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2050032 课程名称:金融科技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Fintech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2 必 分:2 适合对象:金融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科技概论,包括金融科技发展简史、金融利 技的功能理论等: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包括: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的原理、 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应用、数字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包括: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原理、人工智能、大数据征信等:科技赋能下的现代金融体 系,包括:现代支付体系、现代银行的金融科技、现代金融交易体系和现代保 险科技等: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与金融科技监管。 The course consists of five topics.First.Introduction to Digital Finance.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Fintech,the functional theory of FinTech.Second,Blockchain and Digital Currency,including theory of blockchain and digital currency,financial scenarios of blockchain,and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digital curency.Third,Bigd and Machine learning,including theory of machine learning,introduction to big data,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Fourth,Modern Financial Systemith FinTech. including modern payment system,fintech in modem banking system,and modern trading system.Fifth,Fintech and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including fintech in modern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potential risk of fintech,and fintech regula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金融科技概论》属于金融学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理论介绍 为主,也通过案例等加强实践性教学。本课程旨在介绍金融科技(FinTech)在 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应用,本课程将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创新商业模 式,以及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的挑战和金融监管机构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同时能 够把握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从事金融实务的科学素养和基本 技能: 本课程通过学习金融科枝概论、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大数据与机器学习
1 《金融科技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2050032 课程名称:金融科技导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Fintech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32 学 分:2 适合对象:金融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计算机基础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金融科技概论,包括金融科技发展简史、金融科 技的功能理论等;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包括:区块链和加密数字货币的原理、 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应用、数字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包括: 大数据与机器学习原理、人工智能、大数据征信等;科技赋能下的现代金融体 系,包括:现代支付体系、现代银行的金融科技、现代金融交易体系和现代保 险科技等;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与金融科技监管。 The course consists of five topics. First, Introduction to Digital Finance, 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Fintech, the functional theory of FinTech. Second, Blockchain and Digital Currency, including theory of blockchain and digital currency, financial scenarios of blockchain, and the demand and supply of digital currency. Third, Big data and Machine learning, including theory of machine learning, introduction to big data, introduction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urth, Modern Financial System with FinTech, including modern payment system, fintech in modern banking system, and modern trading system. Fifth, Fintech and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ncluding fintech in modern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potential risk of fintech, and fintech regula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金融科技概论》属于金融学相关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以理论介绍 为主,也通过案例等加强实践性教学。本课程旨在介绍金融科技(FinTech)在 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应用,本课程将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创新商业模 式,以及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的挑战和金融监管机构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同时能 够把握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备从事金融实务的科学素养和基本 技能; 本课程通过学习金融科技概论、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大数据与机器学习
现代金融体系的科技手段以及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与金融科技监管等专题,并紧 密联系我国当在建设数字货币、区块链、大数据金融以及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和 监管等方面的实践进程及取得的各项经济成果,来帮助学生掌搓金融科技领城 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前沿技能及专业素养以满足我国当前 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科技这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理 论知识理解和分析当今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范国内的金融科技变革,并对我国当 前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有客观而正确地认识,增强“四个自信”, 打疏“唯西方论”的思想。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导论:认识金融科技 (一)月的与要成 金融科技学是一门新型课程,属于学科交叉课程。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 正确认识理解金融科技的内涵与功能,掌握金融科技的本质与动力,了解金融 科技发展的决定因素、经济社会影响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金融与科技关系入手,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 的两大动力。之后,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金融形态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 上,分析了技术革命与金融创新关系,分别就前电报时代的几次关键技术与金 融变革,电报与计算机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和当代金融科技创新进行归纳:探 讨技术将如何改变金融服务业,包括技术改变金融形态、金融模式、金融效 率、金融制度、金融管理水平等。 第二节:对金融科技范畴、理论与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对比了科技金融、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关系,给出了金融科技的规范定义。金融科技理论从 技术与制度支撑下的金融、金融服务的成本、效率与体验、金融科技与资源配 置效率等提出了金融科技学中的三个关键问题,包括法律与规制、伦理与道 德、技术的边界问题。 第三节:最后对金融科技学科体系进行总结,提出了课程教学建议。 2.基本概念 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大数据金融。 3.基本原理 (1)曾被比喻为经济社会发展两大车轮的金融与科技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 作用,相互融合。金融更多的体现为社会关系,科技更多的体现为生产力。 (2)从业务上看,金融科技可分为支付结算、网络借贷、数字货币、股权
2 现代金融体系的科技手段以及金融科技风险管理与金融科技监管等专题,并紧 密联系我国当在建设数字货币、区块链、大数据金融以及金融科技风险管理和 监管等方面的实践进程及取得的各项经济成果,来帮助学生掌握金融科技领域 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前沿技能及专业素养以满足我国当前 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科技这一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理 论知识理解和分析当今中国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科技变革,并对我国当 前在金融科技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有客观而正确地认识,增强“四个自信”, 打破“唯西方论”的思想。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导论:认识金融科技 (一)目的与要求 金融科技学是一门新型课程,属于学科交叉课程。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 正确认识理解金融科技的内涵与功能,掌握金融科技的本质与动力,了解金融 科技发展的决定因素、经济社会影响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金融与科技关系入手,分析了经济社会发展 的两大动力。之后,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金融形态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 上,分析了技术革命与金融创新关系,分别就前电报时代的几次关键技术与金 融变革,电报与计算机技术带来的金融创新和当代金融科技创新进行归纳;探 讨技术将如何改变金融服务业,包括技术改变金融形态、金融模式、金融效 率、金融制度、金融管理水平等。 第二节:对金融科技范畴、理论与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对比了科技金融、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的关系,给出了金融科技的规范定义。金融科技理论从 技术与制度支撑下的金融、金融服务的成本、效率与体验、金融科技与资源配 置效率等;提出了金融科技学中的三个关键问题,包括法律与规制、伦理与道 德、技术的边界问题。 第三节:最后对金融科技学科体系进行总结,提出了课程教学建议。 2.基本概念 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大数据金融。 3.基本原理 (1)曾被比喻为经济社会发展两大车轮的金融与科技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 作用,相互融合。金融更多的体现为社会关系,科技更多的体现为生产力。 (2)从业务上看,金融科技可分为支付结算、网络借贷、数字货币、股权
众筹、智能投顾、市场设施: (3)从技术上看,金融科技的技术支撑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区块链、移动互联网以及生物科技。 (4)从属性上看,金融科技是金融还是科技,始终存在争议。 (5)从金科科技的参与者上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科技公司,二是持牌 金融机构,三是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网络小贷公司等。 4,思政元素融入: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V8.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科技发展状 况。通过对我国以及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金融科技建设方面的对比,让学生深刻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金融领城取得的成就。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 得的伟大成就在当前全世界各经济体中都是罕见的。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其独特 的发展路径。 融入方式:课堂讨论,师生互动 (三)思老与实践 1.专栏2-1:谷歌宣称“量子霸权”200秒完成传统超算1万年计算量。 2.以Libra为例,看国外的金融科技监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二章金融科技发展简史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金融科技的发展简史。理解技术如何改变金 融形态,掌握技术进步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中国古代商品交易的支付手段随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从唐 朝的飞钱,到宋朝的交子、会子和银票,以及清朝的汇票的发展,是在造纸 术、印刷术和密码学技术与科学实践推动下的金融创新。 第二节:电报、电话出现后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升,推进了汇兑业务转向 电汇。 第三节: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解决了人类对算力的需要,它大幅提升了金融 计算的算力,拓展了金融交易边界,推动了金融复杂化创新,释放了金融创新 活力和应用潜力。 第四节: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基础的金融活动、金融形式等 的总和,是技术平台与金融活动的融合形态。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清算、资金融 通、信息提供以及风险管理等金融的基本功能没有变。互联网金融的范围包括 3
3 众筹、智能投顾、市场设施。 (3)从技术上看,金融科技的技术支撑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 区块链、移动互联网以及生物科技。 (4)从属性上看,金融科技是金融还是科技,始终存在争议。 (5)从金科科技的参与者上看,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科技公司,二是持牌 金融机构,三是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网络小贷公司等。 4.思政元素融入: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状况 vs.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科技发展状 况。通过对我国以及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金融科技建设方面的对比,让学生深刻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金融领域取得的成就。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 得的伟大成就在当前全世界各经济体中都是罕见的。我国的经济增长有其独特 的发展路径。 融入方式:课堂讨论,师生互动 (三)思考与实践 1. 专栏 2-1:谷歌宣称“量子霸权”200 秒完成传统超算 1 万年计算量。 2. 以 Libra 为例,看国外的金融科技监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二章 金融科技发展简史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金融科技的发展简史。理解技术如何改变金 融形态,掌握技术进步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中国古代商品交易的支付手段随技术进步而不断发展变化,从唐 朝的飞钱,到宋朝的交子、会子和银票,以及清朝的汇票的发展,是在造纸 术、印刷术和密码学技术与科学实践推动下的金融创新。 第二节:电报、电话出现后信息传递速度大大提升,推进了汇兑业务转向 电汇。 第三节: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解决了人类对算力的需要,它大幅提升了金融 计算的算力,拓展了金融交易边界,推动了金融复杂化创新,释放了金融创新 活力和应用潜力。 第四节: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基础的金融活动、金融形式等 的总和,是技术平台与金融活动的融合形态。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清算、资金融 通、信息提供以及风险管理等金融的基本功能没有变。互联网金融的范围包括
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应用、非金融企业参与互联网技术在的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 应用。 第五节: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金融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智能金融由此产生。智能金融领域目前己形成一系列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其 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2.基本概念 飞钱:交子;会子:票号:密押技术:电汇: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银行: 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替代性网络金融;智能金融:智慧金融 3.基本原理 (1)交子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代纸币的产生,交子之所以能成为纸币,是 由于社会经济和商品交换发展水平需要纸币这种货币符号来代替铸币,同时当 时的造纸和印刷技术水平已具备条件,再加上商业信用,信用票据的行使已有 一定的历史,并且一批精通金融、货币流通的理论家、实践家能够建立完整的 行使纸币的制度,使人们乐于在商品交换中把纸币作为铸币符号使用,三者的 同时存在是交子产生的必要条件。 (2)随着电汇办理机构与办理网点的增加,货币的流动性也逐渐增强,这 便利了货币的异地供需的调剂,进而强化了全国性金融市场的内在联系,有助 于近代金融管理模式的形成和管理体制的建立。 (3)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进步的体现。人类追求的是连接,进而沟通信 息,共享资源。 (4)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 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5)智能金融(Intelligence Finance)是指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深度 融合的新业态,是用机器替代和超越人类部分经营管理经验与能力的金融模式 变革 4.思政元素融入:我国金融科技实践及相关政策背景。以历史的视角,让学 生了解我国金融科技实践在政策背景下的历史演进,进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 金融领城的发展从落后到走到世界前列是极其不易的,这些发展得益于党和政 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融入方式:课堂讨论,Pt演示 (三)思考与实践 L.专栏:清朝后期票号的电汇业务。 2.AI算法歧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4
4 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应用、非金融企业参与互联网技术在的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 应用。 第五节: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为金融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智能金融由此产生。智能金融领域目前已形成一系列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其 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2.基本概念 飞钱;交子;会子;票号;密押技术;电汇;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银行; 互联网证券 互联网保险;替代性网络金融;智能金融;智慧金融 3.基本原理 (1)交子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代纸币的产生,交子之所以能成为纸币,是 由于社会经济和商品交换发展水平需要纸币这种货币符号来代替铸币,同时当 时的造纸和印刷技术水平已具备条件,再加上商业信用,信用票据的行使已有 一定的历史,并且一批精通金融、货币流通的理论家、实践家能够建立完整的 行使纸币的制度,使人们乐于在商品交换中把纸币作为铸币符号使用,三者的 同时存在是交子产生的必要条件。 (2)随着电汇办理机构与办理网点的增加,货币的流动性也逐渐增强,这 便利了货币的异地供需的调剂,进而强化了全国性金融市场的内在联系,有助 于近代金融管理模式的形成和管理体制的建立。。 (3)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进步的体现。人类追求的是连接,进而沟通信 息,共享资源。 (4)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 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5)智能金融(Intelligence Finance)是指人工智能技术与金融业深度 融合的新业态,是用机器替代和超越人类部分经营管理经验与能力的金融模式 变革 4.思政元素融入:我国金融科技实践及相关政策背景。以历史的视角,让学 生了解我国金融科技实践在政策背景下的历史演进,进而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 金融领域的发展从落后到走到世界前列是极其不易的,这些发展得益于党和政 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 融入方式:课堂讨论,ppt 演示 (三)思考与实践 1. 专栏:清朝后期票号的电汇业务。 2. AI 算法歧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三章金融科技的功能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从金融科技功能理论入手,从支付清算功能、长尾理论、搜寻理论 机制设计以及监管博弈五个方面深入分析金融科技对金融功能的深化以及对传 统金融产生的影响。通过本章学习可以了解支付方式与功能发挥,认识金融科 技在服务长尾客户方面的优势,把握金融科技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降低资金 需求方搜寻成本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理解传统金融机制设计及金融科技机制设 计方式:掌握技术进步推动金融创新的决定因素。 (二)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金融的支付清算功能:支付清算功能实现对科技的需求:科技提 升支付清算功能。在介绍支付清算功能时主要介绍了支付清算的含义和支付方 式的演讲:在介绍支付清算功能实现对科技的需求时主要介绍了安全支付加密 技术、安全支付认证技术、安全支付协议技术:主要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 控制风险的视角介绍了科技提升支付清算功能。 第二节:长尾理论与金融长尾市场:普惠金融理论: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 的实现。围绕普惠金融界定和普惠金融内容与金融长尾客户需求的匹配性来介 绍普惠金融理论:围绕进入成本低、服务成本低、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服务便 捷、可提供个性化服务和金融科技的外溢效应来介绍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实 现 第三节:融资市场摩擦:搜寻成本:传统正规金融体系、融资市场摩擦与 搜寻成本;金融科技、融资市场摩擦与搜寻成本。 第四节:机制设计理论:金融机制设计:金融机制设计与金融科技 第五节:金融创新的技术驱动:金融创新与监管博弈。围绕金融创新理论 和技术进步驱动金融创新来介绍金融创新的技术驱动:围绕金融监管、金融创 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金融创新与监管博弈模型来介绍融创新与监管博弈。 2.基本概念 支付清算结算实物支付信用支付电子支付非对称加密算法数字签名 支付协议长尾理论普惠金融信贷配给融资市场摩擦搜寻成本机制设计 3.基本原理 (1)为商品、服务和资产交易提供支付、结算和清算是金融的一项重要功 能。 (2)科技进步提升了支付清算功能 (3)二八定律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随商品生产规 模的扩大,长期平均成本会下降。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大规模生产热门产
5 第三章 金融科技的功能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本章从金融科技功能理论入手,从支付清算功能、长尾理论、搜寻理论、 机制设计以及监管博弈五个方面深入分析金融科技对金融功能的深化以及对传 统金融产生的影响。通过本章学习可以了解支付方式与功能发挥,认识金融科 技在服务长尾客户方面的优势,把握金融科技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降低资金 需求方搜寻成本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理解传统金融机制设计及金融科技机制设 计方式;掌握技术进步推动金融创新的决定因素。 (二)教学内容 1.内容摘要 第一节:金融的支付清算功能;支付清算功能实现对科技的需求;科技提 升支付清算功能。在介绍支付清算功能时主要介绍了支付清算的含义和支付方 式的演进;在介绍支付清算功能实现对科技的需求时主要介绍了安全支付加密 技术、安全支付认证技术、安全支付协议技术;主要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和 控制风险的视角介绍了科技提升支付清算功能。 第二节:长尾理论与金融长尾市场;普惠金融理论;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 的实现。围绕普惠金融界定和普惠金融内容与金融长尾客户需求的匹配性来介 绍普惠金融理论;围绕进入成本低、服务成本低、减少了信息不对称、服务便 捷、可提供个性化服务和金融科技的外溢效应来介绍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实 现。 第三节:融资市场摩擦;搜寻成本;传统正规金融体系、融资市场摩擦与 搜寻成本;金融科技、融资市场摩擦与搜寻成本。 第四节:机制设计理论;金融机制设计;金融机制设计与金融科技。 第五节:金融创新的技术驱动;金融创新与监管博弈。围绕金融创新理论 和技术进步驱动金融创新来介绍金融创新的技术驱动;围绕金融监管、金融创 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金融创新与监管博弈模型来介绍融创新与监管博弈。 2.基本概念 支付 清算 结算 实物支付 信用支付 电子支付 非对称加密算法 数字签名 支付协议 长尾理论 普惠金融 信贷配给 融资市场摩擦 搜寻成本 机制设计 3.基本原理 (1)为商品、服务和资产交易提供支付、结算和清算是金融的一项重要功 能。 (2)科技进步提升了支付清算功能 (3)二八定律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是指随商品生产规 模的扩大,长期平均成本会下降。厂商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大规模生产热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