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诗意色彩,灰色鲜有被提及,歌德在著作《色彩论》中 描述:“在尊贵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我 们会体验到谦卑。 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灰色一直是隐性的身份,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 感特征,其所指有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的解读。灰色“集彩性”的 低纯度功能不言而喻,是集中多种彩色后的简单而丰富,既影射着自然地理的客 观地貌,作为表现形式与手段,也丰富着人文艺术领域的深度思考,其优质的视 觉协调性促使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 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既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同时也包含人 生与艺术某阶段的方向迷失,后者如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这个时期,毕加 索的生活条件很差,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忧郁。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 和隐形的文化内涵。“灰色”广义上的哲思显然适用于文学艺术等社会学门类, 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则是:幽、寒、雨、暮、荒、苍、雪、愁、恨等如泣如诉 的古典诗意色彩。《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合了黑白水墨 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代 言,在此,大美、大音及大象在洗尽铅华后定格为无言、稀声、无形的精神追求, 灰色的墨韵在唐代传统书画中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了 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至宋代则在“逸、神、妙、能”中开拓了意态的文人挥 毫,及至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 肃然,进而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流动着静、虚、恬、淡的古意。灰 色的墨韵循环流动在阴阳五行的虚实水墨中。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灰色的介质与朦胧 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与德加温润的灰色相比,热衷 于以灰色、紫罗兰、绿色等打底画纸作画的古典主义大师丢勒的细密画则注重严 谨的逻辑,《祈祷的手》、《横躺的阿格妮丝》等结实的典型性造型在灰色背景 中体现了画家精于概括、重于塑造的无限泂察力。如果说德加的色粉笔游走在快 乐的舞台范围里,那科勒惠支的素描则借助黑白灰表现生与死的精神呼啸,《哀 悼》、《抱婴儿的母亲》及《离别》等无不寄托着画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其实, 灰色不过是艺术媒介里的表象,艺术的本质一如罗丹所说:“最纯粹的杰作是这 样的:不表现什么形式,线条和颜色再也找不到,一切融化为思想和灵魂。” (摘编自韩天腾《灰色在艺术与设计中的灰线性解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灰色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含意可以 从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进行解读。 B.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表现了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性,包含人生与艺术某些 阶段的方向迷失,也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 C.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者引用罗丹的话,揭示出艺术的本质:不表现什 么形式,也找不到线条和颜色,一切融化为思想和灵魂 D.法国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其作品中的灰色显得温润, 灰色的介质与朦胧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北省荆州 2018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诗意色彩,灰色鲜有被提及,歌德在著作《色彩论》中 描述:“在尊贵的灰色面前,我们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我 们会体验到谦卑。” 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灰色一直是隐性的身份,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 感特征,其所指有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的解读。灰色“集彩性”的 低纯度功能不言而喻,是集中多种彩色后的简单而丰富,既影射着自然地理的客 观地貌,作为表现形式与手段,也丰富着人文艺术领域的深度思考,其优质的视 觉协调性促使灰色成为绘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 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既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同时也包含人 生与艺术某阶段的方向迷失,后者如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这个时期,毕加 索的生活条件很差,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忧郁。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 和隐形的文化内涵。“灰色”广义上的哲思显然适用于文学艺术等社会学门类, 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则是:幽、寒、雨、暮、荒、苍、雪、愁、恨等如泣如诉 的古典诗意色彩。《道德经》的无为哲学以空灵淡泊的精神本质契合了黑白水墨 画的灰色美学,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成为灰色最早的美学代 言,在此,大美、大音及大象在洗尽铅华后定格为无言、稀声、无形的精神追求, 灰色的墨韵在唐代传统书画中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色具”的气韵概括了 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至宋代则在“逸、神、妙、能”中开拓了意态的文人挥 毫,及至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种沉寂、 肃然,进而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流动着静、虚、恬、淡的古意。灰 色的墨韵循环流动在阴阳五行的虚实水墨中。 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灰色的介质与朦胧 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与德加温润的灰色相比,热衷 于以灰色、紫罗兰、绿色等打底画纸作画的古典主义大师丢勒的细密画则注重严 谨的逻辑,《祈祷的手》、《横躺的阿格妮丝》等结实的典型性造型在灰色背景 中体现了画家精于概括、重于塑造的无限洞察力。如果说德加的色粉笔游走在快 乐的舞台范围里,那科勒惠支的素描则借助黑白灰表现生与死的精神呼啸,《哀 悼》、《抱婴儿的母亲》及《离别》等无不寄托着画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其实, 灰色不过是艺术媒介里的表象,艺术的本质一如罗丹所说:“最纯粹的杰作是这 样的:不表现什么形式,线条和颜色再也找不到,一切融化为思想和灵魂。” (摘编自韩天腾《灰色在艺术与设计中的灰线性解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灰色作为彩色系里的调和色,自古被烙上阶级属性与情感特征,其含意可以 从宗教与文化、艺术与哲学不同层面进行解读。 B.毕加索的灰色时期的绘画表现了灰色广义上的模糊性,包含人生与艺术某些 阶段的方向迷失,也指所有事件的不明朗、非良性的状态。 C.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者引用罗丹的话,揭示出艺术的本质:不表现什 么形式,也找不到线条和颜色,一切融化为思想和灵魂。 D.法国画家德加热衷于表现舞女的动态“印象”,其作品中的灰色显得温润, 灰色的介质与朦胧图底的关系有利于表现书法线条般的人体曲线美。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是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所以《道 德经》的无为哲学与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相契合 B.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的出现,使得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 种沉寂肃然的特点,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 C.灰色的墨韵在我国唐代传统书画中主要表现为: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 色具”的气韵概括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 D.《祈祷的手》、《横躺的阿格妮丝》等画,其结实的典型性造型在灰色背景 中体现了丢勒精于概括、重于塑造的无限洞察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尊贵的灰色面前人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人会体验到谦 卑。这告诉我们:因灰色的类别不同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B.灰色的“集彩性”具有低纯度功能,灰色的优质的视觉协调性是灰色成为绘 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的原因。 C.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幽、寒、雨、暮、 愁、恨”等,其文化内涵不如赤橙黄绿等色彩深厚。 D.科勒惠支的《哀悼》、《抱婴儿的母亲》及《离别》等,借助黑白灰表现生 与死的精神呼啸,无不寄托着画家悲天悯人的情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流放地①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②人,坐在岸边的篝 火旁。谢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 挺硬朗,这时已醉醺醺的了。 鞑靼人生了病,很难受,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谢苗说。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 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家乡, 完全不是这样的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 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总有一天你会说:“上 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 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间摆过去渡过来。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 也不是出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 礼服。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 过日子。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当年,我从俄罗斯发配到这里, 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上 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完就走啦。 鞑靼人带着憎恨对谢苗说:“上帝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 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
A.灰色最早的美学代言是以墨色胜于五彩、五色、五音的视觉语汇,所以《道 德经》的无为哲学与黑白水墨画的灰色美学相契合。 B.元代“作画贵有古意”的“逸笔草草”的出现,使得灰色的笔墨气韵形成一 种沉寂肃然的特点,产生了一种温雅淡泊的审美意味。 C.灰色的墨韵在我国唐代传统书画中主要表现为:以“枯湿浓淡”“运墨而五 色具”的气韵概括了世界万象的空灵与洒脱。 D.《祈祷的手》、《横躺的阿格妮丝》等画,其结实的典型性造型在灰色背景 中体现了丢勒精于概括、重于塑造的无限洞察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尊贵的灰色面前人会体验到一种提升感,在平凡的灰色面前人会体验到谦 卑。这告诉我们:因灰色的类别不同而给人的感受也不同。 B.灰色的“集彩性”具有低纯度功能,灰色的优质的视觉协调性是灰色成为绘 画与设计、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表现媒介的原因。 C.灰色的象征性有着显性的贬义,如文学诗词的灰色意境“幽、寒、雨、暮、 愁、恨”等,其文化内涵不如赤橙黄绿等色彩深厚。 D.科勒惠支的《哀悼》、《抱婴儿的母亲》及《离别》等,借助黑白灰表现生 与死的精神呼啸,无不寄托着画家悲天悯人的情怀。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在流放地①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②人,坐在岸边的篝 火旁。谢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 挺硬朗,这时已醉醺醺的了。 鞑靼人生了病,很难受,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谢苗说。 “不好,不好!”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 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在家乡, 完全不是这样的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 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总有一天你会说:‘上 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 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间摆过去渡过来。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 也不是出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 礼服。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 过日子。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当年,我从俄罗斯发配到这里, 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上 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你会习惯的!”谢苗说完就走啦。 鞑靼人带着憎恨对谢苗说:“上帝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 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 来。红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一一所有这 切或许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 天亮了。正下着雪 喂!”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谢苗说。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 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谢苗叫他瓦西 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 睛望着一处地方发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 像没听见似的。谢苗用肚子压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 也照样能生活。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来。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 几个船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不暖和!”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 懒得去关门。 “我挺好。”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 种生活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外面传来狗吠似的呜呜声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那儿?” “是鞑靼人在哭。”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一一习惯的!”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八九二年五月八日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注】①一八九一年,契诃夫抛弃了托尔斯泰的“勿抗恶”的哲学,他理性地认 识到,托尔斯泰的哲学只是空想而不能实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学,对于现实不适用。 契诃夫反托尔斯泰哲学而写了小说《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②鞑靼:俄国 境内少数民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鲜明 对比,作者肯定了后者,否定了前者 B.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神态等描 写,给谢苗起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C.小说叙写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 凄苦的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D.谢苗知道要适应流放地的生活,多次对年轻鞑靼人好言相劝,年轻鞑靼人虽 然憎恨他,但对他的帮助还是非常感谢。 5.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 来。红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 一切或许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 天亮了。正下着雪。 “喂!”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谢苗说。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 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谢苗叫他瓦西 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 睛望着一处地方发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 像没听见似的。谢苗用肚子压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 也照样能生活。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来。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 几个船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不暖和!”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他们怕冷, 懒得去关门。 “我挺好。”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 种生活。”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外面传来狗吠似的呜呜声。 “这是什么声音?谁在那儿?” “是鞑靼人在哭。”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注】①一八九一年,契诃夫抛弃了托尔斯泰的“勿抗恶”的哲学,他理性地认 识到,托尔斯泰的哲学只是空想而不能实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学,对于现实不适用。 契诃夫反托尔斯泰哲学而写了小说《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②鞑靼:俄国 境内少数民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鲜明 对比,作者肯定了后者,否定了前者。 B.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神态等描 写,给谢苗起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C.小说叙写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 凄苦的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D.谢苗知道要适应流放地的生活,多次对年轻鞑靼人好言相劝,年轻鞑靼人虽 然憎恨他,但对他的帮助还是非常感谢。 5.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 分)
6.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探析作者这样结尾的意 图。(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 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 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 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 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一一在笔头最顶端的地 方,厚度仅0.3-0.4毫米。极髙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 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 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 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 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 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 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 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 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 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 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 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 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 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 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 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 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 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 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 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 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
6.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探析作者这样结尾的意 图。(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 3000 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 400 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 400 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 依赖进口。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 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 工序。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 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 方,厚度仅 0.3-0.4 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 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 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 品做到极致。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 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 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 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 关键。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 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 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 是技术上的。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 有一定差距的。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 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 45 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 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 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现在中国企业的员 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 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 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 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 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有专家分析认 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
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 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 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 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 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 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 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髙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 己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 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 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 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 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 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 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髙,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 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 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5分)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 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大业初,世 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 余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 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 五壁不战,羸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 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充数 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
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 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原因。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 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的匠人。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 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 基因入手。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 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 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材料一报道了中国 3000 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 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B.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 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 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 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 分) A.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 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B.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 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C.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 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 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 实,心无旁鹜;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5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王世充,字行满。祖西域胡,号支颓耨,后徒新丰,死,其妻与霸城人王 梁为庶妻。颓褥子收从之,冒梁姓,仕隋。生世充,以荫为左翊卫。大业初,世 充出为江都赞治,迁郡承。杨玄感反,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起江南应之,兵十 余万。世充以偏将募江都万人,频击破之。每捷必归功于下,虏获尽推与士卒, 故人争为效。大业十年,齐贼孟让转寇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 五壁不战,羸兵以示弱。让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缚之,鼓行下 江都矣”时百姓皆入保,野无所掠,让又苦五壁闭道不得南,即分兵围之。充数 战阳不利走壁让益骄数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围壁。世充知贼懈,夜夷灶撤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