏制 濒临绝望 C.缪种 寒暄 价廉物美 连绵不断 D.踯躅 和霭 卷帙浩繁 荣膺勋章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 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 前一站, 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低下头,任你爬到它背上。 ②街上的摊贩早已 去,只有一位老年农妇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等候顾 客,身边放着一只编织 的半旧竹篮,手拿一杆小秤。 A.就 虽然 离 精准 B.也 哪怕 散 精巧 C.仅 不论 辞 精干 D.更 如果 撤 精美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腾讯公司于 2011 年初推出的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用户可以 通过手机或平板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 B.监利老乡王继汉“银行多给两万块,先还钱再回家”这一事件经《楚天都市 报》报道后,随即被新华网、新浪、搜狐、网易、荆楚网等多家网站转载,一致 认为他是湖北人的骄傲。 C.在“为民办实事,荆楚新福祉”这一马年宏伟工程中,荆州市将在就业、住 房、医疗、法治、助残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 及全市人民。 D.马年“春晚”节目中,由开心麻花团队精心打造的喜剧小品《扶不扶》,以 生活气息浓郁、喜剧效果明显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喜爱是毫无争议的。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十分重视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他在《孟子》一书中提出人应该做到“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当遇到严峻的考验,应该“舍生而取义”, 宁可牺牲生命也不可放弃道德原则。 B.《祝福》选自鲁迅小说集《彷徨》。这篇小说中有三次集中写祥林嫂的外貌, 这三次肖像描写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她精神崩溃、万念俱灰以 及对生活充满希望、心灵遭遇损伤的生存状态。 C.“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这是本·琼生对莎士比亚的崇 高评价。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浓墨重彩地表达了一位企图单枪匹 马重整乾坤的年轻理想主义者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D.《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剧中,鲁大海代表矿上的罢工工人来 找周朴园谈判,痛斥周朴园残害民工、破坏罢工的罪恶行径。周冲上前殴打大海 眼见自己的两个儿子骨肉相残,侍萍大放悲声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蕌 中国修辞学思想的全球意义 中国古代有没有修辞学思想?20世纪70年代,西方学者不止一次地断言:“东 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那么,中国或东方古代是否有修辞和修辞学?西方学者所持的“东方或中国乃至 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怎样的逻辑呢?在此问题上,难道上帝真的漠视了他 的东方子民了吗?显然不是,中国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修辞和修辞学,这是毫无 疑问的。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因为修辞是人们 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 是基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作出的判断,其中折射着文明的偏见 西方的古典修辞,就是以城邦社会为语境的演说、劝服和论辩。其经典模式是由 “诉讼”“议政”“典礼”三种演说和“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 风格”“记忆”“表达技巧”等五个步骤,以及“人格”“情感”“逻辑”等说 服要素构成的范畴体系。我们称之为“三说”“五艺”“三素”。如果以此模式 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无论是亚洲、非洲、美洲,都是不 合适的。“西方之外无修辞学”的观点是狭隘的,它反映的是某些西方学者的自 大与傲慢 什么是“修辞”“修辞学”,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修辞”“修辞学”不仅是 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即在不同的时代、民 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修辞学”也具有不同的含义 但是,这不等于说,众多的“修辞”“修辞学”观不存在任何交集。相反,尽管 存在上述方面的差异,“修辞”“修辞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明晰的概念。简单地 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 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 效果的一种社会行为”。显然,运用语言等媒介符号进行思想、观念、情感交流, 以实现信息共享、行为协调的传播行为,是人类修辞的共性。修辞学就是研究修 辞规律,即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从现存的文献看,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纵横术”,是我国先秦 时期典型的修辞形态,特别是在战国时期,以门客、游说之士为最。但是,除此 之外,当时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形态。《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有许多 关于策土论辩的记载,属于论辩修辞。而《诗经》《论语》等,则是文学和教育 话语,也是当时的修辞形态。而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则遍布先秦诸子的 著作。 随着国际修辞学硏究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 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古至今,中国不但有修辞实践和修辞学思想,而且修辞形 态多样,思想十分丰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也具有像古希腊一样 悠久的修辞学传统,也有论辩、说服、演说传统。在世界共融环境下,了解中国 修辞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有助于增进东西方的学术交流,有助于促进大 同世界的建构
D.《雷雨》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剧中,鲁大海代表矿上的罢工工人来 找周朴园谈判,痛斥周朴园残害民工、破坏罢工的罪恶行径。周冲上前殴打大海。 眼见自己的两个儿子骨肉相残,侍萍大放悲声。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中国修辞学思想的全球意义 中国古代有没有修辞学思想?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学者不止一次地断言:“东 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那么,中国或东方古代是否有修辞和修辞学?西方学者所持的“东方或中国乃至 非洲无修辞学”论,是基于怎样的逻辑呢?在此问题上,难道上帝真的漠视了他 的东方子民了吗? 显然不是,中国从古至今都一直存在修辞和修辞学,这是毫无 疑问的。只要人类使用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因为修辞是人们 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东方或中国乃至非洲无修辞学论”, 是基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作出的判断,其中折射着文明的偏见。 西方的古典修辞,就是以城邦社会为语境的演说、劝服和论辩。其经典模式是由 “诉讼”“议政”“典礼”三种演说和“觅材取材”“布局”“谋篇”“文体 风格”“记忆”“表达技巧”等五个步骤,以及“人格”“情感”“逻辑”等说 服要素构成的范畴体系。我们称之为“三说”“五艺”“三素”。如果以此模式 框定其他文化和文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无论是亚洲、非洲、美洲,都是不 合适的。“西方之外无修辞学”的观点是狭隘的,它反映的是某些西方学者的自 大与傲慢。 什么是“修辞”“修辞学”,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修辞”“修辞学”不仅是 一个历史概念,也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即在不同的时代、民 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修辞学”也具有不同的含义。 但是,这不等于说,众多的“修辞”“修辞学”观不存在任何交集。相反,尽管 存在上述方面的差异,“修辞”“修辞学”依然是一个相对明晰的概念。简单地 说,“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人们依据具体的 语境,有意识、有目的地建构话语和理解话语以及其他文本,以取得理想的交际 效果的一种社会行为”。显然,运用语言等媒介符号进行思想、观念、情感交流, 以实现信息共享、行为协调的传播行为,是人类修辞的共性。修辞学就是研究修 辞规律,即揭示如何高效地实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从现存的文献看,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纵横术”,是我国先秦 时期典型的修辞形态,特别是在战国时期,以门客、游说之士为最。但是,除此 之外,当时还有许多其他的修辞形态。《春秋左传》《战国策》等古籍中有许多 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属于论辩修辞。而《诗经》《论语》等,则是文学和教育 话语,也是当时的修辞形态。而当时关于修辞的思想和学说,则遍布先秦诸子的 著作。 随着国际修辞学研究全球化趋势的深入,人们发现,中国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 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古至今,中国不但有修辞实践和修辞学思想,而且修辞形 态多样,思想十分丰富。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中国也具有像古希腊一样 悠久的修辞学传统,也有论辩、说服、演说传统。在世界共融环境下,了解中国 修辞学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将有助于增进东西方的学术交流,有助于促进大 同世界的建构
(选自2013年第5期《北京大学学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怀有偏见的学者套用西方的古典修辞学传统,来分析中国和东方修辞学 得出了中国和东方没有修辞学的结论 B.依据客观公正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来判断,没有演说、劝 服和论辩活动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C.用西方古典修辞“三说”“五艺”“三素”的经典模式来框定其他文化和文 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是规范、合理的。 D.这种观点源自某些自大、傲慢的西方学者对东方的歧视,这些学者认为除东 方之外的地域才有修辞学传统。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修辞学”不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 它在东方和西方各有不同的含义。 B.“修辞学”是明晰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 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不存在任何交集。 C.从现存的文献看,门客、游说之士的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纵 横术”,就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修辞形态。 D.《春秋左传》《战国策》中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诗经》《论语》中的文 学和教育话语,都是当时的修辞形态。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所以只要人类使用 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 B.作为一种具有共性的人类语言传播行为,修辞具有普遍性,但是中国古代的 修辞形态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形态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 C.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揭示如何髙效地实 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D.部分西方学者提出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观点现已有所改变。中国 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不争的事实 、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潼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长七尺二寸,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 都护、振远军使 至德二载,攻贼崔乾祐于潼关,乾祐败,退保蒲津。会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参 军韩曼、司士徐景及宗室子锋在城中,谋为内应,子仪攻蒲,复等斩陴者,披阖 内军。乾祐走安邑,安邑伪纳之,兵半入,县门发,乾祐得脱身走。贼安守忠壁 永丰仓,子仪遣子旰与战,多杀至万级,旰死于阵。进收仓。于是关、陕始通。 诏还凤翔,进司空,充关内、河东副元帅。率师趋长安,次潏水上。贼守忠等军 清渠左。大战,王师不利,委仗奔。子仪收溃卒保武功。俄从元帅广平王率蕃 汉兵十五万收长安。李嗣业为前军,元帅为中军,子仪副之,王思礼为后军,阵 香积寺之北,距沣水,临大川,弥亘一舍。贼李归仁领劲骑薄战,官军嚣,嗣业 以长刀突出,斩贼数十骑,乃定。回纥以奇兵缭贼背,夹攻之,斩首六万级,生
(选自 2013 年第 5 期《北京大学学报》,有删改。) 6.下列关于“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些怀有偏见的学者套用西方的古典修辞学传统,来分析中国和东方修辞学, 得出了中国和东方没有修辞学的结论。 B.依据客观公正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或修辞学观念来判断,没有演说、劝 服和论辩活动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 C.用西方古典修辞“三说”“五艺”“三素”的经典模式来框定其他文化和文 明中的修辞或修辞学形态是规范、合理的。 D.这种观点源自某些自大、傲慢的西方学者对东方的歧视,这些学者认为除东 方之外的地域才有修辞学传统。 7.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修辞学”不是一个历史概念,而是一个民族、国家和文化乃至文明概念, 它在东方和西方各有不同的含义。 B.“修辞学”是明晰的概念,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国家乃至文化和文明中存 在不同的修辞形态,不存在任何交集。 C.从现存的文献看,门客、游说之士的说服、论辩现象,或者说“长短术”“纵 横术”,就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修辞形态。 D.《春秋左传》《战国策》中关于策士论辩的记载,《诗经》《论语》中的文 学和教育话语,都是当时的修辞形态。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修辞是人们能动地使用语言以提高传播效果的行为,所以只要人类使用 语言,使用符号,就存在修辞和修辞学。 B.作为一种具有共性的人类语言传播行为,修辞具有普遍性,但是中国古代的 修辞形态与古希腊、古罗马的修辞形态在某些方面存在差距。 C.修辞是人类的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符号交际行为,是揭示如何高效地实 现人类语言等信息交流规律的学问。 D.部分西方学者提出的“东方或中东没有修辞学”的观点现已有所改变。中国 和东方有修辞、修辞学是不争的事实。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长七尺二寸,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 都护、振远军使。 至德二载,攻贼崔乾祐于潼关,乾祐败,退保蒲津。会永乐尉赵复、河东司户参 军韩曼、司士徐景及宗室子锋在城中,谋为内应,子仪攻蒲,复等斩陴者,披阖 内军。乾祐走安邑,安邑伪纳之,兵半入,县门发,乾祐得脱身走。贼安守忠壁 永丰仓,子仪遣子旰与战,多杀至万级,旰死于阵。进收仓。于是关、陕始通。 诏还凤翔,进司空,充关内、河东副元帅。率师趋长安,次潏水上。贼守忠等军 清渠左。大战,王师不利,委仗奔。子仪收溃卒保武功。俄从元帅广平王率蕃、 汉兵十五万收长安。李嗣业为前军,元帅为中军,子仪副之,王思礼为后军,阵 香积寺之北,距沣水,临大川,弥亘一舍。贼李归仁领劲骑薄战,官军嚣,嗣业 以长刀突出,斩贼数十骑,乃定。回纥以奇兵缭贼背,夹攻之,斩首六万级,生
禽二万,贼帅张通儒夜亡陕郡。翌日,王入京师,老幼夹道呼曰:“不图今日复 见官军!”王休士三日,遂东。 安庆绪闻王师至,遣严庄悉众十万屯陕,助通儒,旌帜钲鼓径百馀里。师至新店, 贼已阵,出轻骑,子仪遺二队逐之,又至,倍以往,皆不及贼营辄反。最后,贼 以二百骑掩军,未战走,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贼张两翼包之,官军却。嗣业 率回纥从后击,尘且坌,飞矢射贼,贼惊曰:“回纥至矣!”遂大败,僵尸相属 于道。严庄等走洛阳,挟庆绪渡河保相州,遂收东都。于是河东、河西、河南州 县悉平。入朝,帝遣具军容迎灞上,劳之曰:“国家再造,卿力也。”子仪顿首 陈谢。 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传诏省问,子仪不能兴,叩头谢恩。薨,年八十 五。帝悼痛,废朝五日。诏群臣往吊,随丧所需,皆取于官。及葬,帝御安福门, 哭过其丧,百官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 (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有删节)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半入,县门发 发:发现 B.率师趋长安,次潏水上 次:驻扎 C.遣严庄悉众十万屯陕 悉:全部 D.僵尸相属于道 属:连接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郭子仪英勇善战的一组是(3分) ①子仪攻蒲,复等斩陴者,披阖内军 仪收溃卒保武功 ③距沣水,临大川,弥亘一舍 ④回纥以奇兵 缭贼背,夹攻之 ⑤旌帜钲鼓径百馀里 ⑥子 仪悉军追,横贯其营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子仪率兵攻打潼关时,得到城内赵复、韩曼、徐景以及宗室子弟李锋等人 的内应,叛将崔乾祐败逃到安邑。 B.郭子仪在收复长安的战斗中,初战失利,后来跟随元帅广平王率领十五万大 军才打败叛军安守忠。 C.在收复东都时,郭子仪采取以多打少和前后夹击等办法大败叛军,李嗣业也 在此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D.晚年郭子仪得了重病,不能起床,皇帝派舒王到他府上探望慰问,郭子仪 病逝,皇帝非常悲痛,五天没有上朝。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3分) (2)翌日,王入京师,老幼夹道呼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3分)
禽二万,贼帅张通儒夜亡陕郡。翌日,王入京师,老幼夹道呼曰:“不图今日复 见官军!”王休士三日,遂东。 安庆绪闻王师至,遣严庄悉众十万屯陕,助通儒,旌帜钲鼓径百馀里。师至新店, 贼已阵,出轻骑,子仪遣二队逐之,又至,倍以往,皆不及贼营辄反。最后,贼 以二百骑掩军,未战走,子仪悉军追,横贯其营。贼张两翼包之,官军却。嗣业 率回纥从后击,尘且坌,飞矢射贼,贼惊曰:“回纥至矣!”遂大败,僵尸相属 于道。严庄等走洛阳,挟庆绪渡河保相州,遂收东都。于是河东、河西、河南州 县悉平。入朝,帝遣具军容迎灞上,劳之曰:“国家再造,卿力也。”子仪顿首 陈谢。 建中二年,疾病,帝遣舒王到第传诏省问,子仪不能兴,叩头谢恩。薨,年八十 五。帝悼痛,废朝五日。诏群臣往吊,随丧所需,皆取于官。及葬,帝御安福门, 哭过其丧,百官陪位流涕,赐谥曰忠武。 (选自《新唐书·郭子仪传》,有删节)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兵半入,县门发 发:发现 B.率师趋长安,次潏水上 次:驻扎 C.遣严庄悉众十万屯陕 悉:全部 D.僵尸相属于道 属:连接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郭子仪英勇善战的一组是(3 分) ① 子仪攻蒲,复等斩陴者,披阖内军 ②子仪收溃卒保武功 ③ 距沣水,临大川,弥亘一舍 ④回纥以奇兵 缭贼背,夹攻之 ⑤ 旌帜钲鼓径百馀里 ⑥子 仪悉军追,横贯其营 A. 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郭子仪率兵攻打潼关时,得到城内赵复、韩曼、徐景以及宗室子弟李锋等人 的内应,叛将崔乾祐败逃到安邑。 B.郭子仪在收复长安的战斗中,初战失利,后来跟随元帅广平王率领十五万大 军才打败叛军安守忠。 C.在收复东都时,郭子仪采取以多打少和前后夹击等办法大败叛军,李嗣业也 在此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D.晚年郭子仪得了重病,不能起床,皇帝派舒王到他府上探望慰问,郭子仪 病逝,皇帝非常悲痛,五天没有上朝。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3 分) (2)翌日,王入京师,老幼夹道呼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3 分)
(3)入朝,帝遣具军容迎灞上,劳之曰:“国家再造,卿力也。”(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仁宗有大德于天下垂及今而民受其赐抑有大弊政以病民者二百年其余波之害延 于今而未已盖其求治之心已亟但知之而即为之,是故利无待而兴,害不择而起。 (选自王夫之《宋论·仁宗》) 【注】仁宗:即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41年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三登乐 范成大 今夕何朝,披岫幌①、云关重启。引冰壶②、素空似洗。卷帘中、敲枕上,月星 浮水。天镜夜明,半窗万里。 盼庭柯、都老大,树犹如此。六年前、转头未几。唤邻翁、来话旧,同篛新蚁③。 秉烛夜阑,又疑梦里 【注】①岫幌:山洞居室的窗户,也泛指窗子。②冰壶:指月亮或月光;下文的 “天镜”也指明月。③篛(chou):一种竹制的滤酒器具,也指过滤酒;蚁:新 酒上的浮渣。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 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潼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入朝,帝遣具军容迎灞上,劳之曰:“国家再造,卿力也。”(3 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仁宗有大德于天下垂及今而民受其赐抑有大弊政以病民者二百年其余波之害延 于今而未已盖其求治之心已亟但知之而即为之,是故利无待而兴,害不择而起。 (选自王夫之《宋论·仁宗》) 【注】仁宗:即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 41 年。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三登乐 范成大 今夕何朝,披岫幌①、云关重启。引冰壶②、素空似洗。卷帘中、攲枕上,月星 浮水。天镜夜明,半窗万里。 盼庭柯、都老大,树犹如此。六年前、转头未几。唤邻翁、来话旧,同篘新蚁③。 秉烛夜阑,又疑梦里。 【注】①岫幌:山洞居室的窗户,也泛指窗子。②冰壶:指月亮或月光;下文的 “天镜”也指明月。③篘(chōu):一种竹制的滤酒器具,也指过滤酒;蚁:新 酒上的浮渣。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4 分)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如答题超 过 5 个,按所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5 分) (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