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中学、孝感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 本试卷共10页,共六大题23小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奢靡/望风披靡 衡量/量体裁衣 晕车/晕头转向 B.攒射/人头攒动 剥削/生吞活剥 识别/博闻强识 C.委婉/虚与委蛇 绿茵绿林好汉 解脱/解甲归田 D.宁肯/宁死不屈 菲薄/日薄西山 供需/供不应求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蝉联 喝采 得鱼忘荃 美轮美 奂 B.踯躅 亲睐 绵里藏针 陨身不 恤 C.岑寂 付梓 两全其美 意气用 D.颓圮 执拗 再接再励 砥砺德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诺基亚、索尼和三洋这一个个曾经无比熟悉的品牌在2012年纷纷走下坡路, 国际品牌的世风日下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B.在与华盛顿奇才队的比赛中,林书豪首当其冲,投中全场第一个3分球。整 场比赛中,他拿下23分,外加10次助攻,成为拯救尼克斯队的英雄。 C.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写的净是些鸡栏、菜圃小事,以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 求田问舍的乡巴佬,来消除慈禧太后对他的疑心 D.年关将近,在异乡谋生的农民工们无时无刻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但包工头 们恶意欠薪的行为又让他们的回乡路变得漫长而无望。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日,对于部分高端白酒塑化剂含量严重超标一事,引起了民众的普遍关注。 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介入调查。 B.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个人素质能否得到稳步提升,关键在于我们的教 育部门教育改革的力度 C.近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造成此次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是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排放量大造成的。 D.2012年11月17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是中国内陆最 大的区域规划,它对整个中部乃至全国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 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在桥边》的作者伯尔、《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蒲宁、《礼拜二午睡时 刻》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B.莎士比亚塑造的王子哈姆雷特的性格是复杂的,他长于思考,但是行动迟缓、 优柔寡断,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C.在《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周朴园与侍萍婚姻关 系的述说、对绣着梅花的衬衣的熟记,这些都暗示了她的身份
湖北省黄冈中学、孝感高中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 本试卷共 10 页,共六大题 23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 15 分,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奢靡/望风披靡 衡量/量体裁衣 晕车/晕头转向 B.攒射/人头攒动 剥削/生吞活剥 识别/博闻强识 C.委婉/虚与委蛇 绿茵/绿林好汉 解脱/解甲归田 D.宁肯/宁死不屈 菲薄/日薄西山 供需/供不应求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蝉联 喝采 得鱼忘荃 美轮美 奂 B.踯躅 亲睐 绵里藏针 陨身不 恤 C.岑寂 付梓 两全其美 意气用 事 D.颓圮 执拗 再接再励 砥砺德 行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诺基亚、索尼和三洋这一个个曾经无比熟悉的品牌在 2012 年纷纷走下坡路, 国际品牌的世风日下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B.在与华盛顿奇才队的比赛中,林书豪首当其冲,投中全场第一个 3 分球。整 场比赛中,他拿下 23 分,外加 10 次助攻,成为拯救尼克斯队的英雄。 C.曾国藩的日记与家书,写的净是些鸡栏、菜圃小事,以表示自己不过是一个 求田问舍的乡巴佬,来消除慈禧太后对他的疑心。 D.年关将近,在异乡谋生的农民工们无时无刻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但包工头 们恶意欠薪的行为又让他们的回乡路变得漫长而无望。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对于部分高端白酒塑化剂含量严重超标一事,引起了民众的普遍关注。 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已介入调查。 B.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学生个人素质能否得到稳步提升,关键在于我们的教 育部门教育改革的力度。 C.近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造成此次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是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污染源的排放量大造成的。 D.2012 年 11 月 17 日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的《中原经济区规划》是中国内陆最 大的区域规划,它对整个中部乃至全国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 用。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在桥边》的作者伯尔、《安东诺夫卡苹果》的作者蒲宁、《礼拜二午睡时 刻》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B.莎士比亚塑造的王子哈姆雷特的性格是复杂的,他长于思考,但是行动迟缓、 优柔寡断,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C.在《雷雨》第二幕中,鲁侍萍熟练自然的关窗动作、对周朴园与侍萍婚姻关 系的述说、对绣着梅花的衬衣的熟记,这些都暗示了她的身份
D.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新乐府运动”以苏轼为代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 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 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 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 车出行一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 2012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预计到2020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 翻一番。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 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2004 年触顶,自2007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 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 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 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这 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 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 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晩。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 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 车要少30%。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大家买了车, 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2001-2009年间,美国18-34岁年 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当然,网络的流行 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 达到了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18-34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 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年轻人越来越把汽车当成日常工具,而不是什么“美国 梦”的象征,不是非追不可的时髦。 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 的主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 步行。据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从2010年的77%上升到2050 年的86%。这意味着,将把快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20世纪不同。汽车在20世 纪的城市化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其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来演绎, 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市区空洞化一贫困、高 犯罪率和破败的学区,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 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郊区的“睡城”和都市的办公室之间每 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这使郊外中髙产阶层的生活 质量大打折扣
D.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新乐府运动”以苏轼为代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9 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6—8 题 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 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 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那么, 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 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 《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仅 2012 一年,就增加了 6000 余万辆新车。预计到 2020 年,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 翻一番。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 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 2004 年触顶,自 2007 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 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 1945 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六十几岁 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美国 60—64 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这 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 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 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英 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 车要少 30%。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大家买了车, 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2001—2009 年间,美国 18—34 岁年 龄段年收入 7 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 100%。当然,网络的流行, 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 达到了二十分之一。有研究表明,美国 18—34 岁这个年龄段以网络代替汽车的 比例比任何年龄段都高。年轻人越来越把汽车当成日常工具,而不是什么“美国 梦”的象征,不是非追不可的时髦。 另一个潮流,则是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城市中刚富起来的中高产阶层是汽车 的主要消费者。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最依赖汽车,城市则更靠公交、自行车或 步行。据估计,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例,将从 2010 年的 77%上升到 2050 年的 86%。这意味着,将把快 10%的发达国家人口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1 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 20 世纪不同。汽车在 20 世 纪的城市化中扮演了核心的角色。战后的美国,其城市的发展围绕着汽车来演绎, 城市化变成了郊区化的铺张发展,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市区空洞化—贫困、高 犯罪率和破败的学区,形成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为汽车服务的高速公路,则 成为基础设施的骨干,使白领阶层得以在郊区的“睡城”和都市的办公室之间每 日远距离通勤,最终导致公路不堪重负,严重拥堵。这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 质量大打折扣
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哥本哈根等城市,大力扩 张自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等城市以不同 的形式征收拥堵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 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 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他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 近居住。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髙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 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6.关于“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种说法的依据,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是最大开支之一,但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 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可能下降 B.开车的老年人的人数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最高的,但是,这个时 代的主体却并不是老年人。 在发达国家,最依赖汽车的是农村,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 正在增加,将会让发达国家的人口越来越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D.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使得新一代只是在较少的时间里才偶 尔用一用汽车。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 化,汽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 B.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 快使得这两种国家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 C.自由、财富、美国梦,这些意义曾经集中体现在对汽车的痴迷上 而对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来说,汽车已经越来越只是日常工具。 D.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全世界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这个庞大的 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但郊 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重拥堵,反而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 扣 B.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可能会 把穷人从城市里挤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会成为可能了。 C.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达 国家将去汽车化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D.21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 开始返回城市,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 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 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 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 贫,乃求为鲁山令。前此堕车足伤,不能趋拜,太守待以客礼。有盗系狱,会虎
面临这些挑战,欧洲城市首先开始了去汽车化的进程。哥本哈根等城市,大力扩 张自行车道,强化公交体系,同时减少停车位,增加停车费。伦敦等城市以不同 的形式征收拥堵费。美国也在讨论类似的计划。这次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清 晰地显示了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 有观察家指出,有钱人开始返回城市。他们对开车感到厌烦,希望在工作地点附 近居住。如果这样的潮流看涨,那么城里的高房价就可能把穷人挤走,而富人少 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6. 关于“发达国家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这种说法的依据,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在发达国家,汽车消费是最大开支之一,但经济危机导致这些国家 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可能下降。 B.开车的老年人的人数比例在一些发达国家是最高的,但是,这个时 代的主体却并不是老年人。 C.在发达国家,最依赖汽车的是农村,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人口 正在增加,将会让发达国家的人口越来越从对汽车的依赖中解放出来。 D.公共交通的发达和网络的流行使得新一代只是在较少的时间里才偶 尔用一用汽车。 7.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汽车曾经在城市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 化,汽车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在美国体现得尤其典型。 B.现阶段,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汽车消费主体不同,城市化的进程加 快使得这两种国家对汽车的依赖程度刚好出现相反的趋势。 C.自由、财富、美国梦,这些意义曾经集中体现在对汽车的痴迷上, 而对于现在的美国年轻人来说,汽车已经越来越只是日常工具。 D.刚刚过去的这一年里,全世界增加了 6000 余万辆新车,这个庞大的 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8.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发达国家,难以根治的“城市病”使中高产阶层移居郊外,但郊 区化的铺张发展使得公路严重拥堵,反而使郊外中高产阶层的生活质量大打折 扣。 B.郊区化的没落和城市的复兴,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城市房价上涨,这就可能会 把穷人从城市里挤走,富人少开车、穷人离不开车的现象就会成为可能了。 C.强化城市公交体系,采取限制汽车使用的种种措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发达 国家将去汽车化的工作摆上了议事日程。 D.21 世纪,汽车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不再扮演核心的角色,有钱人正在 开始返回城市,美国房市崩解后的复苏就是很好的证明。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共 7 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质厚少缘饰。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 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 南和尉,有惠政。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 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既长,将为娶,家苦 贫,乃求为鲁山令。前此堕车足伤,不能趋拜,太守待以客礼。有盗系狱,会虎
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白:“彼诡计,目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 “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 叹 玄宗在东都,醣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 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 数十人,联袂歌《于蔫于》。《于蔫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 “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 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德 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 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藉无茵席 藉:通“借”,凭借 B.人以为不可绝嗣 嗣:后代 C.无资得乳媪 资:钱财 D.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 第:确定等次 0.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都表明元德秀为政清廉的一项是( ①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④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 ②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 ⑤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蔫于》 ③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⑥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1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德秀曾任鲁山令,上升伊始,即以诚信化民。县中有一入监的盜贼主动请 求出去杀死老虎,将功赎罪。元德秀冒着风险,坚决地答应了那人的请求。 B.元德秀的母亲去世,他一直守护在母亲的坟墓旁边,服丧期满,才出仕为官 因没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结婚,他终生不娶;即便足伤未愈,他依然以对待贵客 的礼节对待太守 C.玄宗驾幸东都,元德秀巧借歌舞之机为民请命,唐玄宗连连赞叹《于蔫于》 为贤人之言并罢免了河内太守的职务。 D.元德秀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他将自己的俸禄全部给那些孤儿买衣服和粮食 了,他死时家里只有极少的生活用品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3分) 译 文: (2)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3分) 译 文
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 “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 叹。 玄宗在东都,酺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帝且第胜 负,加赏黜。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德秀惟乐工 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 “贤人之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 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德 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 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四 列传第一百一十九)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藉无茵席 藉:通“借”,凭借 B.人以为不可绝嗣 嗣:后代 C.无资得乳媪 资:钱财 D.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 第:确定等次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全都表明元德秀为政清廉的一项是 ( ) ①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④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 ②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 ⑤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 ③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⑥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A.①⑤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1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德秀曾任鲁山令,上升伊始,即以诚信化民。县中有一入监的盗贼主动请 求出去杀死老虎,将功赎罪。元德秀冒着风险,坚决地答应了那人的请求。 B.元德秀的母亲去世,他一直守护在母亲的坟墓旁边,服丧期满,才出仕为官; 因没来得及在母亲健在时结婚,他终生不娶;即便足伤未愈,他依然以对待贵客 的礼节对待太守。 C.玄宗驾幸东都,元德秀巧借歌舞之机为民请命,唐玄宗连连赞叹《于蔿于》 为贤人之言并罢免了河内太守的职务。 D.元德秀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他将自己的俸禄全部给那些孤儿买衣服和粮食 了,他死时家里只有极少的生活用品。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3 分) 译 文: (2)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3 分) 译 文:
(3)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3分) 译文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丕休成穴虎殊快 丕觉也猱徐取基脑啖之汰基金以奉虎,曰:“吾偶有所获腥, 不敢私之,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 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踪猱。猱则已走避髙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 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 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4 分) (2)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4分) 1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诗文名句。(任选5处)(5分)
(3)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3 分) 译 文: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 6 处)(3 分) 兽有猱,小而善缘,利爪。虎 首 痒 辄 使 猱 爬 搔 之 不 休 成 穴 虎 殊 快 不 觉 也 猱 徐 取 其 脑 啖 之 汰 其 余 以 奉 虎 ,曰:“吾偶有所获腥, 不敢私之,以献左右。”虎曰:“忠哉猱也!爱我而忘其口腹。”啖已,又弗觉 也。久而虎脑空,痛发,踪猱。猱则已走避高木。虎跳踉大吼,乃死。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青 玉 案 曹 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 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 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4 分) (2)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4 分) 1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诗文名句。(任选 5 处)(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