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七校高三2009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A.模样/模子翘尾巴/翘首以待牵强/强词夺理 B.应允/应变独角戏/勾心斗角奢靡/所向披靡 C.殷红/殷实血淋淋/呕心沥血碑帖/俯首帖耳 D.累及/连累梁山泊/淡泊明志屏障/敛声屏气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翻开书卷,构想那美丽的画面,放纵自己的心随主人公起起伏伏,想像主 人公的音容笑貌,或远隔时空与作者对话,咀嚼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这是一种何等的享受! B.我非常讨厌这些歌词,尽管音乐的旋律是那么的动听和微妙,以致使我沉 醉欲痴,“三月不知肉味”。 C.他用原形分析的方法,用文本细读的姿态,读出了很多人眼中没有的《红 楼梦》,写出的论文髙屋建瓴,大气磅礴。 D.人到了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此人会感叹年华一瞬,容消金镜,壮志销 残,我也不免有些感触。 3.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的情节虽然天花乱坠,但只要我们从三个结构入手,就可以 揭示它的文化含义 B.一场春雨过后,山上的梅花竞相开放,金黄的、粉红的、雪白的,老枝横虬, 暗香浮动,真让人感到如花似锦,春意盎然。 C.希拉克宣布放弃参加下任总统选举,这意味着他即将告别纵横捭阖40余年 的政治舞台,也标志着法国一个时代的结束 D.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 因
浙江杭州七校高三 2009 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1.下列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 A.模样/模子 翘尾巴/翘首以待 牵强/强词夺理 B.应允/应变 独角戏/勾心斗角 奢靡/所向披靡 C.殷红/殷实 血淋淋/呕心沥血 碑帖/俯首帖耳 D.累及/连累 梁山泊/淡泊明志 屏障/敛声屏气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翻开书卷,构想那美丽的画面,放纵自己的心随主人公起起伏伏,想像主 人公的音容笑貌,或远隔时空与作者对话,咀嚼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这是一种何等的享受! B.我非常讨厌这些歌词,尽管音乐的旋律是那么的动听和微妙,以致使我沉 醉欲痴,“三月不知肉味”。 C.他用原形分析的方法,用文本细读的姿态,读出了很多人眼中没有的《红 楼梦》,写出的论文高屋建瓴,大气磅礴。 D.人到了中年便时有闲愁,怪不得此人会感叹年华一瞬,容消金镜,壮志销 残,我也不免有些感触。 3.下列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的情节虽然天花乱坠,但只要我们从三个结构入手,就可以 揭示它的文化含义。 B.一场春雨过后,山上的梅花竞相开放,金黄的、粉红的、雪白的,老枝横虬, 暗香浮动,真让人感到如花似锦,春意盎然。 C.希拉克宣布放弃参加下任总统选举,这意味着他即将告别纵横捭阖 40 余年 的政治舞台,也标志着法国一个时代的结束。 D.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 因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师在讲评试卷时告诉我们,出现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分数除法的 计算法则运用得不熟悉所造成的。 B.季羡林先生大概自己也没有想到,在他将近百岁高龄的时候,他会成为媒 体和公众热议的对象。而议论的焦点并不是他的学问,而是他的藏画,还有他和 他儿子的十数年人间相隔 C.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已在全国各大动漫频道播出了3年多,活 泼可爱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明显的本土化特点,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D.地王大厦是中国当时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 制,智能化程度在今天也可以堪称先进。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3分)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这也 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6.请欣赏下面这组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5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 标题),并写出这组漫画的寓意(30字以内)。(5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在讲评试卷时告诉我们,出现这类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分数除法的 计算法则运用得不熟悉所造成的。 B.季羡林先生大概自己也没有想到,在他将近百岁高龄的时候,他会成为媒 体和公众热议的对象。而议论的焦点并不是他的学问,而是他的藏画,还有他和 他儿子的十数年人间相隔。 C.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已在全国各大动漫频道播出了 3 年多,活 泼可爱的形象、浅显易懂的内容、明显的本土化特点,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D.地王大厦是中国当时超高层钢结构工程的代表作,全过程采用计算机控 制,智能化程度在今天也可以堪称先进。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3 分)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_______________,这也 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6.请欣赏下面这组漫画,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5 字以内,不得以“无题”为 标题),并写出这组漫画的寓意(30 字以内)。(5 分)
(1)标题: (2分 (2)寓 意 (3分) 7.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 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4分)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③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最佳的一条是 (填序号) 由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每题3分) 唐宋古文运动 ①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 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 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西 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 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 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②唐初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 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 并尝试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 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他们的学生和追随者热烈响 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 段。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他们的古文理论都 把明道放在首位,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中唐古文运动 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
⑴标题: (2 分) ⑵寓 意: (3 分) 7.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 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4 分)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③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最佳的一条是: (填序号) 理 由: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每题 3 分) 唐宋古文运动 ①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 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自南北朝以来,文 坛上盛行骈文,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西 魏苏绰曾仿《尚书》作《大诰》, 提倡商、周古文以改革文体,未有成效。隋文帝时下诏禁止“文表华艳”,李谔 上书请革文华,都没有扭转颓风。 ②唐初文坛,骈文仍占主要地位。唐太宗为文也尚浮华。唐玄宗天宝年间至中唐 前期,萧颖士、李华、元结、独孤及、梁肃、柳冕,先后提出宗经明道的主张, 并尝试用散体作文,成为古文运动的先驱。韩愈、柳宗元则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完 整的古文理论,并写出了相当数量的优秀古文作品;他们的学生和追随者热烈响 应,终于在文坛上形成了颇有声势的古文运动,把散文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 段。韩愈和柳宗元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为了复兴儒学。他们的古文理论都 把明道放在首位,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推动文学前进。中唐古文运动, 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
③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 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宋初,王禹偁、柳开又开始提倡 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但二人孤军作战,没有形成有力的运动。宋代的 古文复兴,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 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 巩,苏轼门下的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 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宋代古文运动的 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欧阳修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 充秀才书》)苏轼说“吾所为文必与道俱”(《朱子语类》引)。这一点继承了 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第二是不髙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王禹偁说 “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史部而已”(《答张扶书》)。他们学韩的共同点,是 学韩文“文从字顺”,平易近人的作风,而不学他追求奇古奥僻的偏向。 ④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 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散文传统的精神。明人朱 右把欧、曾、王、三苏六家与韩、柳合称为“八先生”,茅坤编选了《唐宋八大 家文钞》,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唐宋八大家”为名的古文选本。明代宋濂、 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 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 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节选自钱仲联《唐宋古文运动》 8.下列有关“古文运动”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古文运动倡导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的文体,其实是一场古文复兴 B.古文运动中韩愈柳宗元等人开创了一种有别于骈文的文体,推动了文学前进。 C.古文运动以宗经明道,复兴儒学为号召,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 D.唐古文运动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直至在宋欧阳修等人的继承发扬下才最终 取得胜利。 9.下列对唐、宋两个阶段古文运动的比较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唐代古文运动是在韩愈柳宗元的大力推动下形成的;宋代古文运动是在欧阳 修倡导 之后才形成的。 B.唐宋古文运动都有理论作为指导,都有实践者的推动,都以明道为主张,显 示了高
③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前蜀牛希济在他的《文章论》中曾提 出:当时文章“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宋初,王禹偁、柳开又开始提倡 古文,都提出文道合一的主张,但二人孤军作战,没有形成有力的运动。宋代的 古文复兴,到欧阳修倡导之后,才形成一场运动。欧阳修凭借其政治地位,大力 提倡古文,带动了一支写作队伍。他的同辈苏洵,学生苏轼、苏辙、王安石、曾 巩,苏轼门下的黄庭坚、陈师道、张耒、秦观、晁补之等人,都是古文能手,各 树旗帜,扩大影响,从而使宋代古文运动达到波澜壮阔的地步。宋代古文运动的 主要特点,第一是主张明道。欧阳修说:“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 充秀才书》)苏轼说“吾所为文必与道俱”(《朱子语类》引)。这一点继承了 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第二是不高谈学习先秦两汉而直接取法韩愈。王禹偁说 “近世为古文之主者,韩史部而已”(《答张扶书》)。他们学韩的共同点,是 学韩文“文从字顺”,平易近人的作风,而不学他追求奇古奥僻的偏向。 ④因此,宋代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更有利于 表达思想,也更便于为人们接受,发扬了他们开创的新散文传统的精神。明人朱 右把欧、曾、王、三苏六家与韩、柳合称为“八先生”,茅坤编选了《唐宋八大 家文钞》,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唐宋八大家”为名的古文选本。明代宋濂、 唐顺之、王慎中、归有光等人以及清代桐城派、阳湖派古文之所以取得一定成就, 追根溯源,无一不是受到唐宋古文运动的启发或影响。唐宋古文运动,可说是中 国散文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节选自钱仲联《唐宋古文运动》) 8.下列有关“古文运动”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古文运动倡导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的文体,其实是一场古文复兴 运动。 B.古文运动中韩愈柳宗元等人开创了一种有别于骈文的文体,推动了文学前进。 C.古文运动以宗经明道,复兴儒学为号召,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 D.唐古文运动的任务并未彻底完成,直至在宋欧阳修等人的继承发扬下才最终 取得胜利。 9.下列对唐、宋两个阶段古文运动的比较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唐代古文运动是在韩愈柳宗元的大力推动下形成的;宋代古文运动是在欧阳 修倡导 之后才形成的。 B.唐宋古文运动都有理论作为指导,都有实践者的推动,都以明道为主张,显 示了高
度的一致性。 C.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宋代的古文家们不学习 先秦两 汉而直接取法韩愈 D.韩柳身体力行,引起热烈响应;宋代名家迭出,扩大了古文的影响,取得了 比唐代 更大的文学成就。 10.下列不属于文章第③段引牛希济《文章论》“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 的作用是( A.主要批判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的现象 B.照应上文“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 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 C.有力说明唐代古文运动没有完成应有任务,为下文交代宋代古文运动的产生 做伏笔 D.说明五代到宋初的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 11.你认为唐宋古文运动的实践对文学创新活动有怎样的启示意义?请作简要评 述。(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
度的一致性。 C.唐代的韩愈和柳宗元利用复古的旗帜从事文学革新;宋代的古文家们不学习 先秦两 汉而直接取法韩愈。 D.韩柳身体力行,引起热烈响应;宋代名家迭出,扩大了古文的影响,取得了 比唐代 更大的文学成就。 10.下列不属于文章第③段引牛希济《文章论》“忘于教化之道,以妖艳为胜” 的作用是( ) A.主要批判五代到宋初浮靡华丽的文风再度泛滥的现象。 B.照应上文“中唐古文运动,虽然在当时文坛上取得了胜利,但骈文并未就此 匿迹,晚唐以后,骈文复炽”。 C.有力说明唐代古文运动没有完成应有任务,为下文交代宋代古文运动的产生 做伏笔。 D.说明五代到宋初的古文,进一步奠定了韩、柳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的基础。 11.你认为唐宋古文运动的实践对文学创新活动有怎样的启示意义?请作简要评 述。(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母亲的来信 [苏]克拉夫琴科 母亲来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