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和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的涵义、内容、职能与目标、会计 方法与技术、会计学及其分支等内容。 [教学要点1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 则:会计方法。 [教学课时 本章参考教学时数为6学时。 [教学内容到 第一节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 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记数”、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会计的萌芽已经产生)。 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西周的《周礼》,并设置了会计官员一 司会,规定了会计报表的编报制度。“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仁)会计的发展 会计方法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1949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算术、几何与 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给予理论的阐述。这本书的问世,被认为是近代
1 基础会计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和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的涵义、内容、职能与目标、会计 方法与技术、会计学及其分支等内容。 [教学要点]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 则;会计方法。 [教学课时] 本章参考教学时数为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 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 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记数”、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会计的萌芽已经产生)。 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西周的《周礼》,并设置了会计官员--- 司会, 规定了会计报表的编报制度。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二)会计的发展 会计方法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1949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算术、几何与 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给予理论的阐述。这本书的问世,被认为是近代
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股份制的出现: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传统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标志着现代 会计的开端。 二、会计的定义 (一)信息系统论: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业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 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二)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并采用专门方法,对 经济活动进行反块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对经济活动要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计算和记录 3.会计以价值管理为基本内容 4.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职能的定义: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 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其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1、会计核算职能(反映职能) 一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 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2、会计监督职能(控制职能)
2 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股份制的出现: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传统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标志着现代 会计的开端。 二、会计的定义 (一)信息系统论: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业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 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二)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并采用专门方法,对 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特点 1.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 对经济活动要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计算和记录 3. 会计以价值管理为基本内容 4.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职能的定义: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 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其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1、会计核算职能(反映职能) ------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记录、计量、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 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2、会计监督职能(控制职能)
一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事前核算(主要形式:预测、参与决策) 会计核算职能 事中核算(主要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 事后核算(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的会计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 事前监督(凭证、计划、合同的真实、合法、合理核对) 会计监督职能 事中监督(对计划、预算执行进行控制) 事后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检查) 3、会计核算职能与会计监督职能的关系: 核算是监督的基础 监督是核算的继续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会计目标分为两个层次。 (一)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二)具体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 会计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谁是会计信总使用者?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哪些信 息?会计如何来提供会计信息? 第三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亦称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总结而成的。只有规定了这些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才能得
3 -----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事前核算(主要形式:预测、参与决策) 会计核算职能 事中核算(主要形式: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 事后核算(为有关方面提供决策的会计信息) 会计的基本职能 事前监督(凭证、计划、合同的真实、合法、合理核对) 会计监督职能 事中监督(对计划、预算执行进行控制) 事后监督(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检查) 3、会计核算职能与会计监督职能的关系: 核算是监督的基础 监督是核算的继续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境地或标准。 会计目标分为两个层次。 (一) 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二) 具体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 会计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哪些信 息?会计如何来提供会计信息?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亦称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总结而成的。只有规定了这些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才能得
以正常的进行下去。例如,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下,将按照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因而资 产要按流动性质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并按实际成本计价。但是如果企业破产,这个假设就不存在 企业需要编制清算资产负债表,这时的资产就不需要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分类,因为资产马上就要全 部变卖,而资产的估价应按清算价值而不是实际成本。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定义: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2、婴点: (1)实质上是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2)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3)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等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1、定义: 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2、要点: (1)会计核算内容的前提条件:如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入帐与提取折旧,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与非 流动资产等: (2)以“非清算基础”为基本前提。 三、会计期间 1、定义: 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人为地将企业持续经营的会计活动划分为若干首尾相连的会计期 间,以便于清算帐目,编制报表
4 以正常的进行下去。例如,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下,将按照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因而资 产要按流动性质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并按实际成本计价。但是如果企业破产,这个假设就不存在, 企业需要编制清算资产负债表,这时的资产就不需要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分类,因为资产马上就要全 部变卖,而资产的估价应按清算价值而不是实际成本。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定义: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2、要点: (1)实质上是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2)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3)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等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1、定义: 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2、要点: (1)会计核算内容的前提条件;如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入帐与提取折旧,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与非 流动资产等; (2)以“非清算基础”为基本前提。 三、会计期间 1、定义: 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人为地将企业持续经营的会计活动划分为若干首尾相连的会计期 间,以便于清算帐目,编制报表
2、要点: (1)利于确定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基础: (2)我国会计期间按公历年度(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划分。 四、货币计量 1、定义: 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要点: (1)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内容为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一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 表必须采用人民币: (2)要求币值稳定。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关系 3、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 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 代会计。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处理基础 (一)收付实现制 凡是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费用,不论是否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 即使收入取得或费用发生,没有实际款项的收付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只要收到或支出了款项
5 2、要点: (1)利于确定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基础; (2)我国会计期间按公历年度(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划分。 四、货币计量 1、定义: 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要点: (1)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内容为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一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 表必须采用人民币; (2)要求币值稳定。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关系 3、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 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 代会计。 第四节 会计核算的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处理基础 (一)收付实现制 凡是在本期收到的收入和支出费用,不论是否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 即使收入取得或费用发生,没有实际款项的收付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只要收到或支出了款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