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醛酮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1.己知某些饱和一元醛常压时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甲醛 乙醛 己醛 辛醛 沸点/C 21 2 130 163 饱和一元醛R常压时的沸点为153℃。则R为( A.丙醛 B.戊醛 C.庚醛 D.壬醛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饱和一元醛含碳原子数目越多沸点越高,R常压时的沸点为 153℃,高于己醛(6个碳)低于辛醛(8个碳),所以应为庚醛(7个碳),故答案为C。 2.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CHO B.HCOOH C.HCOOC2Hs D.CH,-C-CH3 答案D 解析:苯甲醛、甲酸、甲酸乙酯都含有一CHO的结构,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而丙酮 中没有CHO,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能把醛基(CHO)氧化的物质有()。 ①新制的Cu(OH)2②银氨溶液③氧气④溴水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醛基可以催化氧化为羧基,也可被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氧化,溴水、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性更强,都能把CHO氧化为一COOH。 4.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可用于食品保鲜处理 B.丙醛和丙酮可用新制的Cu(OH)2来鉴别 C.用溴水检验丙烯醛(CH2一CHCHO)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D.对甲基苯甲醛(H,C《○CH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分子中存在 醛基
第三节 醛 酮 课后· 基础巩固 1.已知某些饱和一元醛常压时的沸点(℃)如下表所示: 化合物 甲醛 乙醛 己醛 辛醛 沸点/℃ -21 21 130 163 饱和一元醛 R 常压时的沸点为 153 ℃。则 R 为( )。 A.丙醛 B.戊醛 C.庚醛 D.壬醛 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饱和一元醛含碳原子数目越多沸点越高,R 常压时的沸点为 153 ℃,高于己醛(6 个碳)低于辛醛(8 个碳),所以应为庚醛(7 个碳),故答案为 C。 2.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 A. B.HCOOH C.HCOOC2H5 D. 答案:D 解析:苯甲醛、甲酸、甲酸乙酯都含有—CHO 的结构,能够发生银镜反应,而丙酮 中没有—CHO,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能把醛基(—CHO)氧化的物质有( )。 ①新制的 Cu(OH)2 ②银氨溶液 ③氧气 ④溴水 ⑤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醛基可以催化氧化为羧基,也可被银氨溶液、新制的 Cu(OH)2 氧化,溴水、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性更强,都能把—CHO 氧化为—COOH。 4.下列关于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可用于食品保鲜处理 B.丙醛和丙酮可用新制的 Cu(OH)2 来鉴别 C.用溴水检验丙烯醛(CH2 CHCHO)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D.对甲基苯甲醛(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分子中存在 醛基
答案B 解析:甲醛有毒,福尔马林为甲醛的水溶液,不能用福尔马林处理食品,A项错误;丙 醛含有醛基,丙酮不含有醛基,新制的Cu(OH)2能使醛氧化而不能使酮氧化,所以 可用新制的Cu(OH)2来鉴别,B项正确:碳碳双键、醛基均可使溴水褪色,不能用 溴水检验丙烯醛(CH2一CHCHO)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C项错误,甲基、一CHO均 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两者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不能说明分子中存在 醛基,D项错误。 5.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 AI。 HC CH CH, H.C CH CH CH-CHC-O CH-CHCHCHO CH CH B紫罗兰酮 中间体X → H,C CH,CHs CH, CH,OH CH 维生素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紫罗兰酮和中间体X都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1mol中间体X最多能与2molH2发生加成反应 C.B紫罗兰酮的分子式为C13H22O D.B紫罗兰酮与中间体X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A 解析β紫罗兰酮和中间体X都含有碳碳双键、醛基,所以都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褪色,故A项正确。1mol中间体X含有2mol碳碳双键、1mol醛基,最多能 与3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B项错误。根据B-紫罗兰酮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 子式为C13H20O,故C项错误。B紫罗兰酮和中间体X的分子式分别是 C13H20O、C14H22O,因此不是同分异构体,故D项错误。 6.关于丙烯醛(CH2一CH一CHO)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丙烯醛分子中,仅含有一种官能团 B.丙烯醛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ECH2-CH C.丙烯醛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 CHO D.等物质的量的丙烯醛和丙醛完全燃烧,消耗等物质的量的O2
答案:B 解析:甲醛有毒,福尔马林为甲醛的水溶液,不能用福尔马林处理食品,A 项错误;丙 醛含有醛基,丙酮不含有醛基,新制的 Cu(OH)2 能使醛氧化而不能使酮氧化,所以 可用新制的 Cu(OH)2 来鉴别,B 项正确;碳碳双键、醛基均可使溴水褪色,不能用 溴水检验丙烯醛(CH2 CHCHO)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C 项错误;甲基、—CHO 均 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两者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不能说明分子中存在 醛基,D 项错误。 5.β-紫罗兰酮是存在于玫瑰花中的一种天然香料,它经多步反应可合成维生素 A1。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β-紫罗兰酮和中间体 X 都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1 mol 中间体 X 最多能与 2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 C.β-紫罗兰酮的分子式为 C13H22O D.β-紫罗兰酮与中间体 X 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A 解析:β-紫罗兰酮和中间体 X 都含有碳碳双键、醛基,所以都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褪色,故 A 项正确。1 mol 中间体 X 含有 2 mol 碳碳双键、1 mol 醛基,最多能 与 3 mol H2 发生加成反应,故 B 项错误。 根据 β-紫罗兰酮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 子式为 C13H20O,故 C 项错误。β-紫罗兰酮和中间体 X 的分子式分别是 C13H20O、C14H22O,因此不是同分异构体,故 D 项错误。 6.关于丙烯醛(CH2 CH—CHO)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丙烯醛分子中,仅含有一种官能团 B.丙烯醛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丙烯醛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 D.等物质的量的丙烯醛和丙醛完全燃烧,消耗等物质的量的 O2
答案:C 解析: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两种官能团,故A项错误;丙烯醛中含有碳碳 双键和醛基,两种官能团均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项错误;丙烯 七CH2CH3n 醛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加聚反应生成的聚合物为 CHO,故C 项正确。1 mol CH2.一CHCH0完全燃烧消耗氧气为1molx(3+年-3.5mol,1 mol丙醛(CH6O)完全燃烧消耗氧气为1molx(3+:-4mol则等物质的量的丙 烯醛和丙醛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D项错误。 7.下图为香芹酮分子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香芹酮 A.香芹酮的分子式为CgH12O B.香芹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 C.香芹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香芹酮分子中有3种官能团 答案:C 解析:香芹酮的分子式为C10H14O,A项错误;香芹酮分子中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 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项错误;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褪色,C项正确:香芹酮分子中有2种官能团,分别是碳碳双键和酮羰基D 项错误。 8.甲醛是众多醛中的一种,是一种具有较高毒性的物质。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选购家具时,用鼻子嗅一嗅家具抽屉等部位可初步判断家具是否含有较多甲醛 B.甲醛就是福尔马林,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 C.甲醛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甲醛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以HCHO和C2H2为有机原料,经过下列反应可 得化合物C(C4H8O4) s0cHl}华4 HOCH.C=CCHO 2H A(C4H1002- :催化氧化.△BO,/催化剂.△C Ⅲ
答案:C 解析: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两种官能团,故 A 项错误;丙烯醛中含有碳碳 双键和醛基,两种官能团均能使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 B 项错误;丙烯 醛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聚反应,加聚反应生成的聚合物为 ,故 C 项正确。1 mol CH2 CH—CHO 完全燃烧消耗氧气为 1 mol×(3+4 4 − 1 2 )=3.5 mol,1 mol 丙醛(C3H6O)完全燃烧消耗氧气为 1 mol×(3+6 4 − 1 2 )=4 mol,则等物质的量的丙 烯醛和丙醛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不相等,故 D 项错误。 7.下图为香芹酮分子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香芹酮 A.香芹酮的分子式为 C9H12O B.香芹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 C.香芹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香芹酮分子中有 3 种官能团 答案:C 解析:香芹酮的分子式为 C10H14O,A 项错误;香芹酮分子中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 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但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 项错误;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褪色,C 项正确;香芹酮分子中有 2 种官能团,分别是碳碳双键和酮羰基,D 项错误。 8.甲醛是众多醛中的一种,是一种具有较高毒性的物质。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 问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选购家具时,用鼻子嗅一嗅家具抽屉等部位可初步判断家具是否含有较多甲醛 B.甲醛就是福尔马林,可用于浸制动物标本 C.甲醛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甲醛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以 HCHO 和 C2H2 为有机原料,经过下列反应可 得化合物 C(C4H8O4): HCHO CH ≡ CH} HOCH2C≡CCH2OH A(C4H10O2) B C
①反应I的反应类型为 ②HOCH2C≡CCH2OH分子中,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 ③写出反应V的化学方程式: ④写出B与新制的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1)B(2)①加成反应②8 催化剂 ③OHCCH2CH2CHO+O:△HOOCCH2CH2COOH ④HCCH2CH2CHO+4Cu(OH2+2NaOF△ NaOOCCH2CH2COONa+2Cu20J+6H2O 解析:()甲醛具有刺激性气味,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及家具使 用的人造木板,故选购家具时,可以靠近家具的抽屉等部位,用鼻子嗅一嗅气味是 否强烈,A项正确:福尔马林是35%~45%的甲醛水溶液,故甲醛就是福尔马林的说 法错误,B项错误:甲醛具有还原性,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褪色,C项正确。 (2)①在步骤I中,甲醛醛基中的C0双键断裂,与乙炔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 HOCH2C≡CCH2OH,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②根据与碳碳三键直接相连的原子共直线可知,4个C原子在一条直线上,又一 CH2一为四面体结构,最多有3个原子共面,则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8个; ③反应IV为丁二醛(OHCCH2CH2CHO)被O2氧化成丁二酸(HOOCCH2 CH2COOH 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HCCH,.CH2CHO+O,-定条件下, HOOCCH2CH2COOH: ④由分析知B为丁二醛(OHCCH2CH2CHO),能与新制的Cu(OHD2反应生成丁二 酸(HOOCCH2CH2COOH田、Cu20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HCCH2 CH2CHO+-4Cu(OH2+2NaOL△, NaOOCCH2CH2COONa+2Cu2OJ+6H2O. 9.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在试管里先加入少量NaOH溶液,振荡,然后加热煮沸。把NaOH溶液倒去后, 再用蒸馏水洗净试管备用。 B.在洗净的试管里配制银氨溶液。 C.沿试管壁加入乙醛稀溶液。 D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I)步骤A中加NaOH溶液振荡,加热煮沸的目的是 (2)步骤D应选择的加热方法是(填下列装置编号)
①反应Ⅰ的反应类型为 。 ②HOCH2C≡CCH2OH 分子中,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 个。 ③写出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 。 ④写出 B 与新制的 Cu(OH)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B (2)①加成反应 ②8 ③OHCCH2CH2CHO+O2 HOOCCH2CH2COOH ④OHCCH2CH2CHO+4Cu(OH)2+2NaOH NaOOCCH2CH2COONa+2Cu2O↓+6H2O 解析:(1)甲醛具有刺激性气味,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及家具使 用的人造木板,故选购家具时,可以靠近家具的抽屉等部位,用鼻子嗅一嗅气味是 否强烈,A 项正确;福尔马林是 35%~45%的甲醛水溶液,故甲醛就是福尔马林的说 法错误,B 项错误;甲醛具有还原性,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褪色,C 项正确。 (2)①在步骤Ⅰ中,甲醛醛基中的 C O 双键断裂,与乙炔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 HOCH2C≡CCH2OH,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 ②根据与碳碳三键直接相连的原子共直线可知,4 个 C 原子在一条直线上,又— CH2—为四面体结构,最多有 3 个原子共面,则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原子最多有 8 个; ③反应Ⅳ为丁二醛(OHCCH2CH2CHO)被 O2氧化成丁二酸(HOOCCH2CH2COOH) 的过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HCCH2CH2CHO+O2 HOOCCH2CH2COOH; ④由分析知 B 为丁二醛(OHCCH2CH2CHO),能与新制的 Cu(OH)2 反应生成丁二 酸(HOOCCH2CH2COOH)、Cu2O 和 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HCCH2CH2CHO+4Cu(OH)2+2NaOH NaOOCCH2CH2COONa+2Cu2O↓+6H2O。 9.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乙醛的银镜反应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A.在试管里先加入少量 NaOH 溶液,振荡,然后加热煮沸。把 NaOH 溶液倒去后, 再用蒸馏水洗净试管备用。 B.在洗净的试管里配制银氨溶液。 C.沿试管壁加入乙醛稀溶液。 D.加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 A 中加 NaOH 溶液振荡,加热煮沸的目的是 。 (2)步骤 D 应选择的加热方法是 (填下列装置编号)
军热水 甲 (3)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对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部分实 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混 出现银 实验 银氨溶 乙醛的 温度 合液的 镜的时 序号 液的量 量/滴 ℃ mL pH 间/min 3 65 11 5 3 45 11 6.5 5 65 11 4 ①实验1和实验2,探究的是 ②当银氨溶液的量为1mL,乙醛的量为3滴,温度为55℃,反应混合液pH为11 时,出现银镜的时间为 (填范围)min。 ③你认为探究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条件,除了测定银镜出现的时间外,还需要 比较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银镜的 答案(1)去除试管内壁的油污,保证试管洁净 (2)乙 (3)CH:CHO+2IAg(NH3)JOH-CHCOONH4+2Agl+3NHs+H2O (4)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5~6.5③光亮程度 解析:(1)进行银镜反应的实验时,要得到光亮的银镜,试管必须洁净,这样才有利于 银的附着,开始时利用NaOH溶液洗涤试管,可以洗去试管内壁的油污,保证试管 洁净。(2)在进行银镜反应时,不能直接用火焰加热,应该采用水浴加热。(3)乙醛 发生银镜反应得到乙酸铵、银、水、NH3,化学方程式为 CH3CHO+2[AgNH32]OE.二CH:COONH4+2AgJ+3NH+H20。(4)①实验1和实 验2,其他条件均相同,只有温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其 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出现银镜的时间越短:银氨溶液的量 为1L,乙醛的量为3滴,温度为55℃,反应混合液pH为11时,反应温度介于实 验1和实验2之间,则出现银镜的时间为5~6.5min之间。 拓展提高 1.已知几种醛的名称与分子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对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部分实 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序号 银氨溶 液的量 mL 乙醛的 量/滴 温度 ℃ 反应混 合液的 pH 出现银 镜的时 间/min 1 1 3 65 11 5 2 1 3 45 11 6.5 3 1 5 65 11 4 ①实验 1 和实验 2,探究的是 。 ②当银氨溶液的量为 1 mL,乙醛的量为 3 滴,温度为 55 ℃,反应混合液 pH 为 11 时,出现银镜的时间为 (填范围)min。 ③你认为探究乙醛进行银镜反应的最佳条件,除了测定银镜出现的时间外,还需要 比较不同条件下形成的银镜的 。 答案:(1)去除试管内壁的油污,保证试管洁净 (2)乙 (3)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4)①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②5~6.5 ③光亮程度 解析:(1)进行银镜反应的实验时,要得到光亮的银镜,试管必须洁净,这样才有利于 银的附着,开始时利用 NaOH 溶液洗涤试管,可以洗去试管内壁的油污,保证试管 洁净。(2)在进行银镜反应时,不能直接用火焰加热,应该采用水浴加热。(3)乙醛 发生银镜反应得到乙酸铵、银、水、NH3,化学方程式为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4)①实验 1 和实 验 2,其他条件均相同,只有温度不同,因此探究的是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②其 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大,出现银镜的时间越短;银氨溶液的量 为 1 mL,乙醛的量为 3 滴,温度为 55 ℃,反应混合液 pH 为 11 时,反应温度介于实 验 1 和实验 2 之间,则出现银镜的时间为 5~6.5 min 之间。 拓展提高 1.已知几种醛的名称与分子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