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9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 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在此背景下,马里扬的《内美的镶 边一一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 供了珍贵的尝试。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 妙譬喻为其所做工作定位。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深入阐明 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 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 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 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 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 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 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 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 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书中所呈现的判 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 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在直接材料有限 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勾陈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 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 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 于此。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 “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 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正如作者反复所言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 就此去理解文本特质所具有的内在境界一一这应该是极其阔大深广的”,“文学 作品的内在境界,则是具备有无限的可能,历史的考证不过是通向它的一种进 路”。这样一种以历史文化考证作为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可用作者后记中所言 的“词外求词”予以概括:“研究宋词,恐怕至少应该关注也算是‘词外’的两 个传统:士大夫的文学传统;诗乐的文化传统。脱离了前者,‘宋’就没有着落
安徽省 2019 届高三下学期 4 月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 体领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在此背景下,马里扬的《内美的镶 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 供了珍贵的尝试。作者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 妙譬喻为其所做工作定位。所谓“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深入阐明 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旨,然而作者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 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所谓“镶边”,作者借用高友工《美典: 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对与宋词文体 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研 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 而外缘研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 不是单纯的文献与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 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 的部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书中所呈现的判 断与观点,皆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 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在直接材料有限、 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在茫茫史料间勾陈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 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 了较为清晰的轮廓。 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 于此。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 “我们认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 基础,或者应该本就是一种批评。”正如作者反复所言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 就此去理解文本特质所具有的内在境界——这应该是极其阔大深广的”,“文学 作品的内在境界,则是具备有无限的可能,历史的考证不过是通向它的一种进 路”。这样一种以历史文化考证作为文学批评的研究方法,可用作者后记中所言 的“词外求词”予以概括:“研究宋词,恐怕至少应该关注也算是‘词外’的两 个传统:士大夫的文学传统;诗乐的文化传统。脱离了前者,‘宋’就没有着落;
脱离了后者,‘词’就等同于‘辞藻’之‘辞’。”本书所实践的外缘研究,正 是通过将词外的文化传统尽可能充分地纳入对词体本身的观照中,展示宋词之 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 (摘编自姚华《词外求词,展示宋词的内在之美》,《光明日报》2018年12 月02日12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对于传统的词学研究而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在诗、文、笔记等领域成 果更多。 B.马里扬对其研究有非常自觉的反省,《内美的镶边一一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 考证》的出版为宋词研究另辟蹊径。 C.虽说研究“内美”是词学研究的要旨,但作者自谓《内美的镶边一一宋词的文 本形态与历史考证》并不直接探索它。 D.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除了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外,也是一种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篇书评,本文揭示了《内美的镶边一一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出 版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学术价值等 B.文章通过深入比较“外缘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概念的异同,以此阐明 “镶边”的内涵 C.文章以农民耕种为喻,说明了马里扬整理文献的耐心细致,显得尤为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D.文章从考证功力和揭示、阐明文学本质问题两个维度,对马里扬的学术探索作 了高度评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有所突破与创新,这不仅表现在学术界关注以往无人关 注的领域,而且表现在少数研究者作出了新的尝试 B.外部研究与外缘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并且其研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 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C.说马里扬“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因为大量扎实、细腻的实证性考据工 作占据《内美的镶边一一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的主体,最能体现其研究 功力。 D.研究宋词,做到“词外求词”,关注士大夫的文学传统和诗乐的文化传统,就 能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 国智慧和力量”。我国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全球新理念,把应 对气候变化作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方互惠合作、共同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 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建设,是 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全球治理新理念的务实行 动。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秉承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绿色低碳的发展 理念,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并把应对地球生态危机、建设
脱离了后者,‘词’就等同于‘辞藻’之‘辞’。”本书所实践的外缘研究,正 是通过将词外的文化传统尽可能充分地纳入对词体本身的观照中,展示宋词之 “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 (摘编自姚华《词外求词,展示宋词的内在之美》,《光明日报》2018 年 12 月 02 日 12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相对于传统的词学研究而言,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在诗、文、笔记等领域成 果更多。 B.马里扬对其研究有非常自觉的反省,《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 考证》的出版为宋词研究另辟蹊径。 C.虽说研究“内美”是词学研究的要旨,但作者自谓《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 本形态与历史考证》并不直接探索它。 D.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除了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外,也是一种批 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为一篇书评,本文揭示了《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出 版的背景、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学术价值等。 B.文章通过深入比较“外缘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概念的异同,以此阐明 “镶边”的内涵。 C.文章以农民耕种为喻,说明了马里扬整理文献的耐心细致,显得尤为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D.文章从考证功力和揭示、阐明文学本质问题两个维度,对马里扬的学术探索作 了高度评价。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有所突破与创新,这不仅表现在学术界关注以往无人关 注的领域,而且表现在少数研究者作出了新的尝试。 B.外部研究与外缘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并且其研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 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究。 C.说马里扬“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因为大量扎实、细腻的实证性考据工 作占据《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的主体,最能体现其研究 功力。 D.研究宋词,做到“词外求词”,关注士大夫的文学传统和诗乐的文化传统,就 能展示宋词之“内美”所具有的深邃旷远的内涵。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 国智慧和力量”。我国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全球新理念,把应 对气候变化作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方互惠合作、共同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积极“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 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建设,是 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全球治理新理念的务实行 动。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秉承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绿色低碳的发展 理念,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并把应对地球生态危机、建设
全球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同时打造先进能源技术和低碳基础 设施的互联互通,发挥我国在新能源技术和智慧电网领域的技术优势,发展跨国 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在满足其经 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下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同时,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 (摘编自《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8)》) 材料二: “十二五”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工业部门对中国经 济的贡献在下降,服务业的贡献在上升。 中国2050年低碳能源经济转型路径 100% 80%1503%56.4%603%63%6658%661%64%66 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 ■农业■高耗能行业■其他行业■服务业 我们利用了预设目标、路径倒逼、多情景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未来低碳能源转型 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的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很有可能实现加速低碳能源 转型,但在没有颠覆性技术出现的情况下,要实现超常规低碳能源转型,中远期 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不仅需要有髙碳价政策激励,也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如果在2030年后有颠覆性的能源技术出现,实现超常规低碳能源转型的可能性 和可行性会大大提高。 (摘编自《低碳经济蓝皮书》) 材料三 1月25日,“2017-2018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在北京举行。在专家视点环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以“节能提效是中国能源战略之首”为题,从 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他表示,世界能源发展可以归纳为转型加快、增速趋缓、 创新活跃三大趋势。其中转型加快主要体现在,能源结构变革经历了煤炭为主 油气为主、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三个历史阶段 我们国家的能源战略几个主要支柱是什么呢?有三个战略支柱。第一,节能有限, 提高能效;第二,现在还不能不用煤炭,煤炭跟石油要髙效洁净化的利用,同时 要提高天然气的比重;第三,高质量、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非化石包括可再 生能源和核能,来改善能源结构 (摘编自2018年1月26日中国低碳网) 材料四:
全球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作为重要指导思想,同时打造先进能源技术和低碳基础 设施的互联互通,发挥我国在新能源技术和智慧电网领域的技术优势,发展跨国 的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发展中国家可再生能源资源优化开发利用,在满足其经 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下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同时,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 (摘编自《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8)》) 材料二: “十二五”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工业部门对中国经 济的贡献在下降,服务业的贡献在上升。 中国 2050 年低碳能源经济转型路径 我们利用了预设目标、路径倒逼、多情景分析的方法,对中国未来低碳能源转型 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的情景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很有可能实现加速低碳能源 转型,但在没有颠覆性技术出现的情况下,要实现超常规低碳能源转型,中远期 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不仅需要有高碳价政策激励,也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如果在 2030 年后有颠覆性的能源技术出现,实现超常规低碳能源转型的可能性 和可行性会大大提高。 (摘编自《低碳经济蓝皮书》) 材料三: 1 月 25 日,“2017-2018 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在北京举行。在专家视点环节,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长杜祥琬以“节能提效是中国能源战略之首”为题,从 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介绍。他表示,世界能源发展可以归纳为转型加快、增速趋缓、 创新活跃三大趋势。其中转型加快主要体现在,能源结构变革经历了煤炭为主、 油气为主、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三个历史阶段。 我们国家的能源战略几个主要支柱是什么呢?有三个战略支柱。第一,节能有限, 提高能效;第二,现在还不能不用煤炭,煤炭跟石油要高效洁净化的利用,同时 要提高天然气的比重;第三,高质量、高比例发展非化石能源,非化石包括可再 生能源和核能,来改善能源结构。 (摘编自 2018 年 1 月 26 日中国低碳网) 材料四:
中新社卡托维兹12月4日电全球碳计划组织在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发布的 份报告预测,2018年全球碳排放预计增长在2%左右,这是继2017年碳排放小幅 增长(增长1.4%)、全球碳排放量创新高以后,全球碳排放又一次出现增长。 报告指出,全球能源消耗的增长,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增加,抵消了去 碳化作出的努力。此外,煤炭消费的增长,以及个人交通、航运、航旅等需求的 增加,也助长了2018年的碳排放 按照当前升温速度,全球最快将在12年后温升超过1.5,遂将对全球的环境生 态、人文、社会经济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面对快速升温的威胁,各国应进一步 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摘编自2018年12月4目中国新闻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秉承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的“一带一路”合作建 设,是我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行动。 B.我国要实现超常规低碳能源转型,需要有颠覆性技术出现,否则,中远期会 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C.世界能源发展存在转型加快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能源结构经历了煤炭为主 油气为主、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三次历史变革。 D.有关报告表明,2018年全球碳排放预计增长约2%,碳排放的增长会加快全球 的升温速度,这将对生态环境等带来极大影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 反映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向题的认知和实践已经到一个新高度。 B.发挥我国在新能源技术和智慧电网领域的技术优势,发展跨国的全球能源互联 网,将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C.材料二图表表明,在未来30多年内,服务业占经济比例逐渐上升,高耗能行 业逐渐下降,可见发展服务业才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 D.继2017年后,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再创新高,主要原因是全球能源尤其 是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增加,抵消了去碳化作出的努力。 6.如何推动我国未来低碳能源转型?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鹅飞时 韦名 湖不大,瘦瘦长长,湖水却和天空一样湛蓝。湖边,亭台楼榭,白杨挺立,新柳 含露,翠竹摇曳。湖里鱼儿成群,时而浮岀水面,时而没入水中。岸上的景像倒 映在水里,恍如地上一个世界,水里一个世界。一对被湛蓝湖水邀约而来的天鹅, 如同两朵硕大的白莲般盛开在水面。 第一天上班,途经湖畔的那一刻,我惊叹这湖的美,真是人间仙境啊! 那天早晨,天空水洗般蓝。早早起来的太阳,又格外辛勤地照料着世间万物。 远远地,我就发现湖边亭子里,有个老者托举着相机,对着湖里 走近了,才发现老者坐在轮椅上。老者梳着一头齐整的银发,穿着一件洁净的灰 色夹克上衣,脖子上吊着相机,两个胳膊肘分别撑在轮椅上两腿膝盖处,一手托 举着相机,眼睛全神贯注聚焦着湖里一对悠闲休憩的天鹅,一手似乎随时准备按 下快门
中新社卡托维兹 12 月 4 日电全球碳计划组织在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发布的一 份报告预测,2018 年全球碳排放预计增长在 2%左右,这是继 2017 年碳排放小幅 增长(增长 1.4%)、全球碳排放量创新高以后,全球碳排放又一次出现增长。 报告指出,全球能源消耗的增长,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增加,抵消了去 碳化作出的努力。此外,煤炭消费的增长,以及个人交通、航运、航旅等需求的 增加,也助长了 2018 年的碳排放。 按照当前升温速度,全球最快将在 12 年后温升超过 1.5,遂将对全球的环境生 态、人文、社会经济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面对快速升温的威胁,各国应进一步 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摘编自 2018 年 12 月 4 目中国新闻网)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秉承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的“一带一路”合作建 设,是我国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行动。 B.我国要实现超常规低碳能源转型,需要有颠覆性技术出现,否则,中远期会 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并且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 C.世界能源发展存在转型加快的趋势,这主要体现在能源结构经历了煤炭为主、 油气为主、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三次历史变革。 D.有关报告表明,2018 年全球碳排放预计增长约 2%,碳排放的增长会加快全球 的升温速度,这将对生态环境等带来极大影响。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被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 反映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向题的认知和实践已经到一个新高度。 B.发挥我国在新能源技术和智慧电网领域的技术优势,发展跨国的全球能源互联 网,将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走上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 C.材料二图表表明,在未来 30 多年内,服务业占经济比例逐渐上升,高耗能行 业逐渐下降,可见发展服务业才是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 D.继 2017 年后,2018 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再创新高,主要原因是全球能源尤其 是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增加,抵消了去碳化作出的努力。 6.如何推动我国未来低碳能源转型?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鹅飞时 韦名 湖不大,瘦瘦长长,湖水却和天空一样湛蓝。湖边,亭台楼榭,白杨挺立,新柳 含露,翠竹摇曳。湖里鱼儿成群,时而浮出水面,时而没入水中。岸上的景像倒 映在水里,恍如地上一个世界,水里一个世界。一对被湛蓝湖水邀约而来的天鹅, 如同两朵硕大的白莲般盛开在水面。 第一天上班,途经湖畔的那一刻,我惊叹这湖的美,真是人间仙境啊! 那天早晨,天空水洗般蓝。早早起来的太阳,又格外辛勤地照料着世间万物。 远远地,我就发现湖边亭子里,有个老者托举着相机,对着湖里。 走近了,才发现老者坐在轮椅上。老者梳着一头齐整的银发,穿着一件洁净的灰 色夹克上衣,脖子上吊着相机,两个胳膊肘分别撑在轮椅上两腿膝盖处,一手托 举着相机,眼睛全神贯注聚焦着湖里一对悠闲休憩的天鹅,一手似乎随时准备按 下快门
湖里的这对天鹅,长着白瓷般光洁的羽毛,曲颈低头,似沉思,似小憩,闲雅胜 如仙子。 老者托举了一会相机,感觉湖里的这对天鹅睡熟了,一时半会醒不来,于是轻轻 放下相机,拿起轮椅边地上的杯子,喝水 “早上好。拍照呢?”我在老者身后驻足站了一阵子,不忍心打扰老者的专注 直到老者喝水休息,才和他打招呼。 “早上好。是的。”老子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眼睛又盯回了湖里 “这景好。蓝天白云,竹影倒映,鱼游鸟戏。” “我在拍天鹅。”老者无意听我抒怀 “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我随口吟出了辽人萧总管的诗。 “飞翔最美丽!”老者这回也诗意起来,“我只拍飞翔的天鹅。” “您继续。”我抬脚赶路,和老者话别 那日下午,下班回家又经湖边 还在拍呢 是的。是的。” “拍到天鹅飞翔了么?” “没呢!” 第二天,又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我如常出门上班。 远远的,我又发现了湖边亭子里的老者 “又来拍照。” “是的。” 这一天,我急着上班,没和老者多聊,匆匆走了。 当天傍晚,天上无晩霞,天黑得快。下班前有人找,迟了点离开,经过湖边时 天几乎黑了,不见了老者。 我心想,老者或许拍到天鹅飞翔,早早回家与人分享了。我也似乎看到了湛蓝的 湖面上,一对天鹅迅速张开宽大的翅膀,逆着微风,优雅地、轻盈地腾空而起· 不料,第三天上班,我又遇见了老者。 “还没拍到呢?” “还没呢。”老者毫不沮丧。 那天晚上,我有应酬,吃完饭坐车回家,没经过湖边。随后几天,我出差了。出 差回来,早晨上班,我又远远看见了坐在轮椅上的老者。还是每天见到的标准动 作,不同的是,那天早上秋风起,老者一头齐整的银发被风吹散了,耷拉着,如 乱云飞渡。 老者却如我第一次见到般从容 “还来拍照呢。” “是的。习惯了。”我没问老者定格到了天鹅飞翔没有,老者却主动说,“一周 了,相机里还是空白呢。” “……”我有点吃惊。 “天鹅一定会起飞的。”老者从容地安慰我,“一定能拍到飞翔的天鹅 岸边,风停了,空有一身高大挺拔枝干,却长出无数弱不禁风枝条的柳树,静静 伫立着。 我为老者感到惋惜,我也惊叹老者的执着与坚守。心里突然怨恨起湖上这对不谙 人情世事的天鹅。我真想从地上捡块小石子朝水里扔,把正在湖里挺脖昂首、如 将军般悠闲游荡的这对天鹅惊吓起飞
湖里的这对天鹅,长着白瓷般光洁的羽毛,曲颈低头,似沉思,似小憩,闲雅胜 如仙子。 老者托举了一会相机,感觉湖里的这对天鹅睡熟了,一时半会醒不来,于是轻轻 放下相机,拿起轮椅边地上的杯子,喝水。 “早上好。拍照呢?”我在老者身后驻足站了一阵子,不忍心打扰老者的专注, 直到老者喝水休息,才和他打招呼。 “早上好。是的。”老子看了我一眼,点了点头,眼睛又盯回了湖里。 “这景好。蓝天白云,竹影倒映,鱼游鸟戏。” “我在拍天鹅。”老者无意听我抒怀。 “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我随口吟出了辽人萧总管的诗。 “飞翔最美丽!”老者这回也诗意起来,“我只拍飞翔的天鹅。” “您继续。”我抬脚赶路,和老者话别。 那日下午,下班回家又经湖边。 “还在拍呢。” “是的。是的。” “拍到天鹅飞翔了么?” “没呢!” 第二天,又是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我如常出门上班。 远远的,我又发现了湖边亭子里的老者。 “又来拍照。” “是的。” 这一天,我急着上班,没和老者多聊,匆匆走了。 当天傍晚,天上无晚霞,天黑得快。下班前有人找,迟了点离开,经过湖边时, 天几乎黑了,不见了老者。 我心想,老者或许拍到天鹅飞翔,早早回家与人分享了。我也似乎看到了湛蓝的 湖面上,一对天鹅迅速张开宽大的翅膀,逆着微风,优雅地、轻盈地腾空而起…… 不料,第三天上班,我又遇见了老者。 “还没拍到呢?” “还没呢。”老者毫不沮丧。 那天晚上,我有应酬,吃完饭坐车回家,没经过湖边。随后几天,我出差了。出 差回来,早晨上班,我又远远看见了坐在轮椅上的老者。还是每天见到的标准动 作,不同的是,那天早上秋风起,老者一头齐整的银发被风吹散了,耷拉着,如 乱云飞渡。 老者却如我第一次见到般从容。 “还来拍照呢。” “是的。习惯了。”我没问老者定格到了天鹅飞翔没有,老者却主动说,“一周 了,相机里还是空白呢。” “……”我有点吃惊。 “天鹅一定会起飞的。”老者从容地安慰我,“一定能拍到飞翔的天鹅。” 岸边,风停了,空有一身高大挺拔枝干,却长出无数弱不禁风枝条的柳树,静静 伫立着。 我为老者感到惋惜,我也惊叹老者的执着与坚守。心里突然怨恨起湖上这对不谙 人情世事的天鹅。我真想从地上捡块小石子朝水里扔,把正在湖里挺脖昂首、如 将军般悠闲游荡的这对天鹅惊吓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