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文言知识(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堤沙(di 崔嵬(gui) 钿头(dian)纶巾(guan) B、猿猱(no)巉岩(chan)飞湍(tuan) 逡巡(qun) C、掇泪(wen) 喧麼(zhu6) 渚清(zhu)贾人(gu) D、罗绮(yi) 霓裳(ni) 咨嗟(zi) 嘲些(zha)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 B、赢粮而景从 C、前以降及物故 D、一时收禽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填然鼓之 B、而相如廷叱之 C、非能水也 D、杖汉节牧羊 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不拘于时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文言文阅读(18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翻译题每小题3分) (一)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 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榎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 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土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 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 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汨罗市第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 时量:12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文言知识(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堤沙 (dī) 崔嵬(guǐ) 钿头 (diàn) 纶巾(guān) B、猿猱 (náo) 巉岩 (chán) 飞湍(tuān) 逡巡(qūn) C、搵泪(wèn) 喧豗(zhuó) 渚清 (zhǔ) 贾人 (gǔ) D、罗绮(yǐ) 霓裳 (ní) 咨嗟 (zī) 嘲哳(zhā)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金就砺则利 B、赢粮而景从 C、前以降及物故 D、一时收禽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填然鼓之 B、而相如廷叱之 C、非能水也 D、杖汉节牧羊 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不拘于时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选择题每小题 2 分,翻译题每小题 3 分) (一)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 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 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 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 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5.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耳 测! (独成 (套 ( 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二)萧相国何者,沛丰①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 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②藏之。沛 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③,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 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 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 属任何关中事。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郧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 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汘马之劳,徒持文 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 兔者狗也,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 发棕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 功不可忘也。”君臣皆莫敢言。於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稀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 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干户,令卒五百人 都尉为相国尉。召平谓相国曰:“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披矢石之事而益君
· ·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A. · ①致万乘之势 · ②以致天下之士 B. · · ①然而成败异变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 C. · · ①序八州而朝同列 ②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D. 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然秦以区区..之地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二)萧相国何者,沛丰①人也。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 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②藏之。沛 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扼塞③,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 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何进言韩信,汉王以信为大将军。 汉王引兵东定三秦,何以丞相留守巴蜀,镇抚谕告,使给军食。汉二年,汉 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 属任何关中事。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 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 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夫猎,追杀兽 兔者狗也,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 发棕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 功不可忘也。”君臣皆莫敢言。於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 诛淮阴侯。上已闻淮阴侯诛,使使拜丞相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 都尉为相国尉。召平谓相国曰:“上暴露於外而君守於中,非披矢石之事而益君
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 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日:“君即百岁后 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 之矣!臣死不恨矣!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注⑩①丰,古邑名,秦时属沛县。②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 ③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 7、对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封五千户 益:增加 B、愿君让封勿受 让:辞让 C、悉以家私财佐军 佐:佐助 臣死不恨矣 恨:仇恨 8、下列各组句子画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何为丞相 ②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①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②非披矢石之事面益君封置卫者 C、①高帝乃大喜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功不可忘也 ②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①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②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③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④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 ⑤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10、下列对原文的陈述与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和刘邦同是沛人,功劳显赫,忠心耿耿,一直深受刘邦信任。 平定天下论功行封时,群臣都认为萧何功劳不是最大,刘邦力排众议,认定 萧何功劳最大。 C、汉王平定陈稀叛乱后,认为萧何诛杀韩信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封置卫者,疑君心矣。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 军,则上心说。”相国从其计,高帝乃大喜。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 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 之矣!臣死不恨矣!” 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注]①丰,古邑名,秦时属沛县。②律令,法令。图书,实为图籍文书的省称。 ③扼塞,险要难行的军事要地。 7、对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益封五千户 益:增加 B、愿君让封勿受 让:辞让 C、悉以家私财佐军 佐:佐助 D、臣死不恨矣 恨:仇恨 8、下列各组句子画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以何为丞相 ②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B、①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 ②非披矢石之事而益君封置卫者 C、①高帝乃大喜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①功不可忘也 ②而发棕指示兽处者人也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萧何作为丞相尽忠本职的一组是( ) ① 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② 镇抚谕告,使给军食 ③ 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④ 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 ⑤ 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陈述与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和刘邦同是沛人,功劳显赫,忠心耿耿,一直深受刘邦信任。 B、平定天下论功行封时,群臣都认为萧何功劳不是最大,刘邦力排众议,认定 萧何功劳最大。 C、汉王平定陈豨叛乱后,认为萧何诛杀韩信有功,授予萧何相国的官职
D、萧何入咸阳后,在诸将争夺财产时收藏图书资料,又主动推荐大将韩信及有 嫌隙的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2)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 三、古诗词鉴赏(1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军城早秋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唐广德二年(764),任成都尹,任职期间,曾率兵击退吐蕃贵族军队的侵犯,收 复盐川城等地,以功封郑国公。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2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 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 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 简要赏析。(4分) 四、古诗文默写(5分) 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句。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2) ,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4)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5)凭谁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D、萧何入咸阳后,在诸将争夺财产时收藏图书资料,又主动推荐大将韩信及有 嫌隙的曹参,表现了他的远见和大度。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2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唐广德二年(764),任成都尹,任职期间,曾率兵击退吐蕃贵族军队的侵犯,收 复盐川城等地,以功封郑国公。这首诗就是他击破吐蕃入侵的纪实。 (1)一、二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 (2)三、四句写出诗中这位将军怎样的形象特点?(2 分)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 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 分)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 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 简要赏析。(4 分) 四、古诗文默写(5 分) 14.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句。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2) ,以手抚膺坐长叹。(《蜀道难》)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4)念去去,千里烟波, 。(《雨霖铃》) (5)凭谁问: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 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 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 哀 ②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 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 管与李清照冋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 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 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 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 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 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 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 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 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 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 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髙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 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 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 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 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一—秋瑾,秋瑾回首长夜3000年,也长叹了一声:“秋 风秋雨愁煞人!” 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 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 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 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 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 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⑦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 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 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 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 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 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8 题。 乱世中的美神 ①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 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 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 哀。 ②本来,3000 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 生活。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 152 年吗?尽 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 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 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③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 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 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 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 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 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 守着自己的节操。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 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以后世事纷扰, 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 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⑤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 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 江东”。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 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 3000 年,也长叹了一声:“秋 风秋雨愁煞人!” ⑥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 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 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 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 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 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⑦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 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 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 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 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 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