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21703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 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 时: 48 学分,3 适用对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考核方式:分散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必修课。课程 宗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发展历史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 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 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 民族自家感和爱国情澡,以及审美素质。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radio and television directing majors,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rt majors.The goal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China of ancient literature and history of the professor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the basic knowledge about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development,and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the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of important works of art and the thought walue of making scientific evaluation,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initial use of Marx's standpoints and methods,independent reading,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skills to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quality,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and patriotism,and aesthetic qualiti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必 修课。课程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为脉络,既介绍每个时期文学的总体风貌 又精选各个阶段的文学优秀作品进行介绍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其精神内涵,领 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可 以继承和弘扬人类文学的丰厚遗产,利于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21703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 英文名称: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History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 学 时: 48 学 分: 3 适用对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考核方式:分散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必修课。课程 宗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发展历史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 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 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compulsory course for radio and television directing majors,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rt majors. The goal of the course through the China of ancient literature and history of the professor is to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the basic knowledge about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development, and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s, the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of important works of art and the thought value of making scientific evaluation,to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initial use of Marx's standpoints and methods, independent reading,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skills, to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quality, and enhance the sense of national pride and patriotism, and aesthetic qualities.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必 修课。课程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为脉络,既介绍每个时期文学的总体风貌, 又精选各个阶段的文学优秀作品进行介绍和分析,引导学生把握其精神内涵,领 会其艺术精髓,一方面可以为准确地理解文学提供直观的感性材料,另一方面可 以继承和弘扬人类文学的丰厚遗产,利于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在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传授给学生鉴 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不仅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而且提高其综 合人文素质,使学生对文学、社会及人生等各方面有较系统、较深刻、较全面的 认识。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史、文学作品两个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们将主要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 (一)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和本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 (二)能够借助注释阅读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 (三)把握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特征:科学地运用文艺理论分 析评述主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作用。 (四)能够熟读并记通一定数量的作品 (五)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原理去分析文学作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先秦文学 (一)日的与要求 1、了解先秦文学的概貌 2、掌握重要的文学作品《诗经》、《楚辞》 3、了解中华民族早期的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上古文学 1、上古歌谣 (1)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2)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2、神话 (1)神话的保存、分类和基本内容 (2)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第二节《诗经》 1、《诗经》的编集、应用及流传 2、《诗经》的思想内容 3、《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第三节先秦历史散文 1、《尚书》、《春秋》 2、《左传》、《国语》 3、《战用箭》 第四节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思子》 2、《孟子》、《庄子》
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在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传授给学生鉴 赏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不仅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文学鉴赏能力,而且提高其综 合人文素质,使学生对文学、社会及人生等各方面有较系统、较深刻、较全面的 认识。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学史、文学作品两个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们将主要掌握以下知识与能力: (一)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和本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 (二)能够借助注释阅读中等难度的古代文学作品; (三)把握各阶段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特征;科学地运用文艺理论分 析评述主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 作用。 (四)能够熟读并记诵一定数量的作品。 (五) 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原理去分析文学作品。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先秦文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先秦文学的概貌 2、掌握重要的文学作品《诗经》、《楚辞》 3、了解中华民族早期的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上古文学 1、上古歌谣 (1)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2)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2、神话 (1)神话的保存、分类和基本内容 (2)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第二节 《诗经》 1、《诗经》的编集、应用及流传 2、《诗经》的思想内容 3、《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第三节 先秦历史散文 1、《尚书》、《春秋》 2、《左传》、《国语》 3、《战国策》 第四节 先秦诸子散文 1、《论语》、《墨子》 2、《孟子》、《庄子》
3、《荀子》、《韩非子》 第五节屈原与《楚辞》 1、《楚辞》的含义、渊源及特点 2、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3、《离骚》 4、《九歌》、《九章》及其它作品 5、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简述文学艺术的起源 2、试以中国上古神话为例,说明神话的性质、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试举例说明神话与迷信的区别 4、什么叫做“风、雅、颂”?它们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5、简述《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作者情况、成书的经过及传布情况。 6、大雅中有那几篇史诗性作品? 7、简述《诗经》中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并各举几篇代表作品。 8、试举例说明诗经民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9、《诗经》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 10、简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的性质,体例,记 事年代和作者情况。 11、《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举例说明《左传》在记叙战争和描写人物 方面的思想、艺术特色。 12、举例说明《用语》一书的艺术成就 13、试以《苏秦以连横说秦》为例,说明《战国策》一书在描写人物上的艺术特 14、简述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所处的时代及生平、思想。 15、举例说明《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3、举例说明《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 16、试以《道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7、以《劝学》为例分析《荀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18、韩非子散文大致可以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色? 19、什么叫楚辞?试述楚辞诗体的来源及其形式上的特点 20、简述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21、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2、《九歌》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样来的? 23、《九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哪几类? 24、试以《湘夫人》为例论述《九歌》的艺术特色: 25、《九章》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样来的? 26、简述《天问》及《招魂》基本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7、试论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荀子》、《韩非子》 第五节 屈原与《楚辞》 1、《楚辞》的含义、渊源及特点 2、 屈原的生平、思想及创作 3、《离骚》 4、《九歌》、《九章》及其它作品 5、屈原的地位和影响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简述文学艺术的起源。 2、试以中国上古神话为例,说明神话的性质、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试举例说明神话与迷信的区别。 4、什么叫做“风、雅、颂”? 它们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5、简述《诗经》中作品的年代、作者情况、成书的经过及传布情况。 6、大雅中有哪几篇史诗性作品? 7、简述《诗经》中民歌的主要思想内容,并各举几篇代表作品。 8、试举例说明诗经民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 9、《诗经》对后世文学有何影响? 10、简述《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书的性质,体例,记 事年代和作者情况。 11、《左传》一书表现了哪些进步思想?举例说明《左传》在记叙战争和描写人物 方面的思想、艺术特色。 12、举例说明《国语》一书的艺术成就。 13、试以《苏秦以连横说秦》为例,说明《战国策》一书在描写人物上的艺术特 色。 14、简述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所处的时代及生平、思想。 15、举例说明《论语》一书的语言特色。3、举例说明《孟子》散文的艺术风格。 16、试以《逍遥游》为例,分析《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7、 以《劝学》为例分析《荀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18、韩非子散文大致可以分哪几类?各有什么特色? 19、什么叫楚辞?试述楚辞诗体的来源及其形式上的特点。 20、简述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21、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2、《九歌》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样来的? 23、《九歌》的内容大致可以分哪几类? 24、试以《湘夫人》为例论述《九歌》的艺术特色。 25、《九章》包括哪几篇作品?其名称是怎样来的? 26、简述《天问》及《招魂》基本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7、试论屈原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8、试述宋玉《九辩》的艺术成就。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对重要的作 家作品及重要文学现象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对非重点的一般教学内容,在课 堂上简要列出提纲及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在课外自行学习,弥补本课程内容多 课时少的缺憾。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力求使本课程的教学更有活力和现 代性。(以下各章方法相同,下不赘述) 第二章秦汉文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素汉文学的概貌 2、掌握赋、乐府、文人五言诗等文体知识 3、了解秦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论说散文及辞赋 1、论说散文 (1)李斯 (2)贾谊 (3)刘安君臣 (4)王充 二、辞赋 (1)枚乘 (2)司马相如 (3)扬雄 (4)班固 (5)张衡 第二节史传文学 1、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与著作 (2)《史记》的名称、体例及思想内容 (3)《史记》的艺术成就 2、班固与《汉书》 (1《汉书》的创作、体例及思想特征 (2)《汉书》的文学性 第三节汉乐府民歌 1、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2、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28、试述宋玉《九辩》的艺术成就。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以自学和课堂讨论为辅,对重要的作 家作品及重要文学现象积极开展研究性教学.。对非重点的一般教学内容,在课 堂上简要列出提纲及参考书目,指导学生在课外自行学习,弥补本课程内容多, 课时少的缺憾。 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力求使本课程的教学更有活力和现 代性。(以下各章方法相同,下不赘述) 第二章 秦汉文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秦汉文学的概貌 2、掌握赋、乐府、文人五言诗等文体知识 3、了解秦汉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论说散文及辞赋 1、论说散文 (1)李斯 (2)贾谊 (3)刘安君臣 (4)王充 二、辞赋 (1)枚乘 (2)司马相如 (3)扬雄 (4)班固 (5)张衡 第二节 史传文学 1、司马迁与《史记》 (1)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与著作 (2)《史记》的名称、体例及思想内容 (3)《史记》的艺术成就 2、 班固与《汉书》 (1《汉书》的创作、体例及思想特征 (2)《汉书》的文学性 第三节 汉乐府民歌 1、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2、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文人诗 1、庙堂诗、楚歌诗、四言诗及五言诗的产生 2、 《古诗十九首》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谏逐客书》的正反论点是什么?该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鲁迅先生对贾谊、晁错文章的风格有何评论? 3、《吊屈原赋》属骚体赋,《子虚赋》属散体大赋,试比较它们有何不同特点? 4、何谓“七发”?如何评价汉大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在司马迁的生平中,主要有哪几件事与他《史记》的写作有密切关系? 6、《史记》一书的体例是怎样的?从史学上看它有何发展创造? 7、从《史记》的褒贬尺度看,它表现了哪些进步倾向? 8、试述鸿门宴在楚汉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项羽和刘邦各有什么性格特征 9、怎样理解鲁迅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 10、《盐铁论·本议》记述了论辩双方哪些主要不同观点?体现了怎样的文章风格? 11、扬雄对辞赋有些什么评论? 12、《汉书·苏武传》哪些地方表现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在今天有何教 育意义? 13、王充有哪些文学批评主张? 14、汉赋发展可分哪几个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作品?每一时期作品的主要 特点是什 15、《盐铁论·本议》记述了论辩双方哪些主要不同观点?体现了怎样的文章风格? 16、扬雄对辞赋有些什么评论? 17、《汉书·苏武传》哪些地方表现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在今天有何教 育意义? 18、王充有哪些文学批评主张? 19、汉赋发展可分哪几个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作品?每一时期作品的主要 特点是什么? 20、简述文人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 21、《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它的作者和产生的时代如何? 22、《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如何?这组诗有何社会现实性?有何 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辅以课件或相关录相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概貌 2、掌握骈文文体知识
第四节 文人诗 1、 庙堂诗、楚歌诗、四言诗及五言诗的产生 2、 《古诗十九首》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1、《谏逐客书》的正反论点是什么?该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2、鲁迅先生对贾谊、晁错文章的风格有何评论? 3、《吊屈原赋》属骚体赋,《子虚赋》属散体大赋,试比较它们有何不同特点? 4、何谓“七发”?如何评价汉大赋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5、在司马迁的生平中,主要有哪几件事与他《史记》的写作有密切关系? 6、《史记》一书的体例是怎样的?从史学上看它有何发展创造? 7、从《史记》的褒贬尺度看,它表现了哪些进步倾向? 8、试述鸿门宴在楚汉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项羽和刘邦各有什么性格特征。 9、怎样理解鲁迅称《史记》为“无韵之《离骚》”? 10、《盐铁论·本议》记述了论辩双方哪些主要不同观点?体现了怎样的文章风格? 11、扬雄对辞赋有些什么评论? 12、《汉书·苏武传》哪些地方表现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在今天有何教 育意义? 13、王充有哪些文学批评主张? 14、汉赋发展可分哪几个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作品? 每一时期作品的主要 特点是什 15、《盐铁论·本议》记述了论辩双方哪些主要不同观点?体现了怎样的文章风格? 16、扬雄对辞赋有些什么评论? 17、《汉书·苏武传》哪些地方表现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在今天有何教 育意义? 18、王充有哪些文学批评主张? 19、汉赋发展可分哪几个时期?各有哪些代表作家、作品? 每一时期作品的主要 特点是什么? 20、简述文人五言诗的起源与发展。 21、《古诗十九首》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它的作者和产生的时代如何? 22、《古诗十九首》的基本内容与艺术特色如何?这组诗有何社会现实性?有何 局限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辅以课件或相关录相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概貌 2、掌握骈文文体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