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15年普通髙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5月模拟)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晕眩(yun)炽热(chi)猗郁(yi)龇牙咧嘴(ci) B.骷髅(lou)岑寂(chen)偌大(ruo)称心如意(chen) C.喷香(pen)囊括(nang)隽秀(jn)高屋建瓴(ling D.蒙骗(mng)打烊(yang)扼腕(wan)义愤填膺(yi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绵密谛造青稞仓皇秘而不宣 B.疏朗绿洲博彩船蓬口蜜腹剑 C.歆享喋血宫阙分蘖若及若离 D.芦管桥墩茸毛痉挛仗义执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文化成果丰硕,气韵悠长;,润物无声,让偏见和误解消于无形。美国哈 佛大学的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大洋彼岸的先哲人生的答案。全球470 多家孔子学院为中外文化搭起一座座汉语桥,“文化年”“国家年”“交流 年”等大型文化活动,为外国民众立体感知当代中国敞开一扇窗。走向世界的中 国文化使人类多样文明汇聚的大舞台呈现出更加_的光彩,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中 国文化本身的自信、耐力和定力。 A.如坐春风寻觅交往美好 B.潜移默化寻找交流绚丽 C.滴水穿石探求交换美妙 D.春风化雨探索交易华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西安地铁二号线在沿途车站设置46面人文景观墙,力求充分展示古城的历史 沿革和风貌,让乘客在感受现代交通快节奏时也能领略古老文化的魅力。 B.余秀华的诗歌创作一方面得到了众多业内专家的肯定;另一方面,余秀华也 被一些媒体有意或无意地贴上了“脑瘫”等标签。 C.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 中心,他们试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D.青春靓丽的形象,嘹亮动人的歌声,姚贝娜—一用生命歌唱的天使,在事业蒸 蒸日上的时候竟然英年早逝,真是出乎“贝壳”们的意料之外。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中有不少论述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如:“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尽信《书》则 不如无《书》”则要求读书人敢疑善疑,独立思考问题。 B.“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 骨三分”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红楼梦》和《聊斋志异》 C.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第三折中,张驴儿为了达到占 有窦娥的目的,毒死父亲,然后诬陷窦娥,以此要挟她屈从于自己。窦娥不忍心 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张驴儿之父,被判斩刑
湖北省荆州市 201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5 月模拟)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共 8 页,23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 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晕眩(yùn) 炽热(chì) 猗郁(yī) 龇牙咧嘴(cī) B.骷髅(lóu) 岑寂(chén) 偌大(ruò) 称心如意(chèn) C.喷香(pèn) 囊括(náng) 隽秀(jùn) 高屋建瓴(líng) D.蒙骗(mēng) 打烊(yàng) 扼腕(wǎn) 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绵密 谛造 青稞 仓皇 秘而不宣 B.疏朗 绿洲 博彩 船蓬 口蜜腹剑 C.歆享 喋血 宫阙 分蘖 若及若离 D.芦管 桥墩 茸毛 痉挛 仗义执言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华文化成果丰硕,气韵悠长; ,润物无声,让偏见和误解消于无形。美国哈 佛大学的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向大洋彼岸的先哲 人生的答案。全球 470 多家孔子学院为中外文化 搭起一座座汉语桥,“文化年”“国家年”“交流 年”等大型文化活动,为外国民众立体感知当代中国敞开一扇窗。走向世界的中 国文化使人类多样文明汇聚的大舞台呈现出更加 的光彩,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中 国文化本身的自信、耐力和定力。 A.如坐春风 寻觅 交往 美好 B.潜移默化 寻找 交流 绚丽 C.滴水穿石 探求 交换 美妙 D.春风化雨 探索 交易 华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西安地铁二号线在沿途车站设置 46 面人文景观墙,力求充分展示古城的历史 沿革和风貌,让乘客在感受现代交通快节奏时也能领略古老文化的魅力。 B. 余秀华的诗歌创作一方面得到了众多业内专家的肯定;另一方面,余秀华也 被一些媒体有意或无意地贴上了“脑瘫”等标签。 C.清华大学联合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低碳能源大学联盟未来交通研究 中心,他们试图解决北京雾霾天出行困难的破解之道。 D.青春靓丽的形象,嘹亮动人的歌声,姚贝娜——用生命歌唱的天使,在事业蒸 蒸日上的时候竟然英年早逝,真是出乎“贝壳”们的意料之外。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孟子》中有不少论述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如:“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尽信《书》则 不如无《书》”则要求读书人敢疑善疑,独立思考问题。 B.“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 骨三分”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红楼梦》和《聊斋志异》。 C.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第三折中,张驴儿为了达到占 有窦娥的目的,毒死父亲,然后诬陷窦娥,以此要挟她屈从于自己。窦娥不忍心 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张驴儿之父,被判斩刑
D.短篇小说《骑桶者》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代表作品有《变形记》《审 判》《城堡》等,他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揭示现代社会所面 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精神困惑”。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 吕若涵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多是从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开始。陈氏文章有股演 说气,句式铿锵,探及进步与保守时认定“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 非封建制度之遗,…诚不知为何项制度文物,可以适用生存于今世”一一这 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之后,几乎整个20世纪,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 祀等,都成了落后消极封建保守的东西。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相关场景着实不少, 稍加检点,或能借此一窥祠堂文化的命运及其当下困境 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年轻时思想激进到去“城隍”庙拔圣像的胡子;吉光屯里有个 狂热的“疯子”,一心要灭了“社庙”里那盏守护全村百姓的“长明灯”,全忘 了他的祖先还捐过钱。这个被村人骂作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终于引起公愤 连“四爷”大人都“严肃悲悯”起来,整个村庄笼罩着一片紧张气氛。上无片瓦 寄居于土谷祠的阿Q突然想要“姓赵”了,似乎有那么点认祖归宗的小意思,更 有可能是赵氏宗族在村里地位最显赫。五四小说中的祠堂社庙村规家谱,好比 个个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文化隐喻,祠堂隐喻新文学作家眼中的 “乡土中国”,昏暗阴森,却如铁罩一般冷酷强大地屹立着,代表现代文明的“疯 子”则势单力薄,难以撼动,最终还要成为它的祭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大家族纷纷走向衰败。写实的作家不再停留于封建 宗法社会的文学象征,他们发现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 摇欲坠。文学家偏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祠堂开始上演种种现实人生可悲可怖 可笑的剧目。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吴组缃《一千八百担》,副标题赫然是“七月十 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这一天,荒年里的农民暴动摧枯拉朽,宋氏祠堂一千八 百担粮食遭抢,宗族各支各室表面和气,但在利益面前是各怀心事,暗中斗法, 地方望族至此气数已尽。吴组缃这位“客观主义”者眼光犀利,非要揭开给人看, 由社学、义仓、乡约、防御等构成的宗族组织,如何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 国内的高赋税和农民暴动中毫无招架之力。这是宣告“封建宗法社会”的末路 吧,字里行间藏了作者多少奚落与嘲讽!后半个世纪不用说了,白毛仙姑由鬼变 人,小二黑的婚事由区长作主,装神弄鬼神神叨叨都得“改造”,文化变革与社 会变革双管齐下,连最小单位的家庭秩序都要改变,何况这“封建制度之遗”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写实又让位于象征。祠堂庙宇书院再一次与传统文化画起等 号,只是这次意象的情感内涵完全与五四悖反。《白鹿原》广受好评缘于它把祠 堂、书院、乡约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 绎,说是新历史主义,实在与鲁迅当年的写作一样,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 当然,20世纪文化与社会巨变带来的结果是21世纪“拆哪”的加速度,配合着 城镇化的步子,迅疾,凶猛,无所顾忌。 个世纪里,文学中的那座祠堂,似乎走了一个圈,但并非回到原点。宗法社会 的崩颓是历史的必然,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却未必没有可资使用的价 值。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是从一宗一姓的历史认知与情感需求出发 发现我们身上共同的文化基因,最终获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乃至于建构起对民
D.短篇小说《骑桶者》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代表作品有《变形记》《审 判》《城堡》等,他善于运用象征、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揭示现代社会所面 临的困境和“现代人的精神困惑”。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文学中的那座祠堂 吕若涵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第一课,多是从陈独秀的《敬告青年》开始。陈氏文章有股演 说气,句式铿锵,探及进步与保守时认定“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 一非封建制度之遗,……诚不知为何项制度文物,可以适用生存于今世”——这 是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之后,几乎整个 20 世纪,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 祀等,都成了落后消极封建保守的东西。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相关场景着实不少, 稍加检点,或能借此一窥祠堂文化的命运及其当下困境。 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年轻时思想激进到去“城隍”庙拔圣像的胡子;吉光屯里有个 狂热的“疯子”,一心要灭了“社庙”里那盏守护全村百姓的“长明灯”,全忘 了他的祖先还捐过钱。这个被村人骂作数典忘祖的“不肖子孙”,终于引起公愤, 连“四爷”大人都“严肃悲悯”起来,整个村庄笼罩着一片紧张气氛。上无片瓦 寄居于土谷祠的阿Q突然想要“姓赵”了,似乎有那么点认祖归宗的小意思,更 有可能是赵氏宗族在村里地位最显赫。五四小说中的祠堂社庙村规家谱,好比一 个个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文化隐喻,祠堂隐喻新文学作家眼中的 “乡土中国”,昏暗阴森,却如铁罩一般冷酷强大地屹立着,代表现代文明的“疯 子”则势单力薄,难以撼动,最终还要成为它的祭品。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大家族纷纷走向衰败。写实的作家不再停留于封建 宗法社会的文学象征,他们发现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组织结构已经摇 摇欲坠。文学家偏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祠堂开始上演种种现实人生可悲可怖 可笑的剧目。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吴组缃《一千八百担》,副标题赫然是“七月十 五日宋氏大宗祠速写”,这一天,荒年里的农民暴动摧枯拉朽,宋氏祠堂一千八 百担粮食遭抢,宗族各支各室表面和气,但在利益面前是各怀心事,暗中斗法, 地方望族至此气数已尽。吴组缃这位“客观主义”者眼光犀利,非要揭开给人看, 由社学、义仓、乡约、防御等构成的宗族组织,如何在 30 年代世界经济危机、 国内的高赋税和农民暴动中毫无招架之力。这是宣告“封建宗法社会”的末路 吧,字里行间藏了作者多少奚落与嘲讽!后半个世纪不用说了,白毛仙姑由鬼变 人,小二黑的婚事由区长作主,装神弄鬼神神叨叨都得“改造”,文化变革与社 会变革双管齐下,连最小单位的家庭秩序都要改变,何况这“封建制度之遗”。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写实又让位于象征。祠堂庙宇书院再一次与传统文化画起等 号,只是这次意象的情感内涵完全与五四悖反。《白鹿原》广受好评缘于它把祠 堂、书院、乡约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 绎,说是新历史主义,实在与鲁迅当年的写作一样,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 当然,20 世纪文化与社会巨变带来的结果是 21 世纪“拆哪”的加速度,配合着 城镇化的步子,迅疾,凶猛,无所顾忌。 一个世纪里,文学中的那座祠堂,似乎走了一个圈,但并非回到原点。宗法社会 的崩颓是历史的必然,但它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却未必没有可资使用的价 值。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是从一宗一姓的历史认知与情感需求出发, 发现我们身上共同的文化基因,最终获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乃至于建构起对民
族未来的共同想象。如此说来,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庙宇”送上最后 段不归路,也就等于拆解了文化认同的“基石”,我们这代人,岂不真的成了 不孝子孙”了么? (选自2014年4月13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6、关于“文学中的那座祠堂”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纷纷走向衰败,历经文化变革与社会 变革双管齐下的淘洗,已得到彻底的改造。 B.文学中的那座祠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再次与传统文化画等号,配合着城镇化 的步子,迅疾、凶猛、无所顾忌。 C.文学中的那座祠堂隐喻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它冷酷强大,代表 现代文学的“疯子”最终会成为它的祭品 D.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一个轮回,在揭示宗法社会崩颓的历 史必然性的同时,似乎又回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陈独秀的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中国文学史的第一课,多是从陈独秀 的《敬告青年》开始。 B.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吉光屯里那个狂热的“疯子”以及阿Q思想激进,将祠 堂社庙村规家谱看作是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标志 C.“客观主义”作家吴组缃创作的《一千八百担》以“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 速写”为副标题,反映了地方望族在农民暴动的打击下毫无招架之力的现实。 D.陈忠实的《白鹿原》秉持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把祠堂、书院、乡约 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绎,从而广受好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祀等场景触目可见,展示了 祠堂文化的全貌,让读者能够充分了解这种文化的命运及其面临的困境。 B.文学家偏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他们发现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 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开始在祠堂上演。 C.宗法社会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没有可资使用的价值,我们对民族未来的 共同想象是建立在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以及共同的文化基因的基础之 上的 D.如果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庙宇”拆毁,意味着我们已经拆解了文 化认同的“基石”,那么我们这代人真的会变成“不孝子孙”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朱祐传 范晔 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与伯升皆 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祐为护军, 常见亲幸,舍止于中。祐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 也。”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祐乃不敢复言。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 为偏将军,封安阳侯。世祖即位,拜为建义大将军。 建武二年,更封堵阳侯。冬,与诸将击邓奉于淯阳,祐军败,为奉所获。明年 奉破,乃肉袒因祐隆。帝复祐位而厚加慰赐。遺击新野、随,皆平之。延岑自败
族未来的共同想象。如此说来,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庙宇”送上最后 一段不归路,也就等于拆解了文化认同的“基石”,我们这代人,岂不真的成了 “不孝子孙”了么? (选自 2014 年 4 月 13 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6、关于“文学中的那座祠堂”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纷纷走向衰败,历经文化变革与社会 变革双管齐下的淘洗,已得到彻底的改造。 B.文学中的那座祠堂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再次与传统文化画等号,配合着城镇化 的步子,迅疾、凶猛、无所顾忌。 C.文学中的那座祠堂隐喻新文学作家眼中的“乡土中国”,它冷酷强大,代表 现代文学的“疯子”最终会成为它的祭品。 D.文学中的那座祠堂在整个 20 世纪经历了一个轮回,在揭示宗法社会崩颓的历 史必然性的同时,似乎又回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陈独秀的文章有股演说气,句式铿锵。中国文学史的第一课,多是从陈独秀 的《敬告青年》开始。 B.鲁迅笔下的吕纬甫、吉光屯里那个狂热的“疯子”以及阿 Q 思想激进,将祠 堂社庙村规家谱看作是祖先崇拜、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的标志。 C.“客观主义”作家吴组缃创作的《一千八百担》以“七月十五日宋氏大宗祠 速写”为副标题,反映了地方望族在农民暴动的打击下毫无招架之力的现实。 D.陈忠实的《白鹿原》秉持一种对历史重新评判的态度,把祠堂、书院、乡约 等代表乡村伦理和儒家文化的符号,来了一番浓墨重彩的生动演绎,从而广受好 评。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当代文学作品中与宗族相关的祠堂、村庙、祭祀等场景触目可见,展示了 祠堂文化的全貌,让读者能够充分了解这种文化的命运及其面临的困境。 B.文学家偏好一双社会学家的眼睛,他们发现在社会经济大变局中传统的乡村 组织结构已经摇摇欲坠,可悲可怖可笑的剧目开始在祠堂上演。 C.宗法社会所承载的文化在新世纪里没有可资使用的价值,我们对民族未来的 共同想象是建立在现实中的宗亲大会与寻根之旅,以及共同的文化基因的基础之 上的。 D.如果将大地上所剩不多的“祠堂”“庙宇”拆毁,意味着我们已经拆解了文 化认同的“基石”,那么我们这代人真的会变成“不孝子孙”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朱祐传 范 晔 朱祐字仲先,南阳宛人也。少孤,归外家复阳刘氏,往来舂陵,世祖①与伯升皆 亲爱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为护军。及世祖为大司马,讨河北,复以祐为护军, 常见亲幸,舍止于中。祐侍宴,从容曰:“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②,此天命 也。”世祖曰:“召刺奸收护军!”祐乃不敢复言。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以 为偏将军,封安阳侯。世祖即位,拜为建义大将军。 建武二年,更封堵阳侯。冬,与诸将击邓奉于淯阳,祐军败,为奉所获。明年, 奉破,乃肉袒因祐降。帝复祐位而厚加慰赐。遣击新野、随,皆平之。延岑自败
于穰,遂与秦丰将张成合,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临阵斩成, 延岑败走归丰。祐收得印绶九十七。进击黄邮,降之,赐祐黄金三十斤。 四年,率破奸将军侯进、辅威将军耿植代征南大将军岑彭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 张康于蔡阳,斩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 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穷困,丰乃将其母、妻 子九人肉袒降。祐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 之任,帝不加罪。祐还,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鄰、筑阳三县贼,悉平 祐为人质直,尚儒学。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 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十 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十五年,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因留奉朝请。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 可改诸王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后遂从其议。 祐初学长安,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 “主人得无舍我讲平?”以有旧恩,数蒙赏赉。二十四年,卒。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世祖:指光武帝刘秀,他的大哥刘演字“伯升”。②日角之相:旧时 星相家称额骨中央隆起、形状如日为“日角”,认为这是帝王之相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陷:攻破 B.拜为建义大将军。拜:被授予官职 C.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屯:屯兵驻守 D.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劳苦:辛苦 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朱祐忠勇的一组是() ①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 ②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③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 ④祐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 ⑤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 ⑥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祐小时候成了孤儿后,就回到外祖父刘氏家住,经常到春陵去,刘秀和刘 演都很喜欢他,后来他还分别做了刘演和刘秀的护军。 B.有一次在宴会上,朱祐随口说当时还是大司马的刘秀有帝王之相,刘秀说要 叫刺奸将军治朱祐的罪,朱祐就不敢再说了。 C.朱祐作战英勇,常打胜仗,深得刘秀的喜爱,即使攻打邓奉失败被俘,刘秀 也在朱祐接受邓奉投降后迅速恢复其官职,并厚加赏赐。 D.朱祐为人质朴正直,经常接受敌人的投降,而不以斩杀敌军首级邀功,但对 自己手下士兵要求严格苛刻,以至于士兵都痛恨他。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3分) (2)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3分) (3)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3分)
于穰,遂与秦丰将张成合,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临阵斩成, 延岑败走归丰。祐收得印绶九十七。进击黄邮,降之,赐祐黄金三十斤。 四年,率破奸将军侯进、辅威将军耿植代征南大将军岑彭围秦丰于黎丘,破其将 张康于蔡阳,斩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玺书招丰,丰出恶言,不肯 降。车驾引还,敕祐方略,祐尽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穷困,丰乃将其母、妻、 子九人肉袒降。祐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 之任,帝不加罪。祐还,与骑都尉臧宫会击延岑余党阴、酂、筑阳三县贼,悉平 之。 祐为人质直,尚儒学。将兵率众,多受降,以克定城邑为本,不存首级之功。又 禁制士卒不得虏掠百姓,军人乐放纵,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十 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户。 十五年,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因留奉朝请。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 可改诸王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后遂从其议。 祐初学长安,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而先升讲舍。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 “主人得无舍我讲乎?”以有旧恩,数蒙赏赉。二十四年,卒。 (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世祖:指光武帝刘秀,他的大哥刘演字“伯升”。②日角之相:旧时 星相家称额骨中央隆起、形状如日为“日角”,认为这是帝王之相。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陷:攻破 B.拜为建义大将军。 拜:被授予官职 C.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 屯:屯兵驻守 D.帝往候之,祐不时相劳苦 劳苦:辛苦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朱祐忠勇的一组是( ) ①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 ②从征河北,常力战陷阵 ③祐率征虏将军祭遵与战于东阳,大破之 ④祐槛车传丰送洛阳,斩之 ⑤朝京师,上大将军印绶 ⑥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经典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祐小时候成了孤儿后,就回到外祖父刘氏家住,经常到舂陵去,刘秀和刘 演都很喜欢他,后来他还分别做了刘演和刘秀的护军。 B.有一次在宴会上,朱祐随口说当时还是大司马的刘秀有帝王之相,刘秀说要 叫刺奸将军治朱祐的罪,朱祐就不敢再说了。 C.朱祐作战英勇,常打胜仗,深得刘秀的喜爱,即使攻打邓奉失败被俘,刘秀 也在朱祐接受邓奉投降后迅速恢复其官职,并厚加赏赐。 D.朱祐为人质朴正直,经常接受敌人的投降,而不以斩杀敌军首级邀功,但对 自己手下士兵要求严格苛刻,以至于士兵都痛恨他。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3 分) (2)大司马吴汉劾奏祐废诏受降,违将帅之任,帝不加罪。(3 分) (3)后车驾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无舍我讲乎?”(3 分)
13、请用(/)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 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 之 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 (王安石《兴贤》)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旅夜怀远客 许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意。在诗中有何作用?(4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含哪些方面。(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如答题 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5分) (1),以望复关。(《诗经·氓》) (2)_,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_。(周敦颐《爱莲说》) (4)_,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5)春水碧于天,。(韦庄《菩萨蛮(其二)》)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_。(《荀子·劝学》) ⑦),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8)寒衣处处催刀尺,。【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登楼赋 余光中 汤汤堂堂,汤汤堂堂,当顶的大路标赫然宣布:“纽约三英里。”汤堂傥汤,汤 堂傥汤,大纽约的入城式锵锵铿铿,犹未过哈德逊河,四周的空气,已经震出心 脏病来了。闯过克利夫兰、华盛顿,那紧张,那心悸,那种本世纪高速的神经战, 总不像纽约这样凌人。比起来,台北是婴孩:华盛顿,是一支轻松的牧歌 纽约客的心脏是一块铁砧,任一千种敲打乐器敲打。八巷的税道上滚动几百万只 车轮。驰近哈德逊河,车队咬着车队的尾巴,机械的兽群争先恐后,抢噬每一块 空隙、每一秒钟。谁投下一块空隙,立刻闪出几条饿狼扑上去,霎时间已经没有 余尸。不久,潜进哈德逊河底的大隧道了。定音鼓仍然在撞着,在空中,在陆上, 在水面,在水底。我们似乎在眼镜蛇的腹中梦游 终于,一里半长的林肯隧道到了尽头,开始倾斜向上。天光开处,我们蛇信一般 吐出来,吐回白昼。大家吁一口气,把车窗重新旋开。五月的空气拂进来,但里 面没有多少春天,闻不到新剪修的草香,听不到鸟的赞叹。因为两边升起的,是 钢筋水泥的横断山脉,金属的悬崖,玻璃的绝壁
13、请用(/)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 知耳。何治 安 之 世 有 之 而 能 兴 昏 乱之 世 虽 有 之 亦 不 兴 盖 用 之 与 不 用 之 谓 矣 有 贤 而 用 国 之 福 也 有 之 而 不用 犹 无 有 也。 (王安石《兴贤》)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旅夜怀远客 许 浑 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 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 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 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 (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意。在诗中有何作用?(4 分) (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含哪些方面。(4 分) 1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个小题作答,如答题 超过 5 个,按所答的前 5 个小题计分)(5 分) (1) ,以望复关。(《诗经•氓》) (2) ,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周敦颐《爱莲说》) (4) ,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5)春水碧于天, 。(韦庄《菩萨蛮(其二)》)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荀子·劝学》) (7)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范仲淹《岳阳楼记》) (8)寒衣处处催刀尺,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20 分,共 4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 登楼赋 余光中 汤汤堂堂,汤汤堂堂,当顶的大路标赫然宣布:“纽约三英里。”汤堂傥汤,汤 堂傥汤,大纽约的入城式锵锵铿铿,犹未过哈德逊河,四周的空气,已经震出心 脏病来了。闯过克利夫兰、华盛顿,那紧张,那心悸,那种本世纪高速的神经战, 总不像纽约这样凌人。比起来,台北是婴孩;华盛顿,是一支轻松的牧歌。 纽约客的心脏是一块铁砧,任一千种敲打乐器敲打。八巷的税道上滚动几百万只 车轮。驰近哈德逊河,车队咬着车队的尾巴,机械的兽群争先恐后,抢噬每一块 空隙、每一秒钟。谁投下一块空隙,立刻闪出几条饿狼扑上去,霎时间已经没有 余尸。不久,潜进哈德逊河底的大隧道了。定音鼓仍然在撞着,在空中,在陆上, 在水面,在水底。我们似乎在眼镜蛇的腹中梦游。 终于,一里半长的林肯隧道到了尽头,开始倾斜向上。天光开处,我们蛇信一般 吐出来,吐回白昼。大家吁一口气,把车窗重新旋开。五月的空气拂进来,但里 面没有多少春天,闻不到新剪修的草香,听不到鸟的赞叹。因为两边升起的,是 钢筋水泥的横断山脉,金属的悬崖,玻璃的绝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