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学科试题 2017.4 出卷:钱芳核卷:陆美芳赵仲彤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区域内。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 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 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 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 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3分) A.足球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 鼓劲。 B.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评头论足。 C.宋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 果 D.“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及时地向全 党敲响了警钟。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3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者说,我们愿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但是, 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这也就是和谐
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学科试题 2017.4 出卷:钱芳 核卷: 陆美芳 赵仲彤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共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答题区域内。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A.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推动全球人力、资本、信息等 生产要素的加速流动、优化。 B.有氧运动是以增强有氧代谢能力为目的的耐力性运动,它可以有效地锻炼呼吸系统和心 血管系统吸收、输送氧气。 C.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 C 等成分就具有很强 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D.让老百姓吃饱、吃好、吃得安全,永远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它并不随着农业自身发 展阶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2.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3 分 ) A. 足球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 ....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 鼓劲。 B. 孩子应该干、可以干的事情,要让他们自己去干,父母不要评头论足 ....。 C.宋老师针对班上学生学习成绩良莠不齐 ....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因材施教,收到了理想的效 果。 D.“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 ....,而是及时地向全 党敲响了警钟。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3 分)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希望孔子是灰色的。或者说,我们愿意把他看作是灰色的。但是, 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这也就是和谐
(易中天《灰色的孔子和多彩的世界》)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 ⑤因此,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A.①⑥②⑤③④B.②⑤①⑥③④C.②①⑤④⑥③D.①②⑤④⑥③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0年是农历庚寅年,那么,2070年也应该是农历庚寅年 B.《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本纪》 C.鲁国史官左丘明依《春秋》著成了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纪传体史书《左传》, 还写了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D.《史记》出于对现实的自觉干预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其材料首先得之于史料的真实性 和叙事的主观性。司马迁首创了《史记》的论赞体,常于叙事中楔入自己的主观论断 文言文阅读(22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 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 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 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 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 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 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 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 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易中天《灰色的孔子和多彩的世界》)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也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灰色提升着品位,而多彩保证了活力。 ⑤因此,灰色的孔子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A.①⑥②⑤③④ B.②⑤①⑥③④ C.②①⑤④⑥③ D.①②⑤④⑥③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2010 年是农历庚寅年,那么,2070 年也应该是农历庚寅年。 B .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本纪》。 C. 鲁国史官左丘明依《春秋》著成了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纪传体史书《左传》, 还写了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D. 《史记》出于对现实的自觉干预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其材料首先得之于史料的真实性 和叙事的主观性。司马迁首创了《史记》的论赞体,常于叙事中楔入自己的主观论断。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6 题。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 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 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 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 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 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 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 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 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 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便:有利 B.大王起微细,诛暴秦 诛:讨伐 C.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连:联合 D.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害:杀害 6.下列句式特点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此所以失天下也。 B.岂管仲之谓乎?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求人可使报秦者。 D.决胜於千里之外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 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 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 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后宫及左右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 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 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④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 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 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 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 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竞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 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 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 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 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妄闻, 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便:有利 B. 大王起微细,诛.暴秦 诛:讨伐 C.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 连:联合 D. 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害:杀害 6 .下列句式特点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此所以失天下也。 B. 岂管仲之谓乎?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C.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求人可使报秦者。 D. 决胜於千里之外。 尚不觉悟而不自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 史丹字君仲,鲁国人也,徙杜陵。自元帝为太子时,丹以父高任为中庶子,侍从 十余年。元帝即位,为驸马都尉侍中,出常骖乘①,甚有宠。上以丹旧臣,皇考外属,亲信 之,诏丹护太子家。是时,傅昭仪子定陶恭王有材艺,子母俱爱幸,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 母王皇后无宠。 建昭之后,元帝被疾,不亲政事,留好②音乐。后宫及左右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 能之,上数称其材。丹进曰:“凡所谓材者,敏而好学,温故知新,皇太子是也。若乃器人 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④高于匡衡,可相国也。”于是上嘿然而笑。其后,中山 哀王薨,太子前吊。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上望见太子,感念哀王,悲不 能自止。太子既至前,不哀。上大恨曰:“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上以 责谓丹。丹免冠谢上曰:“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属 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上以为然,意乃解。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丹以亲密臣得 侍视疾,候上间独寝时,丹直入卧内,顿首伏青蒲上,涕泣言曰:“皇太子以嫡长立,积十 余年,名号系于百姓,天下莫不归心臣子。见定陶王雅素爱幸,今者道路流言,为国生意, 以为太子有动摇之议。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不奉诏。臣愿先赐死以示群臣!”天子 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丹即却,顿首曰:“愚臣妄闻,罪 当死!”上因纳,丹嘘唏而起。太子由是遂为嗣矣。 丹为人足知,恺弟爱人,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故尤得信于上。为将军前后十六
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①骖乘:陪乘。②留好:留意,爱好。③器人:选择人材。④陈惠、李微:当时宫 中的音乐家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 颇:略微 B.丹免冠谢上曰 谢:道歉 C.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审:审查 D.使躬不瘳 瘳:痊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上以丹旧臣 至丹以荆卿为计 B.于是上嘿然而笑 吾尝终日而思矣 C.上以为然,意乃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5分) 译文: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5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维
年,永始中病乞骸骨,上赐策曰:“左将军寝病不衰,愿归治疾,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使躬不瘳。宜专精神,务近医药,以辅不衰。”丹归第数月薨,谥曰顷侯。 (节选自《汉书•史丹传》) 注:①骖乘:陪乘。②留好:留意,爱好。③器人:选择人材。④陈惠、李微:当时宫 中的音乐家。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 颇:略微 B. 丹免冠谢.上曰 谢:道歉 C. 审.若此,公卿以下必以死争 审:审查 D. 使躬不瘳. 瘳:痊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上以.丹旧臣 至丹以.荆卿为计 B.于是上嘿然而.笑 吾尝终日而.思矣 C.上以为然,意乃.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朕愍以官职之.事久留将军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9.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乃器人于丝竹鼓鼙之间,则是陈惠、李微高于匡衡,可相国也。(5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 _ __ (2)天子素仁,不忍见丹涕泣,言又切至,上意大感,喟然太息。 (5 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 ______ __ 三. 诗歌鉴赏(10 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王 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 好?为什么?(4分) 四.名句默写(8分) 11.(1)大风起兮云飞扬 !(《高祖本纪》) (2)谚曰“桃李不言, (《李将军列传》 (3) ,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4)其志洁, 其行廉 (《屈原列传》) (5)孔子曰:“君子固穷, (《孔子世家》)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 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 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 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 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 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一一我站在这幅画前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 分) (2)诗中作者感情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 分) (3)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 好?为什么?(4 分) 四. 名句默写(8 分) 11.(1)大风起兮云飞扬, , !(《高祖本纪》) (2)谚曰“桃李不言, 。(《李将军列传》) (3) ,衣食足而知荣辱。(《管仲列传》) (4)其志洁, 。其行廉 。(《屈原列传》) (5)孔子曰:“君子固穷, 。(《孔子世家》) (6)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刺客列传》) 五. 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5 题。 沼泽地 (日)芥川龙之介 一个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画展的一个房间里发现了一幅小油画。说“发现”未免有些 夸大,然而,惟独这幅画就像被遗忘了似的挂在光线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简陋不堪,所 以这么说也未尝不可。记得标题是《沼泽地》,画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画面上也只画着浊 水、湿土以及地上丛生的草木。恐怕对一般的参观者来说,是名副其实的不屑一顾吧。 而且奇怪的是,这位画家尽管画的是郁郁葱葱的草木,却丝毫也没有使用绿色。芦苇、 白杨和无花果树,到处涂着混浊的黄色,就像潮湿的墙上一般晦暗的黄色。莫非这位画家真 的把草木看成这种颜色吗?也许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张吧?——我站在这幅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