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32303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学本科专业及其他修读本课的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内容,包 括社会工作的定义、历史、价值观、理论、方法和领域,使修读此课的学生了解 什么是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对当前社会建设特别是社会福利发展中的重要性, 以协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工作的架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开展教学,比如传统课程讲授、实地考察、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小组工作体验 课、社会工作服务与研究设计等,促进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了解、认同,以及 了解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以相对全面地了解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并有自己的初 步看法。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tion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It includs definition of social work,social work history,social work ethical code and values,theory and practice.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social work service fields.The object of this course is to make students to leamn about what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is and how important social work means to our society in mainlan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为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教学目的是通过介绍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 背景、内容以及对当前社会建设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的定义、定位和类型 2.了解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结构 课程思政点1:增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怀
《社会工作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32303 课程名称:社会工作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social work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 时:48 学 分:3 适用对象: 社会工作专业和社会学本科专业及其他修读本课的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内容,包 括社会工作的定义、历史、价值观、理论、方法和领域,使修读此课的学生了解 什么是社会工作以及社会工作对当前社会建设特别是社会福利发展中的重要性, 以协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工作的架构。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开展教学,比如传统课程讲授、实地考察、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小组工作体验 课、社会工作服务与研究设计等,促进学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了解、认同,以及 了解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以相对全面地了解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并有自己的初 步看法。 This course is to introduction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It includs definition of social work, social work history, social work ethical code and values,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social work service fields. The object of this course is to make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what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is and how important social work means to our society in mainland.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为社会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教学目的是通过介绍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 背景、内容以及对当前社会建设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社会工作的定义、定位和类型 2.了解社会工作知识体系结构 课程思政点 1:增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定义、定位和类型 1.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定义、定位和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 社区、组织、社会等与期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 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当理人改变或推动环境的改变,促进两者的适 应性平衡。 社会工作的分类:(1)按照社会工作的方法:社会个案工作、小组 (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2)按照工作的功能:治疗性社会 工作、预防性社会工作:(3)按照工作的服务层次:(4)按照工作的主 持机构和经费来源:(5)按照工作的对象和内容。 了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基本现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学生能够向人介绍:何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内容有哪些等问题。 思考:中国社会价值体系及国家制度与西方有何不同? 课程思政点2: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 第二进社会工作的功能 1.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功能 2.基本概今和知识点: (1)根据功能主义理论,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中部 分对整体的贡献。(乔森纳特纳)在功能理论看来,功能是一种积极 的作用。后来社会科学在较广泛的意义上使用功能这一概念。功能被 认为是某一社会主体、社会安排所发生的作用。 (2)功能分类:正功能和反功能:显功能和潜功能 (3)社会工作对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促进制度建 设和社会进步:增加社会资本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帮助、 促进能力发展、给予心理支持、维护合法权益。 3.问题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工作对当前社会建设的意义、定位 以某地方为例,分析社会工作对国家治理及社会发展的功用。 (三)思考与实践 什么是社会工作的功能的一致性和冲突性? 社会工作专业引入到中国后,如何消化、吸收及创新专业知识 课程思政点3: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工作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定义、定位和类型 1.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定义、定位和类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福利部门和服务机构针对个人、团体、 社区、组织、社会等与期外在环境的不当互动而形成的弱势情况,利用 专门的方法和技术,协助当理人改变或推动环境的改变,促进两者的适 应性平衡。 社会工作的分类:(1)按照社会工作的方法:社会个案工作、小组 (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2)按照工作的功能:治疗性社会 工作、预防性社会工作;(3)按照工作的服务层次;(4)按照工作的主 持机构和经费来源;(5)按照工作的对象和内容。 了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基本现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学生能够向人介绍:何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的内容有哪些等问题。 思考:中国社会价值体系及国家制度与西方有何不同? 课程思政点 2: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对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意义。 第二讲 社会工作的功能 1.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功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根据功能主义理论,功能是在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中部 分对整体的贡献。(乔森纳.特纳)在功能理论看来,功能是一种积极 的作用。后来社会科学在较广泛的意义上使用功能这一概念。功能被 认为是某一社会主体、社会安排所发生的作用。 (2)功能分类:正功能和反功能;显功能和潜功能 (3)社会工作对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促进制度建 设和社会进步;增加社会资本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帮助、 促进能力发展、给予心理支持、维护合法权益。 3.问题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工作对当前社会建设的意义、定位。 以某地方为例,分析社会工作对国家治理及社会发展的功用。 (三)思考与实践 什么是社会工作的功能的一致性和冲突性? 社会工作专业引入到中国后,如何消化、吸收及创新专业知识? 课程思政点 3: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社会工作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
第二章社会工作专业的演进 (一)目的与要求:介绍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发展及有关的争论 (二)教学内容:介绍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源起 1.主要内容: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的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英国济贫法、德国的汉堡制、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及睦邻组织运动 3问题与能力: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起源 反思中国社会与西方或其他区域的社会发展的异同,不同的社会情境下 社会工作如何回应社会需要。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 1.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专业应该具备的特征:一个专业应该有它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基础: 被社会广泛认识,及社会对该种专门活动是接收和高度评价的:该种 活动具有专业权威:职业内部有伦理原则:这一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 文化。 3.问题与能力 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与内地当前社会工作本土化议题 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信息社会中社会工作专业内在属性差异 (三)思考与实践 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讨论有哪些? 新时代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道路如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一)目的与要求:介绍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1.主要内容:社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个人价值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包括:个人价值与尊严、对人的尊重、重视个人改 变的潜能、案主自我决定权,提供个人发挥潜能的机会,寻求满足人类 共同的需求,寻求提供个人足够的资源与服务以满足其基木要求,威子 案主权利、平等的机会,尊重多元性,对社会改革与社会正义的承诺 保密与隐私权,愿意将专业知识与技巧提供给他人,等等。 3.问题与能力:
第二章 社会工作专业的演进 (一)目的与要求:介绍社会工作专业的产生、发展及有关的争论 (二)教学内容:介绍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源起 1.主要内容:社会工作在英美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的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英国济贫法、德国的汉堡制、英美的慈善组织会社及睦邻组织运动 3.问题与能力:学生了解社会工作的发展起源 反思中国社会与西方或其他区域的社会发展的异同,不同的社会情境下 社会工作如何回应社会需要。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 1.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专业应该具备的特征:一个专业应该有它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基础; 被社会广泛认识,及社会对该种专门活动是接收和高度评价的;该种 活动具有专业权威;职业内部有伦理原则;这一职业群体形成了专业 文化。 3.问题与能力 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与内地当前社会工作本土化议题 比较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信息社会中社会工作专业内在属性差异。 (三)思考与实践 社会工作专业化与职业化、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讨论有哪些? 新时代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道路如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一)目的与要求:介绍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伦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1.主要内容:社会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个人价值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包括:个人价值与尊严、对人的尊重、重视个人改 变的潜能、案主自我决定权,提供个人发挥潜能的机会,寻求满足人类 共同的需求,寻求提供个人足够的资源与服务以满足其基本要求,赋予 案主权利、平等的机会,尊重多元性,对社会改革与社会正义的承诺, 保密与隐私权,愿意将专业知识与技巧提供给他人,等等。 3.问题与能力:
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工作是具有强烈价值实践取向的专业 新时代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反思中国社会价值变化及社会工作价值观 内涵变化。 第二节社会工作中的价值冲突 1.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各种价值冲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的冲突、专业价值观内部的冲突 专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矛盾、社会工作者个人价值观与案主 价值观的冲突。 3.问题与能力 不同国家及地区引入社会工作后,专业价值观本身的变化 学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在的张力的了解与体会。 (三)思考与实践 当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冲突,怎么办? 课程思政点4:社会主义价值观如何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中体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煤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与手段, 第四章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目的与要求:介绍人类行为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个体发展 1.主要内容:个体发展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个体发展有八个阶段:怀孕期、婴儿期、儿童早期、儿童中期、青 少年期、成年早期、中年、老年期。每个阶段有其发展生理、认知、社 会心理和精神四个层面的特征。 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 3.问题与能力:要求学生了解个体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相关的理论 比如精神分析学派、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 第二节个体发展的系统 1.主要内容:个体发展所处的系统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个体发展所处的社会系统,包括家庭、朋辈群体 组织、社区、社会,介绍学术界对社会工作专业之“社会性”的讨论。 3.问题与能力:学生明了个体发展所处系统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中国城乡社会环境经历了哪些变迁? 社会工作者如何认识及影响“社会”?
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工作是具有强烈价值实践取向的专业。 新时代中国社会变迁背景下反思中国社会价值变化及社会工作价值观 内涵变化。 第二节 社会工作中的价值冲突 1.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各种价值冲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价值观的冲突、专业价值观内部的冲突、 专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矛盾、社会工作者个人价值观与案主 价值观的冲突。 3.问题与能力 不同国家及地区引入社会工作后,专业价值观本身的变化。 学生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内在的张力的了解与体会。 (三)思考与实践 当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冲突,怎么办? 课程思政点 4:社会主义价值观如何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中体现?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与手段。 第四章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一)目的与要求:介绍人类行为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个体发展 1.主要内容:个体发展阶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个体发展有八个阶段:怀孕期、婴儿期、儿童早期、儿童中期、青 少年期、成年早期、中年、老年期。每个阶段有其发展生理、认知、社 会心理和精神四个层面的特征。 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联。 3.问题与能力:要求学生了解个体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相关的理论, 比如精神分析学派、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 第二节 个体发展的系统 1.主要内容:个体发展所处的系统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个体发展所处的社会系统,包括家庭、朋辈群体、 组织、社区、社会,介绍学术界对社会工作专业之“社会性”的讨论。 3.问题与能力:学生明了个体发展所处系统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中国城乡社会环境经历了哪些变迁? 社会工作者如何认识及影响“社会”?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认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实践中“社会性”? 如何认识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实践中的中国社会变迁,比如乡土社 会、单位制等的变迁? 中国社会变迁给社会工作者提出了什么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与手段 第五章个案工作 (一)目的与要求:个案工作专业关系、主要模式与服务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专业关系及服务过程 1.主要内容:专业关系建立及服务过程开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专业关系七大原则:个别化、有目的的情感表达、适度的感情介入、 接纳、非批判态度、案主自决、保密。 服务过程:申请与接案、研究与资料收集、评估与服务计划、服务 与干预、结案与追踪。 3.问题与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专业关系建立原则,以及知晓专业社 会工作服务开展过程。 反思后现代社会中七大原则的内容变化,及应用于中国情境的变化。 第二节个案工作主要模式 1.主要内容:介绍个案工作主要模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常用的模式有:功能学派、心理及社会学派、问 题解决学派、行为修正学派、危机干预模式及任务中心模式。 3.问题与能力:学生了解个案工作的理论流派或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思考与实践 个案工作服务实践中理论与实务如何结合,如何互相推进? 如何推进中国社会工作服务研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与手段。 第六章小组工作 (一)目的与要求:小组工作的含义、小组工作理论与服务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小组工作的含义 1.主要内容:什么是小组工作及小组工作分类
(三)思考与实践 如何认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实践中“社会性”? 如何认识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实践中的中国社会变迁,比如乡土社 会、单位制等的变迁? 中国社会变迁给社会工作者提出了什么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与手段。 第五章 个案工作 (一)目的与要求:个案工作专业关系、主要模式与服务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专业关系及服务过程 1.主要内容:专业关系建立及服务过程开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专业关系七大原则:个别化、有目的的情感表达、适度的感情介入、 接纳、非批判态度、案主自决、保密。 服务过程:申请与接案、研究与资料收集、评估与服务计划、服务 与干预、结案与追踪。 3.问题与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把握专业关系建立原则,以及知晓专业社 会工作服务开展过程。 反思后现代社会中七大原则的内容变化,及应用于中国情境的变化。 第二节 个案工作主要模式 1.主要内容:介绍个案工作主要模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常用的模式有:功能学派、心理及社会学派、问 题解决学派、行为修正学派、危机干预模式及任务中心模式。 3.问题与能力:学生了解个案工作的理论流派或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思考与实践 个案工作服务实践中理论与实务如何结合,如何互相推进? 如何推进中国社会工作服务研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等方法与手段。 第六章 小组工作 (一)目的与要求:小组工作的含义、小组工作理论与服务过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小组工作的含义 1.主要内容:什么是小组工作及小组工作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