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基”题库答案 一、基本概念 食品工程原理 1-1稳定传热稳定传热:若导热是在稳定的温度场中进行(1分),则物体内名 点的温度只是位置的函数,不随时间而变化(1分)。 1-2吸收:利用不同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差异(1分),对其进行选择性溶解, 从而将气体混合物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1分),称为吸收。 1-3过滤速度:过滤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体积(2分)。 14湿度:单位质量干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1分),称为空气的湿含量或绝 对湿度(1分)。 1-5气缚:离心泵启动前如果没有充满液体,它便没有抽吸液体的能力(1分): 这种因泵壳内存在气体而导致吸不上液体的现象称为气缚(1分)。 16稳定流动: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任意截面处的流体流速、压强、密度等物 理量均不随时间而变化,称为稳定流动。 17精馏操作: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沸点(或挥发度),将液体 均相混合物经过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使液体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操作。 1-8湿球温度:在迅速流动的不饱和空气流中,在绝热热情况下,水或湿纱布(湿 物料)达到稳定状态的温度 1-9自由沉降:沉降过程颗粒互不干扰的沉降,叫作自由沉降。 110物理方程因次一致原则:物理方程等号两边各项对应量纲的指数相等。 或:同一物理方程中各物理量必须采用同一种单位制。 1-12气蚀:由于泵的吸上高度过高,使泵内压力等于或低于输送液体温度下的饱 和蒸汽压时,液体气化,气泡形成,破裂等过程中引起的剥蚀现象,称气蚀 现象。 1-13辐射传热:热能(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并传播的传热方式。 1-14负偏差溶液:相异分子间吸引力大于相同分子间吸引力,组分蒸气压低于 理想溶液的溶液。 115相对挥发度:溶液中两组分挥发度之比。 1-16理想流体:理想流体是指流体没有粘性,流动时,不产生摩擦阻力,液体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三基”题库答案 一、基 本 概 念 食品工程原理 1-1 稳定传热稳定传热:若导热是在稳定的温度场中进行(1 分),则物体内各 点的温度 t 只是位置的函数,不随时间而变化(1 分)。 1-2 吸收:利用不同组分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差异(1 分),对其进行选择性溶解, 从而将气体混合物各组分分离的单元操作(1 分),称为吸收。 1-3 过滤速度:过滤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过滤面积的滤液体积(2 分)。 1-4 湿度:单位质量干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1 分),称为空气的湿含量或绝 对湿度(1 分)。 1-5 气缚:离心泵启动前如果没有充满液体,它便没有抽吸液体的能力(1 分); 这种因泵壳内存在气体而导致吸不上液体的现象称为气缚(1 分)。 1-6 稳定流动: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任意截面处的流体流速、压强、密度等物 理量均不随时间而变化,称为稳定流动。 1-7 精馏操作: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具有不同的沸点(或挥发度),将液体 均相混合物经过多次部分汽化和多次部分冷凝,使液体混合物得以分离的操作。 1-8 湿球温度:在迅速流动的不饱和空气流中,在绝热热情况下,水或湿纱布(湿 物料)达到稳定状态的温度。 1-9 自由沉降:沉降过程颗粒互不干扰的沉降,叫作自由沉降。 1-10 物理方程因次一致原则:物理方程等号两边各项对应量纲的指数相等。 或:同一物理方程中各物理量必须采用同一种单位制。 1-12 气蚀:由于泵的吸上高度过高,使泵内压力等于或低于输送液体温度下的饱 和蒸汽压时,液体气化,气泡形成,破裂等过程中引起的剥蚀现象,称“气蚀” 现象。 1-13 辐射传热:热能(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并传播的传热方式。 1-14 负偏差溶液:相异分子间吸引力大于相同分子间吸引力,组分蒸气压低于 理想溶液的溶液。 1-15 相对挥发度:溶液中两组分挥发度之比。 1-16 理想流体:理想流体是指流体没有粘性,流动时,不产生摩擦阻力,液体
体不可压缩,受热不膨胀。 1-17恒压过滤:过滤操作在恒定压强差下进行,称为恒压过滤。 1-18饱和浓度:汽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 1-19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分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120重力沉降:受地球吸引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沉降过程称为重力沉降。 食品分析 1-1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用检测数据来证实食品价值的一门学科即食 品分析。 1-2从被检物中抽取样品的过程称为采样。用于检验的样品称为试样。 1-3由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 即原始样品。将原始样品经过均匀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 样品。 1-4均衡的不加选择的从整批物料中抽取样品的方式即随机抽样。按照样品一定 变化规律抽取样品的采样方式即系统抽样。有目标有目的抽取样品的方式即指定 性抽样。 1-5利用物质挥发度不同分离组分的方法叫蒸馏。利用水蒸汽加热混合液体的蒸 馏方法即水蒸汽蒸馏。 1-6向溶液中加入某一物质使溶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即盐析法。 1-7脂肪与强酸的水解作用即磺化反应。脂肪与强碱的水解作用即皂化反应。 1-8食品内将水分排除以后的全部残留物。 1-9在同一条件下食品的蒸气压与纯水蒸气压之比。 1-10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酸的浓度以摩尔浓度表示时即总酸度。 1-11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即有效酸度,常用pH值表示。。T是滴定100毫升牛 乳样品消耗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 1-12总碳水化合物%=100-(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 无氮抽出物%=100-(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粗纤维)(%) 1-13淀粉在冷水中搅拌成乳状悬浮液,叫淀粉乳。将淀粉乳加热,淀粉颗粒吸 水膨胀,生成粘度很大的淀粉糊的过程即淀粉糊化。 1-14指饮食中不能被消化系统或消化系统中的酶消化、吸收、分解的复杂物质
体不可压缩,受热不膨胀。 1-17 恒压过滤:过滤操作在恒定压强差下进行,称为恒压过滤。 1-18 饱和浓度:汽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溶质在液相中的浓度。 1-19 相对湿度:空气中水汽分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1-20 重力沉降:受地球吸引力的作用而发生的沉降过程称为重力沉降。 食品分析 1-1 研究和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用检测数据来证实食品价值的一门学科即食 品分析。 1-2 从被检物中抽取样品的过程称为采样。用于检验的样品称为试样。 1-3 由整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 即原始样品。将原始样品经过均匀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称为平均 样品。 1-4 均衡的不加选择的从整批物料中抽取样品的方式即随机抽样。按照样品一定 变化规律抽取样品的采样方式即系统抽样。有目标有目的抽取样品的方式即指定 性抽样。 1-5 利用物质挥发度不同分离组分的方法叫蒸馏。利用水蒸汽加热混合液体的蒸 馏方法即水蒸汽蒸馏。 1-6 向溶液中加入某一物质使溶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即盐析法。 1-7 脂肪与强酸的水解作用即磺化反应。脂肪与强碱的水解作用即皂化反应。 1-8 食品内将水分排除以后的全部残留物。 1-9 在同一条件下食品的蒸气压与纯水蒸气压之比。 1-10 所有酸性成分的总量,酸的浓度以摩尔浓度表示时即总酸度。 1-11 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即有效酸度,常用 pH 值表示。°T 是滴定 100 毫升牛 乳样品消耗 0.1000Mol/L 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 1-12 总碳水化合物%=100-(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 无氮抽出物%=100-(水分+粗蛋白质+灰分+粗脂肪+粗纤维)(%) 1-13 淀粉在冷水中搅拌成乳状悬浮液,叫淀粉乳。将淀粉乳加热,淀粉颗粒吸 水膨胀,生成粘度很大的淀粉糊的过程即淀粉糊化。 1-14 指饮食中不能被消化系统或消化系统中的酶消化、吸收、分解的复杂物质
主要是多糖与非多糖的聚合物: 食品包装 SK1-35无菌包装:把被包装食品和包装容器分别杀菌,并在无菌条件下完成充 填密封的一种包装 SK1-36蒸煮袋食品:将烹调好的食品放入容器或耐热的塑料袋内并密封,在高 温蒸汽锅内加热杀菌成为完全无菌的一种食品包装方法。 SK1-37软塑复合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可绕性材料,通过一定的技 术组合而成的一种结构化薄膜。 SK1-38食品包装设计:是指为了满足食品包装要求和增加其商品性,在正式生 产包装制品之前,对其结构、造型和装潢进行设计。 SK1-39封入脱氧剂包装:是指在密封的容器内,封入能与氧结合的脱氧剂来除 去包装内的氧气,使被包装物在氧浓度很低、甚至几乎无氧的条件下保存的一种 包装方法。 SK1-40防湿包装:采用具有一定隔绝水蒸气能力的防潮包装材料进行包封,隔 绝外界湿度对产品的影响,同时使食品包装内的相对湿度满足产品的要求,保证 产品的质量。 SK1-41包装食品:是指食品厂或超市预先用包装材料或容器包装好的食品,销 售时在顾客面对面包装的食品不称为包装食品。 SK1-42过分包装:指在满足了包装的基本功能之后,人为的增加的一些没有必 要的包装。 SK1-43拉伸包装:用可拉伸的塑料薄膜在常温和张力下对产品或包装件进行包 裹的一种包装方法。 SK1-44环友包装:指用料节用资源,在被消费者用完弃掉的处理过程中,少占坑 地,焚烧无毒气,过些时候即能自动腐化分解回归自然,不会变成永不消失的垃 圾,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损害。 SK1-45400DWST:表示定量为40g/m,用PVC单面涂布、具有热封性的透明玻璃纸。 SK1-46金属化薄膜:指在高真空条件下,薄膜表面镀铝制得的一种隔绝性和装饰 性包装材料。 SK1-47阿伊德玛原则:一个精美的产品首先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进而对产品感
主要是多糖与非多糖的聚合物。 食品包装 SK1-35 无菌包装:把被包装食品和包装容器分别杀菌,并在无菌条件下完成充 填密封的一种包装。 SK1-36 蒸煮袋食品:将烹调好的食品放入容器或耐热的塑料袋内并密封,在高 温蒸汽锅内加热杀菌成为完全无菌的一种食品包装方法。 SK1-37 软塑复合材料: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可绕性材料,通过一定的技 术组合而成的一种结构化薄膜。 SK1-38 食品包装设计:是指为了满足食品包装要求和增加其商品性,在正式生 产包装制品之前,对其结构、造型和装潢进行设计。 SK1-39 封入脱氧剂包装:是指在密封的容器内,封入能与氧结合的脱氧剂来除 去包装内的氧气,使被包装物在氧浓度很低、甚至几乎无氧的条件下保存的一种 包装方法。 SK1-40 防湿包装:采用具有一定隔绝水蒸气能力的防潮包装材料进行包封,隔 绝外界湿度对产品的影响,同时使食品包装内的相对湿度满足产品的要求,保证 产品的质量。 SK1-41 包装食品:是指食品厂或超市预先用包装材料或容器包装好的食品,销 售时在顾客面对面包装的食品不称为包装食品。 SK1-42 过分包装:指在满足了包装的基本功能之后,人为的增加的一些没有必 要的包装。 SK1-43 拉伸包装:用可拉伸的塑料薄膜在常温和张力下对产品或包装件进行包 裹的一种包装方法。 SK1-44 环友包装:指用料节用资源,在被消费者用完弃掉的处理过程中,少占坑 地,焚烧无毒气,过些时候即能自动腐化分解回归自然,不会变成永不消失的垃 圾,对生态环境没有任何损害。 SK1-45400DWST:表示定量为 40g/m2,用 PVC 单面涂布、具有热封性的透明玻璃纸。 SK1-46 金属化薄膜:指在高真空条件下,薄膜表面镀铝制得的一种隔绝性和装饰 性包装材料。 SK1-47 阿伊德玛原则:一个精美的产品首先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进而对产品感
兴趣,随之唤起购买欲,然后记住这一商品,最后转化为购买行为。这一原则成 为AIDMA原则。 SK1-48食品包装法规:对食品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包装标识及技术要求等的 规定。 风味化学与食品添加剂 1-1将可溶性色素沉淀在许可的不溶性基质上,例如氧化铝、硫酸钡等,增 加色素在干燥状况下并入产品的能力。 12也称非营养型甜味剂,指与蔗糖甜度相同时的重量,其热值小于蔗糖热 值的2%者 1-3半数致死量(mgkg)。受试动物组数中一半死亡的剂量。它是毒作用上 限的代表值。 14HLB为3.5~6的乳化剂。这种乳化剂亲油基的亲油能力大于亲水基的亲 水能力。 15世界卫生组织为将动物安全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量用于人类,考虑到人 与动物的感受是1:10,人的个体差异(老幼、妊妇、病人等)也作为1:10,采 用最大无作用量的百分之一作为人的安全量,1/100即为安全系数。 1-6将互不溶解的两相混合很快就会发生分离分层,形成不稳定的体系叫悬 浊液。所谓乳状液是指两种不会混溶的液相,一相以微粒状(液滴或液晶)分散 在另一相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体系。 1-7 VHO/FA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 1-8为增强食品营养成分属于天然营养素范畴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 剂。 1-9最大无作用量亦称最大耐受量、最大安全量或最大无效量,是机体长期 摄入试验物质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剂量,单位为mg/kg.bW。它是 食品添加剂长期(终生)摄入对本代健康无害,并对下代生长无影响的重要指标, 是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重要数据。 110主香剂亦称为主剂或打底原料。它是形成香精主体香韵的基础,是构成 各种香精香气的基本原料,由此香料决定香精的所属品种。 1-1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及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
兴趣,随之唤起购买欲,然后记住这一商品,最后转化为购买行为。这一原则成 为 AIDMA 原则。 SK1-48 食品包装法规:对食品包装材料、包装方式、包装标识及技术要求等的 规定。 风味化学与食品添加剂 1-1 将可溶性色素沉淀在许可的不溶性基质上,例如氧化铝、硫酸钡等,增 加色素在干燥状况下并入产品的能力。 1-2 也称非营养型甜味剂,指与蔗糖甜度相同时的重量,其热值小于蔗糖热 值的 2%者。 1-3 半数致死量(mg/kg)。受试动物组数中一半死亡的剂量。它是毒作用上 限的代表值。 1-4 HLB 为 3.5~6的乳化剂。这种乳化剂亲油基的亲油能力大于亲水基的亲 水能力。 1-5 世界卫生组织为将动物安全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量用于人类,考虑到人 与动物的感受是 1;10,人的个体差异(老幼、妊妇、病人等)也作为 1:10,采 用最大无作用量的百分之一作为人的安全量,1/100 即为安全系数。 1-6 将互不溶解的两相混合很快就会发生分离分层,形成不稳定的体系叫悬 浊液。所谓乳状液是指两种不会混溶的液相,一相以微粒状(液滴或液晶)分散 在另一相中形成的均匀稳定的体系。 1-7WHO/FAO 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 1-8 为增强食品营养成分属于天然营养素范畴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的食品添加 剂。 1-9 最大无作用量亦称最大耐受量、最大安全量或最大无效量,是机体长期 摄入试验物质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剂量,单位为 mg/kg.bw。它是 食品添加剂长期(终生)摄入对本代健康无害,并对下代生长无影响的重要指标, 是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重要数据。 1-10 主香剂亦称为主剂或打底原料。它是形成香精主体香韵的基础,是构成 各种香精香气的基本原料,由此香料决定香精的所属品种。 1-11 为改善食品的品质及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
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 1-12色价又称比吸光值,即100mL溶液中含有1g着色剂,光程为1cm的吸 光值。色价=E“。,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1-14油包水型(w/0) 乳化剂HLB值在3.5~6之间,例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脂、山梨醇酐单油酸 酯。 1-15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 质。漂白剂除可改善食品色泽外,还具有抑菌、抗氧化、改善面团质构等的作用。 食品机械与设备 1-1筛面利用系数:是指整个筛面上筛孔所占面积与筛面总面积之比。 1-2湿法粉碎:即被处理的原料在悬浮于载体液流中进行磨碎。 1-3空穴学说:因高压作用使料液高速流过均质阀缝隙处时,造成相当于高频 振动,在瞬间引起空穴现象,使脂肪球碎裂。 1-4电渗析:指使用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 液中的离子有选择地透过离子交换膜所进行的定向迁移过程。 1-5导程角:打浆机中刮板对称安装于轴的两侧与打浆机轴线的夹角。 16对流混合:由于混合机工作部件表面对物料的相对运动,所有离子在混合 机内从一处向另一处作相对运动,位置发生转移产生整体的流动。 1-7扩散混合:对于互不相溶性组分的粉粒子,在混合过程中以单个粒子为单 元向四周移动,使各组分的粒子先在局部范围内扩散,达到均匀分布。 1-8微滤:从大量有价值的液体中除去少量极细小质点的过滤。 1-9均质:由于三柱塞往复泵的高压作用,使液流中的脂肪球和均质阀发生高 速撞击现象,因而使料液中的脂肪球碎裂。 1-10深层过滤:从液中除去少量不溶性固体的过滤。 1-11撞击学说:物料颗粒以高流速撞击均质阀壁,从而使颗粒细碎 1-12滤饼过滤含大量不溶性固体的悬浮液的过滤。 1-14分离因数:物料受到的离心力与重力之比,也等于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 度之比。 1-15内热性干燥:在能量场下以微波、红外线、高频电场使被干燥物体产生分
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 1-12 色价又称比吸光值,即 100mL 溶液中含有 1g 着色剂,光程为 1cm 的吸 光值。色价= E1% 1cm ,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1-14 油包水型(W/O) 乳化剂 HLB 值在 3.5~6 之间,例如山梨醇酐单硬脂酸脂、山梨醇酐单油酸 酯。 1-15 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褐变的物 质。漂白剂除可改善食品色泽外,还具有抑菌、抗氧化、改善面团质构等的作用。 食品机械与设备 1-1 筛面利用系数:是指整个筛面上筛孔所占面积与筛面总面积之比。 1-2 湿法粉碎:即被处理的原料在悬浮于载体液流中进行磨碎。 1-3 空穴学说:因高压作用使料液高速流过均质阀缝隙处时,造成相当于高频 振动,在瞬间引起空穴现象,使脂肪球碎裂。 1-4 电渗析:指使用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作用下,溶 液中的离子有选择地透过离子交换膜所进行的定向迁移过程。 1-5 导程角:打浆机中刮板对称安装于轴的两侧与打浆机轴线的夹角。 1-6 对流混合:由于混合机工作部件表面对物料的相对运动,所有离子在混合 机内从一处向另一处作相对运动,位置发生转移产生整体的流动。 1-7 扩散混合:对于互不相溶性组分的粉粒子,在混合过程中以单个粒子为单 元向四周移动,使各组分的粒子先在局部范围内扩散,达到均匀分布。 1-8 微滤:从大量有价值的液体中除去少量极细小质点的过滤。 1-9 均质:由于三柱塞往复泵的高压作用,使液流中的脂肪球和均质阀发生高 速撞击现象,因而使料液中的脂肪球碎裂。 1-10 深层过滤:从液中除去少量不溶性固体的过滤。 1-11 撞击学说:物料颗粒以高流速撞击均质阀壁,从而使颗粒细碎。 1-12 滤饼过滤含大量不溶性固体的悬浮液的过滤。 1-14 分离因数:物料受到的离心力与重力之比,也等于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 度之比。 1-15 内热性干燥:在能量场下以微波、红外线、高频电场使被干燥物体产生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