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15502 课程名称:家庭社会工作 英文名称:Family Social Work 课程类别:全院性通识选修 学 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 考核方式:论文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家庭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操作的重要领域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家庭社 会工作的学习尤其是操作是所有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基础。借助于该部分的学习可以清晰呈现家 庭这个社会最小却又最基本的单位的运作规律,及人与家庭之间的互动过程及相互影响。 英文简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专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同学的视野从分散的基础工作手法如个案 小组及社区中跳出来,进入到更为整合同时更为系统的层面,学习以生态系统的视角 来理解家庭的运作,理解家庭健康的概念,并学习如何对于家庭进行诊断及介入。 而对于非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来说,本课程更多为其提供家庭经营与运作的内在 逻辑与框架,可以协助他们在未来的个人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更能够自查自觉从而提 升家庭生活质量。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家庭社会工作含义 2.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简史
1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15502 课程名称:家庭社会工作 英文名称:Family Social Work 课程类别:全院性通识选修 学 时:32 学时 学 分:2 学分 适用对象: 考核方式:论文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家庭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实务操作的重要领域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家庭社 会工作的学习尤其是操作是所有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基础。借助于该部分的学习可以清晰呈现家 庭这个社会最小却又最基本的单位的运作规律,及人与家庭之间的互动过程及相互影响。 英文简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专业选修课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将同学的视野从分散的基础工作手法如个案、 小组及社区中跳出来,进入到更为整合同时更为系统的层面,学习以生态系统的视角 来理解家庭的运作,理解家庭健康的概念,并学习如何对于家庭进行诊断及介入。 而对于非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来说,本课程更多为其提供家庭经营与运作的内在 逻辑与框架,可以协助他们在未来的个人生活以及社会生活中更能够自查自觉从而提 升家庭生活质量。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家庭社会工作含义 2.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简史
3.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4.知晓家庭社会工作对于经营家庭服务家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的含义 1.家庭社会工作的狭义与广义含义 2.家庭社会工作的对象 第二节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1.西方家庭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变 2.香港地区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 3.中国内地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三节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1.美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与定位 2.中国港台地区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国内地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课后练习 阅读制定教材及推荐参考读物的相关部分内容,对于家庭社会工作发展历史有更为深入的 理解。 (四)数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是讲授及课后练习与阅读方式进行,主要是知识的了解与认知 第二章家庭社会工作相关的理论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类型 2.草握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内容 3.知晓中西理论差异并客观正确认识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1,家庭生命周期的定义与内容 2.家庭生命周期的应用 第二节家庭系统理论
2 3.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4.知晓家庭社会工作对于经营家庭服务家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含义 1.家庭社会工作的狭义与广义含义 2.家庭社会工作的对象 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 1.西方家庭社会工作的历史演变 2.香港地区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 3.中国内地家庭社会工作的发展 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 1.美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与定位 2.中国港台地区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中国内地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课后练习 阅读制定教材及推荐参考读物的相关部分内容,对于家庭社会工作发展历史有更为深入的 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是讲授及课后练习与阅读方式进行,主要是知识的了解与认知。 第二章 家庭社会工作相关的理论 (一) 目的与要求 1. 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类型 2. 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内容 3. 知晓中西理论差异并客观正确认识之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1.家庭生命周期的定义与内容 2.家庭生命周期的应用 第二节 家庭系统理论
1.家庭系统的概念与内容 2.家庭系统的理论视角的应用 第三节家庭沟通理论 1.家庭沟通理论的概念与内容 2.家庭沟通理论视角的应用 (三)课后练习与实践环节 阅读制定教材及推荐参考读物的相关部分内容,对于家庭理论的内容与层次有更为深入的 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是讲授及课后练习与阅读方式进行,主要是知识的了解与认知。 第三章家庭治疗基础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家庭治疗的基础性知识 2.堂根这些基础性知识并学会使用 3.能够改善自我及他人家庭生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家庭治疗的概念 1.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 2.家庭治疗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家庭治疗的会谈技术 1.家庭治疗会谈技术的类别 2.会谈技术的使用与掌握 第三节从家庭治疗的角度分析家庭 1家庄病在哪里 2.家庭治疗视角下的家庭问题 3.中国家庭问题的文化独特性 3
3 1.家庭系统的概念与内容 2.家庭系统的理论视角的应用 第三节 家庭沟通理论 1.家庭沟通理论的概念与内容 2.家庭沟通理论视角的应用 (三)课后练习与实践环节 阅读制定教材及推荐参考读物的相关部分内容,对于家庭理论的内容与层次有更为深入的 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是讲授及课后练习与阅读方式进行,主要是知识的了解与认知。 第三章 家庭治疗基础 (一) 目的与要求 1. 理解家庭治疗的基础性知识 2. 掌握这些基础性知识并学会使用 3. 能够改善自我及他人家庭生活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家庭治疗的概念 1.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 2.家庭治疗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家庭治疗的会谈技术 1.家庭治疗会谈技术的类别 2.会谈技术的使用与掌握 第三节 从家庭治疗的角度分析家庭 1.家庭病在哪里 2.家庭治疗视角下的家庭问题 3. 中国家庭问题的文化独特性
(三)课后练习与实践环节 阅读制定教材及推荐参考读物的相关部分内容,对于家庭治疗的基础知识有面上认识,同 时对于家庭治疗有初步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是讲授及课后练习与阅读方式进行,主要是知识的了解与认知 第四章常用家庭治疗模式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常用家庭治疗模式的类别 2.初步掌握每一种家庭治疗模式的操作与差别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伯恩式家庭系统治疗模式 1.波恩式家庭治疗定义与特点 2.波恩式家庭治疗的基本操作 第二节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1.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2.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基本操作 3.结构家庭治疗在中国的针对性 第三节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1.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2.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基本操作 3。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在中国的针对性 第四节叙事家庭治疗模式 1.叙事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2.叙事家庭治疗模式的基本操作 (三)课后续练习与实践环节 阅读制定教材及推荐参考读物的相关部分内容,对于四大类别的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与操
4 (三)课后练习与实践环节 阅读制定教材及推荐参考读物的相关部分内容,对于家庭治疗的基础知识有面上认识,同 时对于家庭治疗有初步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是讲授及课后练习与阅读方式进行,主要是知识的了解与认知。 第四章 常用家庭治疗模式 (一) 目的与要求 1. 理解常用家庭治疗模式的类别 2. 初步掌握每一种家庭治疗模式的操作与差别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伯恩式家庭系统治疗模式 1.波恩式家庭治疗定义与特点 2.波恩式家庭治疗的基本操作 第二节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 1.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2.结构家庭治疗模式的基本操作 3. 结构家庭治疗在中国的针对性 第三节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 1.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2.联合家庭治疗模式的基本操作 3.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在中国的针对性 第四节 叙事家庭治疗模式 1.叙事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与特点 2.叙事家庭治疗模式的基本操作 (三)课后练习与实践环节 阅读制定教材及推荐参考读物的相关部分内容,对于四大类别的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与操
作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的手法进行,对于不同类别的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 及基本操作有横向分析与比较。 第五章亲职辅导 (一)目的与要求 1.理解亲职辅导的内容 2.学习亲职辅导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亲职辅导的含义与发展 1,亲职辅导的由来与内涵 2.亲职辅导的发展与种类 第二节亲职辅导的内容 1,家长的自我定位及家长对于孩子的期待 2.家庭规则的确定与健康人格的养成 3.亲职辅导下的中国家庭的价值观念与亲子观念 第三节亲职辅导的方法与技巧 1.亲职辅导的个别辅导 2.自助与互助小组 (三)课后练习与实践环节 阅读制定教材及推荐参考读物的相关部分内容,对于亲职辅导的内容与形式有更为深入的 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即通过材料阅读及视频欣赏等方式进行资料呈现,并通过课堂分组 讨论等方式进行整个内容的推进与呈现。 第六章单亲家庭及其介入
5 作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与分组讨论的手法进行,对于不同类别的家庭治疗模式的特点 及基本操作有横向分析与比较。 第五章 亲职辅导 (一) 目的与要求 1. 理解亲职辅导的内容 2. 学习亲职辅导的基本操作 (二)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亲职辅导的含义与发展 1.亲职辅导的由来与内涵 2.亲职辅导的发展与种类 第二节 亲职辅导的内容 1.家长的自我定位及家长对于孩子的期待 2.家庭规则的确定与健康人格的养成 3.亲职辅导下的中国家庭的价值观念与亲子观念 第三节 亲职辅导的方法与技巧 1.亲职辅导的个别辅导 2. 自助与互助小组 (三)课后练习与实践环节 阅读制定教材及推荐参考读物的相关部分内容,对于亲职辅导的内容与形式有更为深入的 理解。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即通过材料阅读及视频欣赏等方式进行资料呈现,并通过课堂分组 讨论等方式进行整个内容的推进与呈现。 第六章 单亲家庭及其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