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章、数量性状遗传 学习要点: 1.相关概念:数量性状;阈性状;回归系数;累 加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效应;遗传率;同型 交配;异型交配;近交系数;杂种优势. 2.多基因假说的原理及应用; 3.简单的统计学分析及应用 4.数量性状遗传率的分析; 5.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分析; 6.杂种优势的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
十八章、数量性状遗传 学习要点: 1. 相关概念:数量性状;阈性状;回归系数;累 加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效应;遗传率;同型 交配;异型交配;近交系数;杂种优势. 2. 多基因假说的原理及应用; 3. 简单的统计学分析及应用; 4. 数量性状遗传率的分析; 5. 近交与杂交的遗传效应分析; 6. 杂种优势的显性学说和超显性学说
第一节数量性状及其特性 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概念:与质量性状相比较而言,连续变异的 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quantitative traits),又分为 连续变异性状和阈形状( threshold traits) 2数量性状的特征 与质量性状的差异,一个基因控制多个形状, 而一个性状又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多基因之间 表现出累加效应。eg.五个基因座控制一个性状: 每个基因座有3种基因型(++/+-),共3=243种 基因型、11种表型: +++++/++++++++++/++++ 环境影响可使相同的基因型有不同的表型
第一节 数量性状及其特性 一、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1.概念:与质量性状相比较而言,连续变异的 性状称为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s),又分为 连续变异性状和阈形状(threshold traits). 2.数量性状的特征 与质量性状的差异,一个基因控制多个形状, 而一个性状又由多个基因共同控制,多基因之间 表现出累加效应。eg. 五个基因座控制一个性状: 每个基因座有3种基因型(++/+-/--),共3 5= 243种 基因型、11种表型: (+++++/+++++,+++++/++++-, … …,-----/-----) 环境影响可使相同的基因型有不同的表型
数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 1.多基因假说的实验基础,说明如下: ①籽粒颜色由3对基因控制,F2其中 A组 对基因单独分离; B组两对基因分离; C组—三对基因同时分离 ②F2中籽粒颜色可细分: A组—1/4红;14中红;(1/4白) B组—1/16深红;416次深红;616中红;4/16淡红;(116白 C组1/64极深红;664深红;15/64;20/64;15/64;6/64 (1/64白) ③红色的深浅与基因的数目有关,而与种类无关
二、数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 1.多基因假说的实验基础,说明如下: ①籽粒颜色由3对基因控制,F2其中 A组——一对基因单独分离; B组——两对基因分离; C组——三对基因同时分离 ②F2中籽粒颜色可细分: A组——1/4红;1/4中红;(1/4白); B组——1/16深红;4/16次深红;6/16中红;4/16淡红;(1/16 白) C组——1/64极深红;6/64深红;15/64;20/64;15/64;6/64; (1/64 白) ③红色的深浅与基因的数目有关,而与种类无关
归纳上述实验结果: 符合二项展开式(杨辉三角) A组—(1/2R+12r)2,一对基因控制 B组—(12R+1/2r)4,两对基因控制 C组—(1/2R+1/2r)6,三对基因控制 2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Nilsson-Ehle于1909年提出多基因假说,要点如下: (1)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微效基因(多基因, polygene控制的 (2)多基因中每一对基因对数量性状的表型贡献是微小的 (3)多基因对性状的效应是累加的 (4)多基因彼此之间缺乏显隐性,各自对性状的贡献用大 写表示增效,小写表示减效; (5)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归纳上述实验结果: 符合二项展开式(杨辉三角) A组——(1/2R+1/2r)2 , 一对基因控制 B组——(1/2R+1/2r)4 , 两对基因控制 C组——(1/2R+1/2r)6 , 三对基因控制 2.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Nilsson-Ehle于1909年提出多基因假说,要点如下: (1)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微效基因(多基因, polygene)控制的; (2)多基因中每一对基因对数量性状的表型贡献是微小的; (3)多基因对性状的效应是累加的; (4)多基因彼此之间缺乏显隐性,各自对性状的贡献用大 写表示增效,小写表示减效; (5)多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6)多基因表现出多效性 个性状由多个基因内控制 而一个基因往往影响多个性状; (7)多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具有分离、重组、连锁等性 质 例外:存在累积效应、偏态分布、主效效应等。 3多基因性状的研究方法: ①以群体和多世代为对象进行研究; ②性状差异无法分组归类,而需逐个测量; ③应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4阈性状及特性: 阈性状—由多基因控制非连续表型的性状。 特征:①由多基因控制; ②表现为是或非的效应,如存活或死亡;健康 或患病等—存在阈值
(6)多基因表现出多效性——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内控制; 而一个基因往往影响多个性状; (7)多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具有分离、重组、连锁等性 质。 例外:存在累积效应、偏态分布、主效效应等。 3.多基因性状的研究方法: ①以群体和多世代为对象进行研究; ②性状差异无法分组归类,而需逐个测量; ③应用统计学的方法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4.阈性状及特性: 阈性状——由多基因控制非连续表型的性状。 特征: ①由多基因控制; ②表现为是或非的效应,如存活或死亡;健康 或患病等——存在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