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月考卷 考生须知:1、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答在本卷上无效。 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苍穹( qiong)胆怯(qie)炽热(zhi)物之汶汶(men) 管弦(xin) 船坞(wu) 菲薄(fdi) 放浪形骸(hai) C.创伤( chuang)愠色(yon)濒临(bin)悄无声息(qiao) D.从容(cong) 嗟悼(jie) 荫庇(yin) 曲水流觞(q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喋血湍急震颤浑浑恶恶 B.枯槁寥落鹰隼陨身不恤 C.雾霭屠戮荒谬岌岌可危D.亲睐肆意慰藉文过饰非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小张站起来说道:“陈书记刚才的发言是抛砖引玉,让人茅塞顿开,我下面要讲的话只能 算是狗尾续貂了。” B.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权威部门监测结果表明:近五年来我国荒漠化和沙 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植被状况得到改善,但我国在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上仍任重道远 C.2010年岁末,国寿上海分公司和国际知名珠宝加工企业香港嘉麟金店,联手为鹤卡客户 推出了“钻石,献给我最爱的人”的大型惠赠活动 D.现在一些商家的导购员在向顾客促销时热情主动,这本无可厚非,但导购员如果要么喋 喋不休地动员试用试穿,要么像贴身保镖一样紧紧相随,那么难免让不少消费者感觉热情过 了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多的的膨胀,除了市场的一部分刚性需求因素外,还有 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等因素。 本厂专业生产各种高中档粉笔,粉尘低,无杂质,不沾手,书写流利,环保,是您理想 的首选产品。 C.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 5.为下面一段文字排出恰当的顺序,将序号写在横线上。(3分)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 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到兴趣。 ①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③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④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 ⑤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6.仿照例句,写两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句子。〈4分 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大海收容每一粒水滴,不论清浊, 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4分) 材料一:
高二语文月考卷 考生须知:1、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应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上,答在本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3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苍穹.(qióng) 胆怯.(qiè) 炽.热(zhì) 物之汶汶..(mén) B.管弦.(xián) 船坞.(wū) 菲.薄(fěi) 放浪形骸.(hái) C.创.伤(chuāng) 愠.色(yùn) 濒.临(bīn) 悄.无声息(qiāo) D.从.容(cóng) 嗟.悼(jiē) 荫.庇(yìn) 曲.水流觞(q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喋血 湍急 震颤 浑浑恶恶 B.枯槁 寥落 鹰隼 陨身不恤 C.雾霭 屠戮 荒谬 岌岌可危 D.亲睐 肆意 慰藉 文过饰非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张站起来说道:“陈书记刚才的发言是抛砖引玉 ....,让人茅塞顿开,我下面要讲的话只能 算是狗尾续貂了。” B.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国家。权威部门监测结果表明:近五年来我国荒漠化和沙 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植被状况得到改善,但我国在防沙治沙工程建设上仍任重道远 ....。 C.2010 年岁末,国寿上海分公司和国际知名珠宝加工企业香港嘉麟金店,联手为鹤卡客户 推出了“钻石,献给我最爱的人”的大型惠赠..活动。 D. 现在一些商家的导购员在向顾客促销时热情主动,这本无可厚非 ....,但导购员如果要么喋 喋不休地动员试用试穿,要么像贴身保镖一样紧紧相随,那么难免让不少消费者感觉热情过 了头。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房地产市场之所以陷入长达一年多的的膨胀,除了市场的一部分刚性需求因素外,还有 部分开发商追求暴利、哄抬房价等因素。 B.本厂专业生产各种高中档粉笔,粉尘低,无杂质,不沾手,书写流利,环保,是您理想 的首选产品。 C.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D.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 5.为下面一段文字排出恰当的顺序,将序号写在横线上。(3 分) 鲁迅几百万字的遗著,其中很大一部分必将永远受到读者的喜爱,后世读者将以一种赞 叹和欣赏的态度阅读它。有一部分时过境迁,不再使人感到兴趣。 ① 他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这形象,这精神,必将永世长存。 ② 比起文章来,更重要的是鲁迅这个人,他的入世的态度,他的爱国心和正义感。 ③ 更有若干篇在写作的当时就并不正确,就只能作为一种研究资料保留下去了。 ④ 他对强暴的反抗和对弱者的同情,他为了中国进步不懈的努力。 ⑤ 他身上那种中国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骨气,用他的话说,“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6.仿照例句,写两个具有因果关系的句子。〈4 分〉 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大海收容每一粒水滴,不论清浊, 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4 分) 材料一:
北京市体检中心发布的《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显示,去年北京高 中生体检完全合格的仅有一成多,不合格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体重与视力上 材料二: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把学 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 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髙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这意味着体育科目或将进入高考评 价体系 你如何看待“体育纳入高考科目”?请结合材料表达你的观点。(不超过100字 、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 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 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 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 话"、“普通话″,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 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 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 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 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的,早就习 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溻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词 语,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粵味普通话”也随粵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 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 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酃耶—一 哇——『代替“哎哟—一『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 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
北京市体检中心发布的《2011 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显示,去年北京高 中生体检完全合格的仅有一成多,不合格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体重与视力上。 材料二: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把学 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 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这意味着体育科目或将进入高考评 价体系。 你如何看待“体育纳入高考科目”?请结合材料表达你的观点。(不超过 100 字)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在不同文明间的交往交流中,语言从来就是变动不居的。从理论上说,语言交流应该是 彼此平等、互相影响的,每种方言都有平等挤进“中心”的权利,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应该对 等地相互吸收“外来语”。但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 语言发展演变的历史表明,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 话”、“普通话 ...”,其他方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同样,“外来语”更多也是“先 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如不 少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之所以能在全国迅速流行,成为“普通话”,只因为北京处在政治、 文化中心。近代许多沪语能突破“边缘”进入“中心”,因为上海是商埠首开之地,且日渐 成为经济中心,总是风气先得。人们往往没有意识到,我们现在以为很“普通”的,早就习 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滑头”、“流氓”、“盯梢”、“出风头”、“寻开心”、“阴阳怪气”等词 语,若查书一看,原本竟都是上海方言。而今日粤语的情形亦颇有些类似。改革开放以来, 广东得风气之先,南风渐盛,于是“粤味普通话”也随粤菜一道北上,如“买单”、“搞定”、 “生猛”等,已渐渐成为“普通话”。现在“港台腔”颇受责难,其实“港台腔”不也是我 们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吗?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用“港台腔”的“耶——!” “哇——!”代替“哎哟——!”来表示惊叹,引起了一些尖锐的批评责难。其实,被视为 “惊叹”之“正统表达”的“哎哟”也并非古来如此,一成不变。如要“正统”,只能回到
不是“噫吁嘻——『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 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 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 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 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吗?事实说明,我们的 最高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 其是“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 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 “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 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 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 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 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8.对文中加点的“普通话”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 B.指那些先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流行,而后在其他地区迅速流行的某些方 言或流行语 C.以“体认”、“愿景”等词语为代表的,已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的,被接纳为标准语 的词汇 D.我们认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语言。 9.与“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一句话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 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 B.“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 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 京、沪、粤地的某些方言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得到广泛认同,但作为“我们 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的“港台腔”却受到不平等的责难
不是“噫吁嘻——!”就是“呜呼哀哉——!”的时代。几年前,我就曾撰文,主张不妨用 “听取蛙声一片”那般宽舒闲淡心态,来“听取‘哇’声一片”。 万众瞩目的“胡连会”新闻公报就说,“正视现实,开创未来”是国共两党的共同“体 认”,胡总书记与连主席决定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多次出现的“体认”、 “愿景”不是立即被收入《现代汉语词典》,成了我们的“普通话”吗?事实说明,我们的 最高领导人并不拒绝来自台湾的词汇。其实,随着祖国大陆经济的迅速发展,“普通话”尤 其是 “简化字”在台亦影响渐强。这恰恰说明,两岸语言在互动中越来越融洽,而不是把 彼此的语言视为有害的洪水猛兽而渐行渐远,这实在是增进彼此了解、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幸 事。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 “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 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 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 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 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8.对文中加点的“普通话”一词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北京的方言或流行语。 B.指那些先在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流行,而后在其他地区迅速流行的某些方 言或流行语。 C.以“体认”、“愿景”等词语为代表的,已收入《现代汉语词典》的,被接纳为标准语 的词汇。 D.我们认为很“普通”的,早就习以为常、时时脱口而出的语言。 9.与“实际上语言也十分‘势利’,根本不可能完全‘平等’”一句话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往往是政治、文化中心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方言才有权变成“官话”、“普通话”,其他方 言只能蛰居“边缘”,难登大雅之堂。 B.“外来语”更多也是“先进”向“落后”的“边缘”渗透、侵入,逆向流动者绝少,后 者不得不深受前者影响。 C.京、沪、粤地的某些方言受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得到广泛认同,但作为“我们 统一的中国的‘方言’之一种”的“港台腔”却受到不平等的责难
D.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 学”发达先进也 10.从全文看,作者对语言交流中的“势利”、“不平等”现象持怎样的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旧信重读 黄静芬 ①被精心保留下来锁在抽屉中的一叠信件,似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当你涉过时间的干山 万水,于一个偶然,目光重新投回起点,你惊奇地发现,你所经历的一切仍伫立在奔腾不息 的河川上,像一角冰山,通透、晶莹,不曾因为年深月久和日晒雨淋而消融。 ②于是,你停下急匆匆旅行的脚步,择一处临水的草地坐下,重读封一封旧日友人为 你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细密阳光闪烁 ③什么样的一个友人交付给你的这份情谊?什么样的情怀下产生了这些文字?什么样 的一盏灯照过你,或甜或苦或激动或平静地读着它们?你又怎样斟字酌句写了回信? ④过去已经消失,说过的话语随风而逝,青春的风铃不再摇响,只有信件记录了当时。 当时,是多么热衷于在信纸上文采飞扬语句优美地与友人对话呀:比赛着写信,看谁写得厚 谁写得薄;探讨着问题,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倾诉着秘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初恋 时心慌意乱的情愫,热恋时激情满怀的幸福,失恋时夭昏地暗的欲哭无泪.…. ⑤经过种种,皆如幻梦成空,直面的切,许多冲动已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电话普及, 拔几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干千里之外友人的声音招之即来;或者上网,键盘一敲,电子邮件发 出,回应之讯立马现于眼前,且字字工整句句珠玑。然而,那些字体清晰或狂舞、象征友人 个性的来信呢?那些等待青鸟衔鸿飞来的盼望日子呢?那些读信如读一本书的亦喜亦悲的 情感起伏呢? ⑥人之成熟,总是从拥有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开始,这时,再去细细思想人生是 什么呢?童年期,懵懂无知无觉只盼快快长大;青春时,未来好梦无数,仿佛伸手可及。然
D.大量“外来语”在近代随西学东渐,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 学”发达先进也。 10.从全文看,作者对语言交流中的“势利”、“不平等”现象持怎样的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旧信重读 黄静芬 ①被精心保留下来锁在抽屉中的一叠信件,似一块拒绝融化的冰,当你涉过时间的千山 万水,于一个偶然,目光重新投回起点,你惊奇地发现,你所经历的一切仍伫立在奔腾不息 的河川上,像一角冰山,通透、晶莹,不曾因为年深月久和日晒雨淋而消融。 ②于是,你停下急匆匆旅行的脚步,择一处临水的草地坐下,重读一封一封旧日友人为 你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细密阳光闪烁。 ③什么样的一个友人交付给你的这份情谊?什么样的情怀下产生了这些文字?什么样 的一盏灯照过你,或甜或苦或激动或平静地读着它们?你又怎样斟字酌句写了回信? ④过去已经消失,说过的话语随风而逝,青春的风铃不再摇响,只有信件记录了当时。 当时,是多么热衷于在信纸上文采飞扬语句优美地与友人对话呀:比赛着写信,看谁写得厚 谁写得薄;探讨着问题,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倾诉着秘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初恋 时心慌意乱的情愫,热恋时激情满怀的幸福,失恋时天昏地暗的欲哭无泪…… ⑤经过种种,皆如幻梦成空,直面的一切,许多冲动已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电话普及, 拨几个烂熟于心的号码,千里之外友人的声音招之即来;或者上网,键盘一敲,电子邮件发 出,回应之讯立马现于眼前,且字字工整句句珠玑。然而,那些字体清晰或狂舞、象征友人 个性的来信呢?那些等待青鸟衔鸿飞来的盼望日子呢?那些读信如读一本书的亦喜亦悲的 情感起伏呢? ⑥人之成熟,总是从拥有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开始,这时,再去细细思想人生是 什么呢?童年期,懵懂无知无觉只盼快快长大;青春时,未来好梦无数,仿佛伸手可及。然
后,立没立业只有自己晓得,家是成了一个,孩子也养了一个,便开始赶时间、磨时间、杀 时间,将属于自己的一世时间折腾得一塌糊涂。再回首时,天还是那个蓝天,地还是那块绿 地,月还是那轮明月,人却已不再是那个人,脸上毎缕皱纹都填满深浅不一的沧桑。 ⑦人之老,不是从肢体开始老起,而是从心开始老去。心老的标志就是,前瞻的时候少 了,回头的时候多了。一步三回头,身后可看可触可抚的有什么?范仲淹说,“塞下秋来风 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其实,何止南来北往的大雁,一介凡人的人生本来就是去留无意 的风 ⑧因此,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歇,席地而坐,重新展读纸笺已经微微发脆的旧信, 会有一种美好的情感在心中暗暗滋生。旧信能够-—个一个细节提示你,你所经历的,刻骨铭 心永生不忘的也好,微小如蚁稍纵即逝的也罢,所有清晰如昨。逝去的岁月不是空心的,逝 去的岁月丰满得像一枝秋天的麦穗,你像一个守望金黄田野的农人,当你重读旧信的时候。 11.作者为什么把保留下来的信件比作“一块拒绝融化的冰”?(2分) 12.从全文结构看,第②段的作用是什么?(4分) 13.通过第④段和第⑤段内容上的对比,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3分) 14.赏析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艺术效果。(6分) 15.作者从重读旧信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联想到人生,进而表明“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 歇”的看法。生活中有许多不显眼的事物己经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它们又能使你联 想到什么呢?请撷取其一,说说你的看法。(60字左右)(5分)
后,立没立业只有自己晓得,家是成了一个,孩子也养了一个,便开始赶时间、磨时间、杀 时间,将属于自己的一世时间折腾得一塌糊涂。再回首时,天还是那个蓝天,地还是那块绿 地,月还是那轮明月,人却已不再是那个人,脸上每缕皱纹都填满深浅不一的沧桑。 ⑦人之老,不是从肢体开始老起,而是从心开始老去。心老的标志就是,前瞻的时候少 了,回头的时候多了。一步三回头,身后可看可触可抚的有什么?范仲淹说,“塞下秋来风 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其实,何止南来北往的大雁,一介凡人的人生本来就是去留无意 的风。 ⑧因此,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歇,席地而坐,重新展读纸笺已经微微发脆的旧信, 会有一种美好的情感在心中暗暗滋生。旧信能够一个一个细节提示你,你所经历的,刻骨铭 心永生不忘的也好,微小如蚁稍纵即逝的也罢,所有清晰如昨。逝去的岁月不是空心的,逝 去的岁月丰满得像一枝秋天的麦穗,你像一个守望金黄田野的农人,当你重读旧信的时候。 11.作者为什么把保留下来的信件比作“一块拒绝融化的冰”?(2 分) 12.从全文结构看,第②段的作用是什么?(4 分) 13.通过第④段和第⑤段内容上的对比,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3 分) 14.赏析第⑧段中划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及艺术效果。(6 分) 15.作者从重读旧信这样一件生活小事联想到人生,进而表明“在急促的生命途中择机而 歇”的看法。生活中有许多不显眼的事物已经或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它们又能使你联 想到什么呢?请撷取其一,说说你的看法。(60 字左右)(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