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它能否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就像高铁、飞机等交 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 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 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虽然人工 智能发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还远 不如人类智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 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比如,当我 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以及 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 人类自己手里。正如霍金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 过于依赖它们。” 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 度的限定。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从人工智能的 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 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 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限 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 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 措施以保证安全。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 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 无法与其抗衡。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 在人类手中。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只有人工智能产品达到安 全标准,才允许进行商业推广和使用 从源头上看,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 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 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因此, 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外部进路的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上,如果人类没有绝对控制权,就无法确保其安全可 B.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在认知能力上还远不如人类,因为人类智能有自身优 势 C.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从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步伐是难以阻止 的 D.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人类要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 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9 届高三 10 月联考语文试题卷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它能否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 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就像高铁、飞机等交 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 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 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虽然人工 智能发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还远 不如人类智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 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比如,当我 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以及 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 人类自己手里。正如霍金斯所说的那样:“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 过于依赖它们。” 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 度的限定。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从人工智能的 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 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 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限 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 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 措施以保证安全。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 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 无法与其抗衡。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 在人类手中。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只有人工智能产品达到安 全标准,才允许进行商业推广和使用。 从源头上看,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 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 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因此, 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外部进路的重要作用。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上,如果人类没有绝对控制权,就无法确保其安全可 靠。 B.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在认知能力上还远不如人类,因为人类智能有自身优 势。 C. 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从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步伐是难以阻止 的。 D. 人工智能的复制性是人类难以抗衡的,人类要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 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具 体措施。 B.文章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安 全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强调人类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持积 极态度 D.文章先明确态度,接着分析对策,最后强调人工智能安全问题需发挥外部进 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对很多事物的绝对控制权,人工智能安全的问题也应 该会有解决的方法。 B.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信息帮助,但人类要把握最终决定权, 而不能依赖它们 C.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人类也可以在发展中限定人 工智能的智能程度。 D.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解决这一 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答案】1.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 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原 文是“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这只是一种假 设,且只要人类建立安全控制制度,还是能控制住人工智能的,也不是“无法抗 衡”的。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 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 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 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 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 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 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文章前面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谈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但第四自然段 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也是在分析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 所以这里表述不够全面准确。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 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
A. 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具 体措施。 B. 文章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安 全问题。 C. 文章在论证中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强调人类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持积 极态度。 D. 文章先明确态度,接着分析对策,最后强调人工智能安全问题需发挥外部进 路作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对很多事物的绝对控制权,人工智能安全的问题也应 该会有解决的方法。 B. 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信息帮助,但人类要把握最终决定权, 而不能依赖它们。 C. 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人类也可以在发展中限定人 工智能的智能程度。 D. 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出现也是必然的,解决这一 问题需要多方努力。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 【1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 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 项,原 文是“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这只是一种假 设,且只要人类建立安全控制制度,还是能控制住人工智能的,也不是“无法抗 衡”的。故选 D。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 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 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 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 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 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 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 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 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 项,文章前面第二和第三自然段 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谈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但第四自然段 “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也是在分析如何面对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题。 所以这里表述不够全面准确。故选 B。 【3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 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
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 项,结合文本内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 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 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 分析可知,强加因果关系,并不是科学研究有禁区直接导致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 题。故选D。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旧戏台 胡容尔 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晩霞,斜斜地搭在了她 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髙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 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 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 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 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外婆 进城,不为别的,只为看戏。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五月,淡紫色的 桐花开得正欢。掩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 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 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 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的曼妙动听 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 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 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 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 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 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 女孩的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 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 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 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露天戏台, 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 诱惑。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 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 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 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 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 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 的容颜了。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 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 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 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
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D 项,结合文本内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 术研究并非无禁区。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 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 分析可知,强加因果关系,并不是科学研究有禁区直接导致人工智能的安全性问 题。故选 D。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旧戏台 胡容尔 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 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 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 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 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 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外婆 进城,不为别的,只为看戏。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五月,淡紫色的 桐花开得正欢。掩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 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 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 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的曼妙动听。 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 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 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 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 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 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 女孩的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 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 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 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露天戏台, 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 诱惑。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 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 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 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 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 一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 的容颜了。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 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 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 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
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 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 欣交集的呢 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 白发,颤巍巍地伫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 淡了红颜、瘦了相思。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 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 里迎来送往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不是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 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 多谜语,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 站在只我一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 在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文开篇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戏台眼前的衰败景象,字里行间也暗示了其曾 经的繁华。 B.文章细写扮演苏三的美娇娘服饰、舞台动作、神情等,更能让戏台充满魅力, 值得回味。 C.外婆在自己的人生戏台上完美谢幕了,她是一个优秀的“演员”,留下了精 彩的曲目。 D.文章先从少年时看戏写起,中间详略有别,回忆与感触紧密结合起来,时间 线索清晰。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6.文章题为“旧戏台”,全文写了哪些戏台?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4D 5.①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远离戏台,让戏 台荒废了。②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遗忘了曾经的生活和感动,再也回不到 从前了 6.①实际的戏台:曾经辉煌热闹、上演一出出好戏的戏台,今天所见的衰败的 戏台。②生活的戏台:观众们在戏台下看戏的场景就是戏台,后台演员们准备也 是戏台。③人生的戏台:人间举步皆戏台,每个人的一声都是一场戏。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综合考査题,既考査语言技巧,也考查思想情感。首先应浏览 文本,明确文章所写的对象,是人,还是景,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査的方向, 再回归文本,找到相应的点进行比较。D项,“文章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 时间线索清晰”有误。文章第一段说“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透 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这是现在所见的情形;第二段说“初见这座戏台, 是在遥远的少年时”,由此可见,文章开篇是立足现在的,少年时看戏是第二自 然段的内容,且全文时间是来回跳跃的,并没有以“时间”为线索。故选D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 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 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 眼前的戏台”,关键词是“辜负”,考生需要到文本找出“辜负”的表现,如前
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 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 欣交集的呢? 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 白发,颤巍巍地伫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 淡了红颜、瘦了相思。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 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 里迎来送往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不是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 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 多谜语,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 站在只我一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 在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散文开篇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戏台眼前的衰败景象,字里行间也暗示了其曾 经的繁华。 B. 文章细写扮演苏三的美娇娘服饰、舞台动作、神情等,更能让戏台充满魅力, 值得回味。 C. 外婆在自己的人生戏台上完美谢幕了,她是一个优秀的“演员”,留下了精 彩的曲目。 D. 文章先从少年时看戏写起,中间详略有别,回忆与感触紧密结合起来,时间 线索清晰。 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 6. 文章题为“旧戏台”,全文写了哪些戏台?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4. D 5. ①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远离戏台,让戏 台荒废了。②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遗忘了曾经的生活和感动,再也回不到 从前了。 6. ①实际的戏台:曾经辉煌热闹、上演一出出好戏的戏台,今天所见的衰败的 戏台。②生活的戏台:观众们在戏台下看戏的场景就是戏台,后台演员们准备也 是戏台。 ③人生的戏台:人间举步皆戏台,每个人的一声都是一场戏。 【解析】 【4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综合考查题,既考查语言技巧,也考查思想情感。首先应浏览 文本,明确文章所写的对象,是人,还是景,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 再回归文本,找到相应的点进行比较。D 项,“文章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 时间线索清晰”有误。文章第一段说“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透 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这是现在所见的情形;第二段说“初见这座戏台, 是在遥远的少年时”,由此可见,文章开篇是立足现在的,少年时看戏是第二自 然段的内容,且全文时间是来回跳跃的,并没有以“时间”为线索。故选 D。 【5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如下: 语境分析法、关键词分析法、句子特色分析法、句间关系分析法。首先回归文本 找到设题的句子,然后结合前后的语境理解意思。“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 眼前的戏台”,关键词是“辜负”,考生需要到文本找出“辜负”的表现,如前
文所说“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 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 剧场所诱惑”,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诱惑,远离了戏台,荒废了戏台 如下文所说“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 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 呀,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我们遗忘了曾经在戏台下看戏的生活和 感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根据这些内容理解该句的含义即可。 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 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 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 理解,比如本句中的“辜负”,所谓“辜负”是指“亏负,错误地对待”,那么 考生就应到这句话的上下文寻找亏负旧戏台的句子,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 括;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 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 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按照由实到虚的顺序理解,先到文中圈出写“戏台”的 句子,明确其表面的意思,如“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 这说 的是实际的戏台,是曾经辉煌热闹、上演过一出出好戏,而今已然衰败的旧戏台 如“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 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台下 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这里所说的 “戏台”是指生活中的戏台,观众们在戏台下看戏的场景,就是一种生活戏台 如“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 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 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 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 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 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 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这里所说的“戏台”是指 人生的戏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戏,人间举步皆戏台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 文化产业近年来的表现,可以讲是“冰火两重天”。2014年,在“反四 风”的形势下,演出市场及舞台演出制作公司60%倒闭,艺术品、画廊行业持续 低迷;同时由于近年来文化产业同质化、地产化、空壳化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 的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园区以及主题公园70%-80%处于大面积的亏损:另一方面, 我国部分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文化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有了超常 的发展,文化企业在创业板的表现突出,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由 于创业板文化类企业上市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上市后有动力积极利用资本市场 寻求企业外延式的扩张,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企业整体水平,从而改变过去的竞 争局面,截止2014年底,市场每6天就有一起并购案。同时加上阿里、百度、 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参与,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方合力下,文化产业正发
文所说“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 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 剧场所诱惑”,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诱惑,远离了戏台,荒废了戏台; 如下文所说“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 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 呀,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我们遗忘了曾经在戏台下看戏的生活和 感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根据这些内容理解该句的含义即可。 点睛: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 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 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 理解,比如本句中的“辜负”,所谓“辜负”是指“亏负,错误地对待”,那么 考生就应到这句话的上下文寻找亏负旧戏台的句子,然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 括;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 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如果是比喻句,就 要找出两者的相似性,是借代句就要找出相关性,是比拟句就要找出形象性等。 【6 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按照由实到虚的顺序理解,先到文中圈出写“戏台”的 句子,明确其表面的意思,如“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这说 的是实际的戏台,是曾经辉煌热闹、上演过一出出好戏,而今已然衰败的旧戏台; 如“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 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台下 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这里所说的 “戏台”是指生活中的戏台,观众们在戏台下看戏的场景,就是一种生活戏台; 如“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 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 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 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 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 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 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这里所说的“戏台”是指 人生的戏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戏,人间举步皆戏台。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产业近年来的表现,可以讲是“冰火两重天”。2014 年,在“反四 风”的形势下,演出市场及舞台演出制作公司 60%倒闭,艺术品、画廊行业持续 低迷;同时由于近年来文化产业同质化、地产化、空壳化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 的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园区以及主题公园 70%-80%处于大面积的亏损;另一方面, 我国部分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文化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有了超常 的发展,文化企业在创业板的表现突出,成为资本市场“新宠”。与此同时,由 于创业板文化类企业上市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上市后有动力积极利用资本市场 寻求企业外延式的扩张,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企业整体水平,从而改变过去的竞 争局面,截止 2014 年底,市场每 6 天就有一起并购案。同时加上阿里、百度、 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参与,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方合力下,文化产业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