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6C-文库:反转录酶能利用RNA为模板合成DNA片段。细胞全部mRNA 经反转录制备成cDNA后建立的基因文库,称为cDNA文库。 1-17转基因生物:由基因工程方法产生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它一般是指由 导入外源DNA的细胞发育而成的生物。 1-18限制性物理图谱:是指DNA链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排列顺序,即酶切片段 在DNA链上的定位。 1-19密码子:mRNA上每3个核苷酸可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这3个核苷酸就称为密码,也叫做密码子或三联子密码。 1-20有意义链与反义链: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或称有意义 连。把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合成的链称为模板链或反义链。 1-21断裂基因:指DNA链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排列顺序,即酶切片段在DNA链上 的定位。限制性内切酶在DNA链上的切口是以特异序列为基础的,核苷酸序列不 同的DNA,经酶切后就会产生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由此而构成独特的酶切图谱。 1-22结构基因:是决定合成某一种蛋白质分子结构相应的一段DA。结构基因 有4个区域: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与内含子;②前导区,位于编码区上游,相 当于RNA5'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③尾部区,位于RNA3'编码区下游,相 当于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④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增强子等。 1-23RNA剪接:从mRNA前体分子中切除内含子的非编码区,并使基因中外显子 的编码区拼接形成成熟RNA的过程。 1-24核酶:Ribozyme,有酶活性的RNA,能够自行完成剪接。 1-25逆转录酶:能利用RNA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DNA (cDNA)片段的一类酶。 1-26单顺反子与多顺反子: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称为单顺反子。编码多个 蛋白质的mRNA称为多顺反子。 发酵产品分析 1-1发酵产品分析:研究和评定发酵产品品质及其变化,用数据证实发酵产品价值的一门 学科就是发酵产品分析。 1-2采样:由被检测物总体中抽取供检验分析用的一部分被检物称为样品,抽取样品的过程 称为采样。 检样:由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均匀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用品。 1-3四分法取样: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成厚度在3厘米 以下的正方形或圆形并划成对角线,将样品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二份,再如上混合,分为四 份,取对角的两份,这样操作至取得所需数量为止,即四分法取样。 1-4随机抽样:使总体中每份样品被抽取的机率都相等的抽样方法。适用于对被测样品不 大了解时以及检测食品合格率及其他类似情况
1-16 C-文库: 反转录酶能利用 RNA 为模板合成 DNA 片段。细胞全部 mRNA 经反转录制备成 cDNA 后建立的基因文库,称为 cDNA 文库。 1-17 转基因生物: 由基因工程方法产生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它一般是指由 导入外源 DNA 的细胞发育而成的生物。 1-18 限制性物理图谱:是指 DNA 链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排列顺序,即酶切片段 在 DNA 链上的定位。 1-19 密码子: mRNA 上每 3 个核苷酸可翻译成蛋白质多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这 3 个核苷酸就称为密码,也叫做密码子或三联子密码。 1-20 有意义链与反义链: 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或称有意义 连。把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 mRNA 合成的链称为模板链或反义链。 1-21 断裂基因: 指DNA链的限制性酶切片段的排列顺序,即酶切片段在DNA链上 的定位。限制性内切酶在 DNA 链上的切口是以特异序列为基础的,核苷酸序列不 同的 DNA,经酶切后就会产生不同长度的 DNA 片段,由此而构成独特的酶切图谱。 1-22 结构基因: 是决定合成某一种蛋白质分子结构相应的一段 DNA。结构基因 有 4 个区域:①编码区,包括外显子与内含子;②前导区,位于编码区上游,相 当于 RNA5’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③尾部区,位于 RNA3’编码区下游,相 当于末端非编码区(非翻译区);④调控区,包括启动子和增强子等。 1-23 RNA 剪接:从 mRNA 前体分子中切除内含子的非编码区,并使基因中外显子 的编码区拼接形成成熟 mRNA 的过程。 1-24 核酶:Ribozyme,有酶活性的 RNA,能够自行完成剪接。 1-25 逆转录酶: 能利用 RNA 为模板指导三磷酸脱氧核苷酸合成互补 DNA (cDNA)片段的一类酶。 1-26 单顺反子与多顺反子: 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 mRNA 称为单顺反子。编码多个 蛋白质的 mRNA 称为多顺反子。 发酵产品分析 1-1 发酵产品分析:研究和评定发酵产品品质及其变化,用数据证实发酵产品价值的一门 学科就是发酵产品分析。 1-2 采样:由被检测物总体中抽取供检验分析用的一部分被检物称为样品,抽取样品的过程 称为采样。 检样:由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均匀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用品。 1-3 四分法取样: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集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成厚度在 3 厘米 以下的正方形或圆形并划成对角线,将样品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二份,再如上混合,分为四 份,取对角的两份,这样操作至取得所需数量为止,即四分法取样。 1-4 随机抽样:使总体中每份样品被抽取的机率都相等的抽样方法。适用于对被测样品不 大了解时以及检测食品合格率及其他类似情况
系统抽样:已经了解样品随空间位置和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按此规律进行采样的方法 指定性抽样:用于检测有某种特殊检测重点的样品的采样,例如对大批罐头的个别变形罐头 采样,对有沉淀的啤酒的采样等。 1-5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分离得到纯组分的方法叫蒸馏。 水蒸汽蒸馏:将水和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一起蒸馏的方法称为水蒸气蒸馏。水蒸气蒸馏是用 水港气来加热混合液体的。 1-6盐析法:向溶液中加入某一物质,使溶质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 从而从溶液 中沉淀出来,这种方法叫盐析法。 1-7皂化法:脂肪在强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亲水性的高级脂肪酸盐,适用于对碱稳定的 待测物,是一种除油的化学分离法。 磺化法:浓硫酸既可以和脂肪酸的烷基部分发生磺化反应,同时又可以和脂肪及色素中的不 饱和键起加成反应,经磺化后的脂肪及色素形成可溶于浓硫酸及水的强极性化合物,不再被 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所溶解,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这种方法叫磺化法。 1-8固形物:是指食品内将水分排除以后的全部的全部残留物质,也叫干物质, 1-9物理播现象:在测定食品中水分含量时,烘干过程中,样品内出现了物理栅,它可以 妨碍水分从食品内部打扩散到它的表层,这就是物理栅现象 1一10水分活度:表示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在同一条件下(温度、湿度、压力等相同) 食品水分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之比,即aW=P/Po,aW表示水分活度。 1一11总酸度:是指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包括未解离酸的浓度和已解离酸的浓度。酸的浓 度以当量浓度表示时,称为总酸度。 有效酸度:是指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准确地说是指H离子的活度,常用H值表示。 。T:滴定100毫升牛乳样品消耗0.1000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 1-12总碳水化合物%:总碳水化合物(%)=100-(水分+相蛋白质+灰分+相脂肪)(%) 无氮抽出物%:无氮抽出物(%)=100-(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粗纤维)(%) 1-13淀粉乳:淀粉在冷水中经搅拌后成为乳状悬浮液,叫作淀粉乳。 淀粉糊化:把淀粉乳加热,淀粉粒吸水膨胀,生成粘度很大的淀粉糊,就是淀粉的糊化 1-14膳食纤维:从营养学角度上看,总碳水化合物分为两大类,即有效碳水化合物和无效 碳水化合物,后者又称膳食纤维,是指人们的消化系统或者消化系统中的细菌不能加以消化 分解而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包括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 生物工程设备 1-1 1-2 1-3空穴学说:因高压作用使料液高速流过均质阀缝隙处时,造成相当于高频 振动,在瞬间起空穴现象,使脂肪球碎裂。 1-4电渗析:指使用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 液中的离子有选择地透过离子交换膜所进行的定向迁移过程 1 导程角:打浆机中刮板对称安装于轴的两侧与打浆机轴线的夹角。 1-6对流混合:由于混合机工作部件表面对物料的相对运动,所有离子在混合 机内从一处向另一处作相对运动,位置发生转移产生整体的流动
系统抽样:已经了解样品随空间位置和时间而变化的规律,按此规律进行采样的方法。 指定性抽样:用于检测有某种特殊检测重点的样品的采样,例如对大批罐头的个别变形罐头 采样,对有沉淀的啤酒的采样等。 1-5 蒸馏: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不同分离得到纯组分的方法叫蒸馏。 水蒸汽蒸馏:将水和与水互不相溶的液体一起蒸馏的方法称为水蒸气蒸馏。水蒸气蒸馏是用 水蒸气来加热混合液体的。 1-6 盐析法:向溶液中加入某一物质,使溶质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从而从溶液 中沉淀出来,这种方法叫盐析法。 1-7 皂化法:脂肪在强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亲水性的高级脂肪酸盐,适用于对碱稳定的 待测物,是一种除油的化学分离法。 磺化法:浓硫酸既可以和脂肪酸的烷基部分发生磺化反应,同时又可以和脂肪及色素中的不 饱和键起加成反应,经磺化后的脂肪及色素形成可溶于浓硫酸及水的强极性化合物,不再被 弱极性的有机溶剂所溶解,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这种方法叫磺化法。 1-8 固形物:是指食品内将水分排除以后的全部的全部残留物质,也叫干物质。 1-9 物理栅现象:在测定食品中水分含量时,烘干过程中,样品内出现了物理栅,它可以 妨碍水分从食品内部扩散到它的表层,这就是物理栅现象。 1-10 水分活度:表示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在同一条件下(温度、湿度、压力等相同), 食品水分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之比,即 aw= P/ P0, aw 表示水分活度。 1-11 总酸度:是指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包括未解离酸的浓度和已解离酸的浓度。酸的浓 度以当量浓度表示时,称为总酸度。 有效酸度:是指溶液中 H 离子的浓度,准确地说是指 H 离子的活度,常用 pH 值表示。 °T:滴定 100 毫升牛乳样品消耗 0.1000N 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 1-12 总碳水化合物%:总碳水化合物(%)=100-(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 无氮抽出物%:无氮抽出物(%)=100-(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粗纤维)(%) 1-13 淀粉乳:淀粉在冷水中经搅拌后成为乳状悬浮液,叫作淀粉乳。 淀粉糊化:把淀粉乳加热,淀粉粒吸水膨胀,生成粘度很大的淀粉糊,就是淀粉的糊化。 1-14 膳食纤维:从营养学角度上看,总碳水化合物分为两大类,即有效碳水化合物和无效 碳水化合物,后者又称膳食纤维,是指人们的消化系统或者消化系统中的细菌不能加以消化、 分解而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包括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 生物工程设备 1-1 筛面利用系数:是指整个筛面上筛孔所占面积与筛面总面积之比。 1-2 湿法粉碎:即被处理的原料在悬浮于载体液流中进行磨碎。 1-3 空穴学说:因高压作用使料液高速流过均质阀缝隙处时,造成相当于高频 振动,在瞬间引起空穴现象,使脂肪球碎裂。 1-4 电渗析:指使用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 液中的离子有选择地透过离子交换膜所进行的定向迁移过程。 1-5 导程角:打浆机中刮板对称安装于轴的两侧与打浆机轴线的夹角。 1-6 对流混合:由于混合机工作部件表面对物料的相对运动,所有离子在混合 机内从一处向另一处作相对运动,位置发生转移产生整体的流动
1-7扩散混合:对于互不相溶性组分的粉粒子,在混合过程中以单个粒子为单 元向四周移动,使各组分的粒子先在局部范围内扩散,达到均匀分布。 从大量有价值的液体中除去少量极细小质点的过滤】 1-9均质:由于三柱塞往复泵的高压作用,使液流中的脂肪球和均质阀发生高 速撞击现象,因而使料液中的脂肪球碎裂。 1-10深层过滤:从液中除去少量不溶性固体的过滤。 1-11撞击学说:物料颗粒以高流速撞击均质阀壁,从而使颗粒细碎 1-12 滤饼过滤含大量不溶性固体的悬浮液的过 114 分离因数:物料受到的离心力与重力之比,也等于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 度之比。 1-15内热性干燥:在能量场下以微波、红外线、高频电场使被干燥物体产生分 子运动而达到传热目的的干操方法。 1-16离心沉降:物料在离心力作用下再无孔的转鼓内分离,轻粒子处于容器中 心,重粒子 处于容器器型 1-17外热性干燥:用蒸汽、热空气以及加热接触式等方法是热交换对物料有外 到内进行的干燥方法 1-18离心分离:对于鼓壁上无孔,且分离的是乳浊液,则两种液体按轻重分层, 重者在外,轻者在内,各自从适当位置引出」 1-19 压缩比:指进料端第一个螺旋槽容积与最后一个螺旋槽容积之比。 1-20 离心过滤:在有孔的转鼓内,分离浮浊液。 代谢控制发酵 1-1代谢控制发酵:是指利用遗传学方法或其它生物化学方法,人为地在脱氧 核苷酸(DNA)的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目的产物大 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1-2代谢工程:指应用重组DNA技术和应用分析生物学相关的遗传学手段进 行有精确目标的遗传操作,改变酶的功能或输送体系的功能,甚至产能系统的功 能,以改进细胞某些方面的代谢活性的整套操作工作(包括代谢分析、代谢设计、 遗传操作、目的代谢活性的实现)。 1-3 酶的诱导 环境物质促使微生物细胞中合成酶蛋白的现象 酶的阻遏:在某代谢途径中,当末端产物过量时,微生物的调节体系就会 阻止代谢途径中包括关键酶在内的一系列酶的合成,从而彻底地控制代谢,减少 未端产物生成的现象。 1-4操纵子:一组功能上相关的基因,它们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 三部分组成: 操纵基因:是位 于启动基因相结构基因之间的碱基序列,它能与阻遏物相 结合,以此来决定结构基因的转录能否进行。 1-5末端代谢产物阻遏:由于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积累而引起酶合成的 (反馈)阻逼。 分解代谢物阻遏:由底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物引起的引起酶合成 的(反馈)阻遏 萄糖效: 当细胞内同时存在两种可利用碳源(葡萄糖和其他)时,利 用快的底物(葡萄糖)阻遏与利用慢的底物有关的酶合成的现象。 1-7脱敏作用:变构酶经特定处理后,不丧失酶活性而失去对变构效应物的敏
1-7 扩散混合:对于互不相溶性组分的粉粒子,在混合过程中以单个粒子为单 元向四周移动,使各组分的粒子先在局部范围内扩散,达到均匀分布。 1-8 微滤:从大量有价值的液体中除去少量极细小质点的过滤。 1-9 均质:由于三柱塞往复泵的高压作用,使液流中的脂肪球和均质阀发生高 速撞击现象,因而使料液中的脂肪球碎裂。 1-10 深层过滤:从液中除去少量不溶性固体的过滤。 1-11 撞击学说:物料颗粒以高流速撞击均质阀壁,从而使颗粒细碎。 1-12 滤饼过滤含大量不溶性固体的悬浮液的过滤。 1-14 分离因数:物料受到的离心力与重力之比,也等于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 度之比。 1-15 内热性干燥:在能量场下以微波、红外线、高频电场使被干燥物体产生分 子运动而达到传热目的的干燥方法。 1-16 离心沉降:物料在离心力作用下再无孔的转鼓内分离,轻粒子处于容器中 心,重粒子处于容器器壁。 1-17 外热性干燥:用蒸汽、热空气以及加热接触式等方法是热交换对物料有外 到内进行的干燥方法 1-18 离心分离:对于鼓壁上无孔,且分离的是乳浊液,则两种液体按轻重分层, 重者在外,轻者在内,各自从适当位置引出。 1-19 压缩比:指进料端第一个螺旋槽容积与最后一个螺旋槽容积之比。 1-20 离心过滤 :在有孔的转鼓内,分离浮浊液。 代谢控制发酵 1-1 代谢控制发酵:是指利用遗传学方法或其它生物化学方法,人为地在脱氧 核苷酸(DNA)的分子水平上,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有用目的产物大 量生成、积累的发酵。 1-2 代谢工程:指应用重组 DNA 技术和应用分析生物学相关的遗传学手段进 行有精确目标的遗传操作,改变酶的功能或输送体系的功能,甚至产能系统的功 能,以改进细胞某些方面的代谢活性的整套操作工作(包括代谢分析、代谢设计、 遗传操作、目的代谢活性的实现)。 1-3 酶的诱导:环境物质促使微生物细胞中合成酶蛋白的现象; 酶的阻遏:在某代谢途径中,当末端产物过量时,微生物的调节体系就会 阻止代谢途径中包括关键酶在内的一系列酶的合成,从而彻底地控制代谢,减少 未端产物生成的现象。 1-4 操纵子:一组功能上相关的基因,它们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结构基因 三部分组成; 操纵基因:是位于启动基因相结构基因之间的碱基序列,它能与阻遏物相 结合,以此来决定结构基因的转录能否进行。 1-5 末端代谢产物阻遏:由于某代谢途径末端产物的过量积累而引起酶合成的 (反馈)阻遏。 分解代谢物阻遏:由底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代谢物引起的引起酶合成 的(反馈)阻遏。 1-6 葡萄糖效应:当细胞内同时存在两种可利用碳源(葡萄糖和其他)时,利 用快的底物(葡萄糖)阻遏与利用慢的底物有关的酶合成的现象。 1-7 脱敏作用:变构酶经特定处理后,不丧失酶活性而失去对变构效应物的敏
成性 1一8能荷调节:即四斯德效应的本质,厌氧条件下整母菌讲行西结发酵,葡萄 糖的消耗速度很快: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糖的消耗速度较低 酒精产量也降低 1-9协同反馈抑制:分支代谢途径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该途径的第 个酶才会受到反馈阻遏或反馈抑制。 合作反馈抑制:该体系中的末端产物都有较弱的独立控制作用。当所有的 末端产物同时过剩时,会导致增效的阻遏或抑制,即具阻遏或抑制的程度比这些 未端产物各 自独立过量时的总和 要大 又称为增效反馈控制 1-10 累积反馈抑制:酶个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都独立于其他末端产物,以一定 百分比控制该途径第一个共同的酶所催化的反应。 1-11顺序反馈抑制:接对第一个共同的酶起控制作用的并不是未端产物,而是 分支点上的中间产物。 1-12 反馈抑制:终产物对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性的控制 反馈阻遏 终 产物对代谢途径中 海合成的控制 1-13营养缺陷型菌株:指原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致使合成途径中某一步骤 发生缺陷,从而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培养中外源补加该营养物质 才能生长的突变型菌株。 渗漏突变株:指遗传性造碍不完全的缺路型。由干这种突变是使它的其 种酶的活性下降而不是完全丧失,因此,渗漏缺陷型能够少量地合成某一种代谢 最终产物,能在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少量的生长。 1-14代谢互锁:指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似乎是受一种完全无关的终产物的控 制,它只是在较高浓度下才发生,而且这种抑制(阻遏)作用是部分性的,不完全 的。 1-15诱变:就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细胞群体,促使其中少数细胞 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无 DNA)的结构发生改变 ,从而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 化,然后通过目的选择标记设法从群体中筛选出少数性状优良的突变菌株的过 程。 诱变剂:能够显著地提高突变顿率的理化因素 16原生质融合:将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融合为一个新细胞,属于细胞工 程 1-17转导:利用转导噬菌体为媒介而将供体菌的部分DNA导入受体菌中,从 而使受体菌获得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转化:相当大的游离的供体细胞的DNA片段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内, 并整合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 1-l8基因工程:指重组DNA技术的 业化设计 与应用 包 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 组DNA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消或细胞的大规摸培养以及基因 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生物分离工程 1-1生物亲和作用:生物物质具有识别特定物质并与该物质的分子相结合的能力,这种 能力具有排他性。即:生物分子能够区分结构和性质非常接近的其他分子,选择性地与其中 某一种分子相结合。这种特异性相互作用称为生物亲和作用
感性。 1-8 能荷调节:即巴斯德效应的本质,厌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葡萄 糖的消耗速度很快;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糖的消耗速度较低, 洒精产量也降低。 1-9 协同反馈抑制:分支代谢途径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该途径的第一 个酶才会受到反馈阻遏或反馈抑制。 合作反馈抑制:该体系中的末端产物都有较弱的独立控制作用。当所有的 末端产物同时过剩时,会导致增效的阻遏或抑制,即具阻遏或抑制的程度比这些 末端产物各自独立过量时的总和还要大,又称为增效反馈控制。 1-10 累积反馈抑制:酶个分支途径的末端产物都独立于其他末端产物,以一定 百分比控制该途径第一个共同的酶所催化的反应。 1-11 顺序反馈抑制:接对第—个共同的酶起控制作用的并不是未端产物,而是 分支点上的中间产物。 1-12 反馈抑制:终产物对代谢途径中关键酶活性的控制。 反馈阻遏:终产物对代谢途径中关键酶合成的控制。 1-13 营养缺陷型菌株:指原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致使合成途径中某一步骤 发生缺陷,从而丧失了合成某些物质的能力,必须在培养中外源补加该营养物质 才能生长的突变型菌株。 渗漏突变株:指遗传性障碍不完全的缺陷型。由于这种突变是使它的某一 种酶的活性下降而不是完全丧失,因此,渗漏缺陷型能够少量地合成某一种代谢 最终产物,能在基本培养基上进行少量的生长。 1-14 代谢互锁:指从生物合成途径来看,似乎是受一种完全无关的终产物的控 制,它只是在较高浓度下才发生,而且这种抑制(阻遏)作用是部分性的,不完全 的。 1-15 诱变:就是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处理微生物细胞群体,促使其中少数细胞 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发生变 化,然后通过目的选择标记设法从群体中筛选出少数性状优良的突变菌株的过 程。 诱变剂:能够显著地提高突变频率的理化因素。 1-16 原生质融合:将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融合为一个新细胞,属于细胞工 程。 1-17 转导:利用转导噬菌体为媒介而将供体菌的部分 DNA 导入受体菌中,从 而使受体菌获得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转化:相当大的游离的供体细胞的 DNA 片段被直接吸收到受体细胞内, 并整合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使受体细胞获得供体细胞部分遗传性状的现 象。 1-18 基因工程:指重组 DNA 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用,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 技术两大组成部分。上游技术指的是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重 组 DNA 技术);而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基因工程菌或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以及基因 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生物分离工程 1-1 生物亲和作用:生物物质具有识别特定物质并与该物质的分子相结合的能力,这种 能力具有排他性。即:生物分子能够区分结构和性质非常接近的其他分子,选择性地与其中 某一种分子相结合。这种特异性相互作用称为生物亲和作用
1-2双水相体系(ATPS):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一定浓度的亲水性聚合物溶液混合后静 置,这些亲水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并不混为一相,而是分成多个液相,这种现象称为聚合物 不相容性。由于这些绝活物都是以水作为溶剂,由此形成上述的两个相体系就称为双水相体 系。 13等电聚焦电泳(正):利用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在等电点的pH 下呈电中性,不发生泳动的特点进行电泳分离。 14反相微胶团茶取: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反胶团,从而在有机相内形成分 散的亲水微环境,消除了生物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难溶解在有机相或有机相 中发牛不可逆变性现兔 15亲和层析 亲和层析(或亲和色谱):利用固相载体上的配基对目标组分所具有的专 的和可逆的亲和力而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一种层析技术。 1-6反渗透:利用溶剂或溶质对膜的选择性渗透原理 17超临界萃取: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在临界洱度和临界压力附近的条件状泰 下,从液体或固体物料中萃取出待分离的组分。 1-8升华干燥:湿物料从冻结状态下除去水分,即水分不经过液态直接升华成气态的干 燥过程。 19理论板当量高度正P):层析过程的理论板模型认为:溶质的分配平衡不能完成, 需要一定的柱高,即在此柱高内溶质在两相间达到一次平衡。通常将溶质达到一次分配平衡 的层析柱段称为一称理论板(rheoretical plate),该层析柱段的高度称为理论板当量高度 (height epuivalent to arheoretical plate HETp). 110模拟移动床:吸附剂床层固定不动,而连续不断地移动切换液相(包括料液和洗照 液)的入口和出口位置,以模拟固体吸附剂和液体逆流接触,产生与移动床相同的效果。它 可以实现连续操作,更有效发挥吸附剂和洗脱剂的作用 1-11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Saltingort) 1-l2膨胀床(Expanded bed):膨胀床的床层上部安装有可调节床层高度的调节器,当 料从床底以高于吸附剂最小流化速度的流速输入时,吸附剂床层产生膨张,高度调节器上 升。膨胀床状态的床层高度一般为固定床状态的2一3倍,床层空隙率高,允许菌体细胞或 细胞片自由通过。 1-14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一定浓度的新水性聚合物溶液混合后静置,这些亲小性的 高分子聚合物并不混为一相,而是分成多个液相,这种现象称之为聚合物的不相容性。 1-15电渗析技术的分离原理是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以电 位差为推动力,将电解液中各组分分离。 酶工程 1-1固定化酶 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称为固定化酶 1-2固定化细胞 固定在载体上并具有生活能力的细跑称为固定化细胞。 1-3包埋法固定化酶 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固定化 酸。 1-4吸附法固定化酶
1-2 双水相体系(ATPS):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一定浓度的亲水性聚合物溶液混合后静 置,这些亲水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并不混为一相,而是分成多个液相,这种现象称为聚合物的 不相容性。由于这些绝活物都是以水作为溶剂,由此形成上述的两个相体系就称为双水相体 系。 1-3 等电聚焦电泳(IEF):利用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两性电解质具有等电点,在等电点的 pH 下呈电中性,不发生泳动的特点进行电泳分离。 1-4 反相微胶团萃取: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有机相中形成反胶团,从而在有机相内形成分 散的亲水微环境,消除了生物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类生物活性物质难溶解在有机相或有机相 中发生不可逆变性现象。 1-5 亲和层析:亲和层析(或亲和色谱):利用固相载体上的配基对目标组分所具有的专一 的和可逆的亲和力而使生物分子分离,纯化的一种层析技术。 1-6 反渗透: 利用溶剂或溶质对膜的选择性渗透原理 1-7 超临界萃取: 是以超临界流体作为萃取剂,在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附近的条件状态 下,从液体或固体物料中萃取出待分离的组分。 1-8 升华干燥:湿物料从冻结状态下除去水分,即水分不经过液态直接升华成气态的干 燥过程。 1-9 理论板当量高度(HETP):层析过程的理论板模型认为:溶质的分配平衡不能完成, 需要一定的柱高,即在此柱高内溶质在两相间达到一次平衡。通常将溶质达到一次分配平衡 的层析柱段称为一称理论板(rheoretical plate),该层析柱段的高度称为理论板当量高度 (height epuivalent to arheoretical plate,HETP)。 1-10 模拟移动床:吸附剂床层固定不动,而连续不断地移动切换液相(包括料液和洗 脱 液)的入口和出口位置,以模拟固体吸附剂和液体逆流接触,产生与移动床相同的效果。它 可以实现连续操作,更有效发挥吸附剂和洗脱剂的作用。 1-11 蛋白质在高离子强度的溶液中溶解度降低,发生沉淀的现象称为盐析(Salting-ort)。 1-12 膨胀床(Expanded bed ):膨胀床的床层上部安装有可调节床层高度的调节器,当 料从床底以高于吸附剂 最小流化速度的流速输入时,吸附剂床层产生膨胀,高度调节器上 升。膨胀床状态的床层高度一般为固定床状态的 2~3 倍,床层空隙率高,允许菌体细胞或 细胞片自由通过。 1-14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一定浓度的新水性聚合物溶液混合后静置,这些亲小性的 高分子聚合物并不混为一相,而是分成多个液相,这种现象称之为聚合物的不相容性。 1-15 电渗析技术的分离原理是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以电 位差为推动力,将电解液中各组分分离。 酶工程 1-1 固定化酶 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称为固定化酶。 1-2 固定化细胞 固定在载体上并具有生活能力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 1-3 包埋法固定化酶 将酶或含酶菌体包埋在各种多孔载体中,使酶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包埋法固定化 酶。 1-4 吸附法固定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