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师大 2004年 普通心理学 解释:心理,言语理解,人格(个性),定势,动机,创造想象,意义识记,认知能力,表象,注意稳定性 简答:1、感觉的测量:2、气质类型的特征:3、列表比较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别和联系:4、如何衡 量智商在相应总体的位置:5、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论述:1、问题解决及影像因素:2、举例说明能力的个别差异:3、马斯洛的价值理论:4、格式塔的组织原则:5、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03年 普通心理学和近代心理学史 解释下列术语(3×10) 1语义记忆2意识3激情4突触5概念驱动加工6再造想象7兴趣8最小可觉差( d)9倒摄抑制10意志行动 、简答题(8×6) 1、简答心理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2、注意分配以及注意分配要具有哪些条件 3、简答表象及其它所具有的基本特点 4、简答似动知觉及其种类。 、冯特一生在心理学方面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6、简答什么是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 论述题(12×6 Ⅰ、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地掌握概念。 2、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的气质类型。 3、试述意志过程与认识、情绪情感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4、举例说明智力技能形成的五个阶段 5、试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早期和后期理论中的主要内容 6、试述皮亚杰提出的认知结构的四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实验心理学 名词解释(4×10) 、指导语( instruction)2、恒定刺激法( method ofconstant stimulus) 3、颜色混合定律(1 aw of color mixture)4、空间误差( spaceerror) 5、双耳周相差( phase difference of the two ears) 6、色度图( chromaticity diagram)7、信号检测论(SDT) 8、眼动仪( eye view monitoringsystem) 9、分化情绪量表( differential emotion scale) 10、布伦斯维克比率( brukratio) 问答题(15×4 1、具体说明反应时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视觉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3、记忆理论和研究进展 4、说明立体镜的原理 心理统计学
华东师大 2004 年 普通心理学 解释:心理,言语理解,人格(个性),定势,动机,创造想象,意义识记,认知能力,表象,注意稳定性 简答:1、感觉的测量:2、气质类型的特征;3、列表比较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别和联系;4、如何衡 量智商在相应总体的位置;5、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论述:1、问题解决及影像因素;2、举例说明能力的个别差异;3、马斯洛的价值理论;4、格式塔的组织原则;5、弗 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03 年 普通心理学和近代心理学史 一、解释下列术语(3×10) 1 语义记忆 2 意识 3 激情 4 突触 5 概念驱动加工 6 再造想象 7 兴趣 8 最小可觉差(jn d) 9 倒摄抑制 10 意志行动 二、简答题(8×6) 1、简答心理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2、注意分配以及注意分配要具有哪些条件。 3、简答表象及其它所具有的基本特点。 4、简答似动知觉及其种类。 5、冯特一生在心理学方面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6、简答什么是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 三、论述题(12×6) 1、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地掌握概念。 2、从哪些方面来了解人的气质类型。 3、试述意志过程与认识、情绪情感过程和个性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4、举例说明智力技能形成的五个阶段。 5、试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早期和后期理论中的主要内容。 6、试述皮亚杰提出的认知结构的四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实验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4×10) 1、指导语(instruction)2、恒定刺激法(method ofconstant stimulus) 3、颜色混合定律(law of color mixture)4、空间误差(spaceerror) 5、双耳周相差(phase difference of the two ears) 6、色度图(chromaticity diagram)7、信号检测论(SDT) 8、眼动仪(eye view monitoringsystem) 9、分化情绪量表(differential emotion scale) 10、布伦斯维克比率(brukratio) 二、问答题(15×4) 1、具体说明反应时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2、视觉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3、记忆理论和研究进展 4、说明立体镜的原理 心理统计学
填充题(16×1) l、用来测量的量尺,既要有 又要有 量所得数据的平均数 是才可以计算差异系数 理论为依据,按照 的要求,有 来估计 称为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3、随即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将总平方和分解为 如果区 组差异不显著,表明 或 4、相关系数抽样分布的形态随着总体相关系数ρ和样本容量n的大小而变化,当 时,样本r的抽样 呈正态分布:当 时,r的抽样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当 或 时 的抽样分布呈偏态。 。请谈谈下列三个公式有什么关系(8) 有三个公式,过于复杂,无法输入 三、请根据定义公式提出相关样本四格表的x2检验缩减公式(5) 四、什么是二元线性标准回归方程?(5) 五、计算题(16) (一)为了了解某校三年纪48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将他们的成绩分为上、中、下三层,各层人数分别为120、 300、60,各层的标准差估计为10、12、13,假如要求从全年级中抽取60人,请用最优配置法计算各层应抽取的人数 (二)五位教师对甲乙丙三篇作文分别排定名次如下表 教师序号名 甲乙丙 l312 2321 5132 请对上述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10) 心理测量 1如何正确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及向当事人报告的基本原则。2详述目前人格测验在我国使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如何使用信度效度数据来评价量表的质量 另有两篇专业英语要求翻译及写150-200字的摘要,一篇是精神病判别的伦理问题,另一篇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社会 关系的影响。文章都很长,一张A3纸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普通心理学 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Ⅰ、表征2、感受性3、知觉恒常性4、随意后注意5、叶克斯-多德逊定律6、独白言语7、气质类型 8、道德感9、流体智力10、动作技能 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 、从反映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三方面,分析思维与感知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阐述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 3、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逐一加以阐述。4、试述个性及其个性的基本特征。 5、述评海德的社会认知平衡理论。6、阐述斯金纳对个体行为分析的核心观点 7、列举和说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实验心理学
一、填充题(16×1) 1、用来测量的量尺,既要有 ,又要有 ,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数 , 这是才可以计算差异系数。 2、以 理论为依据,按照 的要求,有 来估计 , 称为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3、随即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将总平方和分解为 、 和 ,如果区 组差异不显著,表明 或 。 4、相关系数抽样分布的形态随着总体相关系数ρ和样本容量 n 的大小而变化,当 时,样本 r 的抽样 呈正态分布;当 时,r 的抽样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当 或 时,r 的抽样分布呈偏态。 二。请谈谈下列三个公式有什么关系(8) 有三个公式,过于复杂,无法输入。 三、请根据定义公式提出相关样本四格表的 x2 检验缩减公式(5) 四、什么是二元线性标准回归方程?(5) 五、计算题(16) (一)为了了解某校三年纪 480 名学生的学习成绩,首先将他们的成绩分为上、中、下三层,各层人数分别为 120、 300、60,各层的标准差估计为 10、12、13,假如要求从全年级中抽取 60 人,请用最优配置法计算各层应抽取的人数 (6) (二)五位教师对甲乙丙三篇作文分别排定名次如下表: 教师序号 名次 甲 乙 丙 1 3 1 2 2 3 2 1 3 3 1 2 4 1 3 2 5 1 3 2 请对上述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10) 心理测量 1 如何正确解释测验分数的意义及向当事人报告的基本原则。 2 详述目前人格测验在我国使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如何使用信度效度数据来评价量表的质量。 另有两篇专业英语要求翻译及写 150-200 字的摘要,一篇是精神病判别的伦理问题,另一篇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对社会 关系的影响。文章都很长,一张 A3 纸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2002 年 普通心理学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表征 2、感受性 3、知觉恒常性 4、随意后注意 5、叶克斯-多德逊定律 6、独白言语 7、气质类型 8、道德感 9、流体智力 10、动作技能 二、论述题(每小题 10 分,共 70 分) 1、从反映的内容、形式和时间三方面,分析思维与感知觉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阐述遗忘发生的主要原因。 3、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请逐一加以阐述。 4、试述个性及其个性的基本特征。 5、述评海德的社会认知平衡理论。 6、阐述斯金纳对个体行为分析的核心观点。 7、列举和说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实验心理学
名词解释或简答题(每题6分,共10题) 1.何谓控制变量?具体举例说明。 2.;何谓交互作用?具体举例说明 3.反应时间研究的两个时期(或两个阶段)是什么? 4.调整法(平均差误法) 5 ,视敏度 6.听觉定向 7.动景盘( stroboscope) 8.节省法 9. ,比例量 10.内隐学习  ,问答题(每题20分,共2题)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d’和β值(附PZO转换表 报告“旧的”报告“新的” 刺激4010 新刺激44 注:设新刺激强度为0,就刺激强度为1。 2.论述面部表情研究方法<br> (PZO转换表略) 心理统计部分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协方差 2.品质相关 3.回归线 4.机械抽样 5.非参数检验 二、问答题(10分) 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种情况 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 1.如果有一个相关系数r=0.5,请将其转换为等距单位的Zr值 2.有5名女生,物理测验成绩分别是68,69,70,71,72:另有7名男生,成绩分别是40 50,60,70,80,90,100。现需要知道男女生成绩是否方差齐性,请计算相应的统计量。( 不需要查表) 3.某小学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原则将32名学生配成16对,然后把每对学生随机分入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16名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照组的16名学生不参加此活动
一、 名词解释或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10 题) 1. 何谓控制变量?具体举例说明。 2. ; 何谓交互作用?具体举例说明 3. 反应时间研究的两个时期(或两个阶段)是什么? 4. 调整法(平均差误法) 5.&nb sp; 视敏度 6. 听觉定向 7. 动景盘(stroboscope) 8. 节省法 9. &n bsp; 比例量表 10. 内隐学习 二、 &n bsp; 问答题(每题 20 分,共 2 题) 1.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d’和β值(附 PZO 转换表) 报告“旧的” 报告“ 新的” 旧刺激 40 10 新刺激 4 46 注:设新刺激强度为 0,就刺激强度为 1。 2. 论述面部表情研究方法< br> (PZO 转换表略) 心理统计部分 一、 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5 分) 1. 协方差 2. 品质相关 3. 回归线 4. 机械抽样 5. 非参数检验 二、 问答题(10 分): 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种情况。 三、 计算题(每题 5 分,共 15 分) 1. 如果有一个相关系数 r=0.5,请将其转换为等距单位的 Zr 值。 2. 有 5 名女生,物理测验成绩分别是 68,69,70,71,72;另有 7 名男生,成绩分别是 40, 50,6 0,70,80,90,100。现需要知道男女生成绩是否方差齐性,请计算相应的统计量。( 不需要查表) 3. 某小学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原则将 32 名学生配成 16 对,然后把每对学生随机分入 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 16 名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照组的 16 名学生不参加此活动,一
期后统一进行理解能力测验。结果发现,有9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明显打开了距离, 其中有8对是实验组学生得到“及格”,对照组学生得到“不及格”:1对是对照组学生得到 及格”,实验组学生得到“不及格”。问: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有无显著影 实验心理学 、名词解释或简答题(每题6分,共10题) 1.何谓控制变量?具体举例说明 2.;何谓交互作用?具体举例说明 3反应时间研究的两个时期(或两个阶段)是什么? 4.调整法(平均差误法) 5 ,视敏度 6.听觉定向 7.动景盘( stroboscope) 8.节省法 9. 比例量表 10.内隐学习 、 ,问答题(每题20分,共2题) 1.根据表中数据计算d’和β值(附PZO转换表) 报告“旧的”报告“新的” 旧刺激4010 新刺激446 注:设新刺激强度为0,就刺激强度为1。 2.论述面部表情研究方法<br>(PZO转换表略) 心理统计与测量 心理统计部分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协方差2、品质相关3、回归线4、机械抽样5、非参数检验 二、问答题(10分) 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种情况。 三、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 l、如果有一个相关系数r=0.5,请将其转换为等距单位的Zr值。 、有5名女生,物理测验成绩分别是68,69,70,71,72:另有7名男生,成绩分别是40,50,60,70,80,90, l00。现需要知道男女生成绩是否方差齐性,请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不需要查表) 3、某小学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原则将32名学生配成16对,然后把每对学生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的16名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照组的16名学生不参加此活动,一学期后,统一进行理解能力测验。结果发现, 有9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明显拉开了距离,其中8对是实验组学生得到“及格”,对照组学生得到“不及格” 对是对照组学生得到“及格”,实验组学生得到“不及格”。问: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理解能力测验有无显著影响? 心理测量部分 简述题(每题3分,共15分) 1、教育测验与智力测验的不同之处 2、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3、鉴别指数对测题的意义是什么 4、考夫曼的智力量表与传统智力量表在哪些方面有不同
学期后统一进行理解能力测验。结果发现,有 9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明显打开了距离, 其中有 8 对是实验组学生得到“及格”,对照组学生得到“不及格”;1 对是对照组学生得到“ 及格”,实验组学生得到“不及格”。问: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有无显著影 响? 实验心理学 一、 名词解释或简答题(每题 6 分,共 10 题) 1. 何谓控制变量?具体举例说明。 2. ; 何谓交互作用?具体举例说明 3. 反应时间研究的两个时期(或两个阶段)是什么? 4. 调整法(平均差误法) 5.&nb sp; 视敏度 6. 听觉定向 7. 动景盘(stroboscope) 8. 节省法 9. &n bsp; 比例量表 10. 内隐学习 二、 &n bsp; 问答题(每题 20 分,共 2 题) 1.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 d’和β值(附 PZO 转换表) 报告“旧的” 报告“ 新的” 旧刺激 40 10 新刺激 4 46 注:设新刺激强度为 0,就刺激强度为 1。 2. 论述面部表情研究方法< br>(PZO 转换表略) 心理统计与测量 心理统计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5 分) 1、协方差 2、品质相关 3、回归线 4、机械抽样 5、非参数检验 二、问答题(10 分) 什么是相关样本?请列举相关样本显著性检验的各种情况。 三、计算题(每题 5 分, 共 15 分) 1、如果有一个相关系数 r=0.5,请将其转换为等距单位的 Zr 值。 2、有 5 名女生,物理测验成绩分别是 68,69,70,71,72;另有 7 名男生,成绩分别是 40,50,60,70,80,90, 100。现需要知道男女生成绩是否方差齐性,请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不需要查表)。 3、某小学根据各方面条件基本相同的原则将 32 名学生配成 16 对,然后把每对学生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 的 16 名学生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照组的 16 名学生不参加此活动,一学期后,统一进行理解能力测验。结果发现, 有 9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测验成绩明显拉开了距离,其中 8 对是实验组学生得到“及格”,对照组学生得到“不及格”; 1 对是对照组学生得到“及格”,实验组学生得到“不及格”。问:参加课外科研活动对理解能力测验有无显著影响? 心理测量部分 一、简述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教育测验与智力测验的不同之处 2、效度与信度的关系 3、鉴别指数对测题的意义是什么 4、考夫曼的智力量表与传统智力量表在哪些方面有不同
5、MPI中双高峰的意义和作用 计算题(每题3分,共15分) l、某测验的被试为2-5年级的小学生,已知信度是0.85,标准差为10,现欲知道仅用于4年级时信度是多少,4年 级的标准差是5。 2、测验有20道测题,其信度仅为0.55,若把测题增加到60题,信度能达到多少?增加到120题呢? 3、一个儿童参加斯坦福一比纳智力测验,得到智商分为111,请问如以95%可靠度要求,其置信区间在哪一段分数内? 4、某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言语智商124,操作智商115,已知这两个分量表的信度分别是0.97和0.93,请 问这两种智商间有无显著差别 5、一个五择一的测量难度值是0.61,另一个四择一的测题难度值为0.64,请问这两个测题哪个难度值更高些? 三、问答题(共20分) l、为什么说测验的原始分数不能用来解释测验的结果?(5分) 2、在选择题中怎么样的选项是可以被接受的?(5分) 3、眼下智力定义尚未有统一看法之前,智力测验可不可以进行?为什么?如何做更为合理?(10分) 001年 2001普通心理学 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3分,共30分) 反射2、适应3、前摄抑制4 5、随意注意 6、社会性需要 图式( schema) 多重趋一避冲突10、气质 论述题(每题10分,共70分) 1、试述距离知觉和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2、试述短时记忆及其基本特点。 3、试述沙赫特一辛格的情绪理论。4、试述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试述冯特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6、试述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7、试评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现状、对心理学的贡献及其发展前景 心理统计学 问答题: 1、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有什么区别?(10%) 2、什么是非参数检验?它有什么特点?(5%) 3、为了建立最好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一般采取什么方式选择自变量?(5%) 计算题 Ⅰ、通过随机抽样,抽取了A、B两组被试,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如下 组:119,110,132,106,121,120 为检验教学方法的效果有无显著差异,请计算必要的检验统计量。(10%) 2、有3位教师对5位学生的作文进行等级评定,结果如下: A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3、5、3 B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1、2、2 C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1、1: D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3、2: E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4、3 请计算3位老师评定的肯德尔和谐系数。(10%) 3、134个学生参加寒假长跑训练,开学后发现,长跑成绩显著进步(由不及格变成及格)的有38人,显著退步(由 及格变成不及格)的有19人,问长跑训练有无显著效果?(5%) 4、1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之间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0.78,问,二者从总体上说是否存在相关?(5%)
5、MMPI 中双高峰的意义和作用 二、计算题(每题 3 分,共 15 分) 1、某测验的被试为 2—5 年级的小学生,已知信度是 0.85,标准差为 10,现欲知道仅用于 4 年级时信度是多少,4 年 级的标准差是 5。 2、测验有 20 道测题,其信度仅为 0.55,若把测题增加到 60 题,信度能达到多少?增加到 120 题呢? 3、一个儿童参加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得到智商分为 111,请问如以 95%可靠度要求,其置信区间在哪一段分数内? 4、某儿童在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言语智商 124,操作智商 115,已知这两个分量表的信度分别是 0.97 和 0.93,请 问这两种智商间有无显著差别: 5、一个五择一的测量难度值是 0.61,另一个四择一的测题难度值为 0.64,请问这两个测题哪个难度值更高些? 三、问答题(共 20 分) 1、为什么说测验的原始分数不能用来解释测验的结果?(5 分) 2、在选择题中怎么样的选项是可以被接受的?(5 分) 3、眼下智力定义尚未有统一看法之前,智力测验可不可以进行?为什么?如何做更为合理?(10 分) 2001 年 2001 普通心理学 一、简述下列术语(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反射 2、适应 3、前摄抑制 4、幻想 5、随意注意 6、社会性需要 7、图式(schema) 8、个性 9、多重趋-避冲突 10、气质 二、论述题(每题 10 分,共 70 分) 1、试述距离知觉和知觉物体距离的线索。2、试述短时记忆及其基本特点。 3、试述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4、试述知识、技能和能力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5、试述冯特心理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6、试述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7、试评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现状、对心理学的贡献及其发展前景 心理统计学 一、问答题: 1、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有什么区别?(10%) 2、什么是非参数检验?它有什么特点?(5%) 3、为了建立最好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一般采取什么方式选择自变量?(5%) 二、计算题: 1、通过随机抽样,抽取了 A、B 两组被试,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期末考试成绩如下: A 组:119,110,132,106,121,120; B 组:133,128,130,134,129,136,133; 为检验教学方法的效果有无显著差异,请计算必要的检验统计量。(10%) 2、有 3 位教师对 5 位学生的作文进行等级评定,结果如下: A 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3、5、3; B 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1、2、2; C 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1、1; D 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3、2; E 生得到的等级评定分别是:2、4、3; 请计算 3 位老师评定的肯德尔和谐系数。(10%) 3、134 个学生参加寒假长跑训练,开学后发现,长跑成绩显著进步(由不及格变成及格)的有 38 人,显著退步(由 及格变成不及格)的有 19 人,问长跑训练有无显著效果?(5%) 4、10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和语文成绩之间的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为 0.78,问,二者从总体上说是否存在相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