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醇酚 第1课时i 醇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物质中既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又属于醇的是( ) OH CH:CH:OH B C.CH3COOCH2CH3 D.CH3CH2OH 答案B OH 解析: ,分子中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A项错误; CH2CH2 OH ,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上连有羟基,所以既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又属于 醇,故B项正确:CH3 COOCH2CH,分子中含有酯基,属于酯,故C项错误;乙醇分子 中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D项错误。 2.已知某些饱和一元醇的沸点(℃)如表所示: 甲醇 丙醇 1-戊醇 1-庚醇 醇X 65 97 138 177 118 则醇X可能是( A.乙醇 B.1-丁醇 C.1-己醇 D.1-辛醇 答案B 解析:由表中数据知,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饱和一元醇的沸点升高。118℃ 介于97℃与138℃之间,故醇X分子中碳原子数介于1-丙醇与1-戊醇之间。 3.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乙酸和乙醇 B.甘油和水 C.乙醇和乙二醇 D.溴苯和水 答案D
第二节 醇 酚 第 1 课时 醇 课后· 基础巩固 1.下列物质中既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又属于醇的是( )。 A. B. C.CH3COOCH2CH3 D.CH3CH2OH 答案:B 解析: ,分子中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 A 项错误; ,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上连有羟基,所以既属于芳香族化合物又属于 醇,故 B 项正确;CH3COOCH2CH3,分子中含有酯基,属于酯,故 C 项错误;乙醇分子 中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故 D 项错误。 2.已知某些饱和一元醇的沸点(℃)如表所示: 甲醇 1-丙醇 1-戊醇 1-庚醇 醇 X 65 97 138 177 118 则醇 X 可能是( )。 A.乙醇 B.1-丁醇 C.1-己醇 D.1-辛醇 答案:B 解析:由表中数据知,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多,饱和一元醇的沸点升高。118 ℃ 介于 97 ℃与 138 ℃之间,故醇 X 分子中碳原子数介于 1-丙醇与 1-戊醇之间。 3.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乙酸和乙醇 B.甘油和水 C.乙醇和乙二醇 D.溴苯和水 答案:D
解析:A、B、C中的物质互溶,混合后均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法分离,而D中溴苯 难溶于水,分层后水在上层,可利用分液漏斗分离,故答案为D。 4.在乙醇发生的各种反应中,断键方式一定不正确的是()。 HH H, ③ HH A.键①断裂时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B.键②断裂时发生的是酯化反应 C.键②断裂时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D.键②和④同时断裂,发生的是消去反应 答案B 解析:与醋酸、浓硫酸共热时发生酯化反应,键①断裂,B项错误,其他均正确。 5.分子式为C4H1o0的物质中,能与Na反应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答案:C 解析:分子式为C4H1oO的物质中,能与Na反应的物质为醇C4HOH,C4H9有4 种,因此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6.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且产物只有一种的是()。 A.CH3CHBrCH2CH3 B.CH3OH C.(CH3)CCI D.(CH3)3C-CH2OH 答案:C 解析:CH3 CHBrCH2CH能发生消去反应,产物有CH一CHCH2CH3和CH3CH一 CHCH3两种,故A项错误;CH3O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项错误;(CH)3CCI能 CH, 发生消去反应,且产物只有CH,C=CH一种,故C项正确:(CH3BCCH2OH不 能发生消去反应,故D项错误。 7.下列醇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为酮的是( CH,CHCH CH,OH CH,OH ② OH ③CH3OH④ ⑤ CH CH:CH CH3—CCH2OH -C-OH CH ⑥ CH,H
解析:A、B、C 中的物质互溶,混合后均不分层,不能利用分液法分离,而 D 中溴苯 难溶于水,分层后水在上层,可利用分液漏斗分离,故答案为 D。 4.在乙醇发生的各种反应中,断键方式一定不正确的是( )。 A.键①断裂时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B.键②断裂时发生的是酯化反应 C.键②断裂时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D.键②和④同时断裂,发生的是消去反应 答案:B 解析:与醋酸、浓硫酸共热时发生酯化反应,键①断裂,B 项错误,其他均正确。 5.分子式为 C4H10O 的物质中,能与 Na 反应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2 种 B.3 种 C.4 种 D.5 种 答案:C 解析:分子式为 C4H10O 的物质中,能与 Na 反应的物质为醇 C4H9OH,—C4H9有 4 种,因此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 4 种。 6.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且产物只有一种的是( )。 A.CH3CHBrCH2CH3 B.CH3OH C.(CH3)3CCl D.(CH3)3C—CH2OH 答案:C 解析:CH3CHBrCH2CH3能发生消去反应,产物有 CH2 CHCH2CH3和 CH3CH CHCH3 两种,故 A 项错误;CH3OH 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 B 项错误;(CH3)3CCl 能 发生消去反应,且产物只有 一种,故 C 项正确;(CH3)3C—CH2OH 不 能发生消去反应,故 D 项错误。 7.下列醇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被氧化为酮的是( )。 ① ② ③CH3OH ④ ⑤ 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⑥ D.①②⑥ 答案:C CH2 OH 解析:① 分子中羟基所连碳的相邻碳上没有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CH,CHCH 其氧化产物为醛,故①不符合题意:② OH 分子中羟基所连碳的相邻碳上有 H,能发生消去反应,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1个H,能被氧化为酮,故②符合题意; ③CH3OH分子只有一个C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其氧化产物为醛,故③不符合 CH2 OH 题意;④ 分子中羟基所连碳的相邻碳上有H,能发生消去反应,分子 中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2个H,能被氧化为醛,故④不符合题意:⑤ CH CH,-C-CH2 OH CH 分子中羟基所连碳的相邻碳上没有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其氧 CH:CH CH,-C-C-OH 化产物为醛,故⑤不符合题意:⑥ CH,H 分子中羟基所连碳的相邻碳上 有H,能发生消去反应,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1个H,能被氧化为酮,故⑥符合题 意。 8.已知乙醇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分子间可以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乙醚 (CH3CH2O一CCH)。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将分子式分别为C2H6O和 C3H3O的醇的混合液反应,可以得到醚的种类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答案D 解析:分子式为C2H6O的醇是乙醇,分子式为C3HsO的醇可以是正丙醇,也可以是 异丙醇。同种醇之间脱水有3种醚,不同种醇之间脱水生成的醚有3种,共计6 种,答案选D。 9.下列关于1,2-丙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1,2-丙二醇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炔 B.1,2-丙二醇可由丙烯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加成制得 C.丙烯与溴水加成后,再与NaOH醇溶液共热水解可得1,2-丙二醇 D.1,2-丙二醇在铜存在下催化氧化可得到丙二醛 答案:A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⑥ D.①②⑥ 答案:C 解析:① 分子中羟基所连碳的相邻碳上没有 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其氧化产物为醛,故①不符合题意;② 分子中羟基所连碳的相邻碳上有 H,能发生消去反应,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 1 个 H,能被氧化为酮,故②符合题意; ③CH3OH 分子只有一个 C 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其氧化产物为醛,故③不符合 题意;④ 分子中羟基所连碳的相邻碳上有 H,能发生消去反应,分子 中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 2 个 H,能被氧化为醛,故④不符合题意;⑤ 分子中羟基所连碳的相邻碳上没有 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其氧 化产物为醛,故⑤不符合题意;⑥ 分子中羟基所连碳的相邻碳上 有 H,能发生消去反应,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 1 个 H,能被氧化为酮,故⑥符合题 意。 8.已知乙醇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分子间可以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乙醚 (CH3CH2—O—CH2CH3)。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将分子式分别为 C2H6O 和 C3H8O 的醇的混合液反应,可以得到醚的种类有( )。 A.3 种 B.4 种 C.5 种 D.6 种 答案:D 解析:分子式为 C2H6O 的醇是乙醇,分子式为 C3H8O 的醇可以是正丙醇,也可以是 异丙醇。同种醇之间脱水有 3 种醚,不同种醇之间脱水生成的醚有 3 种,共计 6 种,答案选 D。 9.下列关于 1,2-丙二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2-丙二醇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炔 B.1,2-丙二醇可由丙烯在一定条件下与水加成制得 C.丙烯与溴水加成后,再与 NaOH 醇溶液共热水解可得 1,2-丙二醇 D.1,2-丙二醇在铜存在下催化氧化可得到丙二醛 答案:A
解析:1,2-丙二醇与浓硫酸共热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炔,A项正确:在一定条件下 丙烯与水加成生成1-丙醇或2-丙醇,B项错误;丙烯与溴水加成生成 CH2-CH-CH3 BrBr ,再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故不能得到1,2-丙二醇,C 项错误:1,2-丙二醇在铜存在下催化氧化生成OHC一CCH,而不是丙二醛,D项错 误。 10.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实验装置和反应原理(夹 持和加热装置等已省略)如下: OH浓硫酸 △ +H2O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 物质 密度 沸点 溶解性 子质量 (g-cm-3) ℃ 环己醇 100 0.961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a中加入20g环己醇和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mL浓硫酸。b中通入 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 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 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解析:1,2-丙二醇与浓硫酸共热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炔,A 项正确;在一定条件下 丙烯与水加成生成 1-丙醇或 2-丙醇,B 项错误;丙烯与溴水加成生成 ,再与 NaOH 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故不能得到 1,2-丙二醇,C 项错误;1,2-丙二醇在铜存在下催化氧化生成 ,而不是丙二醛,D 项错 误。 10.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实验装置和反应原理(夹 持和加热装置等已省略)如下: +H2O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相对分 子质量 密度 (g·cm-3 ) 沸点 ℃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 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 2 83 难溶于水 合成反应: 在 a 中加入 20 g 环己醇和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 1 mL 浓硫酸。b 中通入 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 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 90 ℃。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 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 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 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 b 的名称是 。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 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 (填字母)。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 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⑤)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漏斗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⑦)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的产率是 A.41% B.50% C.61% D.70% 答案(1)直形冷凝管 (2)防止暴沸 B (3) -0〈 (4)验漏 上口倒出 (⑤)干燥 (6)CD (7)C 解析:(1)依据装置图可知装置b是蒸馏装置中的直形冷凝管。(2)碎瓷片的存在 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暴沸现象,忘记加瓷片应该补加,补加碎瓷片时需要待 已加热的液体冷却后再加入。(3)加热过程中,环己醇除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 烯外,还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二环己醚,结构简式是 (4)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开关,故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 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⑤)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 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利用无水氯化钙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起干燥作用。(6)根据 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图知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漏斗和球形冷凝管,选CD。(⑦) 设环己烯的理论产量是xg, OH浓硫酸 100g 82g 20g xg 10082 20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 ;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 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 (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 。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 (填字母)。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漏斗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7)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烯的产率是 。 A.41% B.50% C.61% D.70% 答案:(1)直形冷凝管 (2)防止暴沸 B (3) (4)验漏 上口倒出 (5)干燥 (6)CD (7)C 解析:(1)依据装置图可知装置 b 是蒸馏装置中的直形冷凝管。(2)碎瓷片的存在 可以防止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暴沸现象,忘记加瓷片应该补加,补加碎瓷片时需要待 已加热的液体冷却后再加入。(3)加热过程中,环己醇除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环己 烯外,还可以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二环己醚,结构简式是 。 (4)由于分液漏斗有活塞开关,故使用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分液过程中,由于环己 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应该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 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利用无水氯化钙吸收产物中少量的水,起干燥作用。(6)根据 题目提供的实验装置图知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漏斗和球形冷凝管,选 CD。(7) 设环己烯的理论产量是 x g; 100 g 82 g 20 g x g 100 20 = 82 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