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查阅,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分析研究,最终获得有效解决复杂环境工程向题的思路和结论: 2.2具备初步的研究论文撰写、展示、口头和书面外语表达能力,能够对报告、设计文 稿、计算说明书所涉及的问题进行陈述发言、答辩。 课程目标3:思政素养散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使学 生在如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 3.1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具有良好可持续发展理念、 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3.2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组织方式,认清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掌握学科交 叉和团队合作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 根据团队需要承担相应职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3.3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能运用数学知识恰当表述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边 界条件并求解 1,工程知识 23能够通过文献查阅,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分析研究,最终获得有效解 2.问题分析 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思路和结论。 101具备口头和书面外语表达能力,能够对报告、设计文稿、计算说明书 10,沟通 所涉及的问题进行陈述发言、答辩。 91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组织方式,认清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 掌握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的方法 9-2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 9.个人和团队 根据团队需要承担相应职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12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12.终身学习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散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的必备知识 物理学的定 3) 物理化学研究的内容、方向及能力: 研究方法 爹握本课程的教学概况以及本课程 4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 容与环境工程题之间的关系 重点: 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 业的关系 日生活、 科研 木专业行业动态的关习惯 讲投山、3 思政融入点: 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成。且右良好可结 误程知识学习与在食品科学 通过介绍本课程知识点在日常续发展理念、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 与工程专业中的应用: 生活、科研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 心 用 业 关注习高学生的 9
29 献查阅,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分析研究,最终获得有效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思路和结论; 2.2 具备初步的研究论文撰写、展示、口头和书面外语表达能力,能够对报告、设计文 稿、计算说明书所涉及的问题进行陈述发言、答辩。 课程目标 3:思政素养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使学 生在如下几个方面得到锻炼 3.1 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具有良好可持续发展理念、 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3.2 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组织方式,认清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掌握学科交 叉和团队合作的方法;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 根据团队需要承担相应职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3.3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三)课程目标和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1 1-1 能运用数学知识恰当表述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边 界条件并求解。 1. 工程知识 2 2-3 能够通过文献查阅,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分析研究,最终获得有效解 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思路和结论。 2. 问题分析 10-1 具备口头和书面外语表达能力,能够对报告、设计文稿、计算说明书 所涉及的问题进行陈述发言、答辩。 10. 沟通 3 9-1 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组织方式,认清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 掌握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的方法。 9-2 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 根据团队需要承担相应职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9. 个人和团队 12-1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12. 终身学习 三、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 程目标 绪论 (1) 学习物理化学的必备知识点 (2) 物理化学的定义 (3) 物理化学研究的内容、方向及 研究方法 (4)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5) 物理化学与日常生活、科研及 专业的关系 思政融入点: 通过介绍本课程知识点在日常 生活、科研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 的应用介绍,启发学生培养对本专业 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提高学生的专 业归属感; 能力: 掌握本课程的教学概况以及本课程知 识内容与环境工程问题之间的关系; 思政: 1.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提 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具有良好可持 续发展理念、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 心; 重点: 1. 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 核方式; 2. 课程知识学习与在食品科学 与工程专业中的应用; 2 讲授 1、3.1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教学支排课 时方式程目标 能力: 书馆资调刊文 的方法,具各一定的文健读能 “案例研究型团队自主学习”介绍 能够通过文献查阅,结合专业知识 (1)组织和考核方法介绍、任务 开展分析研究,最终获得有效解决 具备初步的研究论文。展示 (2)文献查阅、揆写介绍 口和比面外达能力能能过 重点 告、设计文辞、计算说明书所涉及的 “案例研究型团队自主学习”组 思政融入点: 题进行陈述发言、答辩 织方法和考核规则: 西过对本 习模式的介 2文献检索方法和途径: 21、 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 讲投 识,进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敏业精 续发民理今。社合番任成和民能自 难点 神, 文献检索关键词和检素项的设 2.通过文献查阅和撰写介绍, 心 置,文赋快速读技巧 ,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组号 读能力: 有较强的环地适应能力 能在团 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根据团 队需要承担相应职责,组织、协调和 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重点: 第一章单组分体系热力学 1热力学基本概念及热力学第一 第■ (1)热力 定律定律: 《4)理想气体热力学 导过程、结论和应用, (5)化学反应热 能力: (6)自发过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1,掌握单组分体系化学热力学的基 4.化学反应格、生成格、燃烧拾 镜学中判据的应用 用其基 9)变的计 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边界条件并求解。 (10)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培增加原理、两种自由能判据 思政: 的含义及应用: 授、13.1 定义,物理意义,△A、△G的计算1 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 讨论33 及与 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 间的关系 难点 入点 态函数的特征及“状态函数 知识传授过程中通过采用与食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的用 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例题,帮助爹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功.热.AU、AH.△S.△A 学生提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 △G的计算: 3.焦耳实验结论的正确应用 ]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 的意识和习惯 四个 力学基本公式的推导及
30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 程目标 “案例研究型团队自主学习”介绍 (1)组织和考核方法介绍、任务布 置 (2)文献查阅、撰写介绍 思政融入点: 1.通过对本学习模式的介绍,培 养学生的专业归属感、社会责任感、 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专业意 识,进而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 神; 2. 通过文献查阅和撰写介绍,培 养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检索期刊文 献的方法,并初步具备一定的文献阅 读能力; 能力: 1.了解本学期“案例研究型团队自主 学习”组织方法和考核规则; 2.掌握使用图书馆资源检索期刊文献 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文献阅读能力; 能够通过文献查阅,结合专业知识, 开展分析研究,最终获得有效解决复 杂环境工程问题的思路和结论; 3. 具备初步的研究论文撰写、展示、 口头和书面外语表达能力,能够对报 告、设计文稿、计算说明书所涉及的 问题进行陈述发言、答辩。 思政: 1.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提 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具有良好可持 续发展理念、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 心; 2. 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组织 方式,认清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 掌握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的方法;具 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团队 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根据团 队需要承担相应职责,组织、协调和 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3.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重点: 1.“案例研究型团队自主学习”组 织方法和考核规则; 2.文献检索方法和途径; 难点: 文献检索关键词和检索项的设 置,文献快速阅读技巧 4 讲授 2.1、 2.2、 3.1、 3.2、3.3 第一章 单组分体系热力学 (1)热力学基本概念; (2)热力学第一定律; (3)热与过程; (4)理想气体热力学; (5)化学反应热; (6)自发过程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7)熵增加原理; (8)化学反应中熵判据的应用; (9)熵变的计算; (10)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 定义,物理意义,△A、△G 的计算 及与过程性质的关系; (11)热力学函数之间的关系; 思政融入点: 知识传授过程中通过采用与食 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例题,帮助 学生提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 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在线学 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意识和习惯 能力: 1.掌握单组分体系化学热力学的基础 理论知识,能够利用其基本原理和数 学模型,恰当表述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边界条件并求解。 思政: 1. 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 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具有良好可 持续发展理念、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 信心; 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重点: 1.热力学基本概念及热力学第一、 第二定律定律; 2. 功、热、ΔU、ΔH、ΔS、△A 和△G 在不同过程中的计算方法。 3. 焦耳实验的基本情况、数学推 导过程、结论和应用; 4. 化学反应焓、生成焓、燃烧焓 的概念及其计算; 5. 盖斯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使 用。 6. 熵增加原理、两种自由能判据 的含义及应用; 7. 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 难点: 1. 状态函数的特征及“状态函数 法”的应用; 2. 功、热、ΔU、ΔH、△S、△A、 △G 的计算; 3. 焦耳实验结论的正确应用; 4. 各种反应热的相互转换; 5. 熵判据的正确应用; 6. 四个热力学基本公式的推导及 使用条件; 7. 12 讲授、 讨论 1、3.1、 3.3
数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教学支排课 时方式程目标 第二章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2 (3)化学势定义,物理意义化 学势判据 能力: (4)稀溶液的两个经验定律 1.掌捉多组分体系化学热力学的基 适用范围,应用:亨利定论知 能够利用其基本原理和 (5)气体及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利 摩尔量的音义, 思政: 化学势判据的推导 (6)理想液态混合物及其稀溶液的 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 稀溶液经验定律的使用: 讲授、1、3.1 6 难点 讨论33 入点 品料爽中过天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赏据终身学习的方法, 提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认识」 是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的意识和习 第三章相平衡 (1)相律 (2)单组分系统相图, 能力: 掌握多组分体系化学热力学的基品 使的使用 组分直实液合物的气 平衡相图 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边界条件并求解。2 相图的理解及绘制 思政: 克克方程的使用: 巴政融入点: 讲投、1.31 1.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难点: 6 讨论33 学生提升对食品利学写工程专业的持 组分数的计算 发展理念 提高学生的专业归成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在线学 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堂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意识和习惯 第四查表而球 能力:相平体系的热力学基础理 (1)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知识,能够利用其基本原理和数学重 型,正确表达复杂食品工程问膜,并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 (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能够结合文献研究和实验等途径,司 的计算方法: (3)弯曲液面的蒸气压 弯曲液面中表面张力导致的 表面吸附 和合理选择解决方案。 应用 以及蒸气压改变现象的实 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表面吸附现象的实际应用 授、3.1、 一息利记传投过程中英时买与食提高字生的专业妇属感:能够主动运速点, 讨论33 学生提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应社会发展,了解食品工程领域技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概念的准 人1只 不斯发展的趋势,具有运用所学知识 确理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 理解自主学习和终身字习的必 习性 的意识和习惯 2。具有良好可持续发展理念、社会责 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31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 程目标 第二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1)多组分系统的组成表示法; (2)偏摩尔量:定义,物理意义; (3)化学势:定义,物理意义,化 学势判据; (4)稀溶液的两个经验定律——拉 乌尔定律及适用范围,应用;亨利定 律和适用范围,应用; (5)气体及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化 学势; (6)理想液态混合物及其稀溶液的 化学势; 思政融入点: 知识传授过程中通过采用与食 品科学与工程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 提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在线学 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意识和习惯 能力: 1.掌握多组分体系化学热力学的基础 理论知识,能够利用其基本原理和数 学模型,恰当表述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边界条件并求解。 思政: 1. 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 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具有良好可 持续发展理念、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 信心; 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重点: 1. 偏摩尔量的意义; 2. 化学势判据的推导; 3. 稀溶液经验定律的使用; 难点: 1. 偏摩尔量的计算 2. 化学势的计算; 6 讲授、 讨论 1、3.1、 3.3 第三章 相平衡 (1)相律; (2)单组分系统相图; (3)二组分理想液态混合物的气液 平衡相图; (4)二组分真实液态混合物的气液 平衡相图; 思政融入点: 知识传授过程中通过采用与食 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例题,帮助 学生提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 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在线学 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意识和习惯 能力: 1.掌握多组分体系化学热力学的基础 理论知识,能够利用其基本原理和数 学模型,恰当表述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边界条件并求解。 思政: 1. 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 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具有良好可 持续发展理念、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 信心; 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重点: 1. 相律的使用 2. 相图的理解及绘制 3. 克-克方程的使用; 难点: 1. 组分数的计算; 2. 非理想双液系相图的理解; 3. 使用相图解释精馏过程 6 讲授、 讨论 1、3.1、 3.3 第四章 表面现象 (1)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 (2)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3)弯曲液面的蒸气压; (4)溶液的表面吸附; 思政融入点: 知识传授过程中通过采用与食 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例题,帮助 学生提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 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在线学 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意识和习惯 能力: 1.掌握相平衡体系的热力学基础理论 知识,能够利用其基本原理和数学模 型,正确表达复杂食品工程问题,并 能够结合文献研究和实验等途径,寻 求和合理选择解决方案。 思政: 1. 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 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能够主动适 应社会发展,了解食品工程领域技术 不断发展的趋势,具有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研究型学习的意 识,理解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 性; 2. 具有良好可持续发展理念、社会责 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重点: 1.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和蒸气压 的计算方法; 2. 弯曲液面中表面张力导致的附 加压力以及蒸气压改变现象的实 际应用; 3.表面吸附现象的实际应用; 难点: 1. 表面张力与表面能概念的准 确理解; 2. 弯曲液面下附加压力与表面 张力的关系; 6 讲授、 讨论 1、3.1、 3.3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魔赞资图 第五靠电化学 用政验入古 能力电化学的础论知识,能修利用理州 重点 定的相 知识传授过程中通过采用与食 快。台当表运复环境工程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边用 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例题,帮 界条件并求解。 讲授、1、3.1 思政: 6 讨论3.3 专业 本专业行业动 学 的专业归 点 习受生的白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会身的方 移现象 的意识和习惯 能力: 案例研究型团队自主学习”讨论献阀 献阅读能力:能够通过文献查阅,结合专业知盟,开的 环境工程 2,具备初步的研究论文撰写、展示、口头和书面外语表达 思政融入点: 力,能够对报告、设计文稿、计算说明书所涉及的问避进有 重点难点: 团队 过组织学生开展“案例研究崎述发言、答。 思政 究成果的展 6讨论1、2、 成去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提高学生的专业白 团队合作能力外开展包括专业自感,具有良好可持铁发展理、社 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属感、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2 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组织方式,认清个人在团队 通、交流: 刨新精神和专业意识 ,进而提升其的角色定位,掌提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的方法:具有较强 社会责任感和橄业精神 能够在团队中 独或合作开工作,能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评定按照平时与考试相结合的原则,覆盖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知识学习和 能力培养多个方面。 课程考核包含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两个模块。 1.知识考核的期末考核方式为半开卷考试。期末考试及补考过程中,允许学生带一张 A4大小的纸,正反面可以提前书写与本课程相关的数学公式及公式序号。这张纸上不允许 标注公式使用条件和公式说明,也不允许书写任何汉字或外文单词,其余事项同闭卷考试: 2.知识考核的平时成绩包括共享课程和翻转课堂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状 态。 3.能力和思政考核形式为“案例研究型团队自主学习”考核,考核形式包括课程汇报 答辩、小组研究书面汇编材料评价两个部分。 4.补考只进行知识考核部分,能力考核部分不参与补考 32
32 教学内容 预期学习成果 重点、难点 学 时 教学 方式 支撑课 程目标 第五章 电化学 (1)电化学的基本概念 (2)电导及其应用 思政融入点: 知识传授过程中通过采用与食 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相关的例题,帮 助学生提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感。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在线学 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的意识和习惯 能力: 1.掌握电化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利用其基本原理和数学 模型,恰当表述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确定边 界条件并求解。 思政: 1. 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 感,具有良好可持续发展理念、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重点: 电导率 测定的相关 应用; 难点: 电解质 溶液中电迁 移现象 6 讲授、 讨论 1、3.1、 3.3 “案例研究型团队自主学习”讨论 及答辩 思政融入点: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案例研究 型团队自主学习”答辩与讨论,在 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展示能力和 团队合作能力外,开展包括专业归 属感、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 创新精神和专业意识,进而提升其 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能力: 1. 掌握使用图书馆资源检索期刊文献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文 献阅读能力;能够通过文献查阅,结合专业知识,开展分析 研究,最终获得有效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思路和结论; 2. 具备初步的研究论文撰写、展示、口头和书面外语表达能 力,能够对报告、设计文稿、计算说明书所涉及的问题进行 陈述发言、答辩。 思政: 1. 养成本专业行业动态的关注习惯,提高学生的专业归属 感,具有良好可持续发展理念、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 2. 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和组织方式,认清个人在团队中 的角色定位,掌握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的方法;具有较强的 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能够根 据团队需要承担相应职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3.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 重点*难点: 1. 团队研 究成果的展 示、表达; 2. 学术沟 通、交流; 6 讨论 1、2、3 四、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以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为主要目的,以检查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为 重要内容。 (一)考核方式 本课程成绩评定按照平时与考试相结合的原则,覆盖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知识学习和 能力培养多个方面。 课程考核包含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两个模块, 1. 知识考核的期末考核方式为半开卷考试。期末考试及补考过程中,允许学生带一张 A4 大小的纸,正反面可以提前书写与本课程相关的数学公式及公式序号。这张纸上不允许 标注公式使用条件和公式说明,也不允许书写任何汉字或外文单词,其余事项同闭卷考试; 2. 知识考核的平时成绩包括共享课程和翻转课堂两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平时的学习状 态。 3. 能力和思政考核形式为“案例研究型团队自主学习”考核,考核形式包括课程汇报 答辩、小组研究书面汇编材料评价两个部分。 4. 补考只进行知识考核部分,能力考核部分不参与补考
(二)课程成绩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1)平时成绩满分为100分,占总成绩的4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共享课在线学习(总成绩的30%)和翻转课堂作业(总 平时成绩 成绩的10%)完成两部分构成。共享课程以录播在线学习方式开展,主要考察学习进度(1 分)、学习习橙(25分)、学习石动(10分),意测试《10分)和期表测试《40分)五个部分 由在线学习系统自动统计:翻转课堂以线下课堂或直播形式开展,主要考察作业完成情况。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半开卷闭卷笔试(满分100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和“案 例研究型团队自主学习”考核(满分100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两种方式同时进行 (2)评定依据:卷面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案例研究型团队 自主学习”考核,其中包括团队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各占50%。团队成绩考核小组学习 期术考试 记录(10%)、小组研究报告(15%)、在线答#评分(20%)和打编材料四项(5%):个人成 绩包括文献阀读(15%)、个人研究报告(35%)和对小组活动的贡献 根据考核标准情接 规定加分)三部分。 (3)考试题型:卷面考试题型包含单项选择愿、多项选择题、是非题和计算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2.考核与评价方式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409%+末考试成绩×309%+能力考核成绩30%) 平时成绩(40%) 期末成绩 合计 课程目标 共字课在线学习 翻转课作业 卷面考试 能力和思政者核 (%) 30% (10%) (309% (30%6 15 10 30 18 568 22.2 22.2 15 6 21 合计(成绩构成) 30 30 30 100 五、教学方法 1翻转课资 本课程的教学方案整体上采用翻转课堂思路,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以一个章节为教学单位,每个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开展如下三个环节的学习: (1)在线下课堂(或直播课堂)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提纲指导和学习任务布置: (2)学生通过本课程S即c在线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讨论: (3)在线下课堂(或直播课堂)由任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并对重点难点进 行详细讲解。 在三个环节中,除了专业知识外,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结合物理化学发展史、学 生所在专业的相关社会热点以及其他与本章节知识点相关的信息灵活布置一些思政教有话 题,供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讨论。在话题设置和学生讨论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进行正确 的引导分析。 33
33 (二)课程成绩 1.考核环节及说明 成绩构成 考核说明 平时成绩 (1)平时成绩满分为 100 分,占总成绩的 40% (2)针对平时成绩对应的课程目标,由共享课在线学习(总成绩的 30%)和翻转课堂作业(总 成绩的 10%)完成两部分构成。共享课程以录播在线学习方式开展,主要考察学习进度(15 分)、学习习惯(25 分)、学习互动(10 分)、章测试(10 分)和期末测试(40 分)五个部分, 由在线学习系统自动统计;翻转课堂以线下课堂或直播形式开展,主要考察作业完成情况。 期末考试 (1)考试方式及占比:采用半开卷闭卷笔试(满分 100 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30%)和“案 例研究型团队自主学习”考核(满分 100 分,占课程考核成绩的 30%)两种方式同时进行。 (2)评定依据:卷面考试成绩的评定根据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案例研究型团队 自主学习”考核,其中包括团队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各占 50%。团队成绩考核小组学习 记录(10%)、小组研究报告(15%)、在线答辩评分(20%)和汇编材料四项(5%);个人成 绩包括文献阅读(15%)、个人研究报告(35%)和对小组活动的贡献(根据考核标准酌情按 规定加分)三部分。 (3)考试题型:卷面考试题型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是非题和计算题。 (4)考试内容:针对期末考试对应的课程目标。 2.考核与评价方式 课程目标 成绩比例(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30%+能力考核成绩×30%) 合计 (%) 平时成绩(40%) 期末成绩 共享课在线学习 (30%) 翻转课作业 (10%) 卷面考试 (30%) 能力和思政考核 (30%) 1 15 10 30 1.8 56.8 2 22.2 22.2 3 15 6 21 合计(成绩构成) 30 10 30 30 100 五、教学方法 1.翻转课堂 本课程的教学方案整体上采用翻转课堂思路,进行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 以一个章节为教学单位,每个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开展如下三个环节的学习: (1) 在线下课堂(或直播课堂)由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提纲指导和学习任务布置; (2)学生通过本课程 Spoc 在线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和在线学习讨论; (3)在线下课堂(或直播课堂)由任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讨论,并对重点难点进 行详细讲解。 在三个环节中,除了专业知识外,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结合物理化学发展史、学 生所在专业的相关社会热点以及其他与本章节知识点相关的信息灵活布置一些思政教育话 题,供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并进行讨论。在话题设置和学生讨论过程中,任课教师应进行正确 的引导分析