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孩子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稍稍捎些钱来。孩子们来信说,她不能独个儿住着 但她硬是不同意,他们只好屈服,每月寄给她一小笔款子, 印刷工人有时也写信给哥哥和姐姐,向他们谈谈母亲的情况。从他给我爹的信中 以及奶奶安葬后两年我爹一次访问所获悉的情况中,才使我对这两年内发生的事 有一个粗略的印象。看来,奶奶拒绝印刷工人搬到她那宽敞而现在却是空荡荡的 屋子里去住,一开始就使他十分失望。奶奶跟他们的关系并不怎么密切,只是每 星期日下午带孩子们去喝咖啡,别的什么都谈不上。印刷工人沉不住气,在信里 大发牢骚。有一次我爹写信问他,奶奶现在干些什么,他的回答只是寥寥数语, 说她常去看电影。到那边去的只是少年,或者是一对对贪图那边光线黑暗的情侣。 孤零零的一个老太婆去那儿,必然引人十分注目。她从来不赴小城的咖啡荼会, 却常常到一个补鞋匠的工场里去,工场坐落在一条声名狼藉的小巷里,特别在下 午,总有各式各样不大正派的人闲坐着,其中有地位低微的女侍者和青年工匠。 补鞋匠是个中年人,曾游历世界各地,但结果一无所得。据说他也喝酒。跟这种 人交往,对老奶奶来说无论如何是有失身份的。印刷工人在一封信中说,他曾同 他母亲谈过这件事,但得到的却是冷冷的回答。 “他看到些什么了?”这就是她的答复,谈话就此中断。在爷爷死后半年左右, 印刷工人写信给我爹说,他母亲现在隔天就要在饭店里吃饭。这消息多么令人震 惊!奶奶一生本来为一家十余口煮饭烧菜,吃的一直只是一些残羹,如今却上饭 店吃喝起来了!她究竟怎么啦?不久我爹出差到家乡附近一带,于是去探望他的 母亲。他去看奶奶时,奶奶正想岀去。她重新把帽子放下,给他斟一杯红葡萄酒, 并给他吃干面包片。她看去镇定自若,既没有特别兴奋,也并非默不作声。她问 起我们大家的情况,当然没有问得特别详细;她主要想知道孩子们有没有樱桃吃。 她还跟过去一模一样。房间自然一尘不染,她看去也挺健康。她的新生活方面 只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她不想跟我爹一起到墓地去扫丈夫的墓。 “你一个人去吧,”她漫不经心地说,“他的墓在第十一排左面第三座。我还得 去别的地方呢。” 印刷工人事后又说,她想必是到补鞋匠那里去了。他大发牢骚 “我和家里人蹲在这几间小房里,只能干五小时的活,挣的钱又少,我的气喘病 又发作了。可大街里那间屋子却空着不住人。” 我爹在旅馆里租一间房间,等着邀奶奶去住,至少形式上表了一下态;但她置之 不理。看来她要和家庭生活一刀两断,现在想走一条适合自己脾胃的新路。我爹 的脾气很好,既然看到奶奶十分愉快,就对我叔父说,一切听老太太自便吧?可 她究竟想干什么呢!根据下一步报导,她已订了一辆“布雷克”,想在某一个星 期四到什么地方去远足。 印刷工人现在简直惊惶失措了,他真想请一位医师。我爹看信时摇着头,但不主 张请医师。我奶奶不是独个儿去K城的,有一个姑娘伴她同行。 “现在她替那个怪姑娘'买一顶帽子,上面还有玫瑰花,”印刷工人灰心绝望地 说 “而咱们的安娜连圣餐时穿的衣服都没有!”叔父的信写得歇斯底里气十足,信 里一个劲儿数落着我们亲爱的奶奶,而且丝毫不肯让步。别的情况,我是从爹那 儿获悉的。旅馆老板向他眨巴着眼睛,悄悄说老太太像大伙儿说开的那样,现在 正在寻欢作乐呢。” 实际上,我奶奶在最后几年,生活上一点也不宽裕。不上饭店时,她一般吃少许 蛋制品,喝高三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个孩子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稍稍捎些钱来。孩子们来信说,她不能独个儿住着。 但她硬是不同意,他们只好屈服,每月寄给她一小笔款子。 印刷工人有时也写信给哥哥和姐姐,向他们谈谈母亲的情况。从他给我爹的信中 以及奶奶安葬后两年我爹一次访问所获悉的情况中,才使我对这两年内发生的事 有一个粗略的印象。看来,奶奶拒绝印刷工人搬到她那宽敞而现在却是空荡荡的 屋子里去住,一开始就使他十分失望。奶奶跟他们的关系并不怎么密切,只是每 星期日下午带孩子们去喝咖啡,别的什么都谈不上。印刷工人沉不住气,在信里 大发牢骚。有一次我爹写信问他,奶奶现在干些什么,他的回答只是寥寥数语, 说她常去看电影。到那边去的只是少年,或者是一对对贪图那边光线黑暗的情侣。 孤零零的一个老太婆去那儿,必然引人十分注目。她从来不赴小城的咖啡荼会, 却常常到一个补鞋匠的工场里去,工场坐落在一条声名狼藉的小巷里,特别在下 午,总有各式各样不大正派的人闲坐着,其中有地位低微的女侍者和青年工匠。 补鞋匠是个中年人,曾游历世界各地,但结果一无所得。据说他也喝酒。跟这种 人交往,对老奶奶来说无论如何是有失身份的。印刷工人在一封信中说,他曾同 他母亲谈过这件事,但得到的却是冷冷的回答。 “他看到些什么了?”这就是她的答复,谈话就此中断。在爷爷死后半年左右, 印刷工人写信给我爹说,他母亲现在隔天就要在饭店里吃饭。这消息多么令人震 惊!奶奶一生本来为一家十余口煮饭烧菜,吃的一直只是一些残羹,如今却上饭 店吃喝起来了!她究竟怎么啦?不久我爹出差到家乡附近一带,于是去探望他的 母亲。他去看奶奶时,奶奶正想出去。她重新把帽子放下,给他斟一杯红葡萄酒, 并给他吃干面包片。她看去镇定自若,既没有特别兴奋,也并非默不作声。她问 起我们大家的情况,当然没有问得特别详细;她主要想知道孩子们有没有櫻桃吃。 她还跟过去一模一样。房间自然一尘不染,她看去也挺健康。她的新生活方面, 只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她不想跟我爹一起到墓地去扫丈夫的墓。 “你一个人去吧,”她漫不经心地说,“他的墓在第十一排左面第三座。我还得 去别的地方呢。” 印刷工人事后又说,她想必是到补鞋匠那里去了。他大发牢骚。 “我和家里人蹲在这几间小房里,只能干五小时的活,挣的钱又少,我的气喘病 又发作了。可大街里那间屋子却空着不住人。” 我爹在旅馆里租一间房间,等着邀奶奶去住,至少形式上表了一下态;但她置之 不理。看来她要和家庭生活一刀两断,现在想走一条适合自己脾胃的新路。我爹 的脾气很好,既然看到奶奶十分愉快,就对我叔父说,一切听老太太自便吧?可 她究竟想干什么呢!根据下一步报导,她已订了一辆“布雷克”,想在某一个星 期四到什么地方去远足。 印刷工人现在简直惊惶失措了,他真想请一位医师。我爹看信时摇着头,但不主 张请医师。我奶奶不是独个儿去 K 城的,有一个姑娘伴她同行。 “现在她替那个'怪姑娘'买一顶帽子,上面还有玫瑰花,”印刷工人灰心绝望地 说。 “而咱们的安娜连圣餐时穿的衣服都没有!”叔父的信写得歇斯底里气十足,信 里一个劲儿数落着我们亲爱的奶奶,而且丝毫不肯让步。别的情况,我是从爹那 儿获悉的。旅馆老板向他眨巴着眼睛,悄悄说老太太像大伙儿说开的那样,现在 正在寻欢作乐呢。” 实际上,我奶奶在最后几年,生活上一点也不宽裕。不上饭店时,她一般吃少许 蛋制品,喝高三语文试题第 6 页(共 8 页)
些咖啡,主要吃的是她喜爱的干面包片。为此,她破费买些便宜的红葡萄酒,每 餐总要喝上一小杯。她屋子收拾得很干净一一不仅仅收拾她所住的卧室和所用的 厨房。但她瞒着儿孙偷偷在抵押。大家始终不知道她的钱究竟花到哪儿去了,看 来她都给那个补鞋匠了。 严格地说,她一生前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的生活。第一阶段的生活是她做女儿、妻 子和母亲时代的;第二阶段则纯粹以太太的面目出现。这时她孑然一身,不尽任 何义务,经济情况虽不十分好,但比较宽裕。第一阶段的生活前后长达六十年, 第二阶段却不到两年。我爹后来得悉,她在最后半年对一般人干脆置之不理。夏 天,她清晨三点钟就起床,在小城空荡荡的街上漫步,因为她只有一个人。在补 鞋匠那儿显然有一群兴髙采烈的人们,他们在高谈阔论。她在那儿经常带着自己 一瓶红葡酒站着,只顾喝自己杯里的酒,有时也带些烈性的酒给大伙儿喝。 某一个秋日早晨,她突然在卧室里去世了。她不是死在床上,而是死在窗口的一 把木椅里。她本来请那位“怪姑娘”在晩上看电影,因而死时姑娘在她身边。她 活到七十四岁。我看到过她的一张照片,桂在死时睡的那张床上。这照片是专为 她儿孙们摄的。我们看到的,是一张满是皱纹的小小的脸,嘴唇狭而嘴巴阔。她 的脸ˆ艮小,但并不渺小。她长年累月奴仆般地劳动,只有短短几年才饱享清福, 终于油尽灯枯,了却一生。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的两项是()()(5分) 人文章主要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位勤劳节 俭、内向孤独的老奶奶形象。 B.小儿子对母亲的一些做法“十分失望”“大发牢骚”“惊慌失措”“灰心失 望”,说明他们的母子关系不融洽,儿子对母亲不理解。 C.文章两次写到老奶奶的“瘦小”,第一次“她是一个瘦小的妇人”是衬托她的 勤劳持家,第二次“我们看到的,是一张满是皱纹的小小的脸”是说明她油干灯 尽,老了。 D.老奶奶拒绝和儿子一起去给丈夫扫墓而到补鞋匠那里,不把钱给儿女们却给了 补鞋匠,主要是为了说明老奶奶淡化亲情,体现她的的博爱与无私。 E.“房间自然一尘不染,她看去也挺健康”“她屋子收拾得很干净”,这些细节 描写看似不经意,实则告诉我们老奶奶的精神世界很丰富平和。 17.小说取名为“不值一文的老奶奶”,你如何理解?(4分) 答 18.这篇小说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请具体说明最主宴的一组对比是什么, 并简析其作用。(5分) 19.“奶奶”在“爷爷”去世后对儿女“不尽任何义务”,这种做法你认为对 吗?请发表你的看法。(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仿照下面的“课前寄语”在下面的课文中任选一篇,写一则“课前寄语”。 (4分) 【示例】《安东诺夫卡苹果》课前寄语:一只苹果放在淡黄的、由树的年轮天然 形成的图案装饰的台桌上。阳光斜斜地洒进透亮的窗户,洒在那只苹果上,苹果 变得鲜活起来,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女孩顽皮地对你做着鬼脸,我的心忽然有了被 刺痛的感觉,它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个灰蒙蒙的早上
些咖啡,主要吃的是她喜爱的干面包片。为此,她破费买些便宜的红葡萄酒,每 餐总要喝上一小杯。她屋子收拾得很干净——不仅仅收拾她所住的卧室和所用的 厨房。但她瞒着儿孙偷偷在抵押。大家始终不知道她的钱究竟花到哪儿去了,看 来她都给那个补鞋匠了。 严格地说,她一生前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的生活。第一阶段的生活是她做女儿、妻 子和母亲时代的;第二阶段则纯粹以太太的面目出现。这时她孑然一身,不尽任 何义务,经济情况虽不十分好,但比较宽裕。第一阶段的生活前后长达六十年, 第二阶段却不到两年。我爹后来得悉,她在最后半年对一般人干脆置之不理。夏 天,她清晨三点钟就起床,在小城空荡荡的街上漫步,因为她只有一个人。在补 鞋匠那儿显然有一群兴高采烈的人们,他们在高谈阔论。她在那儿经常带着自己 一瓶红葡酒站着,只顾喝自己杯里的酒,有时也带些烈性的酒给大伙儿喝。 某一个秋日早晨,她突然在卧室里去世了。她不是死在床上,而是死在窗口的一 把木椅里。她本来请那位“怪姑娘”在晚上看电影,因而死时姑娘在她身边。她 活到七十四岁。我看到过她的一张照片,桂在死时睡的那张床上。这照片是专为 她儿孙们摄的。我们看到的,是一张满是皱纹的小小的脸,嘴唇狭而嘴巴阔。她 的脸^艮小,但并不渺小。她长年累月奴仆般地劳动,只有短短几年才饱享清福, 终于油尽灯枯,了却一生。 1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准确的的两项是()()(5 分) 人文章主要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成功塑造了一位勤劳节 俭、内向 孤独的老奶奶形象。 B.小儿子对母亲的一些做法“十分失望”“大发牢骚”“惊慌失措”“灰心失 望”,说明他们的母子关系不融洽,儿子对母亲不理解。 C.文章两次写到老奶奶的“瘦小”,第一次“她是一个瘦小的妇人”是衬托她的 勤劳持家,第二次“我们看到的,是一张满是皱纹的小小的脸”是说明她油干灯 尽,老了。 D.老奶奶拒绝和儿子一起去给丈夫扫墓而到补鞋匠那里,不把钱给儿女们却给了 补鞋匠,主要是为了说明老奶奶淡化亲情,体现她的的博爱与无私。 E.“房间自然一尘不染,她看去也挺健康”“她屋子收拾得很干净”,这些细节 描写看似不经意,实则告诉我们老奶奶的精神世界很丰富平和。 17.小说取名为“不值一文的老奶奶”,你如何理解?(4 分) 答: 18.这篇小说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对比,请具体说明最主宴的一组对比是什么, 并简析其作用。(5 分) 答: 19.“奶奶”在“爷爷”去世后对儿女“不尽任何义务”,这种做法你认为对 吗?请发表你的看法。 (6 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 12 分,共 3 小题) 20.仿照下面的“课前寄语”在下面的课文中任选一篇,写一则“课前寄语”。 (4 分) 【示例】《安东诺夫卡苹果》课前寄语:一只苹果放在淡黄的、由树的年轮天然 形成的图案装饰的台桌上。阳光斜斜地洒进透亮的窗户,洒在那只苹果上,苹果 变得鲜活起来,好像一个调皮的小女孩顽皮地对你做着鬼脸,我的心忽然有了被 刺痛的感觉,它把我的思绪带回到那个灰蒙蒙的早上
课文选择:《丹柯》《娜塔莎》《山羊兹拉特》 答 21.2012年度网络流行语大盘点:①屌丝②你幸福吗?③正能量④切糕⑤中国好 声音⑥元芳⑦江南 style⑧莫言⑨世界末日。每一个活色生香的流行语背后,都 有一个独特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组合在一起,用另一种方式显现着这个时代的 特点。 请任选其中三个流行语,扩展成一组语意连贯的句子,对刚刚逝去的2012年的社 会风貌进行简要描述,不少于60字。(答题时请在所选的词语下面加着重号)(4 分) 答: 22.仔细观察下面漫画回答问题(4分) 这蛋是我下的 此事与我无兴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不超过30个字) 答②话答 看了上面的漫画,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 五、写作(共60分,共1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倘是有一颗朝露抱怨 “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 你就回答它: “你知否, 千百年的光明, 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 纪伯伦 请联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题目自拟;④除 诗歌外,文体自选
课文选择:《丹柯》《娜塔莎》《山羊兹拉特》 答: 21.2012 年度网络流行语大盘点:①屌丝②你幸福吗?③正能量④切糕⑤中国好 声音⑥元芳⑦江南 style⑧莫言⑨世界末日。每一个活色生香的流行语背后,都 有一个独特的故事。这一个个故事组合在一起,用另一种方式显现着这个时代的 特点。 请任选其中三个流行语,扩展成一组语意连贯的句子,对刚刚逝去的 2012 年的社 会风貌进行简要描述,不少于 60 字。(答题时请在所选的词语下面加着重号)(4 分) 答: 22.仔细观察下面漫画回答问题(4 分)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画面内容。(不超过 30 个字) - 答: (2) 看了上面的漫画,你一定有很多感想,请写出你最想说的一句 话。 ' 答 五、写作(共 60 分,共 1 小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倘是有一颗朝露抱怨: “千百年来我仅仅做一颗朝露!” 你就回答它: “你知否, 千百年的光明, 不都在你的圆周里闪耀吗?” ——纪伯伦 请联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题目自拟;④除 诗歌外, 文体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