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过关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Br H.C CH Br :卤代烃 OOCCH B OOCH 羧酸 0 C.CH,CH2OC-H:醛 0 答案:A 解析: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F、C1、B、I)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该分子中苯环上的两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因此为卤代烃,故A项正确;该分子 中含有酯基,不含羧基,属于酯,故B项错误:该分子为甲酸乙酯,属于酯,故C项错 误: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该有机化合物为酚,故D项错误。 2.下列为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其中不可能的是( A B D 答案D 解析:A、B、C选项中碳原子和碳原子形成的化学键都不超过4个,剩余价键与 氢结合,D中三键和双键中间的碳形成了5条共价键,违背了碳四价的原则,D项 错误。 3.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H2和D2 B.金刚石和足球烯(C60) C.甲烷和丙烷 D.CH3CH2OH和CH3OCH3 答案D
第一章过关检测 (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中正确的是( )。 A. :卤代烃 B. :羧酸 C. :醛 D. :醇 答案:A 解析: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F、Cl、Br、I)取代后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该分子中苯环上的两个氢原子被溴原子取代,因此为卤代烃,故 A 项正确;该分子 中含有酯基,不含羧基,属于酯,故 B 项错误;该分子为甲酸乙酯,属于酯,故 C 项错 误;羟基直接与苯环相连,该有机化合物为酚,故 D 项错误。 2.下列为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连接方式,其中不可能的是( )。 答案:D 解析:A、B、C 选项中碳原子和碳原子形成的化学键都不超过 4 个,剩余价键与 氢结合;D 中三键和双键中间的碳形成了 5 条共价键,违背了碳四价的原则,D 项 错误。 3.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H2 和 D2 B.金刚石和足球烯(C60) C.甲烷和丙烷 D.CH3CH2OH 和 CH3OCH3 答案:D
解析H2和D2是不同核素形成的同一种单质:金刚石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元素 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且为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甲烷和丙烷分子式不 同:CH3CH2OH和CH3O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H B.氨基的电子式为NH C丙旋分子的球根模型为”品8 D.丙酸的键线式为CH3CH2一COOH 答案:C 解析: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一CH2,故A项错误;氨基中氨原子最外层为7个电 子,含有2个氮氢共用电子对,氨基正确的电子式为NH故B项错误;丙烷为含有 Q 3个℃的烷烃,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其球根模型为品 ,故C项 正确:键线式是碳碳键用线段来表示,拐点和端点表示碳原子,碳原子、氢原子不 入 标出,其他杂原子必须标出,杂原子上的H原子应标出,故丙酸的键线式:OH,故 D项错误。 5.下列物质中都含有 0一”其中一种有别于其他三种,该物质是()。 0 A.HC OH B.CH,CH2-C-OH COOH COOCH D 答案D 解析D中 分别连接甲基和苯环,属于酯类,其他三种物质都属于羧酸。 6现有一瓶甲、乙的混合物,己知甲、乙属同系物,甲、乙的某些性质如下: 物质 分子式 熔点/℃ 沸点/℃ 密度 水溶性 (g'cm-3) 甲 C3H602 -98 55.5 0.93 可溶
解析:H2 和 D2 是不同核素形成的同一种单质;金刚石和足球烯(C60)都是由碳元素 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且为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甲烷和丙烷分子式不 同;CH3CH2OH 和 CH3OCH3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2CH2 B.氨基的电子式为N ·· H · ·H C.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为 D.丙酸的键线式为 CH3CH2—COOH 答案:C 解析:乙烯的结构简式为 CH2 CH2,故 A 项错误;氨基中氮原子最外层为 7 个电 子,含有 2 个氮氢共用电子对,氨基正确的电子式为·N ·· ·× H × · H,故 B 项错误;丙烷为含有 3 个 C 的烷烃,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氢原子,其球棍模型为 ,故 C 项 正确;键线式是碳碳键用线段来表示,拐点和端点表示碳原子,碳原子、氢原子不 标出,其他杂原子必须标出,杂原子上的 H 原子应标出,故丙酸的键线式: ,故 D 项错误。 5.下列物质中都含有“ ”,其中一种有别于其他三种,该物质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D 中 分别连接甲基和苯环,属于酯类,其他三种物质都属于羧酸。 6.现有一瓶甲、乙的混合物,已知甲、乙属同系物,甲、乙的某些性质如下: 物质 分子式 熔点/℃ 沸点/℃ 密度 (g·cm-3 ) 水溶性 甲 C3H6O2 -98 55.5 0.93 可溶
C4H8O2 -84 87 0.90 可溶 根据物理性质,将混合物中的甲、乙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o A.蒸馏 B.萃取 C重结晶 D.分液 答案A 解析:甲、乙的密度都比水的密度小,不能分液:都能溶于水,不能萃取:熔点都很低, 不能用降温的方法,所以可以利用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将其分离。 7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的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2 3 8 CH4 C2H4 C3Hs C6H12 C7H16 C8H16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从表格分析,碳原子数依次增加,物质类型为烷烃、烯烃交替,则第5种物质 的碳原子数为5,为烷烃,即Cs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8.键线式可以简明扼要地表示碳氢化合物,如入入表示CH3CH2CH2CHCH3。 则下列有关入√表示的物质及其所含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烷,只含有σ键 B.丙烷,只含有σ键 C.丁烯,含有σ键和π键 D.丙烯,只含有π键 答案:C 解析:书写键线式时要注意像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多重键不能进一步省略。在 所给的键线式中有两个拐点和两个终点,所以表示4个碳原子,又在分子结构中有 一个碳碳双键,所以可得它是一种烯烃,即为丁烯,碳碳双键中含有1个π键,其余 是σ键。 9.某气态有机化合物X含C、H、O三种元素,已知下列条件,现欲确定X的分子 式,至少需要的条件是()。 ①X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②X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③X在标准状 况下的体积④X的相对分子质量⑤X的质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答案B
乙 C4H8O2 -84 87 0.90 可溶 根据物理性质,将混合物中的甲、乙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 A.蒸馏 B.萃取 C.重结晶 D.分液 答案:A 解析:甲、乙的密度都比水的密度小,不能分液;都能溶于水,不能萃取;熔点都很低, 不能用降温的方法,所以可以利用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将其分离。 7.根据下表中烃的分子式排列规律,判断空格中的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为 ( )。 1 2 3 4 5 6 7 8 CH4 C2H4 C3H8 C4H8 C6H12 C7H16 C8H16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从表格分析,碳原子数依次增加,物质类型为烷烃、烯烃交替,则第 5 种物质 的碳原子数为 5,为烷烃,即 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8.键线式可以简明扼要地表示碳氢化合物,如 表示 CH3CH2CH2CH2CH3。 则下列有关 表示的物质及其所含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丁烷 ,只含有 σ 键 B.丙烷, 只含有 σ 键 C.丁烯,含有 σ 键和 π 键 D.丙烯,只含有 π 键 答案:C 解析:书写键线式时要注意像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等多重键不能进一步省略。在 所给的键线式中有两个拐点和两个终点,所以表示 4 个碳原子,又在分子结构中有 一个碳碳双键,所以可得它是一种烯烃,即为丁烯,碳碳双键中含有 1 个 π 键,其余 是 σ 键。 9.某气态有机化合物 X 含 C、H、O 三种元素,已知下列条件,现欲确定 X 的分子 式,至少需要的条件是( )。 ①X 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X 中所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③X 在标准状 况下的体积 ④X 的相对分子质量 ⑤X 的质量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答案:B
解析:根据①②可以确定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进一步可以确定该有机化合物的实验 式,由④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三者结合可确定物质分子 式。综上所述可知,最终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的组合是①②④,故B项 正确。 10.A、B两种烃,其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下列关于A和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和B的实验式相同 B.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 D.A和B各取1ol,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A 解析:两种烃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则含氢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即两者实验式一定 相同;而实验式相同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可能不同,故它们不一定是同分异构 体,也不一定是同系物,其各1ol完全燃烧所耗O2的质量也不一定相等。 11.分子式为CH16的烷烃中含有3个甲基结构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分子式CH16符合通式CmH2+2为烷烃。去掉3个甲基后只有4个碳原子 CCC 其碳链方式只有两种:C一CCC、 C,再分别将3个甲基连入这两个碳 链。为保证分子中只有3个甲基,碳链上的端位碳必须连接甲基,即(1)CH3一C一 CHCC-C一CH CCC-CH3,第三个甲基有2种可能方式;(2】 CCH,3个甲基已 经全部连入。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12.下列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5组吸收峰的是( CH, CH CCH,CI CHCH A CH, CH CHCHCH,CH C.Br 答案B
解析:根据①②可以确定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进一步可以确定该有机化合物的实验 式,由④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三者结合可确定物质分子 式。综上所述可知,最终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的组合是①②④,故 B 项 正确。 10.A、B 两种烃,其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下列关于 A 和 B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 和 B 的实验式相同 B.A 和 B 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A 和 B 不可能是同系物 D.A 和 B 各取 1 mol,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质量一定相等 答案:A 解析:两种烃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则含氢的质量分数也相同,即两者实验式一定 相同;而实验式相同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式可能不同,故它们不一定是同分异构 体,也不一定是同系物,其各 1 mol 完全燃烧所耗 O2 的质量也不一定相等。 11.分子式为 C7H16 的烷烃中含有 3 个甲基结构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 A.2 B.3 C.4 D.5 答案:B 解析:分子式 C7H16 符合通式 CnH2n+2为烷烃。去掉 3 个甲基后只有 4 个碳原子, 其碳链方式只有两种:C—C—C—C、 ,再分别将 3 个甲基连入这两个碳 链。为保证分子中只有 3 个甲基,碳链上的端位碳必须连接甲基,即(1)CH3—C— C—C—C—CH3,第三个甲基有 2 种可能方式;(2) ,3 个甲基已 经全部连入。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有 3 种。 12.下列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 5 组吸收峰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峰的数目等于氢原子类型的数目。A项分子中含有2种 氢原子,错误;C项分子中含有4种氢原子,错误;D项分子中含有4种氢原子,错 误。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除去花生油中的汽油 将混合物直接分液 B 除去乙酸中混有的乙醇 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萃取分液 除去乙醇中混有的少量H2O 加入生石灰,蒸馏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答案:C 解析:A项,花生油和汽油互溶,不能直接分液,可用蒸馏法分离,错误,B项,乙醇和 乙酸与水均互溶,无法萃取和分液,错误;C项,在乙醇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 应生成沸点较高的氢氧化钙,然后蒸馏得到乙醇,故C项正确:D项,乙烯被高锰酸 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故D项错误。 14.下列有机化合物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B D. 答案D 解析:根据氢原子类型分析,A、B、C项的一氯代物都为4种,而D项一氯代物有 3种。 15.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研究“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的科学家们。纳米 分子机器日益受到关注,机器的“车轮”常用组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三碟烯 ②扭曲烷 ③富勒烯④金刚烷 A.①③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B.②④互为同分异构体 C.①②③④均属于烃 D.①②④的一氯代物分别为3种、3种、2种 答案:C
解析: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峰的数目等于氢原子类型的数目。A 项分子中含有 2 种 氢原子,错误;C 项分子中含有 4 种氢原子,错误;D 项分子中含有 4 种氢原子,错 误。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花生油中的汽油 将混合物直接分液 B 除去乙酸中混有的乙醇 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萃取分液 C 除去乙醇中混有的少量 H2O 加入生石灰,蒸馏 D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将混合气体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答案:C 解析:A 项,花生油和汽油互溶,不能直接分液,可用蒸馏法分离,错误; B 项,乙醇和 乙酸与水均互溶,无法萃取和分液,错误;C 项,在乙醇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 应生成沸点较高的氢氧化钙,然后蒸馏得到乙醇,故 C 项正确;D 项,乙烯被高锰酸 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引入新杂质二氧化碳,故 D 项错误。 14.下列有机化合物的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氢原子类型分析, A、B、C 项的一氯代物都为 4 种,而 D 项一氯代物有 3 种。 15.2016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研究“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的科学家们。纳米 分子机器日益受到关注,机器的“车轮”常用组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③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B.②④互为同分异构体 C.①②③④均属于烃 D.①②④的一氯代物分别为 3 种、3 种、2 种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