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县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5年2月8日9:00-11:30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 分 2015.2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当垆(lu) 绣闼(ta) 估量( liang)鸡 毛掸(dan)子 B.闷(men)热 愜(x1)惶 夹(j0)缝 鸾(luan)天喜 C.罪愆(qian) 蕾(1ei)丝 蟊(mao)贼 扇纶(guan)巾 D.罗绮(qi) 嗣(si)位 脚镣(1iao)恭 聆(ling)大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分孽赝品直冲云霄前合后偃 B.缜密犄角人头挤挤无语凝噎 C.藩属缔听 川流不息阿谀献媚 D.市侩萧瑟良辰美景美伦美奂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获得幸福的关键不在于 某些标准或者避免某些问题,而在于保持 着一种谦卑而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痛苦和希望 ②乐伎俑眉目刻画清晰,姿态各异,神情专注。特别是执拍板俑,侧耳凝神,像 是陶醉于那美妙的音乐中,给人以 的感觉。 ③对于学生 大众而言,生僻字虽然不是汉字学习的重点,但在有 能力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又 何乐而不为呢? A.遵循呼之欲出甚至 B.遵守呼之欲出乃至 C.遵循栩栩如生乃至 D.遵守栩栩如生甚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连续三次上调,目前成品油消费税已累计上涨约50%。从而使国内成品 油税负比例增至近50%左右。这意味着消费者每加一元钱的汽油,就包含0.5元 的税。借用网友的话说真是“油价不能再跌了,要不就剩下税了” B.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遇难者名单已经公布,一个个“1”“2”开头的年龄 让人揪心。原本是对人生充满无限希望和憧憬的年轻人,却在2014年最后 夜骤然逝去。事件引发的安全教育的缺失诚然值得人们反思,事件的安全管理之 责同样需要追究 C.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一句“你懂的”,不期然 间成为这一年的反腐热词。那时的疑惑,如今已是过眼云烟。那句“你懂的”, 在这一年的反腐之后,变成“真懂了
湖北省荆州市部分县市 2015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15 年 2 月 8 日 9∶00-11∶30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2015.2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当垆(lú) 绣闼(tà) 估量(liáng) 鸡 毛掸(dǎn)子 B.闷(mèn)热 恓(xī)惶 夹(jiā)缝 红 鸾(luán)天喜 C.罪愆(qiān) 蕾(léi)丝 蟊(máo)贼 羽 扇纶(guān)巾 D.罗绮(qí) 嗣(sì)位 脚镣(liào) 恭 聆(líng)大教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分孽 赝品 直冲云霄 前合后偃 B.缜密 犄角 人头挤挤 无语凝噎 C.藩属 缔听 川流不息 阿谀献媚 D.市侩 萧瑟 良辰美景 美伦美奂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获得幸福的关键不在于 某些标准或者避免某些问题,而在于保持 着一种谦卑而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痛苦和希望。 ②乐伎俑眉目刻画清晰,姿态各异,神情专注。特别是执拍板俑,侧耳凝神,像 是陶醉于那美妙的音乐中,给人以 的感觉。 ③对于学生 大众而言,生僻字虽然不是汉字学习的重点,但在有 能力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又 何乐而不为呢? A.遵循 呼之欲出 甚至 B.遵守 呼之欲出 乃至 C.遵循 栩栩如生 乃至 D.遵守 栩栩如生 甚至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连续三次上调,目前成品油消费税已累计上涨约 50%。从而使国内成品 油税负比例增至近 50%左右。这意味着消费者每加一元钱的汽油,就包含 0.5 元 的税。借用网友的话说真是“油价不能再跌了,要不就剩下税了”。 B.上海外滩踩踏事件遇难者名单已经公布,一个个“1”“2”开头的年龄, 让人揪心。原本是对人生充满无限希望和憧憬的年轻人,却在2014年最后一 夜骤然逝去。事件引发的安全教育的缺失诚然值得人们反思,事件的安全管理之 责同样需要追究。 C.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一句“你懂的”,不期然 间成为这一年的反腐热词。那时的疑惑,如今已是过眼云烟。那句“你懂的”, 在这一年的反腐之后,变成“真懂了
D.刘醒龙在担任《芳草》主编改版之初就定下了“汉语神韵,华文风骨”的髙 基调,追求每一个文字都是因优雅而动人,坚持文学的高品位,不向市场低头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古代一种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 散文的性质,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如《阿房宫赋》《滕王阁序》《赤壁赋》等 B.《红楼梦》的第十三、十四回中,王熙凤应王夫人的推荐协理宁国府,将秦 可卿的丧事料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与见识 C.雨果是19世纪前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炮兽》集中刻画了 人与炮兽之间的殊死搏斗,表现出队长的勇敢,更衬托了神秘老人的智勇双全。 D.1987年,巴西作家保罗·戈埃罗以一次朝圣之旅为素材,发表了成名作《朝 圣》。后来,他又受《一千零一夜》的启发,创作寓言故事《炼金术士》,也叫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子。《论语·述而》记载:“子钓而不纲,弋 不射宿。”“钓而不纲”是说孔子只用一钩一竿钓鱼,从来不用绳网捕鱼,因为 使用绳网会把水中的鱼不分大小一网打尽。“弋不射宿”是说孔子虽然也射鸟, 但从来不射栖宿巢中的鸟。任何人都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的资源生活,因而虽有 仁心如孔子者亦不能不钓不弋,这就需要在取用自然资源时常怀珍惜爱护之心 处理好“忍”与“不忍”的关系。 在如何对待动物的生命这一问题上,孟子的态度与孔子相同,但表述得 更明确。他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 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认为人皆有对他人的痛苦和危难的天然的同情心,他称 之为“恻隐之心”或“不忍人之心”,推此心于万物,他不忍亲见禽兽被宰杀 主张“君子远庖厨”,并称此为“仁术”。可见,孟子和孔子一样,也主张把对 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上,或曰将自然万物纳入仁爱的范围,即纳入人 类的道德关怀的范围,用仁爱之心将人与万物连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他的“亲亲 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重要思想。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而”是“继而”的意思,赵岐注曰 “先亲其亲戚,然后仁民,仁民然后爱物,用恩之次者也。”由“亲亲”推展到 “仁民”,再由“仁民”扩展到“爱物”,清楚地表达了儒家之“仁”的层次性 和递进性。可见,“仁”内在地包含了“亲亲”、“仁民”与“爱物”三个层次, 其中“亲亲”是仁的自然基础,“仁民”是仁的核心和重点,“爱物”则是仁的 最终完成。对万物的爱心,实际上是儒家之“仁”需要完善化的内在逻辑要求 由孟子所阐释的这种层次分明的仁爱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既可以满足 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血缘亲情之需要,又突出了普遍的人类之爱,更使爱心超 越了人类社会的畛域,扩展到天地万物,用爱心将人与万物连为一体。 仁民而爱物”在最广大的范围内表现了儒家仁学的道德诉求。孟子认 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就那么一点点,那就是人有“仁心”,只有人才有道德观念。 “仁民而爱物”,是人的同类意识的进一步扩大,扩大到人类活动所能及的任何 地方。从“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层次推进来看,由“仁民”到“爱物” 是儒家仁学的内在逻辑要求,它要求将仁爱的精神无限地伸张,让爱心充满宇宙, 惠及自然万物。这种生态伦理思想,萌芽于孔子,成熟于孟子,经历代儒者的继 承、阐扬与完善,最终成为儒家的一个重要传统
D.刘醒龙在担任《芳草》主编改版之初就定下了“汉语神韵,华文风骨”的高 基调,追求每一个文字都是因优雅而动人,坚持文学的高品位,不向市场低头。 5.下面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赋是古代一种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 散文的性质,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如《阿房宫赋》《滕王阁序》《赤壁赋》等。 B.《红楼梦》的第十三、十四回中,王熙凤应王夫人的推荐协理宁国府,将秦 可卿的丧事料理得井井有条,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与见识。 C.雨果是 19 世纪前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炮兽》集中刻画了 人与炮兽之间的殊死搏斗,表现出队长的勇敢,更衬托了神秘老人的智勇双全。 D.1987 年,巴西作家保罗·戈埃罗以一次朝圣之旅为素材,发表了成名作《朝 圣》。后来,他又受《一千零一夜》的启发,创作寓言故事《炼金术士》,也叫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子。《论语·述而》记载:“子钓而不纲,弋 不射宿。”“钓而不纲”是说孔子只用一钩一竿钓鱼,从来不用绳网捕鱼,因为 使用绳网会把水中的鱼不分大小一网打尽。“弋不射宿”是说孔子虽然也射鸟, 但从来不射栖宿巢中的鸟。任何人都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的资源生活,因而虽有 仁心如孔子者亦不能不钓不弋,这就需要在取用自然资源时常怀珍惜爱护之心, 处理好“忍”与“不忍”的关系。 在如何对待动物的生命这一问题上,孟子的态度与孔子相同,但表述得 更明确。他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 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认为人皆有对他人的痛苦和危难的天然的同情心,他称 之为“恻隐之心”或“不忍人之心”,推此心于万物,他不忍亲见禽兽被宰杀, 主张“君子远庖厨”,并称此为“仁术”。可见,孟子和孔子一样,也主张把对 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上,或曰将自然万物纳入仁爱的范围,即纳入人 类的道德关怀的范围,用仁爱之心将人与万物连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他的“亲亲 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重要思想。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而”是“继而”的意思,赵岐注曰: “先亲其亲戚,然后仁民,仁民然后爱物,用恩之次者也。”由“亲亲”推展到 “仁民”,再由“仁民”扩展到“爱物”,清楚地表达了儒家之“仁”的层次性 和递进性。可见,“仁”内在地包含了“亲亲”、“仁民”与“爱物”三个层次, 其中“亲亲”是仁的自然基础,“仁民”是仁的核心和重点,“爱物”则是仁的 最终完成。对万物的爱心,实际上是儒家之“仁”需要完善化的内在逻辑要求。 由孟子所阐释的这种层次分明的仁爱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既可以满足 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血缘亲情之需要,又突出了普遍的人类之爱,更使爱心超 越了人类社会的畛域,扩展到天地万物,用爱心将人与万物连为一体。 “仁民而爱物”在最广大的范围内表现了儒家仁学的道德诉求。孟子认 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就那么一点点,那就是人有“仁心”,只有人才有道德观念。 “仁民而爱物”,是人的同类意识的进一步扩大,扩大到人类活动所能及的任何 地方。从“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层次推进来看,由“仁民”到“爱物” 是儒家仁学的内在逻辑要求,它要求将仁爱的精神无限地伸张,让爱心充满宇宙, 惠及自然万物。这种生态伦理思想,萌芽于孔子,成熟于孟子,经历代儒者的继 承、阐扬与完善,最终成为儒家的一个重要传统
从生态智慧到生态伦理的发展实现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对万物的爱护不 再只是考虑人类的利益,而且还出于人类道德完善的需要。人类主动承担起了对 自然万物的道德义务,这种在中华大地流布了两千多年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值得我 们珍视的宝贵资源。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所引用文字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引用《论语》中的话“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为了说明中 国古代从孔子开始就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环境的思想。 B.第二段引用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远庖厨也”这一段话,旨在引出 孟子的“仁术”概念,也就是要人们把对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上。 C.第三段引用赵岐的注,说明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中的“而” 是“继而”的意思,说明了儒家“仁”的行为的层递性。 D.第四段引用“仁民而爱物”并对其内涵予以分析,表明了儒家仁学的道 德诉求,同时这也是对儒家生态伦理学重要内容的阐述。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属于儒家生态伦理学内容的一项是 A.人们在取用自然资源时,要常怀有珍惜爱护之心,处理好“忍”与“不 忍”的关系。 B.人对于他人与动物的痛苦和危难要有天然的同情心,要把自然万物纳入 道德关怀的范围。 C.人不仅要爱人类自身,还应将仁爱的精神无限地伸张,扩展到人类活动 所能及的任何地方 D.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血缘亲情需要得到满足,普遍的人类之爱得到彰 显,人类社会的畛域被爱心超越。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并不反对杀生,因为人毕竟要从自然界中获取食物,动物也是食物来 源。但儒家主张的是有限度地杀生,对滥捕滥杀行为持反对态度 B.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源于孔子,后经孟子等历代儒者的继承、阐扬与完善, 日渐成熟,弘扬仁爱之心,惠及自然万物,最终成为儒家的重要传统 C.由“亲亲”到“仁民”再到“爱物”,表达了儒家之“仁”的层次性和递 进性,它用爱心将人与万物连为一体,体现着儒家之“仁”的内在逻辑要求。 D.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从它出现的那个时代开始,就流布于中华大地,影 响了后人。而在今天,它更加值得我们珍视、继承和发展。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 (清)曾国藩 今天下郡县牧民之吏,大抵以刑强齐之耳。任蚩蚩者自为啄息喜怒,一不顾问。 至其犯法,小者桎梏,大者弃市,豪强者漏网,弱者靡烂,苟以掩耳目而止。原 国家所以立法之意 有义本 尔哉!盖亦欲守土者,日教民以孝悌仁义之经,不率而 后刑之。其率教而有 则以进于学使者而登之庠序。既登之矣,则以授于校 官而常饬之 承平既久,法意寝失。教民之任,独以责之学政与校官。而所谓校官者,类多衰 疾晚暮之徒,其禄不足自赡,往往与学宫弟子争锥刀之末,不特不克助宣教化 或转餂言以蔽学政之耳目。彼学政者,孤悬客寄于一行省之中,守土者皆貌敬
从生态智慧到生态伦理的发展实现了一个重要的转变,对万物的爱护不 再只是考虑人类的利益,而且还出于人类道德完善的需要。人类主动承担起了对 自然万物的道德义务,这种在中华大地流布了两千多年的生态伦理思想是值得我 们珍视的宝贵资源。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所引用文字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引用《论语》中的话“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是为了说明中 国古代从孔子开始就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保护环境的思想。 B.第二段引用孟子“君子之于禽兽也……远庖厨也”这一段话,旨在引出 孟子的“仁术”概念,也就是要人们把对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上。 C.第三段引用赵岐的注,说明了“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中的“而” 是“继而”的意思,说明了儒家“仁”的行为的层递性。 D.第四段引用“仁民而爱物”并对其内涵予以分析,表明了儒家仁学的道 德诉求,同时这也是对儒家生态伦理学重要内容的阐述。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属于儒家生态伦理学内容的一项是 A.人们在取用自然资源时,要常怀有珍惜爱护之心,处理 好“忍”与“不 忍”的关系。 B.人对于他人与动物的痛苦和危难要有天然的同情心,要把自然万物纳入 道德关怀的范围。 C.人不仅要爱人类自身,还应将仁爱的精神无限地伸张,扩展到人类活动 所能及的任何地方。 D.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血缘亲情需要得到满足,普遍的人类之爱得到彰 显,人类社会的畛域被爱心超越。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并不反对杀生,因为人毕竟要从自然界中获取食物,动物也是食物来 源。但儒家主张的是有限度地杀生,对滥捕滥杀行为持反对态度。 B.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源于孔子,后经孟子等历代儒者的继承、阐扬与完善, 日渐成熟,弘扬仁爱之心,惠及自然万物,最终成为儒家的重要传统。 C.由“亲亲”到“仁民”再到“爱物”,表达了儒家之“仁”的层次性和递 进性,它用爱心将人与万物连为一体,体现着儒家之“仁”的内在逻辑要求。 D.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从它出现的那个时代开始,就流布于中华大地,影 响了后人。而在今天,它更加值得我们珍视、继承和发展。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 (清)曾国藩 今天下郡县牧民之吏,大抵以刑强齐之耳。任蚩蚩者自为啄息喜怒,一不顾问。 至其犯法,小者桎梏,大者弃市,豪强者漏网,弱者靡烂,苟以掩耳目而止。原 国家所以立法之意,岂尔尔哉!盖亦欲守土者,日教民以孝悌仁义之经,不率而 后刑之。其率教而有文者,则以进于学使者而登之庠序。既登之矣,则以授于校 官而常饬之。 承平既久,法意寖失。教民之任,独以责之学政与校官。而所谓校官者,类多衰 疾晚暮之徒,其禄不足自赡,往往与学宫弟子争锥刀之末,不特不克助宣教化, 或转餂言①以蔽学政之耳目。彼学政者,孤悬客寄于一行省之中,守土者皆貌敬
而神拒之,日惫精于文字而角机智于千百诡弊之场,而欲以余力教民以仁义孝悌 之经,其不亦难矣哉! 然则如之何而可?自功利之说中于膏肓,学者求速化之方,束发而弊精于制艺 穷老而不休:六经至不能举其篇目,何有于他书?今欲稍返积习,莫若使之姑置 制艺而从事经史,奖一二博通之十以风其余。于覆名扃试之外,别求旁搜广采 之术。凡郡县莫不有书院,大率廪给其才者,而绌其不能者。名曰“膏火”,所 以济学校之不及也。学政下车之始,则牒各县令曰:“明年吾视某县学,当以某 经试士能背诵否,某史试士能言否。其为我播告偏隅,咸使知之。”牒校官曰: “吾按临之始,每县当选诸生廿人说书。有不至,惟汝罚。”及其按郡,招诸生 来前,果使背诵某经,说某史某卷。大指能诵说者,予以书院之廪资;尤能者倍 之、三之;尤能者,牒送省会之书院,亦倍其廪资。其不能者,廪生削其饩°, 附生惩辱之。每县试以三四人,则余者惧矣。覆名试以制艺以彰朝廷之公令面试 说书以鸣使者之私好二者并行而不悖皆善矣则拔而贡之成均°。使彼邦之人晓然 知吾好博通之才,庶几由文以溯本,举一以劝百。然后孝悌仁义之教可以渐而兴 也 同年友江君小帆之视湖北学也,所以讲求职思者甚备。余乃别思一搜采之术,无 启弊之窦而有补教之旌者。于是以戋戋之说进焉。 (选自《曾国藩文选》,有删节) 【注释】 ①餂言:甜言。②制艺:八股文。③覆名扃试:覆盖考试姓名并锁门考试 ④饩:月工资。⑤成均:古代的大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率而后刑之 率:遵循。 B.独以责之学政与校 官C百 责:要求 C.而绌其不能者 绌:不足 D.举一以劝 劝:勉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类多衰疾晚暮之徒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其不亦难矣哉 吾其还也 C.大指能诵说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于是以戋戋之说进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一开篇,作者就大力批判当今地方官吏在治理百姓时大都重视刑罚而轻 视教化的恶劣倾向,呼吁地方官吏应加强对百姓的孝悌仁义的教育。 B.作者认为单靠各地的校官和学政去教化百姓是远远不够的,一则因校官薪俸 微薄易争利而有伤风化,二则因学政势单力薄又疲于官场争斗而精力不济。 C.作者认为八股取士的做法助长了读书人的功利性和狭隘性,不利于人才的培 养和教化的施行,为此提出了治经史、废制艺的主张。 D.这篇赠序体简辞足,富有雄直之气,既能揭示时弊产生的根源,也能提出具 体可行的矫治措施,同时寄寓了作者对江小帆作为学政视学湖北的希望。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原国家所以立法之意,岂尔尔哉!(3分)
而神拒之,日惫精于文字而角机智于千百诡弊之场,而欲以余力教民以仁义孝悌 之经,其不亦难矣哉! 然则如之何而可?自功利之说中于膏肓,学者求速化之方,束发而弊精于制艺②, 穷老而不休;六经至不能举其篇目,何有于他书?今欲稍返积习,莫若使之姑置 制艺而从事经史,奖一二博通之士以风其余。于覆名扃试③之外,别求旁搜广采 之术。凡郡县莫不有书院,大率廪给其才者,而绌其不能者。名曰“膏火”,所 以济学校之不及也。学政下车之始,则牒各县令曰:“明年吾视某县学,当以某 经试士能背诵否,某史试士能言否。其为我播告偏隅,咸使知之。”牒校官曰: “吾按临之始,每县当选诸生廿人说书。有不至,惟汝罚。”及其按郡,招诸生 来前,果使背诵某经,说某史某卷。大指能诵说者,予以书院之廪资;尤能者倍 之、三之;尤能者,牒送省会之书院,亦倍其廪资。其不能者,廪生削其饩④, 附生惩辱之。每县试以三四人,则余者惧矣。覆名试以制艺以彰朝廷之公令面试 说书以鸣使者之私好二者并行而不悖皆善矣则拔而贡之成均⑤。使彼邦之人晓然 知吾好博通之才,庶几由文以溯本,举一以劝百。然后孝悌仁义之教可以渐而兴 也。 同年友江君小帆之视湖北学也,所以讲求职思者甚备。余乃别思一搜采之术,无 启弊之窦而有补教之旌者。于是以戋戋之说进焉。 (选自《曾国藩文选》,有删节) 【注释】 ① 餂言:甜言。②制艺:八股文。③覆名扃试:覆盖考试姓名并锁门考试。 ④饩:月工资。⑤成均:古代的大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率而后刑之 率:遵循。 B.独以责之学政与校 官 责:要求 C.而绌其不能者 绌:不足 D.举一以劝 百 劝:勉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类多衰疾晚暮之徒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其不亦难矣哉 吾其还也 C.大指能诵说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D.于是以戋戋之说进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一开篇,作者就大力批判当今地方官吏在治理百姓时大都重视刑罚而轻 视教化的恶劣倾向,呼吁地方官吏应加强对百姓的孝悌仁义的教育。 B.作者认为单靠各地的校官和学政去教化百姓是远远不够的,一则因校官薪俸 微薄易争利而有伤风化,二则因学政势单力薄又疲于官场争斗而精力不济。 C.作者认为八股取士的做法助长了读书人的功利性和狭隘性,不利于人才的培 养和教化的施行,为此提出了治经史、废制艺的主张。 D.这篇赠序体简辞足,富有雄直之气,既能揭示时弊产生的根源,也能提出具 体可行的矫治措施,同时寄寓了作者对江小帆作为学政视学湖北的希望。 1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原国家所以立法之意,岂尔尔哉!(3 分)
(2)莫若使之姑置制艺而从事经史,奖一二博通之士以风其余。(4分) (3)然后孝悌仁义之教可以渐而兴也。(2分)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覆名试以制艺以彰朝廷之公令面试说书以鸣使者之私好二者并行而不悖皆善矣 则拔而贡之成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鸳翎金仆姑 卢纶 鹫翎金仆姑①,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①鹫翎:箭尾羽毛。金仆姑:神箭名。 ②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蝥(mao,一说音吣)弧:旗名 ③独立:犹言屹立。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1)王诗前四句描绘了边塞怎样的景象?卢诗描绘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4 分) 答 (2)同题“塞下曲”,王诗与卢诗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小题作答)(5分) (1)野芳发而幽香, (欧 阳修《醉翁亭记》)
(2)莫若使之姑置制艺而从事经史,奖一二博通之士以风其余。(4 分) (3)然后孝悌仁义之教可以渐而兴也。(2 分) 13.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覆名试以制艺以彰朝廷之公令面试说书以鸣使者之私好二者并行而不悖皆善矣 则拔而贡之成均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塞下曲·鹫翎金仆姑 卢纶 鹫翎金仆姑①,燕尾绣蝥弧②。 独立扬新令③,千营共一呼。 ①鹫翎:箭尾羽毛。金仆姑:神箭名。 ②燕尾:旗的两角叉开,若燕尾状。蝥(máo,一说音 wù)弧:旗名。 ③独立:犹言屹立。扬新令:扬旗下达新指令。 (1)王诗前四句描绘了边塞怎样的景象?卢诗描绘了一位怎样的将军形象?(4 分) 答: 。 (2)同题“塞下曲”,王诗与卢诗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 分) 答: 。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 5 小题作答)(5 分) (1)野芳发而幽香, 。 (欧 阳修《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