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选择题1-6题、14-19题选好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的信息点涂黑;其 余各题写到答题卷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慢生活”流行 谭敦民 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11名猝死者 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37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 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 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 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 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 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 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 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 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 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 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 劳碌者。许多人是“前40年拼命挣钱,后40年花钱买命”。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 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阳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 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 对身心而言,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级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 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 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 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 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 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 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1.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慢生活”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
河北省南宫中学 2011-2012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4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选择题 1—6 题、14—19 题选好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对应的信息点涂黑;其 余各题写到答题卷指定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慢 生活”流行 谭敦民 近期以来,英年早逝者较多,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连续发现 11 名猝死者, 都是患心脑血管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最年轻的仅 37 岁,甚为可惜。中年人是 社会脊梁,肩挑事业、家庭两副重担,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促使他们废寝忘 食、疲于奔命,日积月累,变成陈疴,加之忽略,极易突变。 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意大利人首先提出“慢生活”方式,他们希望放慢 生活节奏,“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等。这里的慢,并不是速度上的 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专家认为,“慢生活” 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一种富的充实、穷的快乐的 生活状态,做到“工作再忙心不忙,生活再苦心不累”。 这种生活方式提出以后,立即风靡欧洲发达国家。 如今,法国人大多不知道什么是“过劳死”,即使知道了,也嗤之以鼻。 对法国人来说,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而是工作和享受生活两不误。他们 慢而有序,慢中有乐。他们可以很勤奋地工作,业余时间可以很消闲地去享乐。 调查显示,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除此之外,还有 若干处于亚健康状态人群。这些处于亚健康状态之中的人群,几乎都是终日奔波 劳碌者。许多人是“前 40 年拼命挣钱,后 40 年花钱买命”。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反省生命的价值。终日劳碌,却无时间去欣赏人 生的美好,无法享受春阳暖洋洋的舒适,无法体会休闲优游的美好时光,不能不 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放弃忙忙碌碌的生活,转而过一种相对较慢的生活方式, 对身心而言,生活质量而言,对生命而言,也许比事业成功、加级晋爵更有意义。 “慢生活”是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的关键, “慢生活”有时是一种生活 态度和生活方式,是一种安排好生活和工作的能力,也是一种对有限生命资源的 保护和储备。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生活节奏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 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工作要做,但闲暇不能放弃。慢生活提醒人们不要 透支健康去拼人生,强调节奏,有劳有逸,一张一弛,做事计划性强一些,清理 不必要的应酬,提高生活效率。 放慢生活节奏,也许会损失金钱,却丰富了生命。太过实际、看重金钱 的人,永远只会被生活所累,却看不到生活中精彩动人的细节。 1.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 ) A.“慢生活”,就是放慢生活节奏,保持生活速度上的绝对慢。 B.“慢生活” 是一种意境,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 C.“慢生活”是让人们有时间享受生活,让人们从亚健康状态中彻底摆脱出来。 D.“慢生活”就是要降低生活效率,强调生活节奏,做事有计划性,清理不必
要的应酬。 2.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A.“快生活”让不少本是社会脊梁、家庭支柱的中年人积劳成疾,甚至猝死。 B.法国人认为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而有序、慢 中有乐 C.较慢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有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提髙生活质量。 D.放慢生活节奏,会丰富生命的内容,不会被生活所累,看到生活中精彩动人 的细节。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 B.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C.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取得事业的成 功 文言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19分)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为 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 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也。今元纲既紊, 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预 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 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 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 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 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 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 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 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 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逐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 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 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 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 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 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 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 致仕。后坐帏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要的应酬。 2.下列各项中,对“慢生活”在国人中流行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快生活”让不少本是社会脊梁、家庭支柱的中年人积劳成疾,甚至猝死。 B.法国人 认为生活的目的并非为了囤积钱,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而有序、慢 中有乐。 C. 较慢的生活方式,能让人有时间去欣赏人生的美好,提高生活质量。 D.放慢生活节奏,会丰富生命的内容,不会被生活所累,看到生活中精彩动人 的细节。 3.下列各项中,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 ) A.“慢生活”方式是意大利人在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首先实践的。 B.调查证明,快节奏的生活,使我国有近半数的人口处于疾病的危险之中。 C. 享受舒适的生活,欣赏人生的美好,本身也应该是人生价值的体现。 D.“慢生活”是一种能力,放慢生活节奏,就能够使身体健康,取得事业的成 功。 二、文言诗文阅读(36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19 分) 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太祖知其为 里中长者,礼之,留掌书记。尝从容问曰:“四方战斗何时定乎?”对曰:“秦 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也。今元纲既紊, 天下土崩瓦解。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太祖称善。从下滁州,为参谋,预 机画,主馈饷,甚见亲信。太祖威名日盛,诸将来归者,善长察其材,言之太祖。 复为太祖布款诚,使皆得自安。有以事力相龃龉者,委曲为调护。郭子兴中流言, 疑太祖,稍夺其兵柄。又欲夺善长自辅,善长固谢弗往。太祖深倚之。太祖军和 阳,自将击鸡笼山寨,少留兵佐善长居守。元将谍知来袭,设伏败之,太祖以为 能。 太祖为吴王,拜右相国。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 辄令为书。尝请榷两淮盐,立茶法,皆斟酌元制,去其弊政。既复制钱法,开铁 冶,定渔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九月,论平吴功,封善长宣国公。改 官制,尚左,以为左相国。太祖初渡江,颇用重典,一日,谓善长:“法有连坐 三条,不已甚乎?”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逐命与中丞刘基等裁定律令, 颁示中外。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帝谓:“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功甚大, 宜进封大国。”乃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 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善 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善长权,即按其罪 奏黜之。与中丞刘基争法而诟。基不自安,请告归。太祖所任张昶、杨宪、汪广 洋、胡惟庸皆获罪,善长事寄如故。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 致仕。后坐帏庸党死。 (节选自《明史·李善长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将谍知来袭 谍:刺探情报的 人 B.为参谋,预机画 预:参与 C.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策:谋划 D.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 除:废除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善长“有智计”和“甚见亲信”的一组是 A.(1)善长固谢弗往 (2)稍侵 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B.(1)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2)为参谋,预机画, 主馈饷 C.(1)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2)改官制,尚左, 以为左相国 D.(1)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2)礼之,留掌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制胜敌人 的能力。 B.主帅郭子兴因为轻信传言而慢慢剥夺朱元璋的兵权,此时李善长坚定地站在 朱元璋一边,从此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长了。 C.太祖起事时,向李善长问天下之计,李善长认为,刘邦虽然知人善任,不喜 杀人,五年成就帝业,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平定天下。 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 李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5 分) 答 (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5分) 答
A.元将谍知来袭 谍:刺探情报的 人 B.为参谋,预机画 预:参与 C.习法家言.策事多中 策:谋划 D.善长因请自大逆而外皆除之 除:废除 5.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善长“有智计”和“甚见亲信”的一组是 ( ) A.(1)善长固谢弗往 (2)稍侵 善长权,即按其罪奏黜之 B.(1)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 (2)为参谋,预机画, 主馈饷 C.(1)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2)改官制,尚左, 以为左相国 D.(1)设伏败之,太祖以为能 (2)礼之,留掌书 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元璋既赞赏李善长有谋略,又称赞他面对危险形势,临危不乱,制胜敌 人 的能力。 B.主帅郭子兴因为轻信传言而慢慢剥夺朱元璋的兵权,此时李善长坚定地站在 朱元璋一边,从此朱元璋更加倚重李善长了。 C.太祖起事时,向李善长问天下之计,李善长认为,刘邦虽然知人善任,不喜 杀人,五年成就帝业,但如果效法他的做法,就不能平定天下。 D.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居公侯之首,荣宠无双,但由于性格弱点, 李善长逐渐被朱元璋厌烦,终至被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善长明习故事,裁决如流,又娴于辞命,太祖有所招纳,辄令为书。(5 分) 答: (2)贵富极,意稍骄,帝始微厌之,四年,以疾致仕。(5 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8-9题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8、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分) 答: 9、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鹰击长 空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 泽东《沁园春·长沙》) (3她静默地远了,远 了 (戴望舒《雨巷》)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8--9 题。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8、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5 分) 答: 9、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 (6 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鹰击长 空,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 泽东《沁园春·长沙》) ⑶她静默地远了,远 了, , 。(戴望舒《雨巷》)
(4)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 去西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回答11-13题 传奇女子一一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 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 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 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 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 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 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 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 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 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 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 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 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 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 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 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 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 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 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 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 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 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査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 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 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 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 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 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 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 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 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 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
⑷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 去西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传记,回答 11—13 题。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 年~1955 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 照人。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 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 20 年代到 40 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 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 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 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 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 20 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 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 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 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 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 起。《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 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 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 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 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当女人成 了母亲,花便成了树。”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 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 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 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在抗战 8 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 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 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 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 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 10 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 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哈张(爱玲),我觉得林可爱得多。不论是生命的境界, 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 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 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 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 喻他们的结合: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 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 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