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翘首远眺一座巨大的山峰,可从中 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但它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 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 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谚云“极盛之后,难以为继”,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以题材为例,唐诗 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宋人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 是他们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 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比如苏轼曾咏 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 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 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 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 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 新生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 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 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 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晩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髙水深”。可见他们追 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 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 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正如缪钺所云:“唐诗以韵胜,故浑雅, 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 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钱钟书则云:“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 筋骨思理见胜。”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 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选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诗让宋代诗人仰望,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典范,更多的是带给其沉重的 心理压力。 B.宋诗对唐诗的创新体现在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 人的优点。 C.宋代诗坛追求平淡为美,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所以他们分别有畅达与瘦 硬的风格。 D.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唐诗终于和宋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 两大典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河北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翘首远眺一座巨大的山峰,可从中 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但它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 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 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谚云“极盛之后,难以为继”,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以题材为例,唐诗 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宋人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 是他们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 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比如苏轼曾咏 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 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 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 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 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 新生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 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 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 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 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可见他们追 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 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 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 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正如缪钺所云:“唐诗以韵胜,故浑雅, 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 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钱钟书则云:“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 筋骨思理见胜。”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 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选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唐诗让宋代诗人仰望,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典范,更多的是带给其沉重的 心理压力。 B.宋诗对唐诗的创新体现在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 人的优点。 C.宋代诗坛追求平淡为美,以苏轼、黄庭坚为代表,所以他们分别有畅达与瘦 硬的风格。 D.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唐诗终于和宋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 两大典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第二段论证宋诗相较于唐诗的创新时,从宋诗的题材和选材角度两方面 进行论证。 B.文章第三段论证宋代诗人刻苦钻研,终于在诗歌领域另辟新境时用了举例论 证的手法。 C.文章第四段分析苏轼和黄庭坚对各自偶像的推崇之处,是为引出宋诗“平淡” 的内涵 D.文章末段引用缪钺和钱钟书的话,是证明唐诗有丰华情韵的特征,宋诗以平 淡为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宋诗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条件是宋代诗人在对唐诗的继承中 有创新 B.唐代诗人普遍不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细物,会以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土为抒情 主人公。 C.一些宋代著名诗人有相对唐诗而言新生的风格特征,那是对唐诗风格陌生化 的结果。 D.宋代诗人追求的“平淡”不同于现在通常所说的“平淡”,前者包含了“雕 润绚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讲述独一无二的童年故事 1954年1月9日,曹文轩出生于江苏盐城县秦南镇龙港村。龙港村是水乡,周 遭沟河纵横,房前房后多是水。生活在水乡的曹文轩自小看到的尽是弯弯曲曲的 小河,听到的尽是赶船人“吱吱呀呀”的摇橹声、渔人“噼噼啪啪”赶鹰入水声 和老式水车“泼刺泼刺”的转动声,嗅到的尽是水中植物交织混杂的味道,于是 只要一提笔,都要写到水一一水的湿润、水的柔和、水的灵性。这让他的文字独 具诗情画意的美感。 龙港村属乡野,民风淳朴,人心向善,曹文轩从小就沐浴在爱如暖阳般的氛围里 他的父亲,从不棍棒相向,只周最朴实的话语循循善诱。有一次,他跑到离家八 里的邻村看电影,回来时已是深夜,饿得难受,可又懒得动弹。父亲就说:“如 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他回忆说,父 亲的那几句话奠定了他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他的祖母,耳聋眼花,但每次曹文 轩外出,她都会拄着拐杖晃悠到村口大路边,逢人就问,直到曹文轩回来为止。 他的母亲,总是默默地先尽孩子们享用食物,剩下的随便吃一点完事。乡邻们虽 然贫困,却愿意尽力接济旁人。一次,他饿得心慌,趴在大门口一动不动,左邻 右舍的大伯大娘就回家翻箱倒柜,或找出几粒花生,或找出一块红薯,或找出 把苞谷,先让他垫垫肚子。这让他热泪盈眶:“正是这些家乡的人,让我觉得世 界是善的,他们心灵里的真善美构成了我创作的基本基调。 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曹文轩是唯一坚持以个人童年生活经验为写作资源的作 家,这正是他的作品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地域美感的根本原因。从起初的《没有角 的牛》《古老的围墙>到接下来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 鸟》,直到《细米》《青铜葵花》,一个接一个美好而温暖的的故事直指心底深 处,令人掩卷深思,感慨颇多。 与其他儿童文学作家不同,他的大部分作品,不但受到孩子的追捧,也适合大人 尤其是父母来阅读—一就像一位北京的家长说的那样:“曹老师的小说,字里行
A.文章第二段论证宋诗相较于唐诗的创新时,从宋诗的题材和选材角度两方面 进行论证。 B.文章第三段论证宋代诗人刻苦钻研,终于在诗歌领域另辟新境时用了举例论 证的手法。 C.文章第四段分析苏轼和黄庭坚对各自偶像的推崇之处,是为引出宋诗“平淡” 的内涵。 D.文章末段引用缪钺和钱钟书的话,是证明唐诗有丰华情韵的特征,宋诗以平 淡为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作者认为宋诗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重要条件是宋代诗人在对唐诗的继承中 有创新。 B.唐代诗人普遍不写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细物,会以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为抒情 主人公。 C.一些宋代著名诗人有相对唐诗而言新生的风格特征,那是对唐诗风格陌生化 的结果。 D.宋代诗人追求的“平淡”不同于现在通常所说的“平淡”,前者包含了“雕 润绚烂”。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讲述独一无二的童年故事 1954 年 1 月 9 日,曹文轩出生于江苏盐城县秦南镇龙港村。龙港村是水乡,周 遭沟河纵横,房前房后多是水。生活在水乡的曹文轩自小看到的尽是弯弯曲曲的 小河,听到的尽是赶船人“吱吱呀呀”的摇橹声、渔人“噼噼啪啪”赶鹰入水声 和老式水车“泼刺泼刺”的转动声,嗅到的尽是水中植物交织混杂的味道,于是 只要一提笔,都要写到水——水的湿润、水的柔和、水的灵性。这让他的文字独 具诗情画意的美感。 龙港村属乡野,民风淳朴,人心向善,曹文轩从小就沐浴在爱如暖阳般的氛围里。 他的父亲,从不棍棒相向,只周最朴实的话语循循善诱。有一次,他跑到离家八 里的邻村看电影,回来时已是深夜,饿得难受,可又懒得动弹。父亲就说:“如 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他回忆说,父 亲的那几句话奠定了他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他的祖母,耳聋眼花,但每次曹文 轩外出,她都会拄着拐杖晃悠到村口大路边,逢人就问,直到曹文轩回来为止。 他的母亲,总是默默地先尽孩子们享用食物,剩下的随便吃一点完事。乡邻们虽 然贫困,却愿意尽力接济旁人。一次,他饿得心慌,趴在大门口一动不动,左邻 右舍的大伯大娘就回家翻箱倒柜,或找出几粒花生,或找出一块红薯,或找出一 把苞谷,先让他垫垫肚子。这让他热泪盈眶:“正是这些家乡的人,让我觉得世 界是善的,他们心灵里的真善美构成了我创作的基本基调。” 在中国儿童文学领域,曹文轩是唯一坚持以个人童年生活经验为写作资源的作 家,这正是他的作品呈现出独一无二的地域美感的根本原因。从起初的《没有角 的牛》《古老的围墙>到接下来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 鸟》,直到《细米》《青铜葵花》,一个接一个美好而温暖的的故事直指心底深 处,令人掩卷深思,感慨颇多。 与其他儿童文学作家不同,他的大部分作品,不但受到孩子的追捧,也适合大人 尤其是父母来阅读——就像一位北京的家长说的那样:“曹老师的小说,字里行
间多有培养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和生活的细腻讲述,堪称为天下父母写就的育儿 心经……,出版于1997年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因曲折而智慧地讲述了五个孩 子一一桑桑、禿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老师蒋一轮与白雀的纠缠关系,以及 孩子们痛苦成长历程大受好评,而其中的悲悯情怀,则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 疏远、情感愈发淡漠的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和感人。它成为真正“既能让 孩子接受人生启蒙教育,也能让大人体味生活中的温馨和诗意”的优秀儿童文学 作品 这之后,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揭示了“财富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自己脚下” 的道理一样,曹文轩用一系列弥漫着人生哲理和生活韵味的唯美成长小说- 《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火印》等,告诉天下父母:孩子成长 不在别处,就在每,天的阅读和每刻的经历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导孩子 寻找个人的生活目标,探寻个人的兴趣爱好,实现个人的价值,因为这与孩子未 来的幸福息息相关。有人批评曹文轩写的这种沉重、忧郁的小说误导了家长并对 孩子们的成长有不利影响。曹文轩多次在公开场合予以反驳:快乐并不是一个人 的最佳品质,相反,一味的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和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 深刻。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产生快感的文学,而不只是让儿童产生快乐的文学。不 能把快感与快乐混为一谈,因为悲剧也能使人产生快感。 时间是检验对错的最好工具。而时间已经证明了他的观点。 (摘编自曹涵《曹文轩:讲述独一无二的童年故事》) 相关链接 “国际安徒生奖”设立于1956年,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 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是国际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素有儿童文学界的“诺贝 尔文学奖”美誉。2016年8月20日,曹文轩摘得此项桂冠,成为第一个获得此 殊荣的中国作家 “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给曹文轩的颁奖词写道:“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 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 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曹文轩一提起笔就会写到水,是因为他生活的龙港村是一个水乡,周遭多是弯 弯曲曲的小河,房前屋后多是水 B.曹文轩有一次饿得快死,是左邻右舍的叔叔婶婶们拿出的几粒花生米,一块薯, 把苞谷救活了他。 C.有家长赞誉曹文轩的小说是“育儿心经”,这是因为他的小说“既能让孩子接 受人生启蒙教育,也能让大人体味生活中的温馨和诗意”。 D.长篇小说《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代表作,其中的故事讲述得曲折而智慧,其中 的悲悯情怀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和感动人心。 5.曹文轩小说独一无二的文学美感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6.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是什么?这种儿童文学观在他的作品中有哪些具体体 现?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间多有培养和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和生活的细腻讲述,堪称为天下父母写就的育儿 心经……,出版于 1997 年的长篇小说《草房子》因曲折而智慧地讲述了五个孩 子——桑桑、秃鹤、杜小康、细马、纸月和老师蒋一轮与白雀的纠缠关系,以及 孩子们痛苦成长历程大受好评,而其中的悲悯情怀,则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 疏远、情感愈发淡漠的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和感人。它成为真正“既能让 孩子接受人生启蒙教育,也能让大人体味生活中的温馨和诗意”的优秀儿童文学 作品。 这之后,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揭示了“财富不在远方,就在我们自己脚下” 的道理一样,曹文轩用一系列弥漫着人生哲理和生活韵味的唯美成长小说—— 《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火印》等,告诉天下父母:孩子成长 不在别处,就在每,天的阅读和每刻的经历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导孩子 寻找个人的生活目标,探寻个人的兴趣爱好,实现个人的价值,因为这与孩子未 来的幸福息息相关。有人批评曹文轩写的这种沉重、忧郁的小说误导了家长并对 孩子们的成长有不利影响。曹文轩多次在公开场合予以反驳:快乐并不是一个人 的最佳品质,相反,一味的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和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 深刻。儿童文学是让儿童产生快感的文学,而不只是让儿童产生快乐的文学。不 能把快感与快乐混为一谈,因为悲剧也能使人产生快感。 时间是检验对错的最好工具。而时间已经证明了他的观点。 (摘编自曹涵《曹文轩:讲述独一无二的童年故事》) 相关链接 “国际安徒生奖”设立于 1956 年,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以童话大师 安徒生的名字命名,是国际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素有儿童文学界的“诺贝 尔文学奖”美誉。2016 年 8 月 20 日,曹文轩摘得此项桂冠,成为第一个获得此 殊荣的中国作家。 “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给曹文轩的颁奖词写道:“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 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 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曹文轩一提起笔就会写到水,是因为他生活的龙港村是一个水乡,周遭多是弯 弯曲曲的小河,房前屋后多是水。 B.曹文轩有一次饿得快死,是左邻右舍的叔叔婶婶们拿出的几粒花生米,一块薯, 一把苞谷救活了他。 C.有家长赞誉曹文轩的小说是“育儿心经”,这是因为他的小说“既能让孩子接 受人生启蒙教育,也能让大人体味生活中的温馨和诗意”。 D.长篇小说《草房子》是曹文轩的代表作,其中的故事讲述得曲折而智慧,其中 的悲悯情怀在现实生活中显得弥足珍贵和感动人心。 5.曹文轩小说独一无二的文学美感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 6.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是什么?这种儿童文学观在他的作品中有哪些具体体 现?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 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中国工程院院 士李伯虎说。当下,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 节,催生新需求、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2035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 生产率提高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 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2%、1.8% 和1.7%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处在了爆发前夜,很 多人把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 趋,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 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摘编自刘坤《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热潮》) 材料二 2004-2019中英A产业企业增量走势及预测图 一是国四中调 ALLA M1m)2221N12 2017年中美人工智能创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实际增量数据截至2016年) 材料三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后,有着来自政府、企业、资本的多重推力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 联网十人工智能”被列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2017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 《政府工作报告》。在国际上,英、美、韩、日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一系列 扶持政策相继出台。2013年,百度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 Facebook、 谷歌等巨头也不约而同提出了“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转变。互联网数据和咨询 公司IT桔子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了467家AI 企业和636起投资事件,其中,人工智能总获投率为67.65%,高于其他行业2-3 倍 但是,商汤科技CEO徐立直言,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大多扎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 使用开源算法,找到某个垂直领域便套上“人工智能”概念扎进去,但真正从算 法层出发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而这块才是核心,是最需要厚积薄发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扣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新一代人工智能也将改变世 界,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中国工程院院 士李伯虎说。当下,人工智能正在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 节,催生新需求、新产品、新产业,引发经济结构重大变革。 国际管理咨询机构埃森哲发布报告称,到 2035 年,人工智能有望推动中国劳动 生产率提高 27%,制造业、农林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将成为从人工智能应用中获 益最多的三个行业,人工智能将推动这三大行业的年增长率分别提升 2%、1.8% 和 1.7%。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处在了爆发前夜,很 多人把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 目前,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赋能”人类生活,硬件智能化是大势所 趋,传统制造企业要抓住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促 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摘编自刘坤《如何迎接人工智能热潮》) 材料二 材料三 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背后,有着来自政府、企业、资本的多重推力。 2015 年 7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互 联网十人工智能”被列为 11 项重点行动之一;2017 年 3 月,人工智能首次写入 《政府工作报告》。在国际上,英、美、韩、日等也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一系列 扶持政策相继出台。2013 年,百度成立全球首家深度学习研究院;Facebook、 谷歌等巨头也不约而同提出了“人工智能优先”的战略转变。互联网数据和咨询 公司 IT 桔子近日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分析与创业投资盘点》收录了 467 家 AI 企业和 636 起投资事件,其中,人工智能总获投率为 67.65%,高于其他行业 2-3 倍。 但是,商汤科技 CEO 徐立直言,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大多扎堆在应用层面,创业者 使用开源算法,找到某个垂直领域便套上“人工智能”概念扎进去,但真正从算 法层出发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而这块才是核心,是最需要厚积薄发 的
就国内而言,人才储备方面还相对薄弱。来自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 工智能专业人才有195万,中国只占2%,排名第七。 (摘编自张意轩王威《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材料四 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它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 创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 权力格局。 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 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 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 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两个发展前景:一方面我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 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 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 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 一言以蔽之,最大程度地缩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已是当 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差距不仅体现在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 (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美国AI企业增量长期大于中国,但是近两年中国AI企业增量反超,总量 差距有所缩小。 B.从20姓4年至今,中美A企业数量都在持续增长,但美国增长的爆发期和回落 期都早于中国。 C.中国AI企业增量在2008年短暂回落后一路上扬,在2015年达到峰值,AI企 业共计166家 D.中美两国AI企业数量经过创业持续火爆增长的髙峰期,预计将进入休整阶段, 只是小幅增长。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人工智能被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但要真正飞起来,还需要人 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B.面对人工智能的热潮,不少国家积极应对,中国将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资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C.当前人工智能总获投率高于其他行业,能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的进入,缓解人工 智能发 展的人才困境。 D.人工智能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导致各行 业出现严重的失业。 E.人工智能不仅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可能 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权力格局 9.根据上述材料,分别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提出应对人工智能热潮的建议。 (4分) 、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題。(19分)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 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
就国内而言,人才储备方面还相对薄弱。来自领英的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人 工智能专业人才有 195 万,中国只占 2%,排名第七。 (摘编自张意轩王威《人工智能需要翻越三道坎》) 材料四 人工智能技术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它注定会重新定义工作的意义以及财富的 创造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它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甚至改变全球的 权力格局。 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对就业造成冲击。很多岗位和职业会逐步消 失,与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不同,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冲击并非单纯指向某些 特定岗位和职业,如传统制造业中的手工艺者被流水线工人所取代。 人类正面临着很难妥善共存的两个发展前景:一方面我们迎来了仅用少量人力就 能创造巨大财富的发展时代,而另一方面,大量人员也将因此而下岗和失业。 人工智能是一个“强者更强”的产业:数据越多,产品越好;产品越好,所能获 得的数据就更多;数据更多,就更吸引人才;人才越多,产品就会更好。 一言以蔽之,最大程度地缩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已是当 下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此差距不仅体现在国家内部,也体现在国与国之间。 (摘编自李开复《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虽然美国 AI 企业增量长期大于中国,但是近两年中国 AI 企业增量反超,总量 差距有所缩小。 B.从 2004 年至今,中美 AI 企业数量都在持续增长,但美国增长的爆发期和回落 期都早于中国。 C.中国 AI 企业增量在 2008 年短暂回落后一路上扬,在 2015 年达到峰值,AI 企 业共计 166 家。 D.中美两国 AI 企业数量经过创业持续火爆增长的高峰期,预计将进入休整阶段, 只是小幅增长。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人工智能被视为下一个“能让猪飞起来的风口”,但要真正飞起来,还需要人 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B.面对人工智能的热潮,不少国家积极应对,中国将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资本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C.当前人工智能总获投率高于其他行业,能吸引其他行业人才的进入,缓解人工 智能发 展的人才困境。 D.人工智能注定会改变我们的世界,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失衡现象,导致各行 业出现严重的失业。 E.人工智能不仅会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可能 影响到整个世界的权力格局。 9.根据上述材料,分别从企业和个人两个角度,提出应对人工智能热潮的建议。 (4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小題。(19 分) 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 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